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那些背井離鄉的追夢人們

下南洋|那些背井離鄉的追夢人們

2007年的夏天,我第一次踏上歐洲的土地,巴黎的空氣乾燥而清爽,與國內南方總是充盈著水汽的粘稠感截然不同。

在這座龐大的「光明之城」里,有一個角落確實能夠讓人感到熟悉的,這裡是十三區的中國城。

滿街的中文招牌,走在路上熟悉的同胞的面孔,天南地北的鄉音充斥在空間里。超市和商店裡堆滿讓你撫慰鄉愁的物品,甚至連現殺的鯽魚也可以買到。

這裡是一塊小小的中國,一個萬里之遙的國家裡,一群背井離鄉的人們構建起來的微小的烏托邦,他讓那些初離故土的遊子們,能夠在異國的土地上立足,知道腳下生根,能夠把這片土地稱為自己的「家」為止。

那些把自己的家搬到遠隔萬里的地方來的這些人們,也就是移民了。

現代意義上的移民,中國最早的一批移民主要來源於福建。

福建歷史上就是一個九分山水一分田的地方,對於本地的居民來說,在農業世代的生存環境是非常的艱難的。每個人口能夠分到的土地和資源能夠供養的人口都十分的有限,因此即使相對於中國本土,當時的海外一片蠻荒,中國人對外的移民雖然緩慢,但是百年來卻從來沒有停止過。直到明朝末年,當西班牙人殖民菲律賓時,馬尼拉當地的中國人大概有十萬人以上的中國移民。

因為數百年來,中國移民的主要目的地,都是環繞在中國南海周圍的這麼一圈地方。一船一船或滿懷希望或傷心欲絕的人們,隨著鯨波遠離故土,到傳說中瘴癘橫行的土地上去討一口飯吃,追一份夢想。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於中國人來說,移民這件事,也就是「下南洋」。

即使到了今天,移民的目的,與百年前並沒有什麼不同,往往是為了能夠享受更多的人均資源獲取更多的機會,又或者是走投無路窮困潦倒,期待到一個全新的土地上尋找新的機會。有所不同的是,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鄉土宗族無比強大,人離鄉賤的傳統農業國家了,一個工業國的人口流動傳統,為今天的移民們提供了足夠多的心理建設。人們對移民所懷有的更多的是希冀、興奮乃至於艷羨。

但是移民們所面對的問題,並不因此而減少,甚至可以說與百年前的移民們所面對的問題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先輩們曾經走過的路,現在的人們,依然要用自己的全部心力再去走一遍

南洋,不一樣的土地

當我剛剛到達巴黎的時候,我只有18歲,我站在戴高樂機場里,背著一個大包,拖著一個大行李箱,驚恐而茫然。

我的法語當時大概只能滿足最基本的交流,我掙扎著靠著英語協助,一路買票,坐火車,找到學校,租房,交學費,最終把自己安頓下來。這中間經歷的許多事情或許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是也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移民初至所面臨的困境。

即使在今天,我們移民之前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做各種各樣的準備,也有足夠的金錢來支撐我們的日常生活開銷,我們依然面臨著許多的問題

首先是語言,許多人對於移民最大的恐懼就來源於語言,無法交流的恐懼是如此的強烈,我們所有的需求和意願,都需要通過交流來表達,並最終獲得回饋。如果一個人失去了這種能力,那麼他也就和一個嬰兒在社會中的地位沒有太大的差別,他對任何事情都是無能為力的。

雖然今天的移民和留學生在出發前,往往會接受很長時間的語言學習與訓練,而且英語這個東西我們是從小學就開始一路學習上來,但是當你真正置身於國外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學習的東西與真實的生活需求有著極大的錯位,要在語言上與真正的本地人對接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還有決心

許多中國移民都選擇了放棄,他們選擇蜷縮在中國人自己的小圈子裡,自己所構建的人際和經濟循環之中,這種小環境可以提供相當的安全感,也可以真實的解決許多的問題。但是這就喪失了移民與留學的本質目的,擴展自己的視野、尋找全新的機會以及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壯大

因此如何突破自己的心理和能力限制,讓自己的語言能力能夠駕馭真正的生活,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門檻

其次是人際,當我們脫離了家鄉舊的人際關係,我們需要構建新的關係網路。人是社會的動物,並不能夠脫離社會而獨自存在,那麼我們就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而語言就是這種活動的前提。

但是並不是說有了語言的能力就一切萬事大吉,各地不同的宗教信仰、風俗、禮儀以及習慣,都會極大程度上影響你對身邊的人留下的印象。中國人說入鄉隨俗,但是其實許多人非常的固執或者是不自覺的堅持於自己與生俱來的習慣與喜好,如何在許多小細節與習慣上避免與他人的衝突並且不讓對方產生疏離感是一件很難把握的事情。

然後就是習慣了,從飲食到生活以及辦事處理事情的習慣,可以說外面的世界是與我們的國家完全不同的。

看病、銀行都需要預約,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需要通過寄信來處理。慢慢的適應許多不同的習慣與規則,相較於其他的事情來說,反而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了,畢竟人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動物,在新的環境下調整自己的生活也許花不了太多的時間。

當年在法國,似乎並沒有花很多的時間,生活就進入了一個比較順暢運行的階段,每天上學放學,然後簡單的生活。

在解決了許多需要面對的問題之後,每一片土地上美好的東西就可以去慢慢的體會,山水藍天,風土人情,大海草原。我們移民總是沖著某個更加美好的地方而去,在一直努力克服所有的困難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自己選擇移民這條路的初心

這些問題,如果能夠順利的解決,那麼你就可以過上一個平穩而安定的生活。與國內你爭我搶的快節奏相比,因為資源往往更加豐富,在國外的生活會顯得更加的閑適。也許並不會比國內富裕很多,但是人的心態會更安定,也會更輕鬆,更能夠真正的享受生活。這也許是今天許多人選擇移民的真正原因吧。

然而,人離鄉賤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真正的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一個新的土地,新的國家,我們始終是外來者,是一個龐大的社會機器的局外人

我們在這個社會裡缺乏最基本的人際網路和關係,我們沒有足夠的根基和人脈來維持一個與我們在國內時相同的社會地位,我們會遇到許多在國內不會成為問題的問題

或者可以這樣說,雖然我們的生活水準和手上所握有的金錢能夠保證我們處在這個社會的中間甚至是上層,但是其實我們在這個社會裡卻是被放在最底層的。

很多移民的人士所缺乏的安全感就來自於這一層。當在國內的時候,遇到事情我們可以有很多種處理方式,能夠把自己從困境中解救出來。但是在國外,我們只能夠用最笨拙最普通的辦法來試圖解決它們。

而如果是想要在國外建立一番事業,或者是開創一片生意,那麼我們就更要面對一個被說爛了的東西:「玻璃天花板」。

玻璃天花板相當大的一部分來自於溝通能力和語言能力,當你處理一些最低端最簡單的獨立完成的工作的時候,溝通和語言能力並不重要,但是當你需要走上管理崗位或者向中高端拓展生意的時候,你需要與越來越多的人交流,那麼這方面的要求就會有瞬間的提高,而大部分中國移民的外語能力並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

同時這種工作也需要有一定的人脈和資源的支撐,而這又是移民的一大短板,除了少數行業之外,移民都無法滿足這樣的要求。

最後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之中,雖然赤裸裸的表達種族歧視的情況越來越少,但是這種歧視在其他國家依然普遍的存在而且根深蒂固,並且隨著中國人越來越富裕,出國旅行和移民的人越來越多,對方的成見和誤解以及本身的歧視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自己的內心,能否承受這樣的歧視,在面對這樣的狀況下,自己有沒有能力處理這樣的問題,也是移民不得不面對的。

當然,比起千百年前從天朝上邦,乘船去到蠻荒之地的先輩們來說,我們所面對的境況,已經好出許多。

在哪裡生活,過怎樣的生活,這個選擇權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力。許許多多的人懷著美好的憧憬或者惴惴不安的踏上旅程。有人成功,在新的土地上蓬勃發展;也有人失敗,最終灰頭土臉回到故鄉。

但不管怎樣,每個人都在追逐自己心目中更好的生活。畢竟對於一個已經工業化的中國來說,只有自己快樂和幸福的土地,才是自己的故鄉吧

祝福那些所有即將登船的人們。


推薦閱讀:

如何選擇強勢股2
我國宏觀經濟的新態勢及政策選擇
婚姻選擇觀
寄宿制學校:實現山區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最佳選擇
放棄是最好的選擇

TAG:留學 | 歷史 | 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