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發現剪紙的文化意義



·藝術百家 2013年04期·文/孫建君

·非遺中華(feiyizhonghua)編輯整理

·轉載註明出處。


摘要:中國的民間剪紙藝術以其歷史悠久、流傳深遠、技藝精湛、富有濃郁鮮明的地方特色而著稱。千百年來,各民族人民創造的絢麗多彩的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各民族社會生活、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審美理想等方面的豐富內涵。中國民間剪紙的題材內容非常豐富,主要表現在戲曲故事、吉祥觀念和民間習俗三個方面。它猶如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不僅照出各族人民勞動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以其獨特的造型藝術語言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情感生活與生命追求。

關鍵詞:中國民間藝術;造型藝術;剪紙;民間性;吉祥圖案;民俗文化;文化意義

中圖分類號:J5 文獻標識碼:A

郭沫若先生曾以「一剪之趣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的詩句讚譽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十分貼切與深刻。2006年5月20日剪紙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30日中國剪紙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審批列入了第四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剪紙,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徵。這使我們有必要對剪紙的文化意義有一個更為深入的認識與了解。

中國的民間剪紙藝術以其歷史悠久、流傳深遠、技藝精湛、富有濃郁鮮明的地方特色而著稱。千百年來,各民族人民創造的絢麗多彩的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各民族社會生活、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審美理想等方面的豐富內涵。每個時期的地域文化,都會產生它特有的藝術形式。透過民間剪紙的紋樣和裝飾現象,人們可以窺視到某個民族、某個地區、某個時期、某種文化的具體表現。

中國民間剪紙的題材內容非常豐富,主要表現在戲曲故事、吉祥觀念和民間習俗三個方面。它猶如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不僅照出各族人民勞動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以其獨特的造型藝術浯言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情感生活與生命追求。民族剪紙中的每一個紋樣、每一種形象、每一幅構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就像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葉小舟,可能還負載和積澱著那些至今尚未被科學認知的充滿原始神秘色彩的多種文化信息與符號象徵。

戲曲學研究表明,戲曲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它的形成與流傳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又是在與多種藝術形式的融會中發展成熟的。從發生學、傳播學、觀眾學和民俗學的角度來看,美術,尤其是民間美術對中國戲曲的形成與發展曾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民間美術中,剪紙又是最為普遍,表現戲曲故事和戲曲人物較多的一種藝術形式。自宋代以來,戲曲便成為民間社會生活中最為普及的一種藝術活動,發展至今在全國城鄉大約有300多個劇種在演出,上演的劇目更是相當的豐富。戲曲的內容和戲曲藝人的精彩表演,抒發了人們對英雄人物的景仰之情,表達了人們對善惡美醜的判斷,寄託了人們對幸福自由的嚮往與追求,同時,也激發了剪紙藝人的創作熱情。民間藝人將戲曲中人們所喜愛和熟悉的人物形象與劇情場景,經過巧妙地藝術處理創作成不同樣式的剪紙作品,伴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進入千家萬戶,從而使戲曲得以在更大的空間里流傳。一幅幅戲曲剪紙就如同一出出凝固的戲劇,在農家的村舍、炕頭、窗戶上繼續著永不謝幕的演出。

長期以來,中國的民間剪紙與戲曲就在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極為特殊的關係。深入了解和認識這種關係,就會發現其實剪紙與戲曲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那就是它們都來自民間,都是在民間生活的沃土上發育成長起來的。民間性既是剪紙與戲曲的共同特點,又是它們相互聯繫的深厚基礎。戲曲來自民間大致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戲曲的劇本大都從民間傳說中取材,從而作為故事來表演;二是戲曲的表演融合了長期流傳於民間的歌舞、雜技、說唱藝術與滑稽戲等藝術形式進而走向成熟;三是早期的戲曲觀眾主要是農夫田女、市井細民與販夫豎子等,長期以來是他們支撐著戲曲的舞台與演出;四是戲曲的興起與普及有賴於城鄉廟會、迎神賽社等民間的風俗活動和農民的自娛性戲曲演出;五是戲曲所表現的愛憎與民間大眾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而剪紙作為一種在民間土生土長的藝術形式,在以上諸方面與戲曲同民間的關係,從本質上來講是完全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段罷了。

因此,剪紙與戲曲能夠在各自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產生非常密切的聯繫,也就不難理解了。在民間剪紙作者中,人數最多的是農村婦女,同時,她們也是戲曲的忠實觀眾。她們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她們的剪紙作品也多以勞動生活和她們所熟悉的戲曲故事與戲曲人物為題材。婦女們對戲曲所表現出的特殊的感受能力與理解能力,以及審美經驗的取得,除了她們的人生經歷外,我以為與她們在兩種藝術形式之間不斷轉換審美角色,也有很大的關係。「畫中要有戲,百看才不膩」,這句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諺語,說出了中國民眾的審美習慣和民間美術的造型特色。

作為民間裝飾藝術的剪紙,在表現戲曲題材時同樣聯繫著民間的欣賞習慣和生活風俗,並在內容上多取材於當地民眾所熟悉的地方戲曲劇目,從而形成了戲曲剪紙強烈的地方特色。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戲曲剪紙風格和表現劇目的不同,既與當地群眾的審美趣味和表現技巧有關,也與戲曲的地方色彩有關,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地域性文化的具體表現。千百年來,健康的戲曲與精美的剪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愉悅和光彩。如果說,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沒有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擁有戲曲這樣廣大的接受者群,那麼在各種傳統節日和日常活動中,作為民間藝術的剪紙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無法取代的。

當戲曲與剪紙這兩種藝術形式,伴隨著社會生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群眾中廣為流傳時,其產生的社會影響應當說是怎樣估量也不過分的。今天,當我們為處於低谷的戲曲藝術扼腕嘆息時,為振興戲曲而奔走呼籲時,如果忽視了包括剪紙在內的民間美術及創造這些藝術的人們之於戲曲藝術的發展和傳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豈不同樣是一件令人感到遺憾和悲哀的事情么?通過對戲曲剪紙的整理與研究,相信會給我們一些啟迪,改變我們以往認識和方法上的一些偏頗,從而為戲曲與民間美術的振興開闢一條新的認識途徑。

人們稱民間美術「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意思是說,在民間剪紙中絕大多數都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吉祥圖案。吉祥圖案不僅反映了民眾的觀念信仰,也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中國的吉祥剪紙源遠流長,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它產生於民間,為社會各階層所接受,經過千百年來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使它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愈加豐富多彩,它所折射出的時代背景、社會心態、民族心理和審美情趣,已遠遠超出了剪紙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從中人們所感悟到的是那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人類對幸福的渴求和對生命的禮讚。

然而若要真正了解和理解這一切,則離不開對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的深刻把握。這些吉祥剪紙的發生和發展,一方面同人們長期形成的觀念意識緊密相連,另一方面又同人們的生活追求密切相關,因此,它具有廣泛的思想基礎和深厚的生活土壤,能歷經千百年而不衰。吉祥觀念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一種精神體現,也是歷史留給人們的豐厚遺產。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社會的人們在繼續應用這些吉祥圖案時,其中蘊含的積極意義必將隨著人們新的認識和理解而得到升華;而在民間它所代表的美好願望與善良取向,正是人們克服一切困難、掌握自己命運的意志的體現。

民俗在社會生活中是一種普遍現象,每個民族和地區都有其不同的風俗習慣,並且相沿流傳,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它具體表現在社會組織、日常起居、歲時節令、人生禮儀、勞動娛樂和民間信仰等方面;或是以語言、行為來表現,或是以文學、藝術來表現,更多的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了錯綜複雜的文化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民俗活動是民間美術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同時,民間美術的內容與形式又充分反映了民間風俗的各種事象。所以,人們有時也將民間美術稱為「民俗藝術」。民間美術是民俗文化的載體和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民眾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感情;缺乏對民俗的了解,就很難理解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與內容,也就無從掌握它的演變規律。

在各種民俗節日和民俗活動中,作為裝飾藝術的剪紙所發揮的作用,也是其他任何藝術樣式都無法取代的,它已深深地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民間剪紙也是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一幅民俗風情的長卷,它結合著各族人民的節令習俗、人生禮儀和遊藝活動等,以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民間的文化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同時,民間剪紙還是各族人民宗教信仰的具體表現。古代社會各民族群眾為了擺脫自己的困苦,在與自然搏鬥和命運的抗爭中,常藉助於宗教信仰以尋求精神上的力量。對民間剪紙進行研究時不能迴避宗教方面的內容。它不僅數量大,面積廣,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有許多問題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譬如某些美麗的神話被罩上了一層原始信仰的色彩,而在一些具有神秘內容的剪紙中又寄託著各族人民的美好願望;在藝術的處理手法上,它和其他的民族藝術有著許多共同之處,又有其獨到之處。因此,對於具有宗教內容的民間剪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待於人們去進行深入細緻地分析。

民間美術既是藝術之源,又是藝術之流;它的過去是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它的現在則是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生活的生動體現,是民族藝術的活的傳統,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審美意識,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各地的民間剪紙雖然出自個人之手,卻體現著老百姓集體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中國剪紙之所以在今天有如此強的生命力,正說明它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礎與群眾基礎。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現在主要是分清楚保護、保存和恢復的問題,保護當中也包括恢復的問題。我認為已列入國家級和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剪紙,目前的狀況還是保護,這個保護有搶救性的方式,恢復性的方式,還有保存性的方式。要使它達到歷史最好水平,輕易不要變動它。如果說文化產業,那是另外一個概念。不要不加區分地讓傳承人去做文化產業的事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要國家來投入的,其中相當一批可以實現生產性保護,來做一些東西,滿足當代人們的審美與生活需要。但是這些東西要保持它原有的文化底蘊與特性,能夠促進保護,而不是失去它原有的風采。我不反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但是不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與任務給衝擊掉。

我們當前的研究,對民間藝術的思想以及它所體現的民間智慧與負載的歷史文化信息,認識得還不是很透徹,傳承人的任務就是要把這些保持原真性的藝術樣式與技巧忠實地傳承下去。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民族文化發展的基礎,作為活水源頭,作為學習與創作的源泉,一定要慎重對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產業發展,還有活躍的群眾文化生活及公共文化服務,是三項不同的工作與任務。它們之間既不是對立的關係,也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關係,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發展。在群眾文化生活中,剪紙藝術可以是一種體驗性的學習活動,也要做好服務,增加它的群眾基礎,滿足人們的一種需要,一種創造的快樂。在現代化進程當中,手的創造性在削弱,情感的表達方式也簡單了,這並不是一個正常的情況。人們在用手的創造過程中,享受了創造的快樂,勞動的快樂。如果現代生活與現代化進程以人的手的退化與情感的淡漠為代價那將是人類的悲劇。

可以相信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群眾文化生活的活躍開展,剪紙必將會更加生機勃勃,為我們今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丁作、民族文化的可持續性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與深刻的啟示。

藝術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任何形式,都具有歷史的具體內容。民間美術是一個生活的天地,勞動者是生活的創造者,同時也是藝術的創造者,蘊藏在勞動者內心的美好情感則是藝術與生活的生命基礎。我們的剪紙藝術和創造這些剪紙作品的民間藝術家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重,並享有尊嚴。

(責任編輯:楚小慶)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立體剪紙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欣賞(四)
令人嘆為觀止的精美立體剪紙
4代158名剪紙人
24款有生命的紙,會動的小魚,手工吊飾,不一樣的手工剪紙!

TAG:文化 | 意義 | 發現 | 剪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