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製的終極秘訣:如何克服自卑,強化自信,走向人生巔峰?

量身定製的終極秘訣:如何克服自卑,強化自信,走向人生巔峰?

來自專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3 人贊了文章

◆聽損朋友的苦惱

端午節的時候,我收到了一個姑娘的諮詢,她因為聽力問題,差點以為自己得抑鬱症了▼

在這之前,我還收到過其他聽損朋友的諮詢,部分摘錄如下:

聽損朋友甲:因為聽力原因,我有點兒不自信,再加上自己能力不夠就更加迷茫。

聽損朋友乙:我也是聽障人士,三歲因藥物導致神經性耳聾,說話還算可以,希望能克服掉內心深處的小自卑,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

聽損朋友丙:聽力不好真的是很大的障礙,無法和別人進行很順暢地溝通,內心真的很阻塞...

在和這個姑娘交流的過程中,我心裡有了一些想法:大部分的聽損朋友們,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受到聽力的困擾,導致內心不夠自信,甚至自卑,患得患失。

這個現象很普遍,而且似乎都沒有好的辦法去解決,

確實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或者僅有的幾個辦法也過於理想化,對人的意志力要求非常高,

而人類進化的本能是追求舒適,違背本能去強求自己,有點兒強人所難。

◆ 內心強大的秘訣有沒有?

我從小就非常自信,甚至被父母當成缺點,經常批評我自信過頭。

還記得我大學畢業找工作時,接到了今日頭條的面試邀請。在面試時,我沒有任何緊張心理,全程都應答如流。

在面試的結尾,我主動向面試官解釋了我聽力的問題:「我是一名殘疾人,三級聽力殘疾。從三歲開始出現了聽力問題,現在右耳全聾,左耳殘餘一半聽力。」

面試官臉色如常,沒有任何反應,繼而我又自信地說道:

「因為聽力問題,我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今天的面試,我相信你也認為我的表現是非常出色的。所以,聽力問題不是我的減分項,而是我的加分項,你覺得呢?」

面試官聽罷,笑了,他被我強烈的自信感染了,點了點頭,表示非常認同。

於是,我順利地拿到了今日頭條的offer。

因為我的自信,我可以毫不避諱地表示自己的聽力問題,並且會用語言技巧把減分項轉換為了加分項,因為我相信我做得到,即使這一次失敗了,我相信下一次也能做得到。

這就是我的自信,不因一次挫折而自卑,而是始終相信自己。

剛入職今日頭條時,它只有20名員工,甚至連logo都沒有,到如今,它已經成為了現象級的全民應用,而自信,就是背後那雙始終推動著我的大手,促使我做出了今天的成績。

直到前幾天,有個聽損朋友向我諮詢提高自信的方法。在和她交流的過程中,我漸漸理清了克服自卑、內心強大的秘訣,在此分享給大家。

◆ 這個秘訣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讀書。

讀書能磨練人的意志,鍛煉人承受孤獨的能力,豐富人的內涵。

我從小學開始讀人民文學出版社版的四大名著和《史記》,然後是外國名著,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老人與海》、《戰爭與和平》、《魯賓遜漂流記》、《簡愛》等等。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漸漸克服了自己內心最深處的自卑,成長為一個無比自信的少年。

在之後的人生中,也是自信,始終給我無比的助力。

可能有的人會說,難道不應該有更多的因素嗎?讀書算什麼秘訣?我讀書讀得多了,也沒見就怎麼樣啊;

還可能有人會說,我讀不下去怎麼辦?你那些四大名著,外國名著,太難讀了,我想讀也讀不下去啊,臣妾做不到啊!

這就是問題了,讀書也是需要方法的,方法不對,要麼沒用,要麼讀不下去,

那這個秘訣算是個什麼秘訣?

做不到的秘訣那是雞湯,不是乾貨。

◆ 好讀書,不求甚解——感悟文字和語言本身的美

陶淵明曾作《五柳先生傳》,裡面提到:好讀書,不求甚解

按照白話文來解釋就是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乍一看很普通,其實是很有精髓。

我們通常以為讀書要一字一句地讀,但是我們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就算一字一句地讀完了,過幾天基本就忘個大半了。

那一字一句地讀意義何在呢?真的是為了事無遺漏地記住書里講的每一句話嗎?

我小學就開始讀四大名著,那會我字都認不全,還是第一次讀這種文言文,自然是看不懂的,而且通常看過之後立馬就忘光了。

孫洙的《唐詩三百首序》有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意思就是長時間被詩詞熏陶,怎麼也會受影響。

看書也是這個道理,不光是為了記得書里講了什麼故事,更是在不斷地看書的過程中,接受書的熏陶,培養自己對文字的感覺。

書看得多了,你會漸漸知道什麼文字是美的,什麼文字是不美的,這就形成了語感,

當你看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你會下意識停留,然後回味;

背過的詩詞,也會讓今後的每一次旅行,都像故地重遊,

當你在海邊散步,看到一輪明月,未必能一下子說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你讀過這句詩,感覺一定是存在的,而不只會煞風景地喊一句:「卧槽,這個月亮真圓啊!」

這是看書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寫過一句千古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過的書,好比吃過的飯,雖然你記不起吃了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你的骨頭和肉。

「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對我們來講,是非常有啟發的——

強調的是讀過,而不是強求讀懂。

《紅樓夢》難讀嗎?可能是。《史記》難讀嗎?可能是。但有什麼關係呢?讀過就行。

哪怕是一目十行,只要是每個字都看過了,那也是可以的。

我小學時讀過《史記》,那可是一點兒都讀不懂,

比如《史記》里有這麼一段記載: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為帝孔甲。

誰立了誰崩了這麼多怎麼記得住?立、崩是什麼意思,我不知道,甚至「扃」、「 廑」這兩個字都不認識。而且從頭到尾,全是崩和立的循環,跟流水賬似的,無聊得很。

那麼我白讀了嗎?並沒有,我至少知道了,有這麼個句式:「帝X崩,帝X立」。那這段里誰崩了誰立了,重要嗎?並不重要。

在這裡再強調一遍我的讀書方法:不求甚解,多讀,不用強求讀懂。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耐得住低谷,是為豁達

對於大部分人來講,讀中外名著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我讀《紅樓夢》是在暑假,早上起床就開始讀,整個白天都在讀,讀了整整三天,而且還讀不懂。

枯燥但還繼續讀有什麼好處呢?當然是為了磨鍊自己的耐心了。

聽損朋友們的自卑、迷茫等苦惱,歸根結底就是耐心不足,耐不住暫時的低谷。

實際上我們自認為的低谷,或許根本算不了什麼,還是我們見識太少,而書與文字,是增長見識最好的工具。書中自有我們可以探索、想像、學習、積累的知識。

五百年前,曾經高中狀元的楊慎得罪嘉靖皇帝,被發配到雲南充軍。

如此大起大落的境遇,可謂是他人生的低谷,但他沒有迷茫,反而寫下了千古名句《臨江仙》: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看,多麼豁達!如此境地,他居然還能發出「青山依舊在」的感慨。

聽損朋友們的所謂的自卑、迷茫,在他面前算什麼呢?只不過是人生的低谷罷了。

人生的低谷,耐不住,就是迷茫無限景,落魄潦草心;人生的低谷,耐得住,就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強如楊慎,高中狀元之前,也是讀書破萬卷,才有了如此強大的內心。

◆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獨」——用思想對抗孤獨

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閱讀一本好書,一本名著,彷彿與一位智者進行了深入的談話。「智者的思想沉澱+你的感悟反思甚至質疑」,就形成了「智慧」。

中國人講「慎獨」,大概意思是你一個人的時候,也要有很高的自我道德約束,而「慎獨」的另一面意思則是「磨鍊對抗孤獨的能力」。

讀書,最能磨鍊你的耐心,磨練你的意志力,磨練你對抗孤獨的能力。「胸藏萬卷書,腹自有溝壑萬里」,自信心會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湧泉而出,形成你對抗聽力障礙的堅實壁壘。

◆ 「腹有詩書氣自華」——個人從容不迫的氣質

之前我特彆強調不求甚解,那是不是讀書就該不求甚解呢?當然不是,不求甚解是降低讀書枯燥度的辦法,能讀懂是最好,認知會更上一層樓。

一個人讀書量上去了之後,就形成了一定的素養。

我曾經問過一個長輩他最看重年輕人身上哪樣的品質,他的回答是:溫暖與從容,這個裝不出來。

《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的出現,讓我們最欣賞的並不是選手們對龐雜的詩詞手到拈來,而是他們「不卑不亢、淡雅如菊,從容不迫」的浩然氣質。

從來沒有一個綜藝節目會讓人有類似的感覺。

在功利主義盛行的當下,有人嘲諷在第三季獲得總冠軍的快遞小哥雷海:詩歌背得好有什麼用?還不是得去送快遞?

姑且不說送快遞本身工作(確實辛苦,但未必比你掙得少),雷海的精神世界比你我都要豐實。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讓人獲得世俗意義上的功成名就,更是為了讓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實與豐富起來。

對聽損朋友來說,我們應期待自己面對生活、面對戀愛、面對人生都無比從容,那麼從容的前提只有財富和物質嗎?如果只有財富,那為什麼我們又瞧不上「暴發戶」?

個人氣質的修鍊,是為了面對財富也好,貧窮也罷,都能Hold住。

◆ 我讀過的書

為了磨鍊自己的毅力,我自然是主張讀那些難讀的書。在不求甚解的情況下,讀起來並沒有那麼困難,有空閑時間都要讀一讀。若是不求甚解都讀不下去,那真的就是不想去磨練自己的毅力了。

很多事情並非喊喊口號就能奏效的,想要有所成,必然要付出代價。

那我們要看多少書才算好呢?這當然是多多益善。

至少也要達到杜工部的「讀書破萬卷」——在古代,卷本是指串起來的竹簡。古人一卷書的篇幅,只相當於現在的一章。大概5萬字左右,也就是說,四大名著讀完,還要再讀一本《史記》。

我將我讀過的中外名著列一個書單,以供大家參考:

《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史記》、《三刻拍案驚奇》、《道德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老人與海》、《戰爭與和平》、《魯賓孫漂流記》、《簡·愛》、《堂吉訶德》、《月亮與六便士》、《飄》

最近我讀過的書有: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兄弟》、《明朝那些事兒》、《蘭亭序殺局》、《王陽明心學》

我喜歡耳朵樹,其中一個原因是耳朵樹著重力推閱讀這件似乎和聽力毫不相關的事情,在耳朵樹的聽力中心總有很多書,甚至會員服務里也有借閱書籍的項目,如果大家有耳朵樹的會員,一定要利用起這項服務。

國內大部分的公立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也都是免費的,一定要用起來。最不濟,也可以網上尋找一些書籍來看,只要別看霸道總裁愛上我、校花貼身高手之類的網路垃圾小說(網路小說也有好的,比如《贅婿》、《梟臣》等等)。

◆ 薦書《王陽明心學》

在今天的中國,很多人會有這樣的困惑:經過多年打拚,我的收入也逐年遞增,可是我的幸福感為什麼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呢?

答案很簡單:你忽視了自己的心靈修行,從而喪失了對內心慾望的掌控。

換言之,當你的慾望膨脹的速度遠遠超越了你的收入增長的速度,你就與近在咫尺的幸福擦肩而過乃至背道而馳了。

聽損朋友們有各種各樣的困惑、迷茫、自卑,其實也是沒有掌控好內心的慾望,內心的慾望超越了實際,所以幸福感降低,

在這裡我特別推薦一本書,那就是王覺仁寫的《王陽明心學》

王覺仁在書里寫下了這麼幾段話:

今天的中國,很多人之所以活得沒有幸福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於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懂修行為何物,從而疏於照看自己的心靈。

心靈是幸福的「感受器」,而健康和良好的心靈狀態則是幸福的直接源泉。

因此,如果我們對於心靈的運作機制一無所知,對於心靈與人生的關係全然懵懂,任由自己的心靈家園常年拋荒,那無異於親手斬斷了我們與幸福之間天然具有的聯繫。」

那麼,修行要遵循怎樣的標準呢?

對此,王陽明和所有宋明理學家一樣,其標準只有六個字:存天理,去人慾。

這是儒家文化在中國近現代以來遭到最嚴厲批判的六個字,也是宋明理學包括陽明心學被誤解乃至曲解得最嚴重的地方。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天理」通常被解釋成封建禮教,而「人慾」往往被理解為人的基本慾望,

倘若如此,「存天理,去人慾」當然被認為是一種嚴重扼殺人性的錯誤觀念。正是基於這種理解,才有了近一百年來無數國人對宋明理學的口誅筆伐。

事實上,「天理」絕不是封建禮教——在朱熹那裡,「天理」指的是宇宙法則;在王陽明這裡,「天理」指的是宇宙與心靈共通的法則(心即理)。同時,「人慾」也絕不是指人的基本慾望(如衣食住行之類),而是指那些越出法律與道德邊界的不合理、不正當的慾望。

因此,陽明心學對「存天理,去人慾」的正確解釋就應該是:一方面,我們要了解更多的宇宙與心靈共通的法則,對內心保持更多的覺知覺照;另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去除內心世界那些不合理、不正當的慾望。

這才是陽明心學提供給我們的修行指南,更是我們獲得心靈健康的唯一途徑,也是我們通往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


推薦閱讀:

牙齒黃還口臭? 刷牙水裡加一小物, 不用2天讓牙齒潔白更自信!
過度自信理論
孩子缺乏自信是誰之過?
真愛--讓我改變,讓我自信,讓我堅強
不是孩子不自信,是你沒給孩子自信的機會!

TAG:自卑 | 自信 | 殘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