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焦慮者,你是控制狂!

你不是焦慮者,你是控制狂!

來自專欄優秀清單10 人贊了文章

為什麼你越努力,越焦慮?

為什麼你追求幸福時,如此急功近利?

為什麼你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麼你連自己都掌控不了,卻總幻想著掌控世界?

是不是感覺每一個問題都困擾自己很久,想解決卻又不知如何解決?別擔心,這篇文章將為你解決這些問題。

這是最好的時代:我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我們有無數渠道升級認知,我們有源源不絕的資源以供娛樂。

這是最壞的時代:信息爆炸、認知過載以及愈發短、平、快的娛樂業,都推波助瀾地會使這個時代成為充滿遺忘的時代,而這個時代,正是滋生焦慮症患者的時代……

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因為我們的內心住著一個小希特勒,他總想控制我們控制不了的東西,卻不願對我們能夠控制的東西,承擔起責任。

01 松鼠病——學習中的焦慮

為什麼你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當人們說:「道理我都懂」的時候,其實他並不懂,因為道理不在於說到,而在於做到。

生理反應和情緒感受是很難直接控制的,但思維方式和行動都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不僅要改變我們的認知,還要採取行動。

每個愛學習的人,都患了松鼠病。這種知識焦慮症源於激烈社會競爭帶來的攀比本能,害怕別人先於自己成長、害怕先於自己懂得某一領域知識、更害怕被同齡人拋棄。

於是,我們變成了只囤不用的貪婪小松鼠,不管自身能否消化,盲目搜集和存儲信息。

你可能訂閱了幾百個不同類型的公眾號,但認真打開並讀完的文章屈指可數;你可能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你可能看到免費資源就心動,結果數十個G的資源除了佔滿內存,沒有任何用處;你越感覺自己缺乏知識就越想買課,而越買課,就越沒有時間學習。

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在一個領域內耗費過多時間精力,另一個領域就必然供給不足。

如果我們只花時間輸入和囤積知識,就沒有時間消化和輸出。

那到底要怎樣才能解決我們的信息松鼠病,在認知過載的時代深度學習,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我為你提供兩個解決辦法:

1.打造屬於你的信息鄙視鏈。

Less is more。知識和信息的攝入,永遠在於精,不在於多。

當你正準備購買某個課程或書籍時,冷靜思考1分鐘:「我真的需要學習這門知識嗎?」「我是因為什麼才準備學習它?」「他真的會給我帶來某方面的幫助嗎?」

2.做到對信息吸收的及時反饋。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眼到、手到和心到,每一份輸入,都必然要做到規範分類整理,並結合高效率、高質量地輸出。

這是我做筆記的方法,將所見所學整理與歸納。這樣才能所學即所得,所見即所得,然後更好地將知識學以致用、持續輸出。

知識不能改變命運,除非轉換為行動;行動也不能改變命運,除非轉換為結果。

02 控制狂——人際交往中的焦慮

為什麼你連自己都掌控不了,卻總幻想著掌控世界?

要知道有些事情是你能控制的,而有些事情是你不能控制的。

有許多社交達人,微信加滿5000好友,卻感覺自己異常孤獨。

社會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鄧巴數」,指的是人類智力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路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超出這個數字以外的好友,就脫離了你能掌控的範圍。社交網路給你的焦慮,來源於消息列表裡此起彼伏的小紅點,來源於刷不到底的朋友圈,來源於關鍵時候找不到一個人的失落。

當人們企圖控制他們控制不了的東西,焦慮就產生了。

另外,人際交往中焦慮還體現在混淆自己與他人的責任界限。

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最危險,他們不僅肩負了自己的焦慮,還背負著不屬於自己的焦慮。

你知道嗎,承擔起別人的責任其實是一種自大的體現,因為我們妄想做好別人的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提高生產效率的最好方式不是去做他人的事情,而是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和菜頭也曾在《槽邊往事》中直言:「不要為你不曾擁有的東西而感到焦慮,你不要有偶像包袱,因為你根本就不是偶像。」

人生就像一道數學題,有無數的計算方法,亦加減、亦乘除。那些只會做加法,不會做減法的人,太單調無趣。

03 急功近利——人生態度中的焦慮

為什麼你追求幸福時,如此急功近利?

因為你既不關注現在,也不放眼未來。

你是否被《摩拜創始人胡瑋瑋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種類型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作者利用的,正是潛藏在讀者內心深處的,急功近利的人性。

急功近利的人性裹挾了人們的思維和行動:它讓人們越努力,越焦慮;它讓人們只關注現在, 或者只關注未來;它讓每個年輕人特別是一線城市打拚的年輕人嚴重缺乏幸福感。

何為幸福?幸福=快樂X意義,二者缺一不可,快樂就是要關注現在,而意義,就是要放眼未來。

急功近利的焦慮者要麼是只關注現在的享樂主義,要麼是只放眼未來的忙碌主義。

幸福=關注現在(快樂)X放眼未來(意義)

控制你能控制的,放棄你不能控制的,仰望星空的時候要記得腳踏實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這類爆款文就難以攪動你不安分的情緒和恐慌。

要想得到真正地幸福,就要做到關注現在和放眼未來的有機結合。

04 與你的焦慮和解

你越想害怕焦慮,你就越焦慮。

前面已經說到,焦慮來源於你不安分的控制欲,包括控制焦慮。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認知失調,在許多情況下,失調行為產生是由於人們過分害怕某些令人恐懼的事物。

這就是說,由於他老擔心某種可能使他感到焦慮的處境,因而他變得萬分恐怖,以至於不由自主地被引入這一境地。

羅輯思維有一期曾提到:優秀的導演為了讓演員超常發揮,經常實施「保一條」的策略,就是告知演員上一條已經合格了,剩下再隨便補拍一條,讓演員能放下包袱輕鬆上陣,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導演為此還總結了一條金句:「想有意外之喜,請先接受現狀。」

這一期我們談到,人們的焦慮感來源於控制欲。

不要試圖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信息

不要試圖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人際關係

不要試圖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外在世界

不要試圖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焦慮

一個事實是:我們唯有控制自己能控制的東西,放棄自己不能控制的東西,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在網易雲音樂《SPLASH》熱評中看到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很不錯,將其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

弟子問老師:「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

老師答道:「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

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彷彿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彷彿從未活過。」

人啊,你到底想要什麼?

——END——

你的點贊和關注,就是對我的最大讚賞~

推薦閱讀:

如何調整自卑心理:超越自卑,發現自己
老年人的心理特徵
太極拳核心理論:人體的發力源
心理學家:改變性格從吃開始
心靈健康減壓八法,緩解心理壓力

TAG:心理 | 焦慮 | 焦慮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