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遺產》2016第4期目錄及提要

紀念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

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 黃仕忠(2016·4·4)

——再談「湯沈之爭」的戲曲史意義

內容提要 從戲曲史、戲曲社會地位的變遷以及晚明曲家對傳奇戲曲的認識過程來看,「湯沈之爭」及湯、沈二人對於中國戲曲發展史有著重要的意義。明代文人參與南戲傳奇創作,有著從俯視、平視到尊重的過程。湯顯祖強調「意趣神色」,將傳奇視為堪與詩文並峙的新文體,並通過其創作,讓傳奇進入到文學殿堂的深處;而沈璟對制曲規範的努力,通過吳中曲家到清初蘇州作家群、到李漁一線的努力,讓戲曲作為一種舞台表演藝術獲得更大的市場和發展的空間。他們其實同樣在創作實踐過程中進而關注到了戲曲的本色當行,也同樣重視曲律,只是由於時人以崑山腔為唯一標準,以及對宮調曲律和用韻規範的誤解,才塑造出湯氏逞才橫行、無視曲律的形象,致使湯氏之深意「傷心拍遍無人會」。

關鍵詞 「湯沈之爭」 文體 意趣神色曲律

從「臨川四夢」到《臨川夢》杜桂萍(2016·4·14)

——湯顯祖與蔣士銓的精神映照和戲曲追求

內容提要湯顯祖及其「臨川四夢」的接受史中,蔣士銓《臨川夢》以戲曲為傳記演繹湯顯祖一生,借重「夢」的話語方式闡釋其戲曲創作過程,並摹寫其一生行跡和心態變化,具有特殊的戲曲史意義。《臨川夢》創作緣起於作者祛詞人化的心態焦慮,力求平定視湯顯祖為「詞人」的眾聲喧嘩。蔣士銓將《牡丹亭》定位為一部「自寫情懷」之作,並以「情正」的理念闡釋湯顯祖的「情至」理想,對杜麗娘、柳夢梅形象並不認可。同樣主張「情」,但蔣士銓所稟賦的風教思想和道德激情都沒能使他成為湯顯祖的真正知音者,以《臨川夢》表達對湯顯祖的膜拜其實可以理解為作家自我成長的一個歷程。

關鍵詞 湯顯祖 蔣士銓 臨川四夢 臨川夢

湯顯祖戲曲在英語世界的譯介、演出及其研究 徐永明(2016·4·31)

內容提要湯顯祖劇作在西方的譯介始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現了白之(Cyril Birch)教授翻譯的《牡丹亭》全本。湯顯祖劇作在西方的舞台演出,則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陳士爭版、青春版、浙昆版、皇家糧倉廳堂版《牡丹亭》等在西方舞台演出,深受觀眾的喜愛,極大地推動了湯顯祖劇作在西方世界的傳播。湯顯祖及其劇作的學術研究,則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迄今為止,英語世界關於湯顯祖及其劇作的博士論文有九篇,專著、論文集或涉及湯顯祖的專著則有九部,論文則有二十餘篇。關於湯顯祖的劇作,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在《牡丹亭》。西方學者對湯顯祖「情」的表達和《牡丹亭》所體現的「情」的力量,給予了一致的肯定。

關鍵詞 英語世界 湯顯祖牡丹亭 莎士比亞

專題研究

商周文學語言因革論 陳桐生(2016·4·43)

內容提要 殷商時期文學語言的代表文獻是殷商甲骨卜辭、銘文和《尚書·商書》,這些文獻的語言可以稱之為「殷商古語」,特點是艱深古奧。西周時期存在兩套書面語言:一是沿襲前朝的「殷商古語」,另一是周人通過揚棄「殷商古語」並提煉周人口語而形成的「文言」。這兩套語言,一主一次,一雅一俗,一難一易,一因一革,區分十分明顯。西周銘文、周原甲骨卜辭、《周書》《周頌》《大雅》語言因襲「殷商古語」,《周易》卦爻辭、《國語》中西周散文和《詩經》西周風詩則採用相對平易的「文言」。隨著歷史文化條件的變遷,「殷商古語」逐漸走向衰落,「文言」因其接近時代、貼近生活、易懂易寫、便於交流而廣為接受,成為春秋戰國以後的主流文學語言。

關鍵詞 文學殷商古語 文言

漢唐「樂府詩」辨證解玉峰(2016·4·57)

內容提要 「樂府(詩)」這一指稱所對應的「詩」極其寬泛:從是否入樂來看,既有確曾入樂者,也有可能從未入樂者;從創作看,既有以入樂為目的者,也有完全未曾屬意者;自詩體看,既有格律嚴整的近體詩,也有古體詩,而所謂古體又可以是雜言、也可是齊言,齊言又包容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各體。從理論上說,所有文字皆可入唱,但是否曾入唱或者入唱之事被載錄,都有極大的偶然性,我們不能因為某些「詩」曾有幸入唱,而推論這些「詩」是特別的一類——「樂府詩」或「聲詩」。以現代學術的眼光看,「樂府(詩)」以及與此相近的「聲詩」,由於其所指過於寬泛,都不宜直接作為中國古代詩歌分類中的一類「詩體」來看待。

關鍵詞 樂府 樂府詩 聲詩 《樂府詩集》

「勢」「脈」關係多維闡釋與文論內涵 熊 湘(2016·4·68)

內容提要 作為中國古代文論的重要範疇,「勢」的內涵包括基於「術」之層面的方法、技巧和形態,以及在「形」之基礎上生髮出來的傾向性和潛能。「勢」的傾向性要求作品具有內容意義等方面的連貫性,而連貫性也是範疇「脈」的內在要求,「理」乃二者共同的基礎。「勢」以鼓氣、氣盛為前提,「脈」以氣韻連貫為基準,它們分別承擔了文學創作兩個不同方面的要求和準則。「勢」因其較強的統攝力,具有描述「脈」之功能,規定了「脈」形態的變化和發展。此外,「勢」「脈」關係反映了文學作品基於「神」「氣」等範疇的深層結構和基於字句、章法的表層結構,以及這兩層結構之間的貫通與融合。

關鍵詞 氣勢氣脈 傾向性 潛能

梁武帝「舍道事佛」的時間、原因及其他 柏俊才(2016·4·75)

內容提要 梁武帝「舍道事佛」之事歷來爭論不休,疑其偽者有之,斷其真者有之。細繹其版本,釋法琳的《辯正論》卷八之《梁武皇帝舍道敕文》是不足為據的,梁武帝「舍道事佛」之事的記載當以釋道宣《廣弘明集》卷四之《舍事李老道法詔》為證。結合《舍事李老道法詔》之文本,並參之以其他事實,可以判定梁武帝「舍道事佛」的時間為大同七年(541)。梁武帝自登臨大寶之後,在怎樣治理國家的問題上進行了深入思考,並在儒、道、釋三家中進行了抉擇,最終選擇了以佛治國。梁武帝「舍道事佛」之事對梁代文學產生了一定影響,促使了梁代佛教與涉佛文學的興盛。

關鍵詞 梁武帝 舍道事佛 文學

轉益多師:杜甫與漢魏六朝詩人 徐公持(2016·4·86)

內容提要 杜甫與漢魏六朝文學人物關係密切,誠如嚴羽所說「少陵詩憲章漢魏,而取材於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則前輩所謂集大成者也。」杜甫對曹植、陶淵明、謝靈運、庾信等詩人最為心儀,他詠嘆前賢的詩歌甚多,折射出他本人的文學觀念、人生態度和人格面貌。

關鍵詞 杜甫 曹植 陶淵明 庾信

現存五種宋人「杜甫年譜」平議 曾祥波(2016·4·94)

——以魯訔譜對趙子櫟譜、蔡興宗譜的承襲為主要線索

內容提要 現存五種宋人撰「杜甫年譜」中,呂大防《年譜》草創易於為功;趙子櫟《年譜》與蔡興宗《年譜》大約同時獨立完成,各有創穫;魯訔《年譜》完全吸收了趙子櫟《年譜》、蔡興宗《年譜》的原創觀點,自身原創性貢獻極少,因整合之功最為人熟知;黃鶴《年譜辨疑》的原創性貢獻遠遠超過魯訔《年譜》。釐清現存五種宋人撰「杜甫年譜」的價值及承襲關係,可以對唐宋時期「杜甫傳譜」的基本格局、對杜甫、杜詩某些問題的研究、接受史有新的認識。

關鍵詞 杜甫傳譜 趙子櫟 蔡興宗 魯訔

論宋代行記的新特點 李德輝(2016·4·103)

內容提要 行記是宋代文學中較有成就、較具特色的一個門類,是宋代文學貼近現實的一大表徵,標誌著宋代紀實文學的新發展。由唐到宋,行記並不是長期冷落,全無精品。而是漸受重視,文體日成,寫法多變,精品漸多。作家積極投入,述作紛紛,蔚成風氣,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文體自覺。不僅如此,文體特徵也不同於前,文字更平實,編次更詳密,主線更分明,條理更清晰,思想性更強,文采更美。即使是在文體形式穩定,著述種類齊全之後,也不乏寫法上的改變。經由宋人努力,成功地將行記這種長期處在地誌、日記、傳記之間的著述之體轉變為紀實抒情的文學體裁,為廣大士人所沿用,不但提升了行記的文學品位,而且引領、規範了此後的元明清近現代行記寫作,其功甚偉。

關鍵詞 宋人行記 文體 文風

百代之中:宋代行記的文體自覺與定型 成 瑋(2016·4·117)

內容提要 宋代行記較之以往,文體自覺有所增強:獨立著述的身份進一步清晰化、固定化;在目錄學分類中,又從地誌類大量改劃入傳記類,敘事性格得以突顯。其體式更是多有變革:由分程體轉向日記體,個人化的游觀類行記成長為重要一脈,共同促使各類內容與寫作手法全面進入。宋人幾乎窮盡了這一文體所有的可能性,規定了後世作品的發展方向,塑造了後人對行記的基本認知。在行記體制演變史上,兩宋實構成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關鍵詞 宋代 行記 文體自覺 日記體

樓鑰《北行日錄》的文體、空間與記憶 李 貴(2016·4·126)

內容提要 南宋樓鑰的《北行日錄》在眾多宋代筆記中是特殊而重要的一種,已有研究成果皆據四庫館臣刪改的版本立論,分析有誤。行程錄與語錄是兩種不同的內容類別,《北行日錄》的文類是行程錄,文體是日記,堪稱現存篇幅最長的宋代日記體外交行記。通過這種時空交融的文體,書中呈現四個空間等級:家園、本國、故國和敵國,內容各有側重:家園溫情、本國美景、故國頹敗和敵國蠻夷,透露出作者的意識形態。依據宋刻原本,發現樓鑰也反覆使用對金國的歧視性詞語,嚴辨華夷之別,書寫了一代人的文化記憶,其空間呈現和遺民書寫具有別樣的文化記憶功用。

關鍵詞 宋刻本《北行日錄》 文體 空間 記憶

魏良輔之「水磨調」及其《南詞引正》與《曲律》 曾永義(2016·4·135)

內容提要 有關魏良輔尚有疑義的六個問題,本文研究所得結論是:「水磨調」之名肇始沈寵綏《曲律須知》,為與崑山土腔、崑山腔有別,而將由魏良輔集思廣益改良創發之新調稱作「水磨調」。改良創發「水磨調」之「曲聖」實為曲家兼能醫之太倉魏良輔,而非官山東左布政使之豫章魏良輔。「水磨調」原為清唱曲,梁辰魚歌以所制《浣溪紗》傳奇,乃用為劇曲而為今日崑劇之主體。魏良輔之《南詞引正》應為後來《曲律》之原本。《曲律》為芝庵《唱論》以後重要之唱曲理論著作。王世貞《曲藻》之南北曲異同說應襲自魏良輔《曲律》。顧堅其人事迹,不應輕易抹煞,何況吳新雷先生已證據確有其人。

關鍵詞 魏良輔 水磨調 崑山腔

從《詩法要標》看晚明詩法著作的生產與傳播陳廣宏(2016·4·153)

內容提要 本論文從《詩法要標》這部詩法著作入手,考察其與王檟《詩法指南》、吳默《翰林詩法》的淵源關係及編法之差異。在印證香港學者鄺健行教授提出的朱之蕃不是《要標》真正的編選者,而可能由山人程逵輯合成書說法的同時,嘗試將這樣的問題置於更為普泛的商業出版背景下,對元明詩法類著作的系譜,以及晚明此類著作如何被坊間利用已有公共資源加以編刊,以適應讀者的市場需求作出梳理。其目的一是藉此令文獻學考察動態化,一是試圖發掘其書籍文化史的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 詩法要標 詩法著作 晚明 商業出版

圓∴:方以智詩學的哲學路徑 武道房(2016·4·164)

內容摘要圓∴是方以智哲學思想的核心觀念,也是其詩學理論展開的出發點和奠基石。他提出詩即性道的觀念,衝破了理學家重道輕文、漠視詩學的傳統,極大地提高了詩在儒門中的地位。他提出怨怒致中和的詩學情感論,對儒家詩教「溫柔敦厚說」進行了全新的意義發揮。在詩學方法論上,他綜合了七子派與公安派詩學之長,將格調與性靈置於共生的圓融關係之中,反對將二者的關係打為兩橛。上述理論問題,是明清之際學術界熱烈爭論、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方以智以他的圓∴智慧給出了極富思辨和系統性的回答。

關鍵詞 圓∴ 方以智 詩學 哲學 路徑

《歷代詞人考略》及相關問題考論 彭玉平(2016·4·177)

內容提要因龍榆生等人的援引,《歷代詞人考略》一書備受關注。南京圖書館藏本《考略》的發現和影印出版,推進了相關研究的進程。此書乃況周頤先有代撰之意,再轉請朱祖謀薦舉,並得劉承干允諾而付諸實施。況周頤稿本撰寫於民國六年(1917)八月至民國十五年(1926)八月間,後劉承干委託羅庄刪訂校勘,羅振常為制條例並校補,黃公渚則續纂明清部分。浙江圖書館藏《宋人詞話》乃從《考略》原稿選抄而成,並為周慶雲編纂《歷代兩浙詞人小傳》奠定文獻基礎。羅氏父女刪訂稿與況周頤原稿有明顯的差異,故今本《考略》帶有民國詞學融合的趨勢。《考略》中的詞人源流、生平小傳和詞風評價,構成了現代詞史和詞學史的雛形,其價值應予以充分估量。

關鍵詞 《考略》 《宋人詞話》 況周頤 劉承幹

學術信息

「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分會2016年年會暨江西文學文獻學術研討會」召開(2016·4·177)

英文目錄

Contents

Literary Works Give Priority to 「Yiqushense」意趣神色:Rethink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Debate between Tang Xianzu and Shen Jing in ChineseDrama History Huang Shizhong(4)

From 「Four Dreams of Linchuan」臨川四夢 to Linchuanmeng臨川夢:Tang Xianzu and

Jiang Shiquan』s Spiritual Correlation and Pursuit ofDrama Du Guiping(14)

The Translation, Performance and Research of Tang Xianzu』sDramas in English World XuYongming(36)

A Study of Evolution of Literature Language in Shangand Zhou Dynasties Chen Tongsheng(43)

A Study of 「Yuefushi」樂府詩 in Han and Tang Dynasties Xie Yufeng(57)

The Multidimensional Explanation and TheoreticalMeaning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勢 and 「Mai」脈 XiongXiang(68)

Liang Wudi Abandoning Taoism and Approaching Buddhism:TheTime, Reasons and Others

Bai Juncai(75)

Learning from Various Teachers:DuFu and the Poets of Han, Wei, and the Six Dynasties Xu Gongchi(86)

A Study of Five Extant Chronological Biographies of DuFu Compiled by Song People ZengXiangbo(94)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ravel Essays in SongDynasty Li Dehui(103)

In the Midstof Dynasties: Style Consciousness and Figuration of Travel Essaysin Song Dynasty Cheng Wei(117)

The Style, Space and Memory of Lou Yao』sBeixingrilu北行日錄 Li Gui(126)

Wei Liangfu』s 「Shuimodiao」水磨調 and His Nanciyinzheng南詞引正and Qulü曲律 Zeng Yongyi(135)

The Production and Dissermination of Poetry PrincipleWorks in Late Ming Dynasty:

Based on a Study of Shifayabiao詩法要標 ChenGuanghong(153)

A Round ∴:The Philosophical Path to Fang Yizhi』sPoetry Wu Daofang(164)

A Study of Lidaicirenkaolue歷代詞人考略and Related Problems PengYuping(177)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中國方誌叢書》目錄(5359冊舊方誌總匯)(下)
北京周邊旅遊風景區目錄!
天台藏目錄
從風水的精髓--形派(巒體)真訣談起【01】--序言?目錄

TAG:文學 | 遺產 | 目錄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