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天生不愛學習?

人為什麼天生不愛學習?

4 人贊了文章

從性格說起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性格,不一樣的愛好。比如說安靜,穩當的人學習時候注意力非常集中。性格急躁,沒耐心人學習時候很難專心致志。大多數人在兩種極端之間浮動,沒有人是絕對的。我們不能說,急躁或者很安靜的性格就是種缺點,性格沒有好壞,只有更適合做什麼。比如說浮躁的人思維活躍.愛學習的人不一定是好的性格,不愛學習也不一定是種不好的性格.只有更適合做什麼.那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不愛學習從主觀來說,是缺乏對學習的興趣。

根源

人的興趣就是一個人需求衍生物,每個人都需要接受各種各樣刺激產生需求,然後通過一定的行動滿足這種需求。一個正常人一輩子永遠處於這種不斷刺激自己,然後滿足自己需求狀態循環中。一個動力比較強人更多就是因為他需要刺激更多,而一個沒什麼動力,對人生看的淡人這種需求就不大。讓一個正常人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安安靜靜坐著,不受外界干擾呆著,這種情況會使一個正常人很難受,通過這點也能測試出一個人對需求渴望程度。我們現在把問題回到學習上,你能夠明顯感覺到,當你需求不一樣時,你學習態度也不一樣。比如以前你學門知識沒興趣,但你工作了,需要用了,你發現很有用時候,你學習這門知識興趣會高很多。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每個人做任何事情都追求意義,也就是解決某種需求。

那每個人天生就有學習需求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要解決很多問題,但學習課本知識的需求我們天生卻沒有具備,可以這樣說,這是後天人為帶來的一種需求。現在需要說明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小學生很愛學習,有的不愛。我們還是回到需求論裡面,我們甚至可以做到一個調查,凡是愛學習學生,都有愛學習原因,比如理想,為父母,跟同學攀比心理等。而不愛學習需求就不一樣,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那為什麼有時候明明覺得學習有意義,但就是行動不了呢?人的本身需求有很多,但某種需求大於某種需求的時候,解決這種需求便成為你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學習時候你特別餓,那肯定先要吃飯吧。

我們活在反饋機制

從心理學來說,興趣和快樂是建立在反饋機制的,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因果關係,因為你做了什麼,然後達成了什麼目的,而學習知識短時間很難有反饋。如果你知道,你早上背2個小時單詞,你的英語水平能提高2分,長期堅持背1一個月,你的英語能提高60分,那你肯定能堅持背單詞。但現實是你可能真的背了一個月單詞,英語卻沒有怎麼提高。你可能堅持看了很長時間知乎,你的知識水平一點都沒提高。你可能堅持做了一個月數學題,考試那是很差。這就是現實,很殘酷。現實的複雜就在這裡,你不知道你做的這些到底有沒有意義,所以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所以有人說,現實是一盤很不好玩的遊戲。

無形中的手

每個人都是在為目的,在為意義活著,每個人都有自己信仰,我們可以假設出兩種極端的信仰,一種是極端的相信自己,一種是極端的將自己人生交給了某人,或某種組織.通過調查很多小學,初中就會輟學的人,我們能夠得出這些學生大部分都是些比較有自己想法的人,一部分這類型的人都有自大,狂妄的性格在裡面,你可以通過他以後人生來證明.而且有部分甚至於有反社會人格等等。而再通過對某些學習特別特別認真的人研究,我們也能夠發現很多對自己目標不明確,或者出於一種極端將自己交給父母.這種人大多都是書獃子一樣的人物.當然,你也不能說,都愛學習人是書獃子吧,我具體探討過了,只有一部分,完全聽從父母或者其他人安排,沒有自己想法,不知道念書到底有什麼意義的人會在生活中表現出一種很天真的感覺,這種人如果所相信的人,或者組織給他安排的路很適合他的發展,可能他一輩子很輕鬆,過得很快樂.但世界很複雜,別人安排的路不可能一直適合自己,當面臨很大挫折時候,這種人容易迷失,在錯路上走不出來。

尾聲

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讓你學習知識,同時也為了把人區分出來,區分成三九六等。聰明的人把教育當成手段,笨人把教育當成目的。

推薦閱讀:

聆聽安寧|暴露了焦慮,阻礙了交流,手機是不是罪魁禍首?
孩子也會焦慮抑鬱嗎?是的!警惕高功能兒童心理問題~
我可能遇到了假的雙魚——雙魚座心理學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