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的區塊鏈泡沫,正重蹈1998年的大破滅

2018的區塊鏈泡沫,正重蹈1998年的大破滅

數字貨幣讓無數人破產

區塊鏈,已經成為了近兩年來最熱門的詞語。究其原因,是因為區塊鏈技術衍生出來的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數字貨幣,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暴富神話。但是,現在這個神話正在成為泡影。無數人和項目即將迎來滅頂之災。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顯示,「比特幣的價格上漲速度,大約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15倍。」2017-2018年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和1998年前的互聯網泡沫期間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走勢很像,但是從時間線上來看上漲和崩盤的速度要快得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預示著納斯達克的歷史正在重複上演」。時隔20年,區塊鏈ICO的泡沫會重蹈納斯達克的覆轍並全面爆炸嗎?

2018年和1998年有多相似?

美國商業周刊評論互聯網大潮時,對於什麼是新經濟下定義:這個概念的核心是一種由新的數字科技促成的更高的效率(或生產率)水平。現在這個概念,這個定義也適用於區塊鏈。

作為一個新興的網路技術,區塊鏈未來在智能合約、供應鏈金融、信息溯源等領域帶來顛覆式的變革。而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參照比特幣,ICO(發行代幣)發展成了一個低門檻的眾籌和融資方式。

但是,在當下,儘管在網民和互聯網從業者、投資者、媒體人相關圈子中,區塊鏈成了熱門名詞。但是區塊鏈的用戶,在整體互聯網網民中的滲透率並不高,因為目前區塊鏈的技術落地應用,離大家還有很遠。現在這個階段,區塊鏈的用戶滲透率,基本相當數字貨幣的用戶滲透率。據劍橋的研究表明,「目前世界上大約有500-600萬人在使用數字貨幣錢包,全球互聯網用戶人數為37億,滲透率大約為0.12%。對照互聯網的發展各階段的用戶滲透率,0.12%大約對應互聯網1992年的水平。」

互聯網從1994年開始急速發展, 這一年,全球網站相關的互聯網公司為2738家,等到2000年時,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17087182家,增長了624000%。整個行業膨脹到了瘋狂的地步。

而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正在重複著類似的狂熱。據 CoinMarketCap. 網站統計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17日,全球數字資產總市值已經觸及6000億美元。而2016年12月31日,這個數字才僅有177億美元。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規模擴大近3300%。

迄今為止,據公開數據統計,全球公開的ICO已經超過了6000多家,而全球各種大小數字貨幣交易所已經超過一萬多家。比特幣2009年剛上市時,發行價約為3美分,大約等於人民幣2毛錢。到了2017年底,最高接近14萬人民幣。漲了700000倍。以太坊算是第一個代幣發行的區塊鏈項目,2015年,萬向集團50萬美元購買了416000個以太坊原生代幣ETH。這個項目漲幅高達3000多倍,最高點超過10000倍。

根據巴比特數據,從2017年5月直到11月,584家公司ICO,一共籌集到25.2億美元。 但是僅僅在2018年1月,254個項目ICO一共籌集到了18.3億美元。2018上半年總共籌集了128億美元資金。2017年,全球共有1069個項目ICO。僅在2018年上半年,就有超過2131個項目ICO。

過度金融化引發相似的泡沫爆炸

不管是互聯網,還是區塊鏈技術,早期時其實對於生產關係的真正改善並不大,表面上看是技術變革,實際上更多是金融行業受益。原本應該擔任主角的技術變革,讓位給了金融和炒作。

過度金融化的泡沫

什麼叫做泡沫?就是外部賦予這家公司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公司和經濟基本面決定的真實價值。

1998年代,當時微軟等公司,不僅有新的技術,同時也能賺到真金白銀,他們促發了投資者對科技股的狂熱追捧。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華爾街的.com狂潮爆發,只要是網址中帶有.com的股票都受到投資者的狂熱盲目的追逐。1994年至2001年間,一大批互聯網公司,狂熱包裝炒作概念,引入風險投資,吸納巨額資金。當時,很多互聯網公司,沒有建立良性的商業模式,而將全部重心放在了如何提升市場估值和融資額度。在全球多個國家,只要是科技及互聯網相關股票,都在急劇上漲,在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指數到達5132.52高點的頂峰。

1998-2018納斯達克指數曲線圖

也就是在這些公司里,很大一批的互聯網企業,既沒有革命性的技術,商業模型不夠成熟,盈利也很有限,同時又在無休止燒錢,很快問題迅速擴大,引發各種質疑和連鎖反應,隨著大量股票解禁期到來,泡沫炸了,大量公司股價「飛流直下三千尺」,甚至連累了一批好公司,網易當時股票最低點不到1美金。而到2017年,最高點超過270美金。據統計有超過5萬億美元的投資被蒸發,無數公司破產,大量IT人員失業。

比特幣由於去中心化、分散式記賬、不記名、不可增發等特點,被信仰它的人當做成了一種革命性的武器,用它去顛覆傳統金融。作為一個新興的網路技術,區塊鏈本來是包括金融領域的重大創新,但是今天最大的價值,就是用於炒作。

但是,截止到今天為止,區塊鏈領域最重要的模塊不是技術,而是金融化。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技術開發公司和程序員。而是炒幣的投資或投機者。ICO發行各種山寨的數字貨幣、私募、上交易所公開發行、變相上市。交易槓桿、甚至包括挖礦算力等方面的全面金融化。

2014-2018比特幣價格曲線圖

據粗略統計各類山寨幣超過6000多種。瘋狂的斂財。最後在相關政策打壓和用戶逐漸成熟下,泡沫爆炸,比特幣在2017年12月達到歷史最高峰,20000美金左右一枚,到今天為止,不到10個月,跌到了6000美金左右,僅剩下30%。其他ICO發行的數百種山寨幣幣價一夜歸零,毫無價值,投資人慾哭無淚。泛城資本創始人陳偉星預言,「在未來兩年,99%的項目代幣都會歸零。」而在這其中,極少數的好項目也被牽連,價值被嚴重低估。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比特幣在每一輪熊市下跌了45%到50%,而納斯達克在2000年之後五次大幅下跌,也是平均跌幅在44%。

無序的炒作和吹捧

在1998年的互聯網泡沫中,類似Pets.com、Etoys和Webvan等一些玩概念的互聯網公司,沒有收入模式,但股價暴漲。這些泡沫很大程度上是被華爾街的炒作者們吹起來的」,根據商業周刊報道,美林的亨利?布洛杰特、摩根士丹利的瑪麗?米克、高盛的艾比?科恩等諸多分析師。一方面大量認購相關公司的股票,另一方面又通過各個渠道搖旗吶喊,抬升股價。整個互聯網圈的股票像受熱的空氣一樣急劇膨脹飆升。

在區塊鏈和幣圈也是如此,通過製造各種新奇和高大上的新概念,利用白皮書進行各種虛假宣傳和製造聲勢,同時請各種幣圈名人站台。再加上各種付費的媒體和自媒體製造聲量,圈各種韭菜和散戶買票入場。根據鈦媒體報道,一個名叫太空鏈的區塊鏈項目,量子+太空+衛星等神奇的概念,竟然一天內完成10億人民幣募資,薛蠻子、閻焱等一些互聯網名人均替它站台,但在ICO後,一個月內就破發,真正的價值歸零。

類似的事不勝枚舉,根據媒體報道,充滿了各種爭議的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他主導的PressOne項目,連白皮書都沒有, 4個小時吸引1.4萬人參與,融資5億人民幣。

但是,狂歡過後,幣價歸零,一地雞毛。早在1987年7月,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索洛在《紐約時報書評》上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計算機時代的蹤影無處不在,唯獨未體現在生產率統計數字上」。 所以「我們還是小心為妙」,時隔30年,這句話依然有意義。

監管的缺失和延遲

互聯網泡沫的產生原因,更多的是當時金融監管體系的問題。1990年代,美國監管機構繼續放寬政策,到最後乾脆撤銷了監管機制。在這種情況下,騙子和投機橫行,很多投行或者分析師,雖然知道明知有些互聯網公司一文不值,但為了自身利益,不斷的進行包裝和大力吹捧,失控的資金大量湧入,導致過度投資,形成互聯網泡沫,最後爆炸,股價一落千丈,引發金融危機。

而在國內,由於對新事物的研究的周期,同時金融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完善,需要一個周期和過程,在2017年9月4號前,各種無序混亂的ICO遍地皆是,割韭菜成為行業慣例。相關監管是完全缺失,直到2017年9月4號出台政策,明令禁止國內的ICO發布代幣和融資行為。整個區塊鏈的ICO泛濫的局面才得以緩解。

互聯網與區塊鏈的螺旋式發展

包括互聯網在內的新興行業,整個市場的繁榮或者牛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技術性的革新,蘋果之於手機,谷歌之於搜索,亞馬遜之於電商,都是如此。因為新技術的變革改變了社會生產關係,人們生活方式等等。而這種變革,由於極其充滿想像的未來前景而讓市場興奮。順其自然的會帶來新的經濟和相關市場繁榮。市場會隨著新技術的成熟和普遍應用而回歸穩定。

一種是投機性的假象。比如P2P剛開始興盛時,和金融毫無關聯的A股房產公司,改名叫匹凸匹,立馬漲停。比如區塊鏈剛開始時,各種A股美股港股公司都會拋出各種區塊鏈概念,迅雷因此股票漲了10倍。一般這種投機型帶來的繁榮,大多是海市蜃樓的假象,很難持續,原因就在於它的基礎非常脆弱。

在這種投機行為里,參與其中的人,大多知道自己購買的資產(股票或者數字貨幣)分文不值,但是,投資人認為這種虛假繁榮會延續下去。擊鼓傳花的遊戲會一直持續下去,崩盤不會在自己持有時發生,自己不會當接盤俠。這些資產(股票或者數字貨幣)因為有價值而產生流動性,但當所有投資者不看重其價值,而只是炒作概念的時候,整個市場很有可能就因為正常價值性的喪失而崩潰。

而之前的互聯網變革和當下的區塊鏈技術,兩者均有包括。既有真正的技術革新,同時也有大量的虛假的投機行為。回顧美股市場,從1987年、1998年、2008年前後、再到2018年初,等重要時間點,基本上都是以上升、暴跌、再回升等模型在運轉。在1998年的互聯網泡沫之後,美國成長出來了谷歌、亞馬遜等全球性的互聯網創新公司,而中國也誕生了騰訊、阿里等為代表的數千億美金的互聯網公司。而這一切,在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發展軌跡上還會上演。

據數據公司CB Insights於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谷歌和高盛是當前全球投資區塊鏈公司最活躍的兩家機構投資者。而國內騰訊、阿里、京東、百度、網易等都在布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陳偉星判斷,「在未來,絕大部分代幣不是用於投機的,而是用來價值交換的。加密演算法經濟會替代所有的經濟流派,成為一門可實驗驗證的科學。」

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全球區塊鏈創業公司,累計獲得VC投資15.7億美元,而在過去的三年時間中(2014 年-2016 年 ),全球區塊鏈創業企業總計獲得投資金額接近150億美金。區塊鏈行業經歷了早期的狂奔之後,正在經歷第一階段的調整和洗牌。

任何一個新興行業,都會伴隨著這樣的發展周期:誕生、發展、瘋狂、低估、再發展。1998年代的互聯網產業,2018年的區塊鏈行業莫不如此。


推薦閱讀:

TAG:金融 | 泡沫 | 比特幣Bitco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