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現象發生的規律

經濟現象發生的規律

6 人贊了文章

  • 我們看到的社會,只要有人在,就會有需求在;
  • 只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在,他們的需求就會不一樣,需求不一樣就會有交易;
  • 有交易就會產生對貨幣的需求,有貨幣就有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有貨幣就有宏觀經濟的波動,有通貨緊縮,有通貨膨脹;
  • 有交易就有信息不對稱,有信息不對稱,就會有中間商;
  •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情緒、就有輿論、就有外部性。

——來源《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名詞解釋:

  • 經濟學: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及如何將有限或者稀缺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社會科學。

理解經濟學含義可以從以下三點考慮:

  1.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分析的前提。所謂資源的稀缺性是相對於人們無窮無盡的慾望 而言的。

  2.選擇行為是經濟學分析的對象。帶約束條件的選擇行為是經濟學研究的中心。

  3.資源的有效配置是經濟學分析的中心目標。

  • 劣幣驅逐良幣: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
  • 經濟外部性: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一個經濟主體(國家、企業或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另一個相應的經濟主體,卻沒有給予相應支付或得到相應補償,就出現了外部性。經濟外部性亦稱外部成本、外部效應或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

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 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


思考:在什麼時候經濟學規律不起作用?

經濟現象的產生離不開人的存在,且需求各異從而發生交易。從上述三點出發打破條件:

  1. 無人存在。或小於兩個人的群居。
  2. 不存在需求。當物資有限時,對稀缺資源的合理配置導致需求產生,反之,當物資極端豐富的理想國出現時,不再要求資源配置,人類普遍崇尚精神追求。屆時經濟學規律可能不起作用,但這種狀態是否會真實存在,值得思慮。
  3. 不發生交易。如果需求相同且等量,將不會發生交易,經濟學規律就無法起作用。

推薦閱讀:

你其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精明-多學點經濟學知識的意義
「安倍經濟學」三年答捲成績欠佳
法律經濟學:文明時代亟需的正義之器
曼昆的十大經濟學原則
「克強經濟學」這134天

TAG:經濟學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