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入懸崖前,思考二三事
來自專欄 Anna的小小世界
1.一場重要面試
本周有一場面試,內心充滿緊張、不安、擔心。幾天里設想了好多個提問,模擬回答演練,反覆看相關資料,一遍遍列思維導圖,外加死記硬背。臨開始前,回到家好好洗了個臉,梳理下髮型。沒錯,常規面試,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
可這並不是一次常規的面試。臨場時,我突然發現,那些我所準備的「參考答案」,到嘴邊都會卡殼,完全派不上用場。就像身處廣袤無邊的曠野,孤身一人,除了內心深處留下的印痕,此刻的我,還剩下什麼?
所有並不屬於內心的東西,都幫不了我。瞬間不緊張了。理清思路,說了真正想說的話。
學習班的班長事後也提醒後面還沒輪到的同學:不要把它當成世俗的面試。
是的,我多麼在意自己的表現啊,多麼在意那個結果啊。無非就是三種感覺:自我感,優越感,主宰欲。
而往往應該更在意的,是這顆心。它的起伏,它的貪著。一不留神,心被外境和世俗的觀念,又一次不知帶去了哪裡。
生命的列車,總有一天抵達目的地。朝代更替,時光荏苒,在萬物流轉中,樓宇會坍塌,權勢隨風消逝,最終大浪淘沙,留下的是什麼?當我們到達生命終點,面對死神的審訊,能幫我們作答的,又是什麼?
2.身處醫院時
在醫院,人總會真心都柔軟起來。似乎牆外的一切都不再那麼重要了。忘了賺錢,忘了事業,忘了紛爭,忘了過結...
史鐵生癱瘓後,寫了《我與地壇》。
是不是只有在這個時候,人類才會思考,身體髮膚以外的東西呢?
對生命的疑惑,平時我們彷彿忘了,可它們依然存在。
濟群法師說,對於死亡,人類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在一個懸崖前製造了很多幻境,讓它看起來是如此熱鬧、充實和有價值。而對於我們每個人都將跌入那個懸崖這個事實,視而不見。而對死亡的審視,或許才能讓我們更加看清楚生的本質。
3.改變
差不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想要改變一下目前的生活狀態。就像流行語說得「間歇性躊躇滿志,長期性混吃等死」。時時設想,如果繼續維持這種生活,它將帶給你的痛苦吧。
念死無常,人生是苦。是否還要繼續受苦呢?
逼迫自己一把吧。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表哥因為大舅要去外地做生意,家裡沒有大人照顧,就寄宿到了我家。當時表哥多讀了一級和我同班互相照應。家裡人為了方便,再加上認為我們還小,就索性讓我們睡同一個房間。
沒多久,班裡同學就聽說了,開始嘲笑表哥。為了不被人笑話,表哥堅決搬到了原本當庫房的小房間里。其實,到了晚上他也很害怕,但他說,只要想到,被同學譏諷,就管不了那麼多了。蒙上被子,一覺到天亮。
因為留在原地的痛苦,太大了,大到足夠讓人改變。
如果我們能時常觀想:
自己發火了,懶惰了,由此給人帶來的是什麼?行動是可以被喚起的吧。
經常會有這樣的新聞報道:從小窮怕了,不想再過那樣的苦日子,所以逼迫自己發奮讀書,走出山溝,走出貧困,走出愚昧。
一味地排斥痛苦,是沒有用的。我們總會給自己找很多台階,也用兩全其美的方式,去承認自己的感受是多麼真實。而過度的認可自己的痛苦,不去看清事情的真相,恐怕是沒辦法自救的。
每日分享
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事實上,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製造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個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循環往複不曾少息。——濟群法師《人生五大問題》
推薦閱讀:
※海外留學生們的群體性孤獨,不是一盤番茄炒蛋能夠解決的!
※我有社交恐懼症
※女生拒絕人的時候,為何還喜歡說「你是個好人」呢?
※如何打破約會時的「社交恐懼?」
※99%的人都是社交恐懼症的芬蘭,為何被評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