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韜略丨馬雲老師這門課

華商韜略丨馬雲老師這門課

來自專欄華商韜略5 人贊了文章

「2000多年來,人類的知識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人性沒有變化。」

文 / 華商韜略 畢亞軍

如果馬雲老師是一門課,我們應該從課里學習的是……

【學習他儘管內傷很重,也面帶笑容】

2016年5月,馬雲接替柳傳志成為中國企業傢俱樂部新一屆主席。

交班時,柳傳志評價:跟方方面面打交道時,馬雲臉上的笑容都是永恆的。

笑對一切,似乎是馬雲與生俱來的性格。

在流傳出來的照片中,小小的他都是一副樂呵呵的表情。

笑對一切,也是馬雲對人生的修行。

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他說:這世上最有力量的武器是微笑,微笑可以化解所有的問題,我永遠面帶笑容,儘管我內傷很重。

北京受挫,決定回杭州再開始的前一夜,馬雲和團隊在一個小酒館裡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邊哭一邊唱《真心英雄》。

第二天登上長城,講完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等豪言壯語後,出現在照片中的他也是如他說:面帶笑容,儘管內傷很重。

回到杭州自己給自己療傷的馬雲,不但笑對一切,更以「逗比」精神鼓舞所有人,在千難萬苦中微笑地向上攀爬。

功成名就之後的演講中,他說:我很榮幸自己是商人。商人最大的成就是員工的微笑。

從「一看就不是好人」「馬雲是個騙子」的「內傷」中,他面帶笑容,一步步挑戰向前。握手孫正義,登上《福布斯》,並肩楊致遠……從想在美國融資200萬美元,但沒人搭理的「路人甲」,一路笑到在美國一次融資超過250億美元,締造全球最大IPO新紀錄的巨人。

甚至,登峰造極之時,他還不忘開玩笑:「當年我來美國想要200萬美元,被30家VC拒絕;今天我又來了,就是想多要點錢回去。」

笑對一切的馬雲,是永葆樂觀,永不抱怨的人。在所有面向青年人的演講中,他都不忘用自己的不堪來鼓舞大家擁抱夢想:

「數學考過1分,大學考過3次,初中考重點考了3次也沒考上,好不容易考進大學,也是杭州第四流的。我自學英語,也嘗試自學編程但沒有成功,我沒有一個富有的父親,也沒有很好的教育背景……」

馬雲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始終對未來有期許,始終相信我要努力,要證明自己。」

另一個同樣喜歡面帶微笑的人——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在一次演講中透露,馬雲是有條件要去樂觀,沒有條件,創造條件,「自欺欺人」也要樂觀。

俞敏洪回憶,馬雲曾對他說,自己是靠一句名人的話度過了長相不怎麼好看的悲情青春期:男人未來的成就和他的長相成反比。

俞敏洪說,聽到馬雲的介紹後,他趕緊去查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結果,「搜遍整個谷歌和百度,搜索結果都顯示,這句話只是馬雲在說,沒有別人說。」結論是:

馬雲是自己發明了這樣一句話,假借名人名言的威力來給自己鼓勁,笑對人生!

學習他以最大的無私 成就最好的自己

如果評選中國最有錢的人,馬雲應該是在榜單上。如果評選中國最無私、最捨得的人,馬雲也應該是在榜單上。

如果評選中國持股最少,但公司做得最大,對公司的貢獻也最大的創始人老闆,馬雲還是會在榜單上。

馬雲只有阿里巴巴很少的股份,但卻比很多持股百分百的老闆,對公司更努力,最重要的是,貢獻也更大。

他是真正的企業家。

因為,他是真的把創建一個企業,通過這個企業去利他、利社會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企業當成自己家的,把通過做企業去成就最賺錢、最富有的自己放在第一位。

這兩者有矛盾嗎?當然是有的。比如很多人會算一筆賬:如果自己持股百分之百,哪怕公司一年只賺100萬,也勝過自己只有7%的股份,而公司一年賺1000萬。

反對者會說,如果公司一年能賺2000萬,那就算7%也還是賺了。反對有理,但問題難在:你憑什麼認為給出去93%一定能做到2000萬,而不是分走你的100萬。

甚至,你還會僥倖,靠我自己也能做到2000萬——如果你自認是有才華,有理想,也有勤勞智慧的人。

馬雲,當然會知道他自己就是有才華,有理想,也有勤勞智慧的人,但他就是把那麼多股份給出去了,讓阿里永遠不是馬雲的阿里,但馬雲永遠是阿里的馬雲。

這不光是對「『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我這麼辛苦,93%都是給別人打工」等人性之弱的克服,更是真正的企業家精神,是把成就他人和社會等同於自我實現的格局。

最近有篇文章,《我花了20年研究華為:絕大多數失敗的企業,都毀在了老闆的自私上》,其中也談到這個問題。

華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根源於任正非的無私和企業家精神,他和馬雲一樣,對華為如此努力並且如此居功至偉,但他在華為的股份,比馬雲還低。

馬雲、任正非無私匯聚眾人力量,成就偉大公司的另一面,是非常多既有真才實學,也真抓實幹,且想干大事,想賺大錢的人,最終大事沒有干成,錢也沒掙到。

而這些聰明又努力的人,幾乎都是敗在了首先不是想企業,不是想別人,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權和利放在第一位。

馬雲的無私和利他精神,還遠不止於此。他把自己真正定義成一個社會公民,一個世界公民,也把自己的人生真正跟社會,跟世界緊密聯繫在一起。

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到2014年與蔡崇信共同捐出阿里2%的總股本成立了馬雲公益基金,以近百億美元的規模創下中國公益捐贈之最,再到此次宣布退休,希望回歸教育,致力於公益,馬雲在推動和貢獻社會方面的非同尋常,堪稱中國的前無古人。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一位後人曾對我說,他最佩服父親的不是才華韜略、勤勞智慧等,而是父親的極度無私。而且,他還對這種無私做了非凡的解讀。

他說:最大的無私其實就是最大的自私。

「因為他總是想著別人,想著利他,想著幫到社會,所以,他人和社會也總是想著他,更願意跟他合作,一有機會就想起他,他有困難大家也願意幫助他;因為他總是那麼愛大家,所以大家也總是那麼愛他,信任他……」

【學習他的長遠信心,提早準備】

今天,馬雲宣布了他的退休以及傳承計劃。

明年9月10日,也就是55歲生日之際,他將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

多少帝王將相機關算盡,走到生命盡頭也要緊握日月旋轉?多少豪門爭奪和天團內鬥只為自己活一天便要一手遮天多一天?

馬雲如此年輕就放下權杖,褪去大位,這不光在華人社會,在整個商業世界,不光在當代,在歷史上也都是極為罕見的案例。

這也是他無私的另一面。

但這裡不只有無私的精神,更有理性和智慧的光輝:放眼長遠,提早準備。

因為相信而看見的馬雲,一直是放眼長遠並善於提早準備的人。他的始終面帶微笑,很大程度上或許也是來自,他總能以長遠的信心溫暖眼前的冰涼。

1999年2月20日,大年初五,馬雲把他的兄弟姐妹們叫到湖畔花園,開口第一句就是:「跟大家共同探討以後至少五年十年我們要做的事情。」然後,他把阿里巴巴定位於成為國際站點,在大家不大聽得懂中高談闊論了世界格局,而且找人把現場給錄下來,好像當時就已確定自己那是在創造歷史。

阿里巴巴發展壯大之後,外界看來總在高談闊論、公開吹牛皮的馬雲,實際上時刻都在謀劃著未來,甚至擔憂著未來,不斷地重新定義和設計著未來。

馬雲曾說,「阿里要是沒有淘寶(後來是天貓)、沒有螞蟻金服,我也不行。」而且很早就在內部推行了一個定理: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夠依靠一個所謂的擁有絕對優勢的業務,持續保持3年到5年的優勢。

為了阿里行,3年到5年之後依然行,馬雲和阿里搞出了一個履帶戰略,讓戰車可以一直滾滾向前進。「形成梯隊發展、有機作戰,每一家公司,一個上,然後退下來,再另一個上,形成一個循環。」

具體到業務演進就是,「阿里巴巴B2B需要修復,淘寶就當第一陣營,然後是天貓,然後支付寶起來了,再是雲計算,再是菜鳥,一輪一輪的,因為每一個的優勢只能保持3年,然後回來修復,再開始輪換。」

支付寶被剔除上市公司阿里獨立發展後,馬雲又給阿里加了兩個新履帶:大文娛,大健康。如今,這些履帶已表現出可以接力跑的潛力,也是阿里明日繼續增長的機會。

無論大企業還是小公司,傳承和交班,始終是很困難的事情,但也始終不能逃避。

今天的公開信顯示,馬雲在傳承上更是深謀遠慮,並且居安思危,不等天下雨,甚至不等颳風,就已提前思考和準備。

馬雲在信中說:「10年前我們就問自己這個問題,如何保證馬雲離開公司以後,阿里巴巴依然健康發展?我們相信只有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培養和鍛鍊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體系,才能解開企業傳承發展的難題。」並且強調,「這十年來,我們從未停止過努力和實踐。」

事實上,早在5年前,馬雲就卸任CEO,不再過問公司執行層面的問題。

在他卸任的這5年,阿里巴巴不但培養出了一位被馬雲認為可以再接董事局主席的CEO,而且培養出一批得力的幹將。

或許,這不但是讓馬雲相信阿里已經可以離開自己,甚至是讓他決定更早交出權柄的原因——事實已經證明,馬雲不做CEO的阿里依然是行的,那何不再往前一步?

更重要的,趁自己年富力強就交班出去,萬一有個什麼坡坎接班人爬不上去,自己還可以站出來,或者做新任主席的老師,或者乾脆再回大位解決問題。

歷史的經驗表明:

在當任者有足夠精力、能力甚至是體力挽回敗局時,就或明或暗地放手讓後來人去做,是培養下一代的最佳方式。大權在握者非要等到自己實在無力為繼時,才迫不得已交班,則往往是下坡路,甚至災難的開始。

財富、權力都可以一張紙就完成交接,但成功卻不會,成功需要提早準備,成功需要不斷練習,甚至成功還必須有Plan A,Plan B(我們要堅信,馬雲和阿里對傳承的安排除了公開的計劃,一定還有Plan B,甚至Plan C的準備),這也是簡單易懂的道理。

甚至,包括笑對人生,包括無私就是自私,也都是簡單的道理。只不過,人最難克服的,往往都是這些最簡單的道理,因為這都不是跟外面打仗,而是自己跟自己鬥爭。

很多偉大的人物也都有過感言: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尤其是自己的人性之弱。

去年,馬雲和虞鋒共同創辦的雲鋒基金,在香港舉行(美元)投資人大會時,馬雲也曾在會上強調過這個意思。大意是,一切問題的根本還是要取決於人,取決於人性。

他說:「2000多年來,人類的知識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人性沒有變化,比如貪嗔痴的弱點,想佔便宜,想快速成功……」

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馬雲老師是一門課,我們應該從課里學習的,除了他的拿得起,更該有他的放得下;除了他如何發揚人性的光輝,更該有他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除了他的精明,更該有他的開明和高明;除了他的經驗智慧,更該有他的精神品行。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推薦閱讀:

教師備課制度
MOOCs是教師走出象牙塔的契機

TAG:馬雲人物 | 教師 | 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