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氏人物】江南第一宰相越國公鍾紹京

鍾紹京,字可大(公元659—746年),興國縣清德鄉人,祖籍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市老城西)。唐時興國縣未立,其地屬南康郡虔州,古籍載為虔州贛人或南康贛人。唐睿宗景龍年間,官拜中書令,封越國公。史稱「江南第一宰相」、「開元初書家第一」 ,鄉人尊稱為鍾令公。

紹京遠祖為中原世家旺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及《鍾氏族譜》等資料記載:鍾氏的源流可以直接追溯到春秋時代宋微子所建的宋國,是上古商湯的子姓後裔。宋桓公曾孫伯宗仕晉,生州黎,仕楚,食采於鍾離,其後人於是以鍾離為姓。

楚漢名將鍾離昧,為楚霸王項羽麾下驍騎大將軍,公元前202年,楚漢王會戰於垓下,項楚戰敗,項羽自刎於烏江,鍾離昧逃亡投奔故友楚王韓信,劉邦對鍾離眜有積怨,聽說他在楚國,便下詔書捕捉他。當時有人告發韓信想謀反,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偽游於雲夢,實際是打算襲捕韓信,韓信恐怖不已,為了獻媚劉邦以求自保,便出賣了鍾離昧。鍾離昧的次子鍾離接為避禍,逃亡到潁州長社,去離單姓鍾,為鍾姓接系的始祖。

據《長葛縣誌》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鍾姓是邑中望族,不僅人口繁衍,而且代代冠裳,簪纓黼黻:一世祖鍾接為長社令;二世晏為雄州刺使;三世欽仕至州牧守;五世元為尚書令,領廷尉;六世贊為都督府長史,襲封尚書令;九世寶為騎散大夫、廣州太守,贈光祿大夫;十世皓,人稱「至德可師」,初仕郡功曹,後官廷尉,林虎長、博士,辟司徒府,授會稽太守;十一世迪,仕郡主簿;十二世繇,為魏國相國、太傅、定陵候,死後謚「成侯」,世稱「一代偉人」,是中國早期書法家、楷書鼻祖;十三世毓為魏黃門侍郎、車騎將軍、御史中丞,他機捷談笑有父風,其弟鍾會為鎮西將軍;十四世駿為晉黃門侍郎,後遷太尉;十五世曄為晉公府椽;十六世雅為東晉開國元勛,御史中丞;十七世誕為晉叄軍;十八世靖為潁州太守;十九世源為永安太守,以文學知名;二十世挺,仕後魏襄城太守,晉封潁州郡公;二十一世蹈,仕南齊中年叄軍;二十二世嶼仕梁永嘉郡守,著有文集,其弟嶸為著名詩詞評論家,有《詩品》傳於世。二十三世寵為梁國臨海令,金青光祿大夫,檢校戶部尚書,因侯景之亂,辭爵攜眷由長社南渡,遷徙江西省南康郡虔州(今江西贛州市)岡下朝天坊,為遷贛始祖。殞後葬天竺山癸山已向(今贛州市革命烈士墓後面)。

二十四世匡生於河南潁川故里,公元552年隨父南遷,晚年又遷瀲江鎮平固原(今興國縣,當時興國尚未立縣),有譜載寵匡為兄弟輩,待考;二十五世寶慎為南康郡丞、陸州叄軍;二十六世子威,為吉州安福令,遷饒州刺史;二十七世恆,博學隱居,住瀲江鎮土均寨(今興國縣城背街附近);二十八世法遵,仕崇州州判,追贈杭州刺史,與兄法通、法詢居瀲江鎮須河塘(有載荷塘里),後遷居清德鄉上社水尾,生四子:紹徵、紹濟、紹暢、紹京。

紹京母羅氏,夢流星人口,吞而有孕。唐顯慶四年已末三月初三午時,紹京生於瀲江鎮荷壙里(今興國縣城背街一帶),出生時當門有雙齒,其父親法遵為其取乳名「牙仔仂」。

紹京從小就識禮義孝父母。相傳,有一次紹京外出回家,經過田野小路,不小心腳下的鞋子被田邊的瓜蔓絆脫了,他仍若無其事,踢踏繼續往前走,看瓜的老農見了,追上去問紹京為什麼拖著鞋子踢踏走路。紹京答道:「古人有言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君子行為當自避嫌疑。」老農一聽,恍然大悟,對他小小年記就有這樣的德行很是讚賞,便從田裡摘下幾個香瓜送給紹京。紹京接過香瓜,連連道謝,告別了老農,繼續趕路。老農出於好奇,又追上問他為什麼不吃瓜以解渴。紹京解釋道:並非不想吃,因為瓜是長者所賜,自然應當帶回家中孝敬父母。

北宋詩人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為此特作長詩一首贊之,節錄如下:崔湜為侍郎,天子賜瓜香,攜歸與愛妻,老母不得嘗;一旦惡貫盈,殺之於路傍。越公鍾紹京,至孝何殊常,小時得瓜果,先解進高堂;長大遇玄宗,一夕登廟廊。孝者名長新,逆者污人倫。

紹京與崔湜先後於睿宗朝為宰相,兩人的德行的卻有如此鮮明的差距,最後兩人的結局也截然不同,令詩人深為感嘆,並作詩以警示後人。

紹京從小天資聰穎,酷愛書法。因祖上有產業在上社、東龕等處,少年時便隨父母移居上社水尾,在深山僻靜之處潛心治學習藝。紹京在東龕岩日邀松濤為友,夜與明月作伴,他讀「五經」習「四書」,秉承家學,練書法、練劍法,「兩法」融於一爐,夯實了紮實的書法基礎。他的書法師法自然,觀流水以窺順暢,察山勢以明起伏,望古木以求崢嶸。人稱他的書法是「繼繇埒王」,即繼承了楷書鼻祖鍾繇的筆意和風格,與王羲之,王獻之並列齊名,紹京還被稱為「小鍾」,與遠祖「大鐘」鍾繇遙相呼應。

古來山川名勝,必籍其地之人以為重,而賢士大夫所產之里,所歷之圩,亦必能因之不朽。傳說紹京在東龕岩讀書至深夜,其讀書聲可傳至京城長安,故後人稱其讀書處為讀書岩,後來紹京成為一代名臣,進中書令,封越國公,讀書岩又譽為「令公岩」。

1948年,興國鍾姓重修讀書岩,江西才子,曾為孫中山秘書的謝遠涵親筆題寫「令公岩」牌坊匾額,並撰聯曰:「可讀風月惟今夕,大定山河憶當年」。此聯用紹京字「可大」嵌入聯首,屬鳳頂格嵌名聯。上聯寫景「讀風月」,下聯述事「定山河」。閒情逸緻對英雄壯舉,初看似乎平易,深探實為奇崛,無愧為翰林公的大手筆。

「令公岩」雄風猶存,古韻依然,奇蹟般地保留到今天。自古至今,多少文人騷客絡繹不絕前來瞻仰勝跡、緬懷先賢,並遺留下來大量詩篇:

「巉岩石室瀲江東,舊隱開元越國公,勝跡不磨遺像在,書聲時落半天風。」(元·滕賓),

「女媧練遺補天石,六丁下鑿開岩室,山靈訶護不敢居,留與中原貯秘籍,至今猶聽唔咿語,罡風吹度淵龍驚。白去萬古封故跡,汗青歷歷留芳名。」(明·唐子儀)

「令公試劍劍有神,應讖當年平內亂。」「四面苔痕添綉古,數行疑是令公書。」 (明·唐子儀)

「在昔讀遺烈,爭傳佐命臣。予今探勝跡,猶憶讀書人。墨氣浮青靄,文瀾漾錦鱗。周遭環十景,一一舊精神」。(清·伍彭年)

道光28年《贛州府志》主修李本仁所寫《鍾令公書室》所記更為詳盡精當:「山勢矯騰翥,絕壁凌蒼蒼。奇境忽中碎,石室開洪荒。令公此安硯,家學師之常。六甲幻朱墨,千丈耀琳琅。靈氣赴腕底,大力森毫芒。憶昔公佐命,擲筆提幹將。宮掖盪氛垢,日月新輝光。書生自英武,偉烈何煌煌。始知所學大,不朽非文章。我今緬遺迹,拂衣登高岡。白雲滿巨牖,草木余清香,巨魚化龍去,墨池秋濤涼。」 我國古代招聘人才,形式多樣,除科舉之外,還有「舉薦」。如漢高祖曾發布「招賢詔令。」規定如發現人才,當地郡守都可親自勉勵,駕車送到京城,而不執行者免其職。其方法大體有「築招賢台」,「出招賢榜(亦稱求賢令)」,「舉薦」(有才不舉,朝廷治罪),「實地察訪,隱處求才」等四種。

唐高宗年間,紹京由吏部尚書裴行儉推薦到朝廷,初任「司農錄事」,後因善書法而入直鳳閣。武則天執政期間,擢升為「宮苑總監」,則天皇帝對紹京爐火純青的書法藝術十分欣賞,登基伊始,為了顯示其改朝換代的新氣象,便下令所有皇宮內苑、明堂及九鼎銘文、匾額全部更新,由紹京重新書寫。書法家蘇東坡認為,榜書需要結密無間,以筆墨雍容、安靜簡穆為上。書法界認為榜書自古為難,其難有五:一曰執筆不同,二曰運管不習,三曰立身驟變,四曰臨仿難周,五曰筆豪難精。而紹京能在武則天朝,明堂九鼎和諸宮門榜,均他所題,實在難得。當唐之時,王公大臣擅書法者不少,紹京榜書要站得住,必有其過人長處。

紹京書名鼎盛,歷代墨家爭相讚揚,享有「開元初書家第一」之美譽。後人對其書法評價褒語很多,順擷幾例,錄於後:宋代曾鞏在《元豐類藁》中稱:「紹京字畫妍媚,遵道有法,誠少與為此」。

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稱讚道:「紹京書遁甲神經,筆法精妙,迴腕藏鋒,得子敬神髓,趙文敏正書實祖之。」

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講得更生動明白:「紹京如新鶯矜百轉之聲」。

清代葉昌熾在《語石》中高度評價:「紹京與薛少保齊名,開元初書家第一」。

紹京的傳世書法有《升仙太子碑陰》、《轉輪王經》、《靈飛經》等作品。

升仙太子碑在河南洛陽市東南約35公里,今偃師縣府店緱山之顛,此處原有升仙觀一座,今已不復存在,僅留升天太子碑,此碑高6.70米,寬1.55米,厚0.55米,盤龍首龜座高1.3米。武周聖歷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於東都洛陽赴登封封禪泰山,留宿緱山升仙太子廟,感興而撰文,並親為書丹。碑文借述周靈王太子晉(字喬)升仙故事,而實寫當代,以此美化歌頌武周盛世。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草相間,近章草書體。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遊仙篇》雜言詩、題名等,分別出自紹京、薛稷之手,筆劃圓轉流暢,意態豪縱,歷代書法家都視《升仙太子碑陰》為書法藝術精品。

《靈飛經》筆法精勁,字形端麗,書寫自如,活潑柔潤,並參以行書筆意,風姿娟秀、瀟洒飄逸是唐代以來歷代文人學習的小楷範本。紹京為了研究書法藝術,廣泛搜集歷代著名書法的手跡,博採眾長,為己所用,自創一格,自成一體。有史書載:「(紹京)破產求書,以數百萬貫之巨,購得王羲之行書五頁,卻大喜過望、視為珍寶」。他家藏五羲之、獻之,禇遂良真跡數十百卷。晚年仕途坎坷,幾度貶謫,轉輾千里,他寧可捨棄金銀器皿,卻把書法丹墨當作至寶,隨身攜帶,成為書壇千年佳話。

紹京不僅是著名的書法家,還是一位功勛卓著的唐代中興名臣,是長江以南地區第一位出任宰相的歷史人物。史學界有人認為廣東張九齡是江南第一位宰相,這是一個疏漏。張九齡在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拜中書令,紹京在景雲元年四年(公元710年)拜中書令,比張九齡早24年。景龍四年六月壬午,中宗被韋氏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韋氏矯詔稱制,詔立溫王重茂為帝,自立為皇太后,臨朝攝政,並把南北衛軍、台閣要司都交由韋氏子弟把持,他們廣聚黨眾,內外勾結。中書令宗楚客與太常卿武延秀、司農卿趙履溫、國子祭酒葉靜能以及韋氏族人共勸韋後效法武后,楚客又秘密上書稱引圖讖,勸說韋氏更替唐室。當時京城籠罩在一片恐懼的氣氛之中,相傳即將發生朝代更替,君主易姓之事。

相王的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之前被罷免潞州別駕一職回到長安,他私下裡聚積才勇之士,謀劃匡複社稷。兵部侍郎崔日用一直依附韋、武,與宗楚客關係也不錯。聽說楚客的陰謀,害怕韋氏逆黨一旦事敗會禍及自己,就遣寶昌寺僧人普潤為李隆基報信,要李隆基先發制人。得信後,李隆基便與太平公主及公主之子衛尉卿薛崇簡、苑總監紹京、尚衣奉御王崇曄、前朝邑尉劉幽求,利仁府折衝麻嗣宗,商計搶先誅韋逆黨大事。

庚子,晡時,李隆基微服與劉幽求等人進入潛入內苑,紹京將他們接入府中, 。這時羽林將士都屯集在玄武門,到了晚上,葛福順,李仙鳧都到隆基處,請號而行。接近二更時分,忽見天星紛落,幾與雪花相似,劉幽求說:「天意如此,時不可失!」,福順拔劍直入羽林營,斬韋璿、韋播、高嵩,且梟首示眾道:「韋後毒殺了先帝,謀害社稷,今晚應當共同誅殺韋氏族人,身高在馬鞭以上的都要斬殺,擁立相王以安定天下。膽敢有心懷兩端協助逆黨的,罪及三族。」羽林將士都欣然聽命。送韋璿等人的首級給李隆基,李隆基取火驗看過,於是與劉幽求等從苑南門出去,紹京率領丁匠二百餘人,手持斧頭刀鋸跟從,命令葛福順帶領左萬騎攻玄德門,李仙鳧帶領右萬騎攻白獸門,約定在凌煙閣前合會。葛福順等一起殺了守門將,斬關而入。李隆基陳兵於玄武門外,靜聽消息。三更天,聽到裡面雜訊,即與紹京等直入。太極殿中停置著中宗的棺材,有衛兵守著,一聽到外面的喧嘩聲,也披甲出來響應。韋氏正留宿殿中,驀然驚起,心中即惶恐又疑惑,逃入飛騎營,希望得到保護,沒想到卻被飛騎營的將卒斬了首級獻於隆基。安樂公主正在照鏡畫眉,也被軍士斬了。另外,斬武延秀於肅章門外,斬內將軍賀婁氏於太極殿西,捕索在宮中的韋氏族人以及監守宮門並素來歸附韋氏的吏役都斬了,到天亮,皇宮內外都平定了。

辛巳,迎接相王入宮輔佐少帝。緊閉宮門及長安各城門,調遣萬騎營官兵分頭收捕韋氏親黨。當天,大赦天下,封賞功臣,紹京因功晉封為「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潁川郡開國公」。含村二百戶,賜物一千緞。癸卯,又賜詔書一道,曰:「紹京雅量淵博,清規冰巳,迎接相王入宮輔佐少帝。緊閉宮門及長安各城門,調遣萬騎營官兵分頭收捕韋氏親黨。當天,大赦天下,封賞功臣,紹京因功晉封為「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潁川郡開國公」。含村二百戶,賜物一千緞。癸卯,又賜詔書一道,曰:「紹京雅量淵博,清規冰徹,果行育德,當代見稱,強學富詞,為時所重,頃展禍生宮掖,巨猾未夷,遂能義定風雲,潛圖密斯,克清凶釁,實仗忠貞。宜登宰司,俾掌綸命,右同中書門下三品。」

甲辰,少帝讓位,睿宗複位,第三道聖諭:「忠臣玄事,忘家殉國。良宰登庸,開物成務」,「紹京,上柱國潁川郡開國公,器識宏遠,襟度敏達為謀則忠,見義能勇。才惟倜儻,明以燭微,思乃縱橫,博而能俗。傾誅凶黨,遂建元勛,氛祿廓除,廟堂翳掃,宮掖請沏,中書機務,宜膺寵命,式允具膽,可光祿大夫,行中書令,越國公,加封通前五百戶,賜物三千段,賞奴二十人,婢十人,金銀器皿三十,事馬十匹。

丙午,紹京上表禮讓中書令之職,睿宗照準,改任戶部尚書,不久外調為蜀州刺史。

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李隆基即位,即為唐玄宗,他畢竟沒有忘記當年的元勛功臣,對紹京的遇深感內疚,於是將他調回京師,任戶部尚書,後來又改任總管東宮內外庶務的太子詹事。後來因受當時的宰相姚崇排擠,與劉幽求一起以「怨望」得罪,貶綿州刺史,其後又分別調任果州刺史、溱州刺史等。後來因受其它事情牽連(即觀看了岐王李隆范表演的死可汗之戲,筆者注)貶懷恩尉悉奪階封。再遷溫州別駕。

開元十五年丁卯(公元727年)紹京已近暮年,他回到朝廷,含淚對玄宗說:「陛下是不是忘記了當年的事情呢?怎麼忍心把我棄置在外面荒蠻之地,永遠見不到朝廷呢。而且當年一起建功立業的人,都已經作左了,只有我年邁還活著,您不垂憫乎!」玄宗為之惘然。即日拜「銀青光祿大夫、右諭德」(即太子老師),之後過了很久改為「少詹事」。

唐天寶五年丙戌(公元746年)二月十六日寅時,一代名臣,忠貞元勛在長安寓所溘然逝世,享年八十有八。按當朝禮規,紹京薨後,厝葬京城長安(今西安),後來朝廷恩准靈柩扶回故里,安葬在殷富汪崗(今江西省興國縣高興鎮蒙山壙下湖村)。

縱觀鍾紹京的一生,其突出的事迹有兩點,而其中的任何一點都足夠令他名垂青史了。一是景龍年中,與李隆基、劉幽求等合謀,發動了宮廷政變,鎮壓了野心家韋後,維護了唐朝的政權,為後來的「開元盛世「的出現,開闢了道路。二是書法造詣很高,史稱書法家「小鍾」,武則天臨朝時,明堂九鼎和諸宮殿門榜都是他手書,其傳世作品成為千百年來後人學習書法時臨摹的範本。

平定韋氏之亂,為之後的「開元之治」開闢了道路,鍾紹京一夜之間成了唐朝中興功臣,因功官拜「中書令」,使他登上了官宦生涯的頂峰,同時卻成為了宮廷內部權力爭奪的犧牲品。宋之前,中央政權基本為北方人所把持,南方在他們眼中被視為下國、蠻荒之地。在唐朝時門閥制度仍然存在,朋黨之爭也異常激烈,紹京家族由中原遷到江西已曆數世,早已遠離中央政權體系,所以薛稷說紹京「出身胥徒,一旦超居元宰,恐失聖朝具瞻之美」。在這種情況下,他以一介書生而出將入相,確屬大不易,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紹京在平定韋氏之亂中的作用是多麼關鍵。但因為缺乏黨援、無政治基礎,當政之後飽受排擠、傾軋也是勢所必然了。

唐德宗貞元十四年的蜀州刺史皇甫澈,對比他早87年的前任刺史鍾紹京,很有好感,對他的遭遇深表同情,對他的卓著功績給於熱情地讚揚。《全唐詩》載有皇甫澈作的《賦四相詩書令紹京》,錄如下:

景龍仙駕遠,中禁奸釁結。謀猶葉聖朝,披鱗奮英節。青宮閭闔啟,滌穢氛珍不。紫氣重昭面,壹天新日月。從秀廟堂上,肅穆人神悅。唐元佐命功,輝煌何烈烈。

紹京在李唐生死存亡之際,在韋後集團的恐怖統治之下,以其遠見卓識,毅然加入李隆基集團。在平韋之亂過程中,正是因為他的裡應外合,才殺了韋後一個措手不及,這是平亂的順利成功的極其關鍵性的因素。對既有武功又具文才的鐘紹京,唐睿宗稱讚他「雅量淵深,清規冰徹,果行育德,當代見稱,強學富辭,為時所重」。在戶部尚書誥中又稱「體局機密,才略冠世。」在宮廷政變六十年後,唐德宗稱他的功績可以「銘勛鼎彝,書美青史」。 唐德宗建中初年,(公元780年)朝廷錄記武德(即唐高祖公元618年開國)以來,歷朝宰相功臣,將勛名特高者分作兩等,紹京追贈太子傅,列為二等。唐宣宗大中(公元847——859年)初,又收唐立朝以來的將相功臣繪像於凌煙閣,計一等85人,二等150人,紹京名列二等。

紹京去世269年之後,宋真宗皇帝於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專門為祭祀唐故元勛越國公紹京發了一道聖諭,「以著朕篤賢之意,以答臣民展望之隆。」高度評價紹京的歷史功績「歷任行朝,殫叫戮力,德意契合。倚毗聿隆,朝政籍寅亮之功,贊襄賴啟活之益,矧戡亂定功,一掃妖氛,再靖宮壺,成提劍之業,秉鈞西掖,曳履南宮,措國家之安。」又命樞密節度史陳彪,對紹京「用虔以記,」准紹京配享功臣廟食。真宗皇帝認為:「若不優禮崇祀,何以勵末世而勸忠義。」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於古以勵,於今允協,人心靈爽,不昧尚歆享請」的目的。

在人傑地靈的江西,特別在贛南,歷代都尊崇紹京為鄉賢。紹京家鄉方誌《興國縣誌》中指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平川(興國志縣名,筆者注)之所仰而行之者,孰如令公之賢乎……夫令公大賢也,名臣也,功在社稷,名勒鼎彝,唐之所以爵賞恩數極矣。瑕瑜不相掩,益足為白玉之類」。

紹京元配夫人吳氏,繼娶許氏,側堂曾氏、杜氏、朱氏,子四:嘉鑾、嘉璧、嘉諤、嘉瑋,四房子孫主要派衍江西、廣東、福建、廣西、台灣等5個省、30多個縣市,至今已達50餘萬人。正如尊祀紹京的興國縣越國祠中有聯所云「分族遍吳越之間探本皆由越國,食德迄宋元而後尋源總自平川」。於社稷定國安幫,於家族子孫昌盛,紹京可謂不朽了。(鍾益貴)

主要參考資料 新舊《唐書》《資治通鑒》《興國縣誌》《贛南歷史名人傳》《潁川堂鍾氏聯修族譜國第一修》

鍾氏動態

關注 大愛鍾氏

並回複數字,即可接收該文章

1、鍾氏宗族文化

2、鍾氏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3、三大風水寶地之海豐鍾氏仰天海螺

4、祖墓簡介之鍾族馬氏祖婆墓

5、史話雜談丨鍾氏兄弟偷飲酒

6、潁川郡丨鍾姓"潁川堂"的來歷

7、宗族文化丨鍾姓圖騰

8、海外蕭姓、葉姓、鍾姓互不通婚的由來

9、史話雜談丨鍾姓典故趣事

10、首位亞洲國家以外的華裔總統鍾亞瑟

11、鍾姓十大起源

12、【鍾氏當代名人】——商業巨子鐘聲堅

13、第十三屆鍾姓聯誼大會閉幕

14、海豐黃羌鍾氏宗親組織186人到南嶺祭祖

15、鍾氏大堂屋 —— 廣福九棟

16、鍾屋三眼古井見證一個家族300年煙雲

17、廈門湖裡鍾宅九成鍾氏,「兼容」外來18姓

18、廣東南嶺開基始祖-鍾氏遐齡(氈)公

19、祠堂里講述東坑往事,鍾黃兩姓如一家

20、東莞鍾氏丨南粵大地遍布宗裔

21、世界鍾姓宗親聯誼總會會歌

22、廣東各個市鍾姓人口統計

23、尋遐齡後裔十七世孫其俊、其榮後人

24、鍾姓起源,源遠流長

25、鍾氏近代科技文化俊傑

26、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鍾姓委員會

27、探尋大鵬新區鍾氏老圍

28、廣州鍾氏源流考

29、【人物故事】鍾閑雲軼事

30、世界鍾姓聯誼大會歷屆主辦國家和地區

31、尋祖問根丨之鐘演公、朝恩公後裔

32、廣東省惠東縣鍾氏文化研究會

33、【宗族文化】鍾氏家訓

34、長社鍾氏:潁川名門

35、【宗族文化】鍾氏族規十二則

36、江南第一宰相越國公鍾紹京

大愛鍾氏

Lovezhongshi

專註鍾氏宗族文化宣傳,傳播大愛鍾氏精神

Copyright (C) 201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江南五鎮之 烏鎮 似水年華
黃裳與黃宗英的「江南遺夢」
誰撐一把紙傘,一簾煙雨江南!
綠瘦紅肥 江南水鄉的文件夾【擒拿格鬥】3
於曉輝筆下的江南

TAG:人物 | 宰相 | 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