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系列開示之七」認識自己的心

本周導讀:本刊將連續推出「學誠法師除夕開示」系列文章,願佛子們在善知識的殷殷教誨下,獲得心靈的潤澤與升華,獲得新一年生命的甘露之源。

佛言祖語:遮羅延勝族,禪思不放逸。內心樂正受,清凈離塵穢。——《雜阿含經卷第三十六》

學誠法師開示:我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通過對自己內心問題的解決,然後再來解決外在的問題。內在的問題沒有解決好,外在的問題也是很難很難解決好的。


文章:認識自己的心

「心向內緣」,我們認識到的一切,還是認識自己的心。

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經驗,比如說,覺得這個法師對我如何如何。過兩天,突然他批評了你一通,就會有相反的看法了:「那個法師怎麼怎麼不好。」對不對?

所以,這時侯認為這個法師怎麼怎麼好,是這個時侯你內心當中,這位法師的心相,是好的心相,所以你認為他好。過一段時間,你認為這個義工不好,這個時侯你內心的心相,是這個人不好的心相。

所以,認識上所有的一切人,是自己心上面的相。外在的信息、人、事,只是在你內心當中現的反映。認識的還是自己的心,不是認識到外面本身。

你可能認為,這個人對我怎麼怎麼;可對方又說:「覺得挺好的,我們倆還挺好的。」這是誰的問題?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所以,佛法的目的,就是幫助自己、幫助別人、幫助大家來解決問題;來處理內心當中種種的苦惱、煩惱、問題。

所以必須向內緣。心向內緣,才不會向外看。心向內緣,才能對內心的心相看得清楚;才能夠知道,我們真正是清凈的,或者雜染的;是善法,還是惡的;我們的心相是什麼?

外在的境界是外在的境界。外在的境界,在我們內心當中怎麼反映,這很重要。就是說,我們拿照相機去拍幾個照片,你怎麼來取這個境界,對不對?我們照相的關係就很大。

所以在新的一年中,要更加深刻認識到,我們內心當中的佛法,自己內心中是怎麼取相的。

有些義工、居士,可能沒有學到多少理論,但是他內心中佛法的力量很實在,從來沒有懷疑,從來不會懷疑,那他就有佛法。你學得再多,你半信半疑,將信將疑,乃至很多時候根本就不信,那你學得跟佛法沒有關係。

所以,很大程度都是培養我們的信心。培養信心,就是要把我們的懷疑去掉,真正說佛法的作用。

怎麼「輾轉增上」?

「輾轉」就是我們人與人、人與事,在整個修行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增上、不斷進步、越來越好,它就輾轉增長。

而不是說,我們的心可以拒絕外在的境界。

你在一個屋子裡面,只有一個蒲團,依然可以看到牆壁。你眼睛閉起來,依然可以看到黑暗;你一直看,就會想,我什麼時候能夠把眼睛睜開,對吧?

所以我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通過對自己內心問題的解決,然後再來解決外在的問題。內在的問題沒有解決好,外在的問題也很難解決好。在這些關鍵點上,必須要認識清楚。

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上求佛道」,就是向上,時時刻刻對三寶、對佛法的這種希求心;「下化眾生」,就是還有那麼多有苦、有難、有麻煩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那麼,自然而然你內心當中,這種動力就會無窮。

我們打坐也好,誦經也好,研究教理也好,都是為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都是為了這樣來服務的。

大家在世間里都讀了很多的書,也有很高的成就,知識、能力、學問、技能所有一切都不缺,很快就能學會,每個人都會很強。

唯獨怎麼來真正認識到佛法的本質,認識到佛法的本源,在日常生活當中真正能夠運用到佛法,感受到佛法,每個人就不一樣了。

你感受不佛法,就會抱怨「這廟裡面怎麼天天也沒有人來講經啊?天天沒人說法啊?這廟裡的人怎麼天天都看不到呢?」那麻煩了,內心躁動,內心有煩惱,內心有問題,你肯定住不下去。

所以,我們做這些事的目的,都是為了成就眾生佛法的因緣,不是做得好玩。

做一件事情很辛苦,你們知道演晚上一個節目要多少人?要費多大的心力來排練?大家又要請假,多麼不容易。

但為什麼能夠做到?為什麼能夠做好?內心裏面有菩提大願。有了這個以後,自然想做的事情,通過努力慢慢就能夠做成。

祝願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能夠新年更好。

——摘自學誠法師2011年1月23日在北京龍泉寺除夕開示

本文結構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日本除夕的年越蕎麥麵
除夕詩典藏
除夕習俗不能忘
吳海龍:除夕

TAG:自己 | 除夕 | 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