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政治正確」越來越不正確?

為什麼「政治正確」越來越不正確?

來自專欄文穴書論4 人贊了文章

身份政治是一個漩渦,本質上指向還是政治鬥爭。

很多人現在都知道「政治正確」的路子似乎走得不太對了,但是覺得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畢竟是眾怒難犯的事情。單單舉「種族歧視」,就會發現有好多例子。

比如「眯眼睛」這個動作,一直被視為是歐美人對於亞洲人的歧視行為,一年前維密超模GiGi因為學著佛像眯了眯眼睛最後沒能來成上海參加維密秀,事件本身GiGi作為公眾人物沒有學好國際政治實在不應該,何況她還是要來上海,理所應當要理解國人情緒,然而國人因為此事一下子群情激憤著實也不是理性表現。

事件發生後眾多媒體紛紛指出對方的歧視行為,並盤點各種種族歧視行為並十分系統地教授群眾面對歐美人如何防止被辱罵以及如何反擊,一時間民族主義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造成的結果就是「中華民族獲得了極大的勝利,極大地打擊了那些想要賺國人的錢卻歧視國人的行為」。

如果我們把場景中的人物替換一下,一個中國女孩在國內名企拿著高薪打工,卻發了個朋友圈嘲笑老闆,企業高官們得知了此事開了個會議嚴重地指出了女孩的政治性錯誤,嚴肅批評之後立即開除。

要是出現那麼個新聞,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在新聞下面評論這企業有毒。那麼為什麼換做了歐美人做了這樣的事待遇就不一樣了。

其實細想一下就知道,人們不是憎恨眯眼睛的行為,而是憎恨眯眼睛背後所附帶的種族歧視行為以及種種歷史遺留問題。

GiGi因為一個動作在國民的眼中就從一個普通的外國模特變成了一個種族歧視者,一旦被打上了種族歧視者的烙印,任何種族歧視的行為都將會被附加在這位種族歧視者身上。於是種種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引發的仇恨都被轉移到了種族歧視者身上。

那麼自然而然這個場景便由外國模特到中國表演轉變成了外國種族歧視者到中國撈金,再加上媒體一陣渲染,抵制GiGi就成了抗擊「洋垃圾」的國民運動。

其實福柯在《性概念史:第一卷》中就指出,同性戀在社會構建中成為了一個物種。那麼一旦個體有行為被界定為同性戀,這個人就成了同性戀,由此俱備了群眾臆想下的同性戀群體的所有行為和特性。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I

把這個理論嫁接到種族歧視的話題上也不為過,只要還能理性思考,我們就會發現種族歧視是就好比是一個血滴子,一旦政客之間要互相詆毀,「種族歧視」或者「性別歧視」便是個非常好用的武器。

歷史上西方列強對中國國民的侵害行為其實隨便列出一條來就能讓大家咬牙切齒,所以一旦有歐美人在眯眼睛,直接就等於對方是一個種族歧視者,既然對方是一個種族歧視者,那麼任何種族歧視的實質性行為都可以被安放在對方身上,感覺受到了歧視的國人便自然將其列為惡魔般的人物。

這在西方政壇可以說是慣用的伎倆,而國人們也漸漸習得了這種技能,並且在民間以此互相撻伐。

余光中因為《鄉愁》為大眾所熟知,但是他也曾用《狼來了》一文給他人扣上「左傾文藝」的帽子。

網傳魯迅先生一段文字其實也很有名:「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 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於是一想到你在反駁我,你就是杠精,一想到你多愁善感,你就是文青,一想到你戴個手串,就是油膩中年,人思維之懶惰莫不是如此。

其實這不過是一種自我封閉,我不想真正和你相處,我只想通過你的行為認清你是屬於怎麼樣一類人。人們遭遇的是社交障礙而不是真正的認知困難。

想起韓國同學曾經說起她媽媽,說他媽媽更像中國人,眼睛比較大。這句話要是被別人拾到了豈不是馬上就會被別人做文章說我同學歧視自己國家的人小眼睛。如果說歐美人覺得亞洲人眼睛小是歧視,那麼國人一直把英國當做「腐國」算不算也是一種歧視。

其實要是仔細讀福柯的理論會發現當代的政治熱潮早就和剛開始的文化思考背道而馳了。對比一下波伏娃的《第二性》與現代發聲的女性主義,福柯的《性概念史》與現代發聲的酷兒運動。

單單就LGBT運動來說,福柯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指出了其中的弊病。LGBT群體運動表面上是在表達他們對自身權利的訴求,爭取政治地位。但是實質上恰好自我確認了異於常人的身份。仔細一看可以發現他們的運動口號許多都是要求自己獲取和異性戀者同樣的權利。

其實這樣的本質就是使得他們「從我是一個人」的思路走向了「我是一個同性戀或者雙性戀」的思路。而我是同性戀者或者雙性戀者這等於是承認了其他人都是異性戀者,我與其他人是有質上的不同而非行為上的不同的。

那麼這樣的渴求社會對自身「異端」身份進行認可,其實反過來構建出了一個假定的正常人類,而這正常的人類被設定為是「異性戀者」,由此社會群體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產生分歧。社會開始進行內部分化,男生喜歡粉紅色,女生喜歡剪短髮,很有可能你就是個同性戀,人們通常會說我有朋友是同性戀或者雙性戀,但是同性戀和異性戀已然在政治運動中變成了截然不同的人種。

病理學一旦被運用在文化研究上,其實是很可怕的,所以福柯一直與薩特這些人文主義者針鋒相對。

可以說人們是在LGBT群體運動中逐漸了解LGBT這個群體有什麼特性,由此反過來認識到原來自己對異性產生興趣才是正常的,由此人們開始自覺地學習並不斷地練習這種判定,來區分同性戀和異性戀,區分不同人種。

由此同性戀等非異性戀群體的標籤也逐漸固化,同性戀逐漸變成了一種人。

這正是福柯所說的社會構建,曾經的社會用消聲地方式來禁止關於「性」的討論,而現在卻採用「科學」以及「教育」的方式使得經濟模式下的「一夫一妻制」性關係變成了唯一正常的性關係,而一旦有同性傾向的人自覺歸類成了不同的社會群體,所以福柯並不是十分支持同性戀的政治訴求,因為他覺得這恰好促成了社會對於同性傾向人群的構建,其實本質上是將本只是行為差別的人硬生生地分化成了兩個不同種群和陣營。

回過來說種族歧視,其實很多國人的眼睛並不小,國內明星眼睛大的不少,而歐美人眼睛小的也不少,單單就眯眼睛的行為其實並不構成歧視,你可以說對方飽含著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和惡意,你可以說對方無知,因為她不知道中國人的眼睛可以比歐美人的大,但是作為國人要以種族歧視的罪名來給對方定罪的話無疑和將「腹誹」定罪一樣搞笑。

而且反過來說,也正是因為我們在不斷學習這種反歧視的技巧,才慢慢習得了自己的身份,我們是黃皮膚、小眼睛的亞洲人。其實國人膚色其實也有淺有深,國人眼睛也有大有小。顯然我們是在觀望著歐美人的時候自覺地將自己和他們割裂開來,本身也是一種社交懶惰和理解無能。

試想要是說相聲的眯著眼睛模仿杜海濤,杜海濤可能會很生氣,也可能會一笑而過,誰會跳出來說這說相聲的是種族歧視?

圖片來自網路


PS:

豆瓣上兩篇短篇都已經上架了,最近還是限免階段

《在皮卡迪利》;《霜牆往事》

相關閱讀

我的學姐 咪蒙

花月正春風

黑豹:一場「暗嘍嘍」的整風運動

走不出自己情懷的年輕人,本質上都是文藝青年

「格雷五十道陰影」背後的風情世相

精緻的現代古典主義者是如何寫詩的——T.S.艾略特《荒原·對弈》


推薦閱讀:

因留學生攜帶大提琴被趕下飛機,歐陽娜娜怒懟美航:種族歧視?!
如何用顏色描述膚色
在美國,當個「吃瓜群眾」都可能被扣上種族歧視的帽子
關於愛因斯坦歧視中國人的言論!的評論

TAG:政治正確 | 種族主義 | 種族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