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中國GDP保八隻是政治任務,而不合經濟規律

董登新:中國GDP保八隻是政治任務,而不合經濟規律

  筆者按:中國GDP保八隻是政治任務,而不合經濟規律。當2008年中國GDP攻克30萬億元大關之後,我們不能再一味、盲目地追求GDP高增長——純粹的數量擴張,我們更需要GDP增長的高質量,要讓老百姓真正共享GDP增長的經濟成果與社會福利。

  1978——2007年,30年間,中國GDP增長率高達兩位數的年份共有16年,另有14年增速低於兩位數。其中,GDP最高增長率為1984年15.2%,GDP最低增長率為1990年3.8%,兩者相差整整4倍!

  2007年,註定是中國經濟周期的又一個不同凡響的「拐點」。2007年GDP增長率高達13%,然而,2008年陡降為9%,GDP在一年間猛然滑落4個百分點!有人說,這不叫經濟衰退,因為西方人認定的經濟衰退必須是負增長!有意思吧?這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差異。

  2008年,人人喊保8(即GDP增長速度不得低於8%),鼓雜訊一浪高過一浪,為什麼要保八?卻沒有人能解釋其中奧妙!

  前一陣子有高官不小心講到今年中國GDP的增速可能只有6%多一點,這一觀點很快遭到媒體大肆炒作與質疑,官方也表示了對這一觀點的高度關注與謹慎,後來,這一高官不得不馬上「改口」:中國GDP今年保八毫無問題!如此看來,中國GDP保8已不是經濟問題,而是變成為了政治問題和覺悟問題。

  事實上,中國GDP之所以要保8,絕不是因為8是一個吉利的數字,而是因為8%被認為是中國GDP增長好壞的分水嶺:高於8%叫好,低於8%叫不好。因此,8%被許多人看作是中國經濟正常增長的底線,或者說,8%是中國經濟信心的底線。據說,如果GDP增長低於8%,就會有許多社會經濟問題不好解決。

  比方,GDP增速低於8%,行政長官的政績考核似乎就比較難看;GDP增速低於8%,我們就無法體現大國風範與大國責任;GDP增速低於8%,則財政與稅收的「錢」就不夠花;如果GDP增速低於8%,就會有許多企業關門,同時也會有許多人丟掉飯碗。因此,GDP保八,既是保信心、保面子,但也是保稅收、保民生。

  30年的改革開放——外資與外貿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與依賴;30年的城市工業化——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離土不離鄉」、讓勞動力更加廉價;30年的GDP高增長——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兩高一資)行業的快速擴張立下「汗馬功勞」,但產能的嚴重過剩,已無法為繼。

  30年的GDP高增長,我們已經形成了總量擴張的行為模式和粗放經營的工作習慣,要想改變,也非一朝一夕,就像我們的產業結構升級一樣難。

  目前,中國GDP結構與就業結構在行業分布上呈現出了強烈的非對稱性,當然,這是一種畸形的產業結構。2007年,第二產業(以工業為主體)為中國GDP貢獻了近50%的份額,但它卻僅能吸納25%略多的勞動力就業。相反,第一產業(以農業為主體)雖吸納了中國勞動力就業量的40%,但它卻僅創造了11%的中國GDP份額。如果說,前者反映的是「產值虛高」的工業化,那麼,後者則反映的是我國農業的傳統、落後與低效。

  此外,具有勞動力「蓄水池」之稱的第三產業(服務業),在中國卻絲毫髮揮不出作用,它僅吸納了勞動力就業量的30%略多,同樣也只創造了大約40%的GDP份額。

  也就是說,在中國,以農業為主體的第一產業承載了中國勞動力的最大就業份額,而以工業為主體的第二產業則佔據了中國GDP的半壁江山,相應地,第三產業則塊頭太小,發展嚴重滯後。

  在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第三產業的塊頭與地位上。一般地,發達國家第三產業不僅吸納了勞動力的65%或70%以上的就業份額,而且同樣創造了65%或70%以上的GDP份額。以工業為主體的第二產業則退居「次要產業」,它所吸納的就業量與GDP的貢獻份額大體相當,一般不超過30%;以農業為主體的第一產業則成為「最小產業」,它所吸納的就業量與GDP的貢獻份額同樣相當,一般不超過5%。相比之下,我們的產業結構畸形、落後,差距實在不小。

  城市工業化的30年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一個重大時間窗,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機是一個難得的巧合。命中注定,2007年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30年來的又一個新「拐點」,不過,這將是一個不同凡響的特殊「拐點」。因為它決定著下一個30年中國經濟的基本走勢和歷史命運。

  很顯然,過去30年的工業化,主要依靠的是「兩高一資」行業的過度擴張,它同時支撐了中國大國企、大項目、大銀行的高速成長,這也正是30年GDP高速增長的動力之所在。然而,下一個30年決不可能繼續重複過去30年的工業化「老路」,「兩高一資行業」產能的嚴重過剩,已成事實,這種困境也許不再是暫時性的。以鋼鐵產業為例,30年來,中國鋼鐵產量劇增了近20倍,目前,中國粗鋼產量分別是美國、日本的5倍,是世界十大產鋼國的總和。鋼鐵產業是最典型的「兩高一資」行業,試問:這樣的產業還能擴張到哪裡去呢?

  時至今日,如果我們仍是一味地偏好GDP高增長,並將保8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那麼,最簡單、最有效的保8辦法就只有一個:繼續擴張「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行業,任由產能過剩和產品積壓,因為只有保住了「兩高一資」行業的高增長,才能保住以工業為主體的第二產業的GDP高增長!事實上,4萬億的中央投資計劃與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它們仍屬總量擴張的經濟刺激方案,尤其是對鋼鐵、水泥、煤炭、電力、石油石化、汽車等「兩高一資」行業的總量擴張更為明顯。

  很顯然,美日兩國經濟的強大,絕不是依靠GDP高增長,更不是依賴「兩高一資」行業的無限擴張。例如,美日兩國的鋼鐵產量近40年來不再增長,它們一直穩定在1億噸左右,大約僅相當於目前中國鋼鐵產量的1/5。

  相反,美日兩國經濟的強大,主要依賴的是第三產業的做大做強。第三產業是能耗與污染最小的產業群,作為勞動力的巨大蓄水池,它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和可塑性。第三產業既包括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如零售、餐飲、社會服務、家庭服務等,同時,它更包括大量高科技、高附加值、知識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行業,如IT、電信、金融等。第三產業尤其適應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生存,同時,它更是「全民創業」的天然環境和最佳舞台。因此,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以創業拉動就業,推動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大發展的必由之路。

  最後提示:1978年,中國GDP僅為0.36萬億元人民幣,排列世界第X位(不詳)。時隔30年之後,2008年,中國GDP正式跨越3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並躍居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為此,有人亢奮地鼓噪:再加一把勁,明年超日本,後年趕美國!在此,我們不禁要問:GDP保增長,是速度更重要,還是質量更重要?試問:想與美日兩大發達國家叫板,中國GDP仍靠「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行業的產能擴張來支撐,會有希望嗎?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摩爾根發現遺傳規律--- 1933年
學易經,懂規律
婚配是有規律可循的
日語課堂 | 外來語的記憶規律Ⅱ
精子正常生成過程,自覺地順應精子發育生長的規律

TAG:中國 | 經濟 | 政治 | 規律 | 經濟規律 | 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