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執拗的天才 一段相殺的友誼
他們共同見證了 20 世紀藝術運動的風起雲湧;他們有著近 30 年的友誼,一度形影不離,但最終卻互嗆狠話,不歡而散;他們的工作室凌亂不堪,甚至難以下腳,但在創作上,他們碩果累累,作品更是閃耀至今。
此二人便是,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與盧西安·弗洛伊德( Lucian Freud )。
二人在倫敦街頭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整個歐洲一片狼藉;現代主義藝術正蓬勃發展,新舊觀念產生激烈碰撞。
這一年,36 歲的培根與 23 歲的弗洛伊德相識於英國倫敦。也許是因為祖輩上的相似——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後人;弗洛伊德則是精神分析學派始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孫子,二人第一次見面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自此之後,他們幾乎天天見面,並常在倫敦蘇荷區的一家酒吧討論藝術。
《自畫像》 培根 作品
《自畫像》 弗洛伊德 作品
偶爾,他們會為對方創作肖像畫。
從弗洛伊德創作於 1956 年的作品《培根像》來看,培根顯然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他雖然坐著當模特,卻一直在抱怨,最後甚至徹底放棄,所以弗洛伊德的這幅畫最終沒能完成。
與弗洛伊德的創作方式不同,培根並不需要實際的模特。
1964 年的一天,當弗洛伊德像往常一樣來到培根的工作室,自己的畫像已經在畫架上,即將完成。畫里的弗洛伊德有著大頭針一樣的眼睛和寬大厚實的下巴,完全不像本人。不過,這就是培根眼中精神性的弗洛伊德。
《培根像》 弗洛伊德 作品 1956 年
《弗洛伊德像》 培根 作品 1964 年
感情上,二人都有著旺盛的精力,留給世人充分的八卦空間。
弗洛伊德長相俊俏,風度翩翩,擁有無數情人;培根則不同,他與其同性戀人是充滿性暴力的感情。
對於培根的「苦難」,弗洛伊德始終無法理解,他不明白為什麼培根每天心甘情願的在挨打和被暴力中度過,這讓培根覺得弗洛伊德無法理解他,甚至譏笑他只是一個「天真少年」。
60 年代初,喬治·戴爾( George Dyer )走進培根的生命中,並成為他最重要的愛人。在他們相處的 10 年裡,戴爾成了培根最偉大的繆斯,他出現在培根的許多畫作中。也是在這個時期,弗洛伊德通過培根與戴爾漸漸熟絡,他也曾畫過這個有些脆弱的男人。比較來說,二人的風格相去甚遠,一幅強烈扭曲,一幅則是平靜鬆弛,但他們都是真實的戴爾。
《喬治·戴爾像》局部 弗洛伊德 作品
《喬治·戴爾像》 培根 作品
從戴爾的繪畫中可以看出,培根和弗洛伊德對肖像畫有著不同的認識。
培根認為傳統的面部肖像幾乎無法表現出動態,更談不上體現心理活動的豐富。它們無法傳達出人類對於死亡的認知、對徒勞的擔憂以及對近代歷史這場夢魘的恐懼,而這些恰又都是培根所認為現代背景下最為重要的根本和真實。
弗洛伊德的繪畫則是建立在素描功底上,但在培根的影響下,他漸漸放棄了以往的工作方式,「我想,培根自由的畫法確實促使我變得更加大膽了。當我意識到自己是在線描而不是繪畫時就會非常惱火。於是從那以後,很多年來我再也沒有畫過素描。」
這種方式雖然激進,卻啟發了他不過分專註於眼前人物和氣場的描摹,從而通過一些模糊化的處理和主觀情感的添加,使畫作更具有人性的洞察力。
培根 作品
弗洛伊德 作品
二人繪畫語言上的迥異,或許源自不同的成長環境,同時,這樣的差異也為彼此的友誼埋下了隱患。
培根出生在軍人家庭,父親嚴格而暴戾。作為家庭的「異端」,患有嚴重慢性哮喘的培根,16 歲便被趕出了家門;弗洛伊德有良好的文化底蘊,機智熱情,在母親的寵愛下,他既溫柔體貼,又無法無天。
1971 年 10 月,巴黎大皇宮為培根舉辦大型回顧展,這是他藝術家生涯的巨大成就。培根是第二位享此殊榮的在世藝術家,前一位是他的偶像畢加索。但就在展覽開幕前的兩天,戴爾因藥物過量死在了酒店中。這件事深深地困擾糾纏著培根,不久,他與弗洛伊德在一次爭吵後不歡而散,最終徹底決裂。
後來,培根公開說:「我其實並不是很喜歡弗洛伊德,只不過他老是不停地給我打電話罷了...」
弗洛伊德回應,「當我的作品開始一步步走向成功時,培根就變得刻薄又惡毒了,」他說,「他真正介意的是我作品的價格開始一路攀高。有時會突然轉過頭來對我說:『當然了,你現在多有錢。』這種感覺很奇怪。」
培根的工作室
弗洛伊德的工作室
友誼雖已終結,但二人在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卻不容忽視。在混亂的 20 世紀,培根與弗洛伊德的作品共同顯示了一種反理想主義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對他們那個真實時代的自然回應。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個相似之處——凌亂的工作室,但不論如何,那是每一位藝術家作品的一部分,如培根所說,「在這片混沌中,我感覺這是我的家,因為混沌為我開啟了形象。」
1961 年,52 歲的培根搬進倫敦南肯辛頓一處馬廄改建成的二層樓房,這是一個長 8 米、寬 4 米的小屋,地板上堆積著雜亂無章的材料:紙箱里裝滿從藝術畫冊和雜誌上剪下來的圖片,地板散落著上百張被撕裂的照片、犯罪現場的插圖、病理學的圖片、報紙、電影明星和田徑運動員插圖的碎片...
不過,培根在這個神奇的空間里度過了生命中最輝煌的 30 年。
弗洛伊德的荷蘭公園工作室也是污跡斑斑——魚子醬罐散落在廚房的工作台上,旁邊是盛滿畫筆的缺口花瓶,畫筆上的顏料已經凝結成痂,還有落滿灰塵的舊磁帶和幾把紅酒開瓶器。
或許他們唯一真正的目的就是要為自己打造一間可以作畫的聖所,就像弗洛伊德逝世前說的:
「這是每天起床的唯一目的:去畫畫,去創造美好的事物,去創造比昨天更好的事物,不放棄,與人競爭,並且雄心壯志。」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今天才知道,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原來是同宗同源的
※跨一步,就成功3——劉墉教你去發現你的天才點
※徐謂 :孤傲的天才
※「天才成因」終於揭秘 隔離腦部格外發達
※菲爾普斯:讓多動症患兒成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