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所謂民謠中的離調和弦之<次屬和弦>篇!

以下我們都用C調來解釋:C大調的順階和弦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就是C Dm Em F G Am Bdim, 然而在三和弦中我們還看不出它的特性,用七和弦來看的話如下: Cmaj7 Dm7 Em7 Fmaj7 G7 Am7 Bm7(b5) 在這裡,我們發現只有"五級"是屬和弦的形式, 也就是G7,屬和弦有個特性,就是會很自然得導入"主和弦", 也就是C.這裡面我們就牽扯到導音的性質,所謂"導音"我們可以很簡單地認定它就是比主音低半音的音,以C(Do)這個」主音」(這樣說當然是說C調啦!!)來講,導音就是"B(Si)",在C調的調性七和弦中,Cmaj7 Em7 G7 Bm7(b5)都有使用到導音,其中又以G7的情形最為明顯,不代表其他和弦的導音」不能用」哦!!接下來我們來看小調,我們先用A小調的音階來看會比較清楚, La Si Do Re Mi Fa So La, 這裡面的」So」這個音並不具有導音的功能,所以對自然小調音階來說,這樣並不"完美", 於是我們為了給他一個導音,我們就把So提高半音,變成」 La Si Do Re Mi Fa So#La」這就是所謂的"和聲小調音階(Harmonic minor scale)" 這樣修改之後,我們發現了自然小調的五級七和弦(Em7)就變成了屬七和弦(E7),這樣也更具有"導回主音"的功效. 以上我們認識了屬和弦的性質,不管大小調,屬和弦都是一樣的,對自然小調音階來說,五級的確是Em7小七和弦,但是由於它不具有導音性質,所以我們往往會修正成屬和弦的.終於認識完了屬和弦的特性,接下來, 我們把C大調中各級的屬和弦找出來:C→G7Dm→A7Em→B7F→C7G→D7Am→E7Bdim→(我很可憐...我沒有屬和弦...) 如果我們把一個很常用的進行 | C | Am | Dm | G7 | 改成如下的進行: | C | A7 | Dm | G7 | (也就是把Dm前面的Am去掉換成Dm的次屬和弦A7, 強調Dm,聽覺上傾向與下面的Dm和弦)我們可以這樣寫:|Ⅰ |Ⅴ7/Ⅱm | Ⅱm | Ⅴ7 | 其中Ⅴ7/Ⅱm意思是「原本二級和弦的五級和弦」如果是改成: | C | Am | D7 | G7 | (D7也就G的五級和弦) 我們可以這樣寫: |Ⅰ |Ⅵm | Ⅴ7/Ⅴ | Ⅴ7 | 其中Ⅴ7/Ⅴ的意思一樣是「原本五級和弦的五級和弦」, 以上的概念,就是所謂"次屬和弦(Secondary Dominant)"的概念了,如果修改以後的屬和弦有回到主和弦,會有一種"獲得解決"的感覺,這種我們稱為"一般功能屬和弦",如果是"不能獲得解決"的,我們稱為"非一般功能屬和弦",這樣會給觀眾一種"不斷在期待」的感覺,相信很多朋友對五度圈都有使用上的疑問,五度圈背過的話,在這裡也可以有運用的空間, 個人是覺得Ⅴ->Ⅰ的進行(甚至是Ⅱ->Ⅴ->Ⅰ的進行)多練習,比較容易成為習慣性. 以下面一個非常常用的進行來說: 下面的變化就有改成Ⅱ->Ⅴ->Ⅰ替代的應用| C | G | Am | Em | F | C | Dm | G | 我們可以改成: | C | E7 | Am7 | Gm7 C7 | F G | E7 A7 | D7 | G7 | 可以看看其中次屬和弦運用的情形和得到的效果. 另外常見A小調的進行: | Dm | G7 | Cmaj7 | Fmaj7 | Bm7(b5) | E7 | Am | A7 | 或是 | Am | E7 | G7 | D7 | Fmaj7 | C | Dm7 | E7 | 都可以變成屬和弦運用及次屬和弦運用的範例. 只是既然是小調,要記得把Am當成Ⅰm來看會比較合理哦!! 另外來加點菜,一般我們的屬和弦可以有幾種替代方式, 如」降二代五」:G7可用Db7(C的降二級和弦)來代替,以及」減七代五」:G7可用Bdim7(C調順階中的減七和弦)來代替,而這裡我們用半減和弦(half-diminished):Bm7(b5)會比較順耳. 在次屬和弦中,我們也能使用這一招,"屬和弦" 不是只有屬七和弦,綜合以上,把剛剛的| C | Am| Dm| G7 |進行的兩招綜合我們可以變成: | C | A7 | D7 | G7 | 來看,如果我們改成: | C | Eb7 | Gbdim7 | G13 | 您能不能解釋呢???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台灣百佳第16號] 陳小霞 -《大腳姐仔》[台語][民謠/獨立流行]
聽見好時光,分享個人收藏的民謠
美其名曰的磁場吸引法則
【懷舊民謠:陰天,吟首泛黃的民謠】
原聲丨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的《醉鄉民謠》

TAG:和弦 | 民謠 | 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