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熱水?別鬧了,我只會告訴你多喝水
有關健康的說辭越來越多,真假難辨
致使現在創作者們
構思一篇像樣的健康選文形同撰寫論文
甚至,為了表明觀點的客觀性
還需在文章後綴一個參考文獻
健康用語也常常成為被大家調侃的對象。
中國古典醫學常遭質疑,
反對者們經常拎著一個方舟子出來溜
的確,方舟子的說法十分客觀
但是,他卻沒有在否認中醫的作用
那麼,他只是證明了中醫並不科學而已
要知道,不科學並不意味著「沒用」
中醫,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
為何於近代,卻成了「玄學」、「邪教」?
好吧,今天水叔就這個話題,
結合中外醫學對於水的藥理看法,
來說說,水這東西,到底該不該多喝。
多喝水,這個梗,到底該怎麼玩。
話題:中醫的科學性
嘗有言: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道德經水為萬化之源,土為萬物之母,
飲資於水,食資於土。飲食者,人之命脈也!——本草綱目
真理or謬誤
現當代不乏有聲批駁傳統中醫的科學性,誠然,以「科學」的手段,是無法對中醫進行衡量的。
然而,所謂「科學」無外乎一是套有效性,或者說價值衡量體系,而並非人們腦海中所定義的哲學命題——「真理」。
那麼,「不科學」
也並非意味著「謬誤」。
舉個例子,自然科學很多命題是無法單純藉助科學手段證明的,它們需要依賴哲學的基礎進行邏輯推演。
難道,這就足以說明自然科學的偽證么?
「不置可否,現代科學、醫學,等一系列學科,在其成熟和體系化之前,其前身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巫術」。——《金枝》英國:J.G·弗雷澤
就此「中醫」並不是騙術、並不是湊巧,只是它並沒有一套適用於它的衡量、論證體系,是長足的經驗和感性堆砌後的結論以及假設。不妨認為它是一種名叫「中醫」的哲學體系。
那麼,就中西方對於水的研究和描述來看
無論是水的藥用價值,還是水的生活價值
雙方的說法都在相互委以佐證
因而,可以很巧妙的發現,中醫以及現代醫學都十分重視水的生活及藥理作用。
口渴?你怎麼反應?
當人們意識到自己口渴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會選擇先對「口渴」的狀態進行忍耐,甚至在漸漸適應口渴的感覺後,會忘記喝水。殊不知,這樣的舉動是導致眾多慢性疾病的根源所在。
巴特曼博士在書中提到:當身體處在缺水狀態時,身體的自我保護機能會向大腦提供「口渴」的申請,但是大腦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將這種信息素供給到身體分支神經。在這樣的時間段中,缺水的器官已經開始進入受損的第一步了。
細胞本身具有儲水的功能,而讓身體頻頻發出口渴的信號,是十分不明智的。人類身體的水含量超過75%,而當身體處在缺水的狀態下,「聰明」的身體選擇優先保障重要器官的水分供給(比如大腦)。
這就會導致依賴水分的機體功能暫時關閉或休眠,因為身體需要將所剩不多的水分儲存起來,以便度過困難期。進而身體部分器官的脫水程度越來越嚴重,某些器官和功能的承受力就會達到極限。
長期令身體處在缺水狀態,使得身體養分、代謝物等無法有效、順利的置換,導致局部器官代謝紊亂,最終引發疾病。
而當疾病最終到來時,人的缺水癥狀將會表現得更加劇烈,甚至會以局部器官的疼痛來向我們傳達補水的信號。
所以,等身體發出「口渴」信號的時候,再去喝水,忍耐口渴,就是忍耐病痛。
縱觀巴特曼博士的觀點
無疑在強調日常飲水的重要那麼:喝多少水?
怎麼喝才?是合適的呢?
飲料不能替代飲用水
常見的飲料,如茶飲、酒精飲料、含糖飲料等,經常被人們用作解渴的代水飲品。
然,這些飲料並不能真正意義上替代水。雖然飲料中的主要成分依然是水,然而其中的內含物:咖啡因、酒精等,是脫水因子。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飲用飲料後,人體的代謝量會大於飲料的含水量。也就是說,以飲料代替飲水,如同飲鴆止渴,只解決了體感上的口渴,而並沒有滿足機體的緩慢脫水症。
量飲水增加腎臟負擔?無稽之談!
腎臟的主要功能就是過濾血液。負擔?別鬧了,請參考心臟。身體健康的成年人在日常身體水平衡狀態下,每分鐘有約125毫升血液被腎臟過濾,除了血細胞和少數高分子蛋白質外,絕大部分溶液經過腎小球濾出進入腎小囊。
這些溶液被稱為原尿。一個健康成人每天可以濾出高達180升原尿,是整個人體血液容量的40倍。但是,這麼巨量的原尿最終只有不到1%,即1~2升不被重新吸收,而是成為排出體外的尿液(終尿)。
負擔當然是有的,只要我們還活著,腎臟始終在負擔著我們身體的運行負荷。
實驗數據顯示,人體健康腎臟每小時形成的最大尿量可達700~1000毫升,每天17~24升。
也就是說,每天【多】喝水達到這個數量以上,才能夠給腎臟帶來真正的負擔。
因此,儘管我們可能會蠢到不喜歡喝水,但是我們的腎卻不蠢。
想來一波水中毒?你可能需要訂兩桶我們商城的18.9L的桶裝水,
且在24小時之內喝完,我們雖然不推薦,但絕對歡迎。
水中毒?這個要求真挺高的
「水中毒」發生的機制:體內水分大量蓄積,細胞外液滲透壓(鈉離子是主要陽離子)降低,引發低鈉(低氯)血症。
水分會根據滲透壓梯度緩慢進入細胞內,嚴重即可造成細胞水腫。腦組織和神經肌肉對細胞水腫最為敏感,可以引發顱內壓增高、神經和肌肉興奮改變,嚴重的可導致腦疝死亡。
「水中毒」說法哪裡來的?
首先,每24小時喝水17~24升以內,腎臟可以從容應對,將其全部排除。只有超出這個量,才開始造成體內水蓄積。
正常血清鈉濃度135~145mmol /升,雖然低於135 就稱低血鈉症。但要表現出水中毒癥狀,血鈉需要低於125。
血鈉從140降到125,血液只需要稀釋不到11%。以血液總量5升計算,只需要每小時多喝0.55升,即1.55升水就會喝出水中毒。
這就是網路流傳「水中毒」以及「八杯水」的根源演算法。
真相
血液並不是喝進去水的終點,身體的整個體液是一體的。血液滲透壓降低,部分水分子會順滲透壓梯度瞬間進入另外兩個空間:組織間液和細胞內液,並最終達成滲透壓的平衡。
整個體液的容積並不是血液的4~5升,而是45升。那麼,要真正造成水中毒,體內蓄積的水就是剛才計算值的10倍以上,即5.5+0.55升,超過6升。
6升+(17~24升)=(23~30升)。
就是說,要想喝出水中毒,24小時內需要喝下23~30升水。
以每小時喝1升計算,需要持續不斷喝23~30小時。
WTHack?
30小時?豈不是超過一天的24小時?
因此,別說30升了,就是24升,以每小時1升的速度不睡覺不停歇地噸噸噸~
腎臟都毫無畏懼,照單全收!
只有超過30升的量。
才有可能會造成水中毒。
所以說,鑒於腎臟強大的水調劑能力,健康人每天哪怕喝20升,直觀來說就是40瓶500ml瓶裝水,或者80杯水(8盎司杯,也是我們通常喝水的杯子或中號紙杯)
腎臟都可以從容應對。So Easy!
Alert!
忠告:上述分析只針對健康的人群。對於罹患心臟疾病和腎臟疾病的患者來說,喝水的頻次、用量,需要謹遵醫囑。
別等口渴才飲水
口渴是身體進入慢性脫水症的前兆,及時回應口渴已經對身體有傷害了,何況不喜喝水的朋友經常會將口渴癥狀強行延後。
且,身體經常處在慢性脫水癥狀的朋友,口渴的頻率會明顯下降,身體對於口渴的反應也會越來越不明顯,從而導致慢性脫水症的惡性循環。
Bingo!
不喜歡喝水?恭喜你們。中大獎了,不僅有心腦血管等優渥禮品等著你,還為各位附贈消化系統疾病、肥胖、哮喘……應有盡有,包君滿意。
給個方案?喝!就對了!
從現在開始,不喜歡喝水的朋友們,強迫自己每小時100~200ml的飲水量。重點!敲黑板!飲用水!不是飲料!
喝著喝著你就會發現,越來越喜歡喝水,也時常感覺到口渴。那麼,很遺憾,你的慢性脫水症已經得到了緩解,其他的慢性疾病也被控制了,離我們的「大獎」越來越遠了。
飲料還能喝么?
當然可以,不過要講求方式。
首先肯定是口渴的時候堅決不能喝,因為會加強脫水癥狀。其次,茶飲等自然飲品是的確對身體有益的。
但前提是淡茶,一般來說,水二兩(約 100 毫升),茶半錢(約 2.5 克,一撮),泡綠茶,飲三遍(每次100毫升),比較合適。 發酵茶的用量則為兩錢(約10克)。
2倍於上述的量,即為釅茶(濃茶)。濃茶喝多了同樣引發脫水症,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糖、鹽、咖啡因、酒精濃度過高的飲料會加重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癥狀。
聊到現在,大家仍然會感覺中國古典醫學和哲學是臆想的么?其實,很多知識都是尚未被證明的真理,多了解一點並沒有什麼壞處。
當然,巴特曼博士的書籍內容非常之多,不僅僅解決了觀念問題,也同時通過臨床實驗對眾多慢性疾病的療法及用藥方式提出了建議。
同時對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生活方式做了探究,例如,無鹽飲食等生活方式的弊端。當然,這一切,都是基於如何飲水的問題。
期待
如果大家對巴特曼博士的書籍感興趣,不妨買一本來自己研究一下。如果沒時間讀這本書,我們也會考慮在之後的公眾號推送中,為大家做一個梳理,便於短時間了解飲水的妙處。
At Last,多喝水並沒有錯。是真的為你好!
潤天下健康丨By-水叔,只為大家帶來健康乾貨!
鄭重承諾,絕對有防不勝防。┓( ′?` )┏
推薦閱讀:
※頭療居然有這麼多好處?
※問問百科||手機閃光燈當手電筒會損害手機?是真的!
※熬夜1小時=腦子裡新增100g的「垃圾」
※有什麼辦法可以在一天5塊錢的預算下撐過一個月?
※卧室中這四種盆栽花卉不要放, 它們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