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零售店究竟有無發展前景?難道只是噱頭?

無人零售店究竟有無發展前景?難道只是噱頭?

來自專欄羅翊州商業觀察

從2014年F5未來商店推出首家試驗門店以來,近幾年無人零售在互聯網上搶佔風頭,從繽果盒子到亞馬遜推出的Amazon Go無人便利店,從Take Go到阿里巴巴的淘咖啡,一時間許多公司推出了無人零售店品牌。在備受關注的同時,許多網友不禁好奇,無人零售店究竟有無發展前景,未來真的能普及嗎?又或者只是噱頭?要精準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了解什麼叫做零售。

零售,是生產者對接消費者的過程,包括所有向最終消費者直接銷售的商品和服務,以供作個人或社會團體消費,主要有三個特點;1,每筆商品交易的數量比較少,交易次數頻繁;2,出賣的商品是消費資料,個人或社會團體購買後用於生活消費,交易結束後商品即離開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3,受消費者的影響大。在經濟活動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同時扮演兩種角色,有時是消費者,有時是生產者。比如你是一名程序員,為客戶編輯軟體時就是生產者,當去商場購物時,你就是消費者,所以每一個人都離不開零售。

因此零售的本質,其實就是零售商、生產商或批發商滿足消費者產品或服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關注的主要有價格、質量、便利性、服務等因素。那無人零售在這些因素上有優勢嗎?

這幾個因素中,消費者最關注的是價格,畢竟我們每個人的錢包都是有限的。不可否認,無人零售店應用了眾多高科技,但如果在價格上沒優勢,消費者新鮮體驗感過後,還是會回歸普通的商店。

在一定程度上,無人零售商店可以看做是自動售貨機的擴大版。從1925年美國研製出自動出售香煙的售貨機以來,自動售貨機經過近一百年的發展,技術已經日益成熟,不僅可以出售飲料、鮮榨果汁、化妝品等產品,甚至還能加工出熱乎乎的米飯或麵條。在中國的許多城市,無人售貨機也有很多,但總體來說,普通的商店還是占絕對優勢。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就是自動售貨機的產品售價更高,同時面對中國眾多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自動售貨機的全天候、便利性等功能也發揮不出優勢。

回到無人零售店,我們就可以看出,經營這種高科技的商店成本上一點都不低。下面讓我們來比較無人零售店和普通商店的成本:

無人零售店=租金+水電費+稅收+裝修+營銷+維修+數據分析+人工成本(進貨、補貨、盤點、清潔)+設備(包括自動掃描、射頻識別、防盜裝置等自動設備)+科研投入等。

普通商店=租金+水電費+稅收+裝修+營銷+維修+數據分析+人工成本(收銀、進貨、補貨、盤點、清潔)+設備等。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無人零售店能省下來的就只有人工成本中的收銀部分,在租金、裝修、水電費等這些開支上是一樣的,而要增加的主要是設備和科研投入成本。據相關數據顯示,科研投入成本+各種高科技自動設備即便以後無人零售店能得到普及,平均攤到一個店鋪上起碼也要十萬元人民幣。為了省下收銀這個環節,一個店鋪要多投入十萬元人民幣,在初期沒有任何優勢,而且許多便利店的員工一人身兼數職,收銀、進貨、補貨、清潔、導購、盤點、監控等許多繁雜的事都要做,收銀只是其中一部分工作罷了,也省不了多少人工。

其實從自動售貨機出售的產品的售價比普通商店高出一截我們就可以看出,在價格上無人零售店肯定是不會有優勢。

在質量上,現在商家都注重品牌和誠信,一般都不會有多大差別。

接下來是便利性,目前中國許多城市甚至鄉鎮都有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店,無人零售店在這一領域也不佔優勢。至於服務,這是自動售貨機和無人零售店最大的短板,比如有顧客進店想買一包鹽或諮詢一些商品的信息就很難做到,即便在店內增加自助查詢設備,也無法和普通商店相提並論。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高端消費領域,顧客越來越重視體驗,冷冰冰的機器遠不如熱情活潑的售貨員。

在現代經濟活動中,主要有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管理、信息等生產要素,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最不缺乏的就是勞動力。中國有14億人,全世界有70多億人,有大批的廉價勞動力,人力成本並不貴,中國的超市、便利店的一線員工工資也不過是兩三千元,多的也不過四五千。無人零售店想省下的就是其中技術含量並不高的收銀員工作,節約成本的空間並不大。因此從本質上看,無人零售店未來肯定是不會有多大發展前景的,至少不能跟普通商店相提並論。

事實上,不用這麼多理論和數據分析,僅憑感覺上我們也可以得出,自動化是有一定的發展前景,但要大規模取代人工那是不可能的。就像工廠、餐廳一樣,雖然有一些企業因為人工成本高,研發了自動化設備、自動炒菜機,但因為成本太高,最後只能在一小部分領域應用,比如世界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就是這樣,搞了這麼多年自動化機器人,最終還不是要僱傭上百萬人。又或者世界最大的、員工最多的企業沃爾瑪,如果自動化真的能節約大量的勞動力,難道沃爾瑪沒錢投入研究嗎?換個思路,那就是這些自動化設備本身就是科研人員做出來的,他們本身就是勞動力,為了做出這些產品和服務,工作的時間一點都不少。再假設一種極端情況,假如真的都不用勞動力了,那麼大家都沒有收入,產品賣給誰呢?

簡單地說,其實最終是回歸成本的問題,自動化設備或商店如果在成本和服務上沒優勢,即便是科技感十足,也競爭不過看似傳統的零售店。

這些我們普通人都懂的道理,那為什麼阿里巴巴、亞馬遜等這些高科技公司還在拚命鼓吹呢?其實他們是心知肚明的,主要出於以下三種目的:

第一,提高企業的等級,阿里巴巴、亞馬遜等為了彰顯自己在零售產業的領先地位,即便一些項目不賺錢甚至虧本也會做,目的就是為了拉開和其它企業的距離。

第二,搶佔市場和先機。無人零售店確實有一定前景,雖然市場不大,但能做下來,對於一個企業也是一個很大的收穫。

第三,別有用心地不斷找風頭融資和進行資本運作從中得利。許多高科技項目都是這樣的例子,項目本身不賺錢,但能拿到投資,操作的人也能得到不少收入,就像美國的超級高鐵一樣,搞了十多年了都不見蹤影,其實只是噱頭。

無人零售店的發展前景雖然一般,但還是有很大的積極意義,正如條形碼技能的普及帶動超市、便利店提高生產率一樣,無人零售店技能的升級,也將推進零售業的自動化水平,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和效率,帶給顧客更好的消費體驗。


推薦閱讀:

中國零售「雙增長」背後的「新三觀」 雙線融合以何「論英雄」?
【多圖預警】運營小雜碎之解讀新零售?
奇獵普惠|店場(LIveshop)螞蟻車服新零售實踐
乏善可陳的實體零售,如何鹹魚翻身?

TAG:零售店 | 服裝零售 | 零售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