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同年齡階段健康的保護與促進(三)
3、嬰兒期健康的保護與促進。
醫學界一般將1-3歲的兒童稱為嬰兒,嬰兒期是人生第一個發展期。
(1)嬰兒的生理、心理特點。滿了周歲的孩子,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從依賴性的、被動的生活,逐漸開始自主的、主動的活動,獨立精神和能力開始表現,好動、好「搗亂」、好「破壞 」成了這一時期的孩子最大的特點。
①動作方面。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運動功能進一步發展,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獨立傾向逐漸增加,開始了隨意的獨立行走,手也能準確地玩弄和操縱熟悉的、感興趣的物品,獨立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開始把自己與外界環境區分開來。
②認知方面。神經系統迅速發育,腦細胞增加,神經纖維髓鞘化,記憶活動以無意識記、機械識記、形象識記為主,思維活動簡單,情緒活動日漸複雜。開始喜歡說話,能進行簡單的游 戲和摹擬活動,並能知覺事物和理解事物,好奇心大增,「好奇」、「好模仿」。
③情感和社會性方面。非常高興和情願與同齡人在一起,這種人際交往關係,正表現出嬰兒期孩子社會性方面的發展,但這時的孩子又強烈依戀情感,又離不開親近的人。
④生活能力方面。有了獨立思考、獨自行動的意願,開始學做各種事情,有要「自己做」的需求,要求自己動手吃飯。由於能力還不很強、動作遲緩,不能完全做好,不能自如的表現自 己的意願。
⑤性格方面。既會按大人的要求去做,也會自行其是,做一些大人允許的或不允許的事,出現不聽話的現象。人們將孩子表現出來的這種對教育不大有利的獨立行動與對抗行為,稱為「 第一反抗期」 也稱為教育「危險期」。
⑥語言能力方面。言語能力和水平迅速提高,能用語言進行交流。嬰兒期也是孩子口語學習的敏感期,家長應多與孩子進行言語交流,有助於孩子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在言語的幫助下能 對事物的性質進行初步的結合和概括。
⑦行為發展方面。嬰兒期孩子的行為發展,仍然處於被動發展階段。受遺傳因素、本能力量的驅使,以無意識的模仿來發展行為,多種動作、簡單語言、基本情緒以及部分社會行為初步 形成。孩子的活動範圍擴大,從依賴性的、被動的生活,開始變為自主的、主動的活動,表現出獨立精神和能力,好動成為他們最大的特點,孩子的「多手多腳」,最容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
孩子生長發育到3歲,已經完成了人生第一個發展期,在身、心兩個方面都開始成熟和充實起來,個性逐步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才有「三歲之魂,百歲之才」 之說。
(2)嬰兒期健康保護與促進的方法
①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和遊戲。通過室內外的活動和遊戲,增強孩子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和抵抗力,同時發展孩子的基本動作,促進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
嬰兒的生活就是遊戲,要從被動的體操過渡到室內外的各種自主遊戲,讓孩子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通過在各種環境下自由、愉快、具體的遊戲來進行學習,享受快樂,獲得發展。
第一,要創造輕鬆愉悅的環境,理解和滿足孩子好動、好玩的特點和「自己做」的正當要求,讓孩子自主的玩,並給予鼓勵和幫助。
第二,多帶孩子到戶外去遊戲、活動、玩耍和觀察,接觸大自然,提高觀察力和想像力,增進抵抗力和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力,提高健康水平,同時發展孩子的基本動作,陶冶情操,開擴 眼界、增進知識,促進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
第三,用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活動,使孩子在輕鬆、愉快的玩樂中鍛煉身體,受到教育。運動性遊戲可選擇躲貓貓、玩沙土、跳舞、踢皮球、扔小球、過家家、推小車、鑽洞洞、在沙發 小桌小椅上爬上爬下、爬樓梯、挑積木、捉迷藏、走樓梯、走台階、跨越障礙物、玩小球、串項鏈、玩橡皮泥、折手帕等,認識物品的遊戲可選擇玩各種玩具,發展創造性的遊戲可選擇堆積 木、拼圖等。此外還要選擇一些練習概念的語言遊戲、認數遊戲等。
第四,遊戲要短時間,多次數,每次玩的持續時間以10-15分鐘為宜。
第五,外出要注意安全,減少串門和防止走失。
②衛生保健方面要做到:
第一,實施免疫計劃,遠離污染環境,預防各種傳染病、常見病的發生。
第二,建立健康檔案,隨時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
第三,培養孩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常擦汗、勤洗手洗澡、勤換衣服,保持人體清潔衛生,預防各種意外事件發生。
第四,鍛煉孩子的耐寒能力,增強孩子對冷熱的適應能力,預防和減少著涼感冒的發生。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頭上容易出汗,不宜圍戴過暖,出汗了要及時擦乾;胸背受涼易外感 風寒而咳嗽,腹部受涼易泄瀉,胸、背、腹部應注意保暖;寒從腳下起,足部應避免受涼,鞋要暖和,不箍腳。至於孩子具體該穿多少、包幾層、蓋多厚,以孩子的手腳暖和,不沁出汗珠子 為宜,穿戴太厚,稍一活動就會一身汗,風一吹更容易感冒。耐寒的鍛煉方法有:空氣浴,每次換尿布的時候,可讓孩子在裸露身子的情況下,蹬蹬腿玩幾分鐘,再穿衣服;多到戶外活動, 這樣日光浴、空氣浴都有了;孩子睡覺時打開窗戶,讓孩子呼吸新鮮冷空氣,習慣冷空氣的刺激,提高上呼吸道的抵抗力等。
第五,注意骨骼發育。做到:衣著寬鬆,以免束縛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關注孩子坐、立、行的姿勢,防止不正確的姿態,使骨骼發生變形,造成駝背或脊柱側彎等而抱恨終生。
第六,定時大便、及時小便、不憋尿的習慣;有規律的、自然入睡的習慣;講衛生、愛整潔,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等。
第七,跟孩子說話、交談,語言準確,不說反話、假話。
第八,發現下列問題:不會行走或走得不穩;不會辨認東西;不會招人注意;不會說單字;不會玩有意思的遊戲;對周圍的事情無興趣或不明白;聽覺、視覺不佳等,要及時就醫。
③膳食營養方面要做到:
第一,嬰兒腸胃不成熟,消化力不強,胃的容積不大,所以食物要營養豐富,富含優質蛋白質,易於消化吸收,還要做到少吃多餐。
第二,為保證骨骼的生長發育,膳食中要保證足夠的鈣、磷和維生素D的供給。
第三,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培養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嚴格控制糖果、含糖飲料的攝入,預防肥胖,保護牙齒。
第四,通過指導和訓練,培養孩子養成定時用餐、定量用餐、逐步獨立用餐、不挑剔食物、不亂吃零食的良好習慣;用餐前不要讓孩子在飯桌邊等待,避免爬上桌子,發生抓、扔食物等 不良行為發生;讓孩子自己探索食物的吃法;逐步讓孩子自己選擇吃什麼和吃多少。俗話說:「若要小兒安,七分飽三分寒」。「七分飽」指的是饑飽適度,以孩子自我感覺為準,如果孩子 說:飽了。就不要強迫其多吃。一個健康的孩子,只要生活有規律,有室內外的運動,情緒穩定、愉快,就不要怕孩子餓著。
④抓好認知教育,開發智力。
第一,要運用語言、觀察等多種手段發展孩子的認識能力。嬰兒期的孩子,已經有較強的學習願望,因此要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情景,採用遊戲的手段,通過操作活動來訓練孩子的觀察 力、記憶力、想像力、注意力、思維能力,幫助孩子認識周圍生活環境中的各種事物,獲得知識,發展智力,這比單純給孩子知識更重要。
第二,經常給孩子看圖片、圖畫書,定時給孩子講故事,並讓孩子自己講,逐漸擴大孩子的認識範圍,以利於孩子語言的學習和發展,密切親子關係,增進親子感情。
第三,此時孩子的思維認識活動,是由行為和動作引起的,思維缺乏可逆性,要用具體形象或通過動作來幫助孩子認識事物和現象。對嬰兒期的孩子,千萬不能講反話,因為他們不理解 ,還會信以為真,造成不良影響。
⑤抓好養成教育。
第一,鼓勵孩子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一塊兒玩耍,並教會孩子與夥伴們友好相處的方法,以發展孩子最初的人際關係。由於這時期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和小夥伴們在一起時,會 出現搶別人的東西,甚至動手打人等這樣或那樣的過錯和不友好的情況,家長不能採取視而不見坐視不管的態度,要做到不遷就,教育和誘導孩子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培養孩子有禮貌,講誠 信,團結合作,友愛,勇敢等良好品德。
第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採用遊戲、參與生活實踐、模仿日常生活等方法,幫助孩子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孩子良好習慣與生活自理能力。對孩子出現的反抗行為 ,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要獨立行動的要求,應盡量創造一些條件來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孩子的反抗行為就會減少發生,順利度過「第一反抗期」。
第三,「好模仿」是這一時期孩子非常突出的特點,孩子生活周圍的人和事,都可成為模仿的對象,特別是父母等家庭成員,孩子更會仿效。所以家長和所有家庭成員都要以身作則,給 孩子一個好的模仿榜樣。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看人看3歲」,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孩子生下來的時候,應該說都是天真無邪,嚮往美好,人見人愛的。 為什麼又會「性相近,習相遠」,在漸漸長大過程中,有的會沾染上一些壞習慣,滋生出一些壞思想,出現行為失准,道德失范呢?父母和所有家庭成員都負有一定的責任。因為,嬰兒的行 為發展是處於被動發展階段,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大人那裡模仿、學來的,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 之惰」。作為家長在自己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既作為家長要盡家長的職責,又要作為啟蒙老師而恪守師道,我們的孩子將來才可能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才。
「從娃娃抓起」,這是在抓家庭的未來,也是在抓國家的明天,但是,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抓大人,抓「抓娃娃的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過:「幼兒受於家庭之教訓,雖簿而 細緻,往往終其生而不忘。」 這是至理名言。父母、長輩和全體家庭成員千萬不要忽視了家長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第一榜樣可能產生的影響。孩子是一面鏡子,從他們身上反射出來的正是 家長自己的本色,也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側面。讓我們的家長、長輩和整個家庭都關心幼兒的健康成長,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養成教育。
(待續)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練太極拳保護膝蓋需要注意的問題
※人類何時會滅絕 保護傘何時被掀翻?專家們這麼說
※一夫一妻制其實是在保護男人
※保護心臟應該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