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中期小結

實習中期小結

4 人贊了文章

說是總結,其實不是技術的,更多是,是現階段的人生困惑哈,別笑我哈~

其實老闆對我挺好,感覺的出來,挺想培養我的。我是說,在這實習挺開心。但是另一方面,焦慮,佔比較大的比重吧。

下面說的,可能有點personal了。

1) 我以前基本就是web 零基礎,老闆說他們想讓我做個web,把以前AI的方面的一些tool,嵌進去。實際上,做個web就是調用他們的API。所以難度倒是不很難,可是確實感覺,越做越覺得,要學的東西很多。開始時是簡單的HTML, css,再後來又弄了js, node.js。下一段,就是react,但重要的是心理上,覺得怎麼還要學這麼多東西。。。就是感覺時間不夠用的感覺。有些時間,他們說到production environment裡面一些data center,虛擬化,處理高並發呀,跟著項目才能了解,我基本不接觸剛剛那些,心裡慌慌的,豈不是一直接觸不到。也不知道課下去哪裡學

2)big picture. 我個人的思考特點就是,認為戰略大於戰術,我也習慣於事前搜集信息,優化戰略。可是我現在,我了解了我的大組在幹什麼,可是其他組呢?企業的戰略方向在哪裡?我想了解這些,我想更多的了解大勢,技術細節可以一點點啃,可是business或者technology的strategy,不同產品的組合,發展,會如何幫助到我們的customer,在競品分析的角度怎麼技術領先,未來怎麼個潮流?我每次只能從sprint demo摸到一鱗半爪,但是不夠,遠遠不夠。我本人是學商科出身,我習慣於站在manager的角度想事情,而不是普通員工的角度,或者純粹技術的角度。在這,我們只宣傳我們的,基本不怎麼提我們的競爭者。老員工基本上,一下班就回家陪family,而我也貌似接觸不到其他競爭對手的員工,讓我對Big picture有些迷茫

3)我這段時間和其他美國人intern接觸,就明顯感覺到,social階段的吃力。當然前幾年上學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上課基本能聽懂,但是老師上課一講到段子,我就lost了,就好像我們說到鼎泰豐,他們也不明白我們在說什麼。跟實習生一起玩的時候,就是這種生活上的,基本上一聊到,我就「lost」了。我也大概知道我也要做什麼,我本科階段回顧起來,就是前兩年先保證學習成績靠前,大二開始積極social,和人交流,搜集信息,然後大三的時候,閱讀雜書,包括各種創業書籍,(類似於《從0到1》,《黑客與畫家》等等),然後大四的時候,終於事業上不用那麼拼了,基本上放鬆些,選定方向,包括女朋友等等也就水到渠成。而現在,基本上我知道又是重新走了一遍我本科的道路,只不過用英語在美國重新走一遍。有時候感覺有點煩躁,好像浪費了,或者你好像覺得還要這麼久,又要重走長征路。。。。

考慮到,技術上茫茫未知,整個戰略格局也不是很清楚,social上要抓緊趕上,頓時也感覺時間不夠用。

以上都是自己的焦慮的總結,那我也針對每個點,具體說一下應對措施。

1)對技術的學習,還是要按照greedy的思路進行。許多東西是需要日積月累的,第一位的是做好本職工作(老闆分派的任務)。有時間可以接觸新東西,量力而為。在技術的海洋里,討論新事物多,容易讓人感到很茫然。許多東西只是個工具,沒必要花太多時間把它們全吃透。重要的是有人付錢讓你做的事,一定要做好。

2)依然是從本組的入手,也要積極去connect其他組,explore其他組的工作內容和career opportunity。如果你是在一家大型公司,公司級的戰略是公開的,但作為新人,很難真正的深入理解其背後的含義和背景;你需要了解清楚你所在部門的主要工作範圍和你的期望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一種是公司內部尋找機會,另一種是換公司。我個人的建議還是把當前負責的事情能夠做好,超出老闆的預期。

3)這個和墨西哥人交流了一下,他們上課speaking Spanish,but textbooks are written in English. 所以他們來美國實習時,其實也會遇到一樣的問題,就是每次美國人講段子大家笑了,可是他也get不到笑點。

在這時間緊,我就直接進入operation guide。

a) one-on-one:這就容易了,你不懂得就大膽問,反正對方能交流的人,也只有你,哈哈~~所以你問白痴問題,對方have to answer。

b) >=2華人+美國人:華人數量>=2的時候,就可以flex你的戰術,就是如果美國人的話題你聽不懂,或者不感興趣,兩個選擇。你就要不就用策略a,要不你就把話題拽到你擅長或者熟悉的話題上,避免聽不懂。

c) 只有你一個中國人+ >=2美國人:這個其實是最艱難situation,就是你用不方便麻煩美國人特意給你解釋一遍笑點,但是裝笑或者不說話又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只能,提前準備包袱(段子),聽不懂,那就自己講,那就早點準備。另一種就是記住不懂的笑點,私下跑去問。再就是平時生活貼近美國人的生活,聽音樂,看書新聞,電影都盡和他們一樣。想融入你的客戶,就要了解他們,投其所好,爭取下次能聽懂,be responsive。

其實,上述的只是策略,並不能solve核心衝突。隱藏的內核是,你會對self-identification有動搖,你是誰?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有人說,融入美國是個偽命題,你看老印,墨西哥人,自己也是抱團,自己過得挺high,沒想過融入,你為啥要丟棄自己的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等等?

給你個情景,orientation的時候,有的小哥明顯能夠和美國人social在一起,而你就在那裡孤零零的站著,不知道說什麼,no visibility。做自己我介紹,甚至presentation的時候,小哥能夠聊起興趣愛好,什麼hiking,tennis,簡直博學又多才,真是亮瞎了眼。小哥又開始說說喜歡什麼咖啡,explore過哪些咖啡店,惹得老美們各個很激動,躍躍欲試要試試口味,很有共鳴。快輪到你了,你在台下,也很想玩一把,可是你想到,你來美國基本把時間都花在上課,刷題,找工作,就已經夠精疲力盡的了,特別的興趣愛好,還真不知道說什麼,總不好說動漫迷吧。於是你想到,不如也提吃的,那提「鼎泰豐」好了。可是不好意思,老美不知道,你本來想好的段子來介紹「北有狗不理,南有鼎泰豐」,可惜英語不好表達,而且也估計沒什麼人有共鳴,於是又默默的下場了。

你知道,這些,不會影響到對你工作performance的評價,可是如果你和那個小哥單論工作performance差不多,這時,別人對你的impression就很重要,你的leadership體現在哪裡,visibility體現在哪裡,你的work/life balance體現在哪裡?

這是說 個人,如果more broadly,in terms of dynamics呢?我在state fair的時候,看到幾個從加州來的ABC在台上跳街舞,熱情洋溢,那種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牽動整個氣場都快樂起來。我從那個時候就領悟到,「科技,只能冷冰冰的征服別人,文化,才能融化別人,就好像寓言裡面的太陽和冷風的力量」。再比如孔子學院招教員的時候,也願意招能歌善舞的,這樣寓教於樂,才容易讓人接受。

我第一個學期在美國的時候,手機的操作系統還是中文的,可是第二個學期就換成英文的,不是中文本身哪裡不好,而是你跟美國同學分享的時候,對方看不懂,或者不方便操作你的手機,你也不知道英語怎麼表達(用詞不一樣,e.g.朋友圈叫memonts)。

你逐漸意識到,如果說,你的人力資本是一個portfolio的話,你的資產中包含兩種,一種是中文資產,一種是英文資產。中文資產,積累數年,數額巨大,可惜投資收益率在美國走低,而英文資產寥寥,可是到了美國卻是投資收益高的。在這種對比下,你深刻的懷疑,你為什麼浪費時間搞了這些貶值嚴重的資產?作為一個理性人,是不是應該及時止損,及時擁抱收益高的資產項目投資?亞裔女性傾心白人男性,也就可以理解咯~ 那理性的你呢?

或者更刻薄尖銳的說,你現在想擁抱誰?想模仿誰?想成為誰?那原來的你呢?所以,你是誰?你到底是誰?

再廣闊一點,你在解決溫飽以後,除了你是誰以外,你一定會考慮,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想過一種怎麼樣的生活?quantitative的表述,可以簡化為,一天24小時,work/life的時間比重是什麼樣的?你entertainment的方式是什麼樣的?

有學姐說,不用擔心,你骨子裡是什麼樣,你到時候就會怎樣~這樣想的好處是,你內在的樣子會幫你做決定,你可以不用concern,因為你知道不會被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因為不喜歡的事情,不是你骨子裡想要的,所以現實生活中也不會選或被選。但是我覺得這樣說又不好,因為好像你內在的樣子是被fixed的,我覺得你骨子裡的樣子,也是可以調整的。比如說,有人形容自己是個內向的人,不善於social。我更傾向的表述是,不要認為這是一種status,說我就是這樣了,而當成僅僅是一種skill,可以習得,也可是失去,也可以失去後再習得,你的人生還有很多可能。所以我更喜歡的答案是,你不用擔心,選擇是在你手裡的,你可以開放心態嘗試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但要是你不喜歡,也一樣內心知道的

扯回來,所以我不想背棄我的身份,我的過去,可是作為理性人,我必須要調整。賣保險的,可能永遠過不上買保險的大老闆的生活,可是他要懂大老闆的日常。所以我告訴自己,美國人就是我的客戶,我要去了解我的客戶,投其所好,但我不一定要成為他們

===================================================================

另外,總是有人吐槽我中英混雜,可是我從來都不care,我知道我這樣說話對我自己未來有利,我按照我舒服的來,畢竟作者可以耍小性子。同時,讀者也有相同的權利complian,只是我也有相同的權利ignore。

我很喜歡之前本科時幾個台灣的老師,明明做嚴謹的research,卻還搞搖滾,真是很有個性。這次在和intern social的過程中,有個中國女生,我根本不知道她是中國人,因為她善於自黑,而且泰然處之,相比我的處處小心,藏著掖著弱項,她真實自如,和美國小夥伴相處也很融洽。我想,我就想做個真實的人,好的、不好的,隨你講,我在意的是自己,真實,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

July.15.2017


推薦閱讀:

99%的留學生到了國外都會水土不服~那問題來了!怎麼辦?
都出國了還只知道玩QQ? 留學黨必備APP你都知道幾個?
為什麼那麼多人看不起留學生?
中領館:澳多地發生數起侮辱毆打中國留學生事件|毆打|澳大利亞|墨爾本

TAG:實習 | 留學生 | 美國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