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常說的「核磁共振」有輻射嗎?

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影像檢查方式,但多數患者仍對這項檢查知之甚少。大概是「核磁」兩字的緣故吧,患者總是有「這項檢查會不會產生輻射有害健康」的疑慮。

今天就來對核磁共振做一次全方位掃描吧,這項技術可是20世紀末的偉大發明啊,兩位科學家就是因為發明了核磁共振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磁共振檢查原理

核磁共振其實被稱為磁共振更為準確。

磁共振的成像原理三言兩語難以描述清楚,簡單來說,磁共振檢查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不同部位組織含水量的差異。

而人體各種器官和組織結構的含水量不同,且很多疾病的病理過程會導致含水量的改變。這些特性正是磁共振成像技術能被廣泛應用於醫學診斷的基礎。

磁共振所獲得的圖像非常清晰精細,大大提高了醫生的診斷效率和準確性,避免了以前開刀後才能來確診的被動局面。

檢查有輻射嗎

磁共振成像(MRI),它所利用的物理原理與CT不同,不用有輻射的X線成像,而是利用磁場和電磁波控制氫質子,通過檢測氫質子吸收和釋放的電磁波能量,經過轉換後能形成人體結構的切面圖像。

磁共振曾被譯為「核磁共振」,因為一個「核」的存在似乎會引起誤解,以為這種檢查與「核」有關、有放射性。

實際上「核」字源於受檢者體內的氫質子核。磁共振成像方法並無任何放射性,完全不必擔心磁共振檢查會對身體有什麼輻射損傷。

絕對的優勢

核磁共振掃描可對人體各部位進行多角度、多平面成像,可以獲得人體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及任何方向斷面的圖像。

核磁共振其分辨力高,能更客觀更具體地顯示人體內的解剖組織及相鄰關係,對病灶能更好地進行定位定性診斷。

MRI可以清楚地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軟組織結構,廣泛用於對全身各系統疾病的診斷,如骨與關節、神經系統、腹部器官、全身軟組織等病變進行檢查。

由於沒有骨偽影的干擾,可準確區分腦灰質和白質,可發現腦和脊髓內數毫米的微小病變。MRI在中樞神經系統、骨關節系統及大部分實質性臟器的檢查中與CT相比有著絕對的優勢。

而且,磁共振檢查還可以取代相當一部分有創性的X線造影檢查,例如膽道造影、尿路造影、大血管成像等,無需造影劑即可達到檢查目的,從而避免了病人在接受插管和靜脈注射造影劑時的創傷痛苦和風險。

又吵又慢

當然磁共振檢查也有不少缺點,例如檢查過程中噪音很大、時間長,檢查過程中音量高達80~120分貝,檢查一般要15~30分鐘左右,配合不好檢查時間還會更長。

本來肌肉、關節、韌帶、腦、脊髓等部位的檢查,磁共振具有「甩出CT兩條街」的清晰度,但在選擇是否進行磁共振檢查時也要考慮實際情況。

例如,在排除有無腦出血這種病情危機、需要快速診斷的情況適合用CT檢查。CT檢查只需幾十秒即可完成,而磁共振需要10分鐘以上。待病情穩定後,MRI可用於進一步細緻觀察病灶。

哪些人不適合做磁共振

由於在核磁共振機器及核磁共振檢查室內存在非常強大的磁場,

裝有心臟起搏器、胰島素泵、電子耳蝸、舊式動脈瘤夾等體內有鐵磁性金屬植入物的,嚴禁做核磁共振檢查,否則可能會造成體內的這些儀器失靈或造成移位。

心臟支架,如果是說明書已註明可以行MRI檢查者可以進行MRI檢查,其實合格的冠脈支架是不含鐵磁性物質,因此可以放心。

在進入核磁共振檢查室之前,應去除身上帶的手機、磁卡、手錶、硬幣、鑰匙、打火機、金屬紐扣及其他金屬飾品或金屬物品。

由於強磁場的作用,金屬物品可能被吸進核磁共振機,從而對非常昂貴的磁共振機造成破壞。

上圖為一患者家屬不聽勸告,將輪椅推進磁共振室,結果輪椅直接被吸飛到磁共振機上,拔都拔不下來。

因此,做核磁共振檢查之前,一定要認真回答工作人員的問題,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避免出現安全隱患。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機載反輻射作戰體系
孕期必知十大輻射排行榜
射頻輻射有哪些危害
怎樣才能防輻射 4個工作要做好
五種防輻射茶

TAG:醫生 | 核磁共振 | 輻射 | 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