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北京讀蓋茨比

在北京讀蓋茨比 譯者:再見列寧原文作者:EVAN OSNOS 2013-05-07 17:31:23雙語對照 | 查看譯者版本 《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出版於1925年,是美國作家佛蘭西斯·史考特·基·菲茨傑拉德所寫的一部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短篇小說,被視為美國文學「爵士時代」的象徵。它在初出版時並不受歡迎——費茲傑羅在世時的總銷量只有少於二萬四千本。在大蕭條以及二戰時被忽略,直至20世紀50年代再版時才受到廣泛注目。其後的數十年它更成為高中、大學文學課的標準教材。經常有人把它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之一。

中國時尚品牌,瑪薩·瑪索售賣色彩斑斕的男式襯衫。在其廣告頁上,它搬出「了不起的蓋-茨-比」——英文原名 「The Great Gatsby」,誠邀顧客撫今追昔。「別忘了」,廣告詞這樣寫道,「主人公蓋茨比發跡後買了很多漂亮的花襯衫,這令黛西對他的印象大為改觀。是的,穿上印花襯衫,為你打開另一個世界的門!」[1]

根據此小說改編的新版電影定於五月十日公映,北京街頭的碟販尚未及兜售,然而小說虛構出的世界,充斥著白手起家與萬貫家財,往事秘辛和未來暢想,於本世紀開放年代下的中國覓得了知音。

在華的八年時間裡,我最常憶及的恐怕非《了不起的蓋茨比》莫屬。菲茨傑拉德這部關於來自北達科他州,詹姆士·蓋茨[2]的曖昧傳說中,蓋茨比自己置身於絕望的新世界,將愛情與野心的追求一手葬送。「夢想如此觸手可及,幾無可能逃離掌心」。我駐足在上海街頭,籠罩在新造摩天高樓的燈光中,不禁想起書中蓋茨比一瞥之下的紐約,「河對岸的城市高樓聳立,白色建築如糖塊般堆積」[3]有時闖入腦海的別無其他,正是菲茨傑拉德那句「絢麗得無法形容的宇宙」[4]抬頭望去便是一家英文名的中式精品店,語出驚人卻無絲毫反諷意味——PRICH:驕傲與財富[5]

而對於十年來接觸到蓋茨比的中國讀者而言,無論是藉由中文譯本,抑或英文原著,鑒於中國從起初高歌猛進般的經濟繁榮到讓位於更為錯綜複雜的發展階段,近年來蓋茨比的故事便多了層感同身受的面相。時至今日,中國讀者口中的蓋茨比,有人視之為對物慾橫流的警世通言,有人則點出貧富分化鴻溝下的危機四伏,仍有人頗具先見之明,得出「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不久之前,名為「小鵬」的博主在博文中寫道——「沒人在乎蓋茨比的死,連他的生意夥伴、朋友賓客也是這樣對他。當一切塵埃落定,蓋茨比的人生也隨之煙消雲散了」。[6]

另一位青年作家則著眼於這部小說的背景——「黑幫猖獗、農民背井離鄉、湧向東部大城市、農業社會的敗落……道德被打上金錢的烙印」——他一言以蔽之,皆是「今日的中國所經歷的階段」。[7]

與此同時,由勞動經濟學家,邁爾斯·克拉克提出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也被中國老百姓所接受。該曲線旨在闡明,國民收入高度不平等的國家具有較低的代際流動性。今日中國的貧富差距全球數一數二——差距之大已經到了政府機構一段時間以來不予報道的程度。代際流動性也很低,略好於秘魯但遜於巴西。之於寒門子弟這可不是個好兆頭,一篇題為「屌絲逆襲越不過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的文章語調悲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出身決定階層」[8]

然而這些關乎生存的焦慮並非一切。知曉蓋茨比所意味的已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認同除卻物質享受之外,生活在別處。前些日子一篇作者佚名,刻畫中國年輕白領階層典型特徵的文章廣為轉載,文中的男男女女——

……卡布奇諾,網戀,丁克,地鐵,打的,坐經濟艙,住星級賓館,泡吧,煲電話,聽藍調,加班,夜生活,聖誕節,一夜情……《了不起的蓋茨比》和《傲慢與偏見》是他們的必讀書。愛情、教養、文化、藝術、體驗,深深地吸引著他們。[9]

該文接著比較了白領階層與新興崛起,就職於政府和官有壟斷企業的黑領群體:「他們的衣服是黑色的,汽車是黑色的。他們的收入是隱蔽的,生活是隱蔽的,工作是隱蔽的……關於他們的一切都是隱蔽的,就是像站在黑夜裡的黑衣人」。[10]

有時不免讓人感到,當下中國的航向可能就取決於這兩類階層,究竟由何者佔得上風。且從某種程度而言,蓋茨比棲身於兩個世界,他試圖合二為一卻一敗塗地,而這或許正是打拚的中國人在這本小說中最難接受的一點。我的朋友陸涵[11]在紐約的華語學校教了好幾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學生是華人新移民。她今天告訴我,她的學生始終對小說的結尾大為光火。

「他們從閩粵兩地移民過來」,她對我說。費勁千辛萬苦,這些人才來到美國。「他們覺得,為了個把女人做出這些事,多少有點犯不著。況且到了故事的結尾,蓋茨比一無所有。他們沒法接受,這一切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注釋【1】 據廣告頁面原中文。http://www.masamaso.com/goods_3227.html【2】 傑?蓋茨比是後來發跡後的假名。【3】 據鄧若虛譯本,結合英文原文有改動。http://read.jd.com/14408/688589.html【4】 據巫寧坤譯本。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f/feicijielade/lbqd/006.htm【5】 PRICH實為韓國ELAND依戀旗下品牌http://baike.baidu.com.cn/view/1735639.htm,原文現已修正為「the Korean boutique in Beijing」【6】 此處博主姓名為音譯,博文內容據英文原文譯出。【7】 據博文原文錄入。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c2307a0100zmw4.html【8】 據新聞原文錄入。http://biz.cn.yahoo.com/ypen/20120825/1271646.html【9】 據新聞原文錄入,結合英文原文有刪節。http://d3773.blog.ifeng.com/article/7187823.html【10】 同上,結合英文原文有刪改。【11】 音譯。

  • 原文來源:newyorker.com
  • 原文標題:Reading "The Great Gatsby" in Beijing : The New Yorker
  • 原文地址:http://www.newyorker.com/online/blogs/comment/2013/05/reading-gatsby-in-beijing.html
  • 小說的主要題目有:美國夢的興起和沒落。許多讀這部小說的評論家提出過這個問題:蓋茨比代表美國夢嗎?他誕生在一個與高層社會沒有聯繫的家庭,但卻成了一個百萬富翁,由此他代表這美國的成功。湯姆和黛西是美國上層社會的代表,但他們不安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沒有道德,沒有義務,沒有自己的夢幻。默爾特和她的丈夫是湯姆和黛西的犧牲品,面對這些富人的財富、權力和影響他們毫無辦法。所謂的「美國夢」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慾望,一種夢幻,認為在這塊充滿機會和財富的土地上,人們只要遵循一組明確的行為準則去生活,就有理由實現物質的成功。這組行為準則在十八世紀就體現在富蘭克林、傑弗遜、愛迪生、卡內基等人的言行中。在蓋茨比父親珍藏的那本被他兒子翻爛的《牛仔卡西迪》書的封底前頁上,蓋茨比年輕時寫下的作息時間表和自勉的箴言實際上就是富蘭克林、卡內基等人的教誨和夢想。菲氏在文學上懷有「美國夢」,他認為他自己與眾不同,與他的父母也不同,甚至不認同自己是父母的兒子,他來自於柏拉圖式的自我觀念。他是上帝之子,他要為上帝的事業效勞,追求一種「博大的、世俗的、虛飾的美」。顯然他把自己想像成為基督一樣的人物。十七歲時他決定改名,由原來的詹姆斯·蓋茲改為傑伊·蓋茨比就有這份涵義在內,據說傑伊·蓋茨比是英語「Jesus,God』s boy」(耶穌,上帝之子)發音的變體。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他改名那一刻起,他開始追求所謂的美和善,也就開始了他的人生悲劇。他把黛西·布坎南視為他追求的那種美的化身。當他見到她時,他知道他已經把他不可言喻的理想與她的生命氣息結合在一起了。他知道他的心要與上帝的心一樣,必須專一,絕不可馳心旁騖。當他第一次親吻她時,「她就像一朵鮮花一樣為他綻放,於是這個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在黛西身上,蓋茨比的夢想變得有血有肉。他企求與黛西聯袂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黛西根本無力擔任這個角色。她不過是一個以享樂為人生最高目標的資產階級小姐,沒有思想,沒有情操,淺薄虛假,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她絕不可能為實現蓋茨比的夢想去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蓋茨比本人也是咎由自取,也許他並不是什麼「上帝之子」,他具有的只是某種「了不起」的品質,即為自己誤導的夢想頑強拼搏的意志。他和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南都擁有財富,兩人的不同之處是他至少用他的財富去追求一種「美」,並竭盡全力去得到它;然而,他沒有贏得它。最後,喬治·威爾遜,也就是湯姆情婦的丈夫在湯姆的唆使下殺死了蓋茨比然後再自殺。蓋茨比的夢想徹底破滅了。財富對道德的腐蝕。評價費茲傑羅去世後,他的四部長篇小說和一百六十篇短篇小說已埋沒在一般美國讀者的記憶中。麥茲納(Arthur Mizener)寫的傳記《天堂的那邊》(The Far Side of Paradise),描述這位天才作家甘苦的一生和悲劇的下場,對於他的作品大加讚賞。中文版譯者喬志高說「費滋傑羅幾乎成為美國文壇的icon(偶像),他的作品被稱為canon(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人物、情節、和語言,不時被人引用,好像這部書是個美國的allegory(寓言)」。費學專家布考利教授(Matthew Bruccoli)的統計,到1980年這本書的銷路達八百萬冊。費茲傑羅曾經這樣跟朋友談論《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小說的重心放在『幻象的消滅』之上——正是這種幻象才使得這個世界那麼鮮艷。你根本無須理會事情的真跟假,只要它們沾上了那份魔術般的光彩就行了。」名詩人兼文評家T. S.艾略特稱之為「美國小說自亨利·詹姆斯以來邁出的第一步」。此書更在美國「現代文庫」的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中,名列第二。 費茲傑羅:在寫這本書的十個月中,作者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以保持自己藝術良心的純潔。讀過小說的人都會看到,儘管小說還大有改進的餘地,但是,在我看來,就真實或者近乎真實而言,作者是問心無愧的,因為他已經儘力使他的想像力誠實可信。。
  •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別去恭王府擠了,北京有這麼多王府,很多你都沒去過
    歷史上居然有這麼多地方叫北京
    老北京叫賣組曲的由來-- 藍蔭海
    七月 北京的一場大雪

    TAG: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