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甜套路深,教你實戰化解老人帶娃的「十宗罪」
7 人贊了文章
在微信後台和小步社群中,每天會遇到很多家長問題,最令大家苦惱的是,隔代教育理念不一。今天這篇文章要對你說:「我懂你啊,因為我家也是這樣啊!」
亨媽一邊在小步教育著千萬家長,另一邊回到家卻教育不了親媽。
我能怎麼辦,老人家畢竟吃的鹽比較多,我們的爸爸媽媽又豈是兒女幾句話或者搬出個專家就能鎮得住的?但其實他們也是老小孩,老媽有她的根深蒂固,我就有我的套路滿滿,雖說叫做套路,總結起來都是符合心理學的正能量心得:
Ⅰ.擺正態度
父母幫我們帶娃,是出於愛,愛寶寶更是愛我們,心存感激是前提;
Ⅱ.給老人的成就感
讚揚一定要說出來,最怕是父母受了累,還寒了心;
Ⅲ.同一件事換個角度說
把「別總抱著對娃不好」換成「您腰不太好能少抱就少抱,千萬別累壞了」試試;
Ⅳ.找到痛點巧妙引導
隔代教育的痛點很多是共通的,勸人要勸到心坎里。
說白了就是三個字「嘴要甜」。我總結了最典型的十個問題,以及在家庭中比講道理更好用的小套路,看我是如何應對隔代教育「十宗罪」。
鑒於亨姥姥在本文中為教育事業獻身,我決定寫完就給她老人家包個大紅包以示感謝。
第一宗罪——吃手一定要干預
大亨大概是3個月的時候學會了吃手,一開始他還只會整個拳頭在嘴邊亂咬,摸索了好久才成功,當媽的甚是欣慰。但姥姥可忍不了,只要看到就一定要把手指硬拿出來,有好幾次因為過於強硬把大亨搞哭再去花好多時間哄。
當我是個專家
吮吸是寶寶的本能,沒有奶喝的時候嘬手指也能讓寶寶滿足,尤其是當他們感到緊張的時候,吃手可以安撫情緒。另外這個階段寶寶處在口欲期,他們用小嘴巴去探索世界,吃手再正常不過。過早干預寶寶吃手,會讓寶寶非常受挫,自信心受到打擊,不敢再去探索。
當我是個女兒
亨媽:媽,小孩吃手好正常的,哪有孩子不吃手啊(說所有孩子都這樣,有效緩解焦慮)
亨姥姥:那怎麼行,細菌不都吃進去了?
亨媽:我知道您是怕他生病,你看這有專用的「嬰兒手口濕巾」,擦乾淨就行了。你硬要管他容易哭鬧,您還要再花力氣去哄,我也是怕您累著(戳痛點,老人怕孩子哭)。俗話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我們小時候也沒有專用濕巾不也都吃著手長大了么(不僅只有老人能講我們小時候的經驗,這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第二宗罪——把屎把尿不給穿紙尿褲
真的不知道紙尿褲做錯了什麼,老人們就是看不慣,「紅屁屁都是因為用了紙尿褲,養孩子可不能懶!」大亨四個月前母乳性腹瀉,屁屁沒少紅過,紙尿褲就成了背鍋俠。亨姥姥總想堅持她的把屎把尿策略,美其名曰:養成規律的排泄習慣,為此我們沒少針鋒相對。
當我是個專家
紙尿褲里有高吸水性樹脂,透氣性好,又不會反滲,紅屁屁的鍋不背。而把屎把尿的危害已經被說爛了,不但會導致孩子無法判斷排泄感,造成將來如廁訓練困難,還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當我是個女兒
亨媽:媽您真的別再費勁把他了,對孩子沒好處,您還腰酸背疼的,我可捨不得(表達對老人的關愛,而不是指責)。
亨姥姥:我累點沒事,總包著紙尿褲多難受。
亨媽:紙尿褲可是專門解放您這樣的家長的,再說不穿紙尿褲萬一髒了床單,還得吭哧吭哧的洗,多累啊(依然走親情路線)。您有那時間咱們陪他玩個遊戲多好,他還跟您更親,是不是(老人帶娃的核心訴求之一,孩子跟我親)?
第三宗罪——寶寶被桌子碰了,打桌子
大亨學步的時候,我堅決的貫徹了不扶站不扶走的原則,當然,跟頭也沒有少摔,桌子椅子沒少磕碰。姥姥可見不得孩子被桌椅板凳欺負,有次大亨被桌子角碰了頭,姥姥邊打桌子邊說:「都怪你把我們撞疼了」,這麼給娃出氣娃真的能領情么?
當我是個專家
該摔的跤必須自己去摔,摔了之後長記性下次就知道躲開了,這才叫成長。磕了頭明明是自己不小心,怎麼都成了桌椅板凳的錯?這樣的出氣孩子不但不會汲取教訓,還會把責任轉嫁給他人,這還指望他長大能三省吾身?
當我是個女兒
亨媽:媽您別著急,我知道寶寶一哭您就心急,我也是(同理心,表達你做的一切我都理解)。但其實他磕的也沒太嚴重,一下下也就好了。您越幫他出氣他自己越委屈,你看看哭得更凶了吧(還是切老人不想娃哭的痛點)。
第四宗罪——孩子分享食物,不肯真吃
大亨從2歲左右開始喜歡分享食物,有好吃的會給我吃,也會給家人吃,姥姥就會啊嗚假裝吃一口,然後心滿意足的說「好,你吃吧」,用姥姥的話說:大人哪能跟孩子搶吃的?
當我是個專家
讓孩子學會分享和愛,首先要讓他們看到分享會被接受,不要讓寶寶會認為分享只是個形式,家長並不會真吃。那麼某一天真的要他分享,寶寶就會接受不了哭鬧或大發脾氣。
當我是個女兒
亨媽:(表情誇張的)哎呀,大亨可真愛姥姥啊!(先讓老人開心)姥姥也覺得特別好吃呢(趕緊捅捅姥姥示意吃掉)!是不是啊?媽,你看你吃掉後大亨多開心啊(以老人需求的結果佐證)!
第五宗罪——一哭就妥協
前面用了好幾次老人怕孩子哭的痛點,第五宗罪就是癥結所在。孩子個個是戲精,他們總是吃定了老人這個弱點,特別會以哭鬧來要挾。對於隔輩親的亨姥姥,簡直是一聽到孩子哭就要什麼給什麼了。
當我是個專家
家長要溫柔而堅定,堅持原則,讓孩子知道哭是沒有用的。面對無理取鬧滿地打滾的熊孩子,讓他哭會沒什麼大不了的。
當我是個女兒
亨媽:媽,這家裡就數您最疼大亨了,我都看在眼裡呢!(先肯定老人的付出)大亨也跟您最親了,真希望他能像您性格這麼好(戴高帽,讓老人有種自豪和使命感)!我看書上說了,如果您讓他好好說出自己的想法再答應他,下次他就不哭了(不哭是核心訴求)。
亨姥姥:你說得是有道理,但我可狠不下心來。
亨媽:沒事,下次遇到他哭鬧打滾就交給我來(幫老人化解壓力)。
亨姥姥:你可不許欺負我孫子!
亨媽:看您說的那可是我兒子!
第六宗罪——嬉笑著面對寶寶打人抓人
大亨有一陣子下手沒輕沒重的,特別喜歡抓亨姥姥的眼鏡。姥姥就算被抓痛也捨不得說孩子,還咿咿呀呀的笑著說「嘿你可真有勁!」大亨就抓得更起勁了。
當我是個專家
寶寶的不當行為,最初可能是無意識的,但是大人不恰當的反應會強化他的行為,他覺得有趣,還會重複。正確的做法是抓住他的小手,制止攻擊行為,小一點的寶寶可以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大一些能聽得懂的寶寶要明確的告訴他不可以。
當我是個女兒
亨媽:(第一時間趕緊制止寶寶的動作)媽您脾氣可真好,這麼抓您都不生氣(先表達讚美)?
亨姥姥:這有啥可生氣的,他又不是故意的。
亨媽:那也不能抓您啊,這以後養成習慣可就難管了(講明嚴重後果,讓老人警惕)。
亨姥姥:沒那麼嚴重吧???
亨媽:您下次試試不要叫,當然也別罵他,就讓他覺得抓人一點都沒意思以後他就不抓了(把道理講得淺顯,確保老人能聽懂也能操作)。
亨姥姥:管用么?
亨媽:您先試試唄!
第七宗罪——打擾專註的孩子
亨姥姥絕對是個勤勞的中國姥姥,她隨時隨地都能給自己找到事情做,最愛的就是把水果切成小塊,在大亨玩耍時時不時的遞上一塊,其間還要穿插著喂幾口水。
當我是個專家
專註力不是被培養出來的,而是被保護出來的。肆意的打擾或者打斷就對專註力的巨大破壞。
當我是個女兒
亨媽:噓,您看他現在多專註啊,(誇孩子永遠是老人最愛)真希望他以後上了學還能這麼專註(學業不僅僅是很多媽媽的痛點,也是祖輩的痛點呢)!
亨姥姥:那肯定沒問題啊,我孫子我最了解了!
亨媽:那水果您先放下歇會。
亨姥姥:我這不是怕他玩起來就忘了吃嗎?
亨媽:您說的沒錯,吃水果確實對身體好(表揚老人盡心盡責),但您看他玩的那麼專心,捨得打擾他么(又用了一遍同理心)?
亨姥姥:行,那我先看一會。
第八宗罪——孩子不聽話就恐嚇
對熊孩子無計可施,是亨姥姥的常態,這個時候姥姥會祭出大招:恐嚇(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說實話每次聽到都氣不打一處來。
當我是個專家
恐嚇是完全要不得的飲鴆止渴的辦法,對孩子帶來的傷害可能是毀滅級的。會造成孩子膽小懦弱,沒有安全感。
當我是個女兒
亨媽:姥姥哪能真的不要大亨啊(說出老人的真實想法)!
亨姥姥:(挺不好意思的)哎呀我逗你玩的。
亨媽:大亨還小,他哪分得出真心話還是逗他玩啊,您心裡明明愛他愛得不得了,何必說假話呢(反正安全感什麼的也很難理解,但不該說謊這個事都能懂)?萬一他當真呢?我可不希望他不跟您親(再戳一遍老人希望孩子跟自己親的痛點)。
第九宗罪——一點小事就使勁誇
大亨可能在他姥姥眼裡就是天下第一神童,見縫插針都能找到可誇的點,連乖乖配合的喝了口水都要誇一句「真棒!」
當我是個專家
誇孩子有講究,總結起來就是跨努力不誇聰明,誇過程不誇結果。過於頻繁的誇獎會給孩子建立錯誤的自我評價,很多孩子變得畏懼困難,輸不起。
當我是個女兒
亨媽:我知道您覺得大亨特別聰明,但是誇太多了不怕他驕傲啊(這是老一輩的共識)?
亨姥姥:他才多大!
亨媽:您孫子您還不知道,他什麼不明白啊(也是誇孩子聰明,和老人共情),雖然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也別讓他太浮躁唄。
亨姥姥:那我該怎麼辦?
亨媽:其實您懂得鼓勵孩子特別好(表達讚賞和認可),咱就稍微克制一點點,喝水這種就別誇了(給一個好操作的建議)。
第十宗罪——給孩子貼標籤
由於亨姥姥實在拿大亨這種散養慣了的娃束手無策,就經常把「你就是個淘氣包」、「我可管不了你」掛在嘴邊,然後就發現大亨更加的肆無忌憚了,還會說「我就是個淘氣包,姥姥也管不了我!」
當我是個專家
貼標籤要不得,這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孩子會有意無意的根據標籤來強化自己的行為。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說:「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當我是個女兒
亨媽:媽,其實我也覺得大亨淘的不行,您管教他我舉雙手贊成(表達對老人觀點的認同),但是我從來不說他是淘氣包。
亨姥姥:為什麼?
亨媽:您都說他淘氣了,他還不變本加厲的淘給你看,您還指望他自己改好啊?還不都指著您教育(提高老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亨姥姥:可是他太淘了,不聽我的啊。
亨媽:就我的長期觀察,我覺得問題出在。。。。。。(總是帶到個機會好好教育一下)
當我是個專家我可以輕鬆講出,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當我是個女兒,我知道該與不該其實並不是第一位的。老人和孩子真的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他們都很努力想要做一個好姥姥/好孩子,他們都迫切的需要被認可,他們都渴望親情和關愛。
你可能會抱怨:光嘴甜有什麼用啊我家老人就是死活都說不動,怎麼辦?要我說啊,說不動就說不動了,真的,老人們有句話說的好,我們也是被那樣帶大的也長得挺好的。誰還沒有一段被爺爺奶奶寵溺偷偷塞錢買糖吃的美好回憶呢?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角色不可缺失,有了正確的的根基,祖輩的溺愛才能成為奢侈品,而非成長路上的毒藥。
願每個幫忙帶娃的老人都能被感激,被善待,願每個三代同堂的家庭都和諧幸福。
(如需轉載請註明原文出處)
推薦閱讀:
※親子關係的三重門
※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三十二)
※【原創】媽媽,如果你死了,請你一定要記住我
※今天深入分析親子關係的
※有一種情感暴力,叫做「我都是為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