民工荒 中國職教發展的危與機—中國教育網

民工荒 中國職教發展的危與機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壽斌 2010-4-12 9:46:00

民工荒從年初以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民工荒」呈現三大特點,一是來勢更猛,缺口更大;二是「民工荒」從東南沿海向中西內陸呈蔓延之勢,四川、安徽、河南等歷年勞動力輸出大省今年也大叫缺工;三是農民工大軍以「85後、90後」的新生代為主,學歷由原來的初中為主普遍提升到高中。 曾幾何時,「民工潮」席捲全國的印記我們還清晰可見,而僅僅七八年時間,「民工荒」便轉眼洶湧來襲。出現「民工荒」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化解「民工荒」?國內外專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毫無疑問,在勞動力市場已從買方市場逐步向賣方市場轉變的今天,提薪加獎僅為權宜之計;改革保障制度、戶籍制度等也只是杯水車薪,遠水不解近渴;將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內陸省份轉移,亦只會「按下葫蘆浮起瓢」,最終成為常態;有遠見的企業家則會用產業轉型升級的獲益來沖抵勞動力薪資提升後的成本上漲。「用工荒」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已成大勢所趨。

職業教育是與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聯繫最為密切的教育類型,「民工荒」的愈演愈烈會對職教發展產生哪些影響?從表面上看,「民工荒」顯現的是「用工荒」,是勞動力市場求大於供,它給職業教育傳遞了畢業生「就業無憂」的表象信息,然而,「民工荒」背後暴露的卻是職教人才培養結構「底盤」過大與產業結構正在轉型升級之間的矛盾。由於人才培養的周期較長,而產業結構的調整又牽一髮而動全身,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最終匹配需要較長時間。所以,從根本上講,「民工荒」對職業教育的負面影響是深層次的、持久性的,其中尤以兩個「惡性循環」為最:

一是源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巨額用工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導致很多中職學校盲目樂觀於將畢業生「一送了之」,從事技能要求低、勞動強度高、機械單調的流水線低層次勞動,事實上成為與農民工搶「飯碗」的尷尬一族。而因為不用擔心學生的就業問題,很多學校也就顧不上重視質量。而沒有過硬的質量和技能,學生的就業層次也就無法提高,最終陷入惡性循環,令中職教育聲譽大損、引力漸失。二是很多內陸省市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職學校,迫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而形成的就業弱勢,不知不覺地充當了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培養廉價勞動力的角色。當地企業因得不到人才回報,也就對支持職教失去動力,校企合作更無從談起;而地方企業得不到發展,各種條件、福利都跟不上,更對職校畢業生沒有吸引力,從而形成第二個惡性循環。

近兩年,「民工荒」對職業教育的負面影響已經不同程度地顯現。雖然很多中職學校都竭力宣傳本校的就業率「百分之百」,有關主管部門也有意無意地誤將中職生的「實習安置率」當成就業率在高調宣傳,但各地中職學校普遍出現生源銳減、在校生流失率越來越高等現象卻是不爭的事實,少數地方甚至引發了新一輪的「讀職校無用論」抬頭。

眾所周知,由於近幾年「民工荒」的持續出現和常態化,適應市場需求對區域產業結構進行科學調整、對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已成各地政府共識,而我國經濟發展的這一重大戰略性調整,必將席捲全國並對全國的職業教育產生持久而深刻的影響,從辦學定位層面引導職教發展,使之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匹配度越來越高,最終形成職教與經濟同步發展、共贏發展的良性循環。從這個角度看,「民工荒」又給職教帶來了非常難得的轉型發展機遇。抓好這一機遇,可從根本上轉變我國職教長期吸引乏力的被動局面。

一是適應人才市場需求,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雙輪驅動。前幾年,各地職校相繼掀起升格、改名、擴容熱潮,盲目崇拜學歷教育,而對技能培訓教育普遍不夠重視,致使職教發展步入誤區,與人才市場對技能的需求背道而馳。當前,在中職生源日漸緊縮的背景之下,企業又面臨升級轉型,大批農民工和低位就業的員工迫切需要職後教育,職業學校理當順勢而變,在師資、設備、課程等方面未雨綢繆,備戰企業繼續教育,搶佔企業培訓市場,儘快回歸職教本來屬性,在重視學歷教育的同時進一步開拓技能培訓市場,以實現雙輪驅動,協調發展。

二是緊跟產業結構調整,全力提升育人質量。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箭在弦上,中國勞動力的整體結構將由以往上小下大、低技能低學歷勞動力居多的「金字塔型」,向中央大兩頭小、藍領灰領人才需求量大增的「橄欖型」轉變。屆時,企業不再需要大批綜合素質要求不高的「藍領」工人從事簡單、機械、程序化的操作性工作,這就要求職業學校將辦學目標定位在「藍領」人才的培養,通過加強內涵建設,切實提高育人質量,以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是堅持優質就業,重樹職校聲譽。這幾年,國家對中職教育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卻難以喚起老百姓對中職的認可。何以致此?中職教育的質量不保和低位就業當為禍首。「民工荒」的出現和加劇,使得全國範圍內低位就業易如反掌且婦孺皆知,讀完職校的學生在就業質量和終身發展方面並不比農民工有多大的優勢,甚至還淪為農民工的「替補隊員」,致使人們對就讀中職失去興趣,越來越多的少男少女加入了棄學打工的行列。因此,重視優質就業,重樹職教聲譽乃中職發展的當務之急。

四是密切校企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職教發展必須堅持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多為農民工的創業發展服務,多與當地經濟發展相結合,多為地方企業發展服務,多為區域經濟發展輸送技能人才,多為企業培訓在職員工,通過密切校企合作,獲得校企發展的「雙贏」。

(作者系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辦公室主任)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恕我直言,中國教育真不行
「看小新 談教育」小新的爺爺來了,爺孫倆神似
中國教育報:「到此一游」誰之憂
發達國家的教育體制是怎麼樣的?
被「教育」綁架了的中國人:中國教育目睹之怪現狀

TAG:教育 | 中國 | 中國教育 |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