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第一句話被誤解了800年

引言 何為《大學》?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短文,至南宋朱熹(1130-1200)將其收於「四書」之中,與《論語》、《孟子》、《中庸》並列,它一躍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後來又因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明朝以來科舉考試的主要材料,《大學》因此成為國人熟知的古代經典,其思想所造成的影響也普遍深入人心。

「大學」一詞在古代原指高等教育機構,負責按照成為政治領袖所應具備的條件教導王公貴族的子弟。《大學》在闡述這些條件時,把握「修身」為其核心,要求政治人物以身作則,對百姓起「風動草偃」的效果,追求國家的安定與繁榮。

這種觀點符合孔子所倡言的「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論語·為政》)。因此,與其認為《大學》所代表的是夏商周三代共有的傳統,不如肯定它是儒家思想的延伸與推廣。正是為了這個緣故,朱熹將它列為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是合理的做法。

今天讀《大學》,焦點在於「修身」,尤其是修身之前的四個步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也是朱熹、王陽明二人最大分歧之處。我們在判斷孰是孰非之時,還要設法提出一套合理的詮釋。

我的譯文和註解著重於澄清概念,回溯孔孟原典,展現一貫之系統,盡量避免抽象或玄妙的術語,由此期望古代「大學」教育的理想再現於今日,成為我們共同尋求的學習目標與修養指南。

1.被誤讀的第一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學的宗旨,在於教人如何彰顯高明的德行,在於教人如何親近愛護百姓,在於教人如何抵達完美的目標。

2.重點是「如何」,而不是「為何」

這句話之所以重要,在於它開宗明義,解釋了《大學》這本書的宗旨。為什麼是「如何」?而不是「為何」?

因為《大學》講的是方法和途徑,「為何」則涉及到另一個層面的事情,與人性論有關,所以《大學》沒講,《中庸》里講得很明白。

3.爭議在於「明明德」

第一個「明」字,是動詞,表示彰顯。彰顯什麼呢?必須跟著一個名詞。所以「明德」是一個名詞術語。第一個「明」字,不太容易引發爭議。

4.明德:朱熹解釋為「光明」是不對的

宋朝學者(以朱熹為代表)認為,「明德」是指「光明的德行」。說到「光明」,必須人人具備,為人性所固有;但由於某種原因而受到遮蔽,以致必須努力去「彰顯」它。這種理解,能夠配合「人性本善」的觀點;

我的解讀是:「明德」是指「高明的德行」。說到「高明」,則不是人性所固有,而須由後天的修養才可完成。高明的德行必然顯得光明,如孟子所謂「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但是,光明的德行,卻不一定就是高明的。這是我的主張,高明的德行也符合「人性向善」的觀點。

5.朱熹錯了:拿出證據來!

在思考孰是孰非時,與其參考宋朝學者的說法,不如回溯根源,參考《尚書》與其它古代資料如何使用「明德」一語。

《尚書》中,「明德」出現了9次,大體可以分為2種用法:

第1種:「明」是動詞,「德」是名詞,意指彰顯德行。如《康誥》之「克明德慎罰」;《多士》之「罔不明德恤祀」;《多方》之「罔不明德慎罰」。在《大學》第一句里,這個解釋就不適用了,因為有兩個「明」,不可能是兩個同義的動詞,所以這種用法不適合;

第2種:「明」是形容詞,「德」是名詞,意指高明(偉大)的德行,也就是對百姓行善。如《梓材》之「先王既勤用明德……亦既用明德」;《召誥》之「飽受王威命明德」;《君奭》之「嗣前人,慕明德」;《文侯之命》之「克慎明德」;《君陳》之「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再說一次,「明德」即是對百姓行善的高明德行。

無獨有偶,還有很多先秦的經典文獻也這麼用,譬如:《左傳?宣公三年》中有「天祚明德」(上天降福有明德者);《墨子?明鬼下》中有「帝享女明德」(上帝接納你的明德)……

可見在先秦時代,「明德」已成為術語,是專指君主應該具備的條件,即:由善待百姓而修養成的「高明的德行」。

6.可以確定是「高明的德行」了

因此,《大學》第一句所謂的「在明明德」,應指「在於教人如何彰顯高明的德行」。以三綱領(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與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相對照,則「在明明德」包括前五項(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在親民」包括齊家與治國;「在止於至善」專指平天下。

這三綱領與八條目是由近及遠,是貫穿一體的,所以後文才會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同時要以「修身」為普遍要求,所以會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換言之,每個人都需修養自己以建立「高明的德行」。在《論語?憲問》中,子路問君子,孔子的回答是「修己以敬」。這個「敬」是指修己所達成的初步目標(尤其顯示為誠意、正心、修身);後續的目標是「修己以安人」(齊家、治國);最高目標「修己以安百姓」(平天下)。

7.「在」的用法

本段三個「在」字,皆指方法、途徑而言,所以譯文要說「在於教人如何」。若對照《大學》後續所說,皆可一一對應。

8.為什麼先""終""後""始""?

《大學》第一段說「事有終始」,先說「終」,再說「始」。人所發起的事件,都是先設定要完成的目標(終),然後才採取適當的方式去開始(始)。若不如此,則不可能成事。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還記得大學期間晚上熄燈前的那一頓夜宵嗎?
為什麼大學一開學,會有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學校?
4年大學,3年A考,你的眼裡為什麼只有「四大」?
"野雞大學」曝光

TAG:一句話 | 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