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改革開放40年,15圖看懂中國醫藥產業
來源:賽柏藍 特約撰稿:張自然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國醫藥產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現分別從全球地位、國內增長、國際化歷程、資本化歷程等4個方面闡述如下。
一、全球地位
(一)規模:全球第2
1、規模
中國的醫藥市場規模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醫藥市場,2015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已佔了全球的10.8%。
2、企業:2家葯企進入世界500強
2018年7月19日,「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名單」正式發布,全球共有13家製藥企業上榜。其中,中國華潤和中國醫藥集團2家中國葯企入榜,分別位居第86位和194位。中國華潤有限公司以821.84億美元的營收,位居葯企第1、居總榜86名,這也是中國華潤繼去年後,再次穩居葯企營收第1(當然中國華潤還包括醫藥產業之外的業務),中國醫藥集團憑藉518.44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194位,比2017年的199位提升了5位。
中國醫藥集團自2013年以來已連續6年進入世界500強榜單,且排名逐年提升
3、原料葯:產量全球第1
中國早已是全球原料葯生產市場份額最大的國家。
(二)研發
自2015年國務院44號文發布以來,中國掀起了旨在創新和與國際接軌的葯監改革,並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使中國醫藥產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尤其研發實力大幅提升。
1、中國新葯在研企業數量位居全球第3位
2016年中國即已成為亞洲最大的醫藥創新基地(圖5),據Pharmaprojects統計,截止2018年1月,全球有新葯研發的醫藥企業共4134家(按總部所在國家/地區劃分),其中,中國擁有新葯研發企業的數量和加拿大並列第3位,佔5%(圖6)。
2、中國啟動的臨床試驗數量位居全球第4
3、中國擁有的生物類似物研發數量位居世界第1
在小分子藥物研發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大,但生物葯研發全球起步都較晚,且恰在此時,中國的整體國力大幅提升、啟動了空前的葯監改革以及大量海歸科學家回國加入到新葯創新行列等因素,使中國的生物醫藥研發得以快速發展,中國已是擁有生物類似物研發數量最多的國家。
二、國內增長
1、銷售收入規模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已由1978年的72.8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29826億元,增長了400多倍。
此外,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榮譽會長於明德先生介紹,從1978年到2017年,醫藥行業出口金額從2.8億美元增加到608億美元,增加217倍,進口額也從0.4億美元增加至558.8億美元,增加1397倍。
2、自主新葯研發
縱觀中國自主創新葯的研發,大約經歷了兩個重要階段,一是以埃克替尼、阿帕替尼和康柏西普等研發為代表的2002~2005年,二是自2013年開始尤其從2015年8月國務院發布44號文以來,中國自主創新葯臨床申報數量大幅上升。
三、國際化歷程
(一)走出去
1、中國葯企爭相去美國FDA申報ANDA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葯企持有的美國ANDA批文數量已達430多個(含收購)
2、跨境併購
隨著國內醫藥併購標的日漸稀缺和估值陡升,以復星、綠葉、上海醫藥和人福等為代表的國內知名葯企紛紛走出去,在全球範圍內尋找併購目標,且收效顯著。
(二)請進來
自1980年8月2日,我國第一個合資製藥企業—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正式簽約以來,施貴寶、史克、楊森等知名跨國葯企無不到中國來設立生產基地。而近年來跨國葯企來華設立研發中心則是對中國醫藥投資環境和創新環境的進一步認可。
四、資本化歷程
醫藥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助推,自1992年以來,中國已有300多家醫藥企業成功上市,為中國醫藥產業的轉型升級起了顯著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1、歷年醫藥上市公司數量
2、醫藥上市公司所在地域分布
和整體經濟表現相似,位於珠江三角洲的廣東、長江三角洲的浙江江蘇上海以及位於渤海經濟圈的北京是醫藥上市公司最多的地區。
而西藏醫藥企業上市公司數量多達5家、位居第20位,是因註冊在西藏的企業在上市排隊等方面享受不少優惠條件所致,但其真正的生產、辦公等總部多不在西藏,而是多在四川成都等內地城市。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醫藥產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隨著新一輪葯監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系列政策的進一步落地,中國醫藥企業的競爭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尤其研發能力正在全球醫藥研發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集行業智慧,仿創並重、提高藥物可及性,真正的造福患者,是中國醫藥企業應擔負的重要歷史責任。
推薦閱讀:
※經濟越蕭條,越是好機會!星巴克的逆向經營思維!
※幾場危機的因與果(五):不步美日的後塵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既是天使又是魔鬼
※這本書出版標誌經濟學科誕生,3分鐘了解經濟學的百科全書
※【聚焦】今天平湖黨政代表團赴南湖區和嘉善縣學習考察發展'四新經濟'先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