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在愁些啥

你到底在愁些啥

6 人贊了文章

朋友們最近情緒很低落啊,估計是從進入臨床規培開始的。聽多了,感覺世界都不美好了。今天我來試著分析一下為什麼大家這麼分裂,有誤解之處還望大家海涵。畢竟,我們都行進在努力回答「我是誰」的人生旅途之中。

沒有歸屬感

這個問題來自於越分越細的專科。「玻切女王」、「角移大師」、「葡萄膜炎第一人」……這趨勢告訴我們,身懷三十六計不是你的出路,你需要找到一個坑,然後把它挖成一口井,這樣才能夠「源遠流長」。那麼對於我們這些小菜來說,你的坑在哪裡?我相信很多人沒有非常明確的興趣愛好,換句話說就是可塑性很強,隨便放哪個坑,培養得當都可能成井。但是,輪轉的過程真的不是找坑的過程,而感覺是「被坑」的過程。這就是沒有「坑」帶來的歸屬感,不知道該往哪裡使勁,或者說該不該使勁。很多人,迷茫著迷茫著,就放棄了,算了,不就收收病人嘛,反正出科也沒要求,無聊,坐等出科。

思維方式的矛盾

在一個科研氛圍很濃厚的三甲專科醫院,每個科室的每個醫師,基本上吧,都要做科研,發展最好的科室就是科研做的最好的科室,那麼科主任的查房啦,科室小講課啦,甚至是醫院層面的臨床診療學習啦,無不在灌輸這一種思維方式——精度思維。具體來講有兩個方向,縱向的深度思維,就是將一個疾病的病因機理甚至基因蛋白都要研究清楚;以及橫向的廣度思維,就是不斷地拓展知識的盲區,去探索新的治療方式,假設新的疾病種類。我想在科室輪轉的你潛移默化中多少帶著這樣的思維鐐銬。那麼問題來了,你在課室輪轉短短几個月,還沒掌握基本的診療知識,如何去深度思考。於是你陷入深深的痛苦的掙扎之中。如果我只要求自己掌握該科室基本的知識,那麼我顯得這樣不思進取,如果我要跟科室的醫生們齊頭並進,那麼又略顯不自量力,很多人,掙扎著掙扎著,就放棄了,算了,不就收收病人嘛,反正出科也沒要求,無聊,坐等出科。

沒錢

當一個人的精神很空虛的時候,物質就顯得尤為重要。當你沒有救死扶傷的成就感,你心心念念的補貼還老不漲,很多人,抱怨著抱怨著,就心涼涼了,算了,不就收收病人嘛,反正畢業都不會不通過的,無聊,坐等畢業。

名不正言不順

腦補一下患者知道實習生接待他的滋味。不止一次聽大家說被罵。那麼為什麼被罵?一是,規培醫師是跟患者接觸的第一線,頻率高,變數大;二是規培醫師經驗不足喜歡對患者的每句話做出過多的解釋,越解釋馬腳露得越多;三是,患者要防肯定防實習生,要謝則必謝主任。那麼,沒有被患者罵過的孩子請舉手示意。很多人,憤怒著憤怒著,就心涼涼了,算了,不就收收病人嘛,反正畢業後不一定當醫生的,無聊,坐等改行。

我的想法只是個想法

是不是特別羨慕上級們自己有個手術方案可以嘗試,有自己的用藥方式可以嘗試,是個專家還可以在百家爭鳴中發一聲。而你在腦子裡有個啥想法的時候,它可能永遠只是個想法,你沒有資歷,沒有機會也沒有平台去驗證它。很多人,失望著失望著,就佛系了,算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善哉善哉。

原因肯定還有很多,蘿蔔青菜,各有所「恨」。但是朋友們,不要再被這個情緒的漩渦所吞噬了,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開心不?哪怕答案是「不」,敢不敢面帶微笑地說出來。微笑的面肌,真的有調節心情的作用。把用來抱怨的時間,用來做四步追問:1 我想做什麼?2 我為誰而做?3 他們需要什麼?4 因為我他們有什麼樣的改變?

如果時間還有空,那麼理出以上所有讓你不爽的鏡頭,開始下面的遊戲——思維轉化:抱怨→感恩 ;抵抗 →接受 ;判斷→ 觀察 ;恐懼 →發現。

舉個例子。

我想救死扶傷,我為病人而做,他們需要關愛,因為我,他們免受病痛的折磨。每天想十遍,想想都很溫暖。比心比心比心。

停止抱怨醫院帶教不落實,感恩醫院「家大業大」,教學資源豐富,病人豐富,只要你願學,總還是有的。停止抵抗收病人跑腿打雜機械重複無用功,接受這個過程是醫生生涯的必經階段,這個過程其實有很多機會去接觸社會、人性、生活的真實,說不定你還可以積累改良這個現象的經驗。停止判斷醫院不重視醫生和學生的利益,自顧膨脹,觀察這些年來醫院整體工作的改變,如何積跬步致千里。停止恐懼接下來自己升學困難,晉陞困難,工資低,醫患矛盾惡化,發現一個秘密就是如果別人都在猶豫駐足不前時你大踏步走,你就是走在最前面的那個。

這其實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希望也拯救了你,共勉,加油!

推薦閱讀:

臨床111個內科常見疾病診斷要點
史上最嚴規培要求——未取得醫師不得結業考核!
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計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做好原七年制臨床醫學教育調整改革工作的通知

TAG:醫學生 |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