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歐洲最大王宮:一把大火夷為平地,慘烈不亞於巴西國家博物館
經公眾號「
英國史研究與資訊
」(ID:
BritishHistory201705
)
授權轉載2018年9月2日,巴西國家博物館嚴重失火,大部分藏品毀於一旦,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文化遺產損失。1698年1月,英格蘭王宮白廳宮也被一場大火夷為平地,其影響並不亞於更出名的1666年倫敦大火。這篇文章回顧了白廳宮的發展演變及其歷史地位,原文題為「The Lost Palace of Whitehall」,刊登於1998年1月1日的《History Today》雜誌,作者Simon Thurley曾先後擔任倫敦博物館館長和英格蘭遺產委員會董事長,是英國著名的建築史學者。
三百年前的1月,白廳王宮被毀的消息從倫敦傳到了凡爾賽。事後不久,聖西門公爵在回憶錄中寫道,「一場大火燒毀了白廳宮這座歐洲最大、最醜陋的宮殿」。
拉爾夫·阿加斯的倫敦地圖(約1560年)局部清楚地顯示了亨利八世所建的王宮建築群
聖西門如此刻薄地描繪英格蘭歷代國王的首要居所,這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在17世紀60年代,一名來此參觀的法國人形容它是「一堆壘在一起的房屋」,而如果人們非要讚美它一番的話,說的都是它的規模而不是美觀。1617年,奧拉齊奧·布西諾在日記中寫道,「這座宮殿沒有什麼顯著之處,除了它的規模,如果有需要的話,它可以容納超過六百人住宿」。白廳宮的確是歐洲最大的王宮:它佔地23英畝,相比之下凡爾賽宮佔地7.5英畝,埃斯科里亞爾宮佔地8.5英畝,而漢普頓宮佔地只有6英畝。
雖然外國人可能不會對1698年1月白廳宮毀於大火感到難過,但這一災難對英格蘭有著即時且深遠的影響。自1530年以來,白廳宮就是展示君主權力、恩蔭和政治的公共場所。在宮殿的大廳里,伊麗莎白一世對適婚對象頻頻示好;半個世紀後在大廳的外面,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台。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凱旋迴到白廳宮;1688年,詹姆士二世倉皇逃出白廳宮,流亡法國。威廉和瑪麗在這裡登基;六年後,瑪麗的遺體在這裡舉行國葬。
正因為如此,白廳宮被毀對實際運作和國家象徵都是一場災難。在火災發生的第二天,威廉三世到現場視察,他發誓說「只要神許可,我將重建白廳宮,使之比以前更加富麗堂皇」。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奉命設計新王宮,在規模和美觀上都超過了舊宮殿,但它從來沒有被付諸施工。結果從1697年一直到19世紀20年代喬治四世修建白金漢宮,英格蘭君主一直就沒有或大或小、或美或丑的首席居所。
白廳宮幾乎被燒毀殆盡,這也導致歷史檔案出現了一段重要的空白。白廳宮不僅是國王女王們的住所,也是政府的所在地,它的建築結構除了考慮到讓主人住得舒適,也反映了它的政治職能。白廳宮布局的變化非常能說明在英格蘭歷史的這一關鍵時期,君主們是如何生活、理政的。但這段故事只能從零零總總的史料里拼湊出來了。從負責宮殿改造和擴建的工程部財務檔案、畫家的作品以及參觀者的目擊材料能提煉出許多重要信息。但近來的著作關注的主要是考古資料。
從1938年到1951年修建今天的國防部大樓的過程中,白廳宮東側有一大部分被發掘出來,隨後在1960年到1961年翻修西邊的財政部大樓時,又發現了更多白廳宮的遺址。可惜的是,從發掘工作中搜集來的資料直到現在才被整理成文字檔案,白廳宮被毀三百周年時這些史料被出版於世,同時還有許多紀念「失落的英格蘭王宮」的活動。
白廳宮的前身約克坊並非一直為王室所有。它於1246年從私人手裡購得,作為約克大主教在威斯敏斯特的宅邸,長達近三百年之久。起初它只是一座給神職人員住的普通大宅子,和泰晤士河沿岸很多其他房屋差不多。這座房產距離威斯敏斯特宮和修道院只有幾百碼,因此成了歷任約克大主教處理教俗事務的絕佳場所。
光是在15世紀就有4任約克大主教兼任國王的大法官,他們都將約克坊作為其政治權力的根據地。他們中最有名的可能要數從1460年起擔任大法官的喬治·內維爾,他在1472年失勢之前將約克坊重建得更為氣派。1938年,內維爾用磚頭修建的大宅子有一大部分被發掘出來,我們得知他建了一座輝煌的禮拜堂,可以俯瞰泰晤士河,還有一間大廳、一條迴廊以及若干坐北朝南的豪華住房,住房下邊就是一座花園。
最後一名住在這裡的約克大主教是後來成為樞機主教的托馬斯·沃爾西,他在1514年8月升任約克大主教。和前任內維爾一樣,沃爾西將約克坊視為他在威斯敏斯特的權力基地,並著手進行重建,打算加蓋一座新的大廳、禮拜堂和長廊並改善居住空間。為此他把宅子南邊和北邊的地買了下來,極大增加了其佔地面積。在審判案件期間,沃爾西每天就從這座豪宅去威斯敏斯特宮的星室,並在這裡接待神職人員、政治家和國王本人。
在16世紀20年代,沃爾西不僅裝修自己的房產,包括漢普頓宮和赫特福德郡的莫爾宮,他還負責打理國王的營建工程。亨利八世有一個困難,因為當時英格蘭國王的首要居所威斯敏斯特宮的居住部分在1512年毀於火災,國王在威斯敏斯特就沒有了正式住所。這一情況以前也出現過一次,在13世紀90年代,威斯敏斯特宮因失火而無法居住,愛德華一世就搬到了約克坊。但這一辦法對亨利八世是行不通的,因為在1514年約克坊無法容納他龐大的宮廷,也沒有給王后地方住。所以當亨利八世要在威斯敏斯特找地方住的時候,他就從坎特伯雷大主教渥蘭那裡借用了河對岸的蘭貝斯宮。
但到1529年沃爾西失勢時,他不僅已經擴建了約克坊,還充分展現了其位置的重要性,這些亨利八世都看在眼裡,於是在1529年到1530年趁機將約克坊據為己有。當沃爾西一路向北貶謫約克時,亨利八世在格林尼治宮花了一整個聖誕節來設計一座新宮殿,與英格蘭過去任何王宮都迥然不同。一開始亨利八世顯然是想新建一座宮殿,取代威斯敏斯特老舊的中世紀王宮。威斯敏斯特宮將繼續保留其作為行政中心的職能,包括法庭和議會通常開會的地方,但國王本人的住所及其行政班子將遷到白廳宮的新建築群。
這一計劃有三部分內容:一座宮殿,被威斯敏斯特和倫敦城之間的主幹道國王大街分成兩個部分;西邊一處獵場,位於今天的聖詹姆士皇家公園;一處供王儲威爾士親王居住的住所,位於聖詹姆士女修道院。為了實現這一計劃,亨利八世實施了歷代英王最複雜的土地交易之一。在托馬斯·克倫威爾的策划下,亨利八世步沃爾西後塵,從威斯敏斯特修道院長手裡買下了威斯敏斯特修道院采邑的大部分產權,又從伊頓公學校長手裡買下了聖詹姆士女修道院。約克大主教的舊宅邸將成為新王宮的核心,20世紀30年代的考古發掘表明,這一安排一直維持到了白廳宮被毀。但亨利八世想大規模擴建宮殿,不僅要為自己建新的住所,還要建一個休閑區域以及王后的套房。亨利這一規劃的核心是一條將近450英尺的走廊,從東邊馬路對邊的公園一直通到西邊中世紀宅子的中心。這條私家走廊的中間包括國王的私人住所、寢宮和密室,經所謂霍爾拜因門橫跨馬路,這座門樓用燧石和白堊製成的方磚以及羅馬帝王的胸像加以裝飾。私家走廊的西端連著沃爾西以前的起居室、大廳、大會議室以及會客室。
文策斯勞斯·霍拉1638年的畫作,上面顯示了霍爾拜因門(右)和伊尼戈·瓊斯所建的宴會廳(左)
白廳宮非常新穎的一點是,國王的私人住處完全與整座宮殿融為一體,在同一棟建築內、同一片屋頂下。中世紀的國王往往有私人的休息寓所,例如在伍德斯托克和里士滿的行宮,但這些都是遠離宮殿主體的建築群。亨利七世設立了「內廷」這一宮廷下屬部門,為變革奠定了基礎。內廷用禮儀而不是建築將那些不屬於國王貼身隨從的廷臣排除在外。亨利八世在白廳宮辟出了大片的私人住所,與宮殿的公共房間相互隔離,靠的不是壕溝、磚牆或一百碼寬的花園,而是一套新的宮廷規矩,通過一扇扇用萬能鑰匙上鎖的大門來實現。
將約克坊變成白廳宮也結束了君主套房與王權在威斯敏斯特宮的財政、司法機構相互鄰近的傳統。國王本尊遷到白廳宮對政府的運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其意義是歷史學家激烈爭論的話題。爭論的核心是傑弗里·埃爾頓爵士所謂亨利八世後期「政府革命」的君主統治變革究竟是什麼性質。
在亨利七世時期,國王的議事會在威斯敏斯特宮西北角的星室有一個固定辦公地點。但議事會也會跟著國王搬來搬去,既處理司法工作也辦理行政事務。在亨利八世早期,議事會在工作期間幾乎每天都由沃爾西主持在威斯敏斯特宮的星室開會。星室兼有司法和行政職能,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這兩項職能在1540年分開了。星室法庭保留了司法功能,而議事會的行政功能則作為國王的私人或「樞密」院跟著國王一起遷到了白廳宮。這就讓樞密院直接進入了王宮居住部分的核心——國王最私密的空間、他的私人房間。
這一發展不僅體現了亨利八世新王宮的性質,也反映了他統治方式的本質。現在國王可以通過樞密院,從私人套房裡治理國家。這是非常不得了的宮廷政府。和以前中世紀的國王一樣,亨利在他的隨從中間來發號施令的,他為此營造出了一個合適的環境。因此白廳宮在功能上是承前啟後的。一方面它作為行政中心的所在地,帶有濃厚的中世紀色彩,另一方面它也是第一座現代王宮,將公共功能和私人功能結合在一棟建築物里。這樣,白廳宮成為了格林尼治宮、漢普頓宮和無雙宮等其他都鐸王宮的模範。
在國王大街的西邊是王宮的休閑區域,帶有四座網球場、一座保齡球場、一座鬥雞場、比武場和花園。它在都鐸時期被稱為「公園側」,後來乾脆就被叫做「鬥雞場」。將各種遊樂設施集中在一起並不是什麼新奇的做法。三十年前亨利七世就在里士滿宮建立了第一個皇家休閑中心,但白廳宮的設施更大更先進。亨利八世自然使用過這些設施,但這並非它們在都鐸時期的主要用途。它們為那些精力過剩的廷臣們提供發泄途徑,並且在國王長期宅在私人寓所的時候充當宮廷生活的中心。只有到了斯圖亞特時期,這部分宮殿的性質才開始發生變化。
亨利八世白廳宮的重點在於,他通過規劃這一宮殿,為君主住所定下了形式,一直沿用到復辟時期。同時他還為這座宮殿確立了觀念上的架構。在1536年議會通過的一項法律中,白廳宮被定為「國王在威斯敏斯特的整個宮殿」,過去屬於「國王在國內的古老宮殿」的「一切特權、自由、地位、管轄範圍和待遇」都被轉移到了白廳宮。
這裡使用「宮殿」
(palace)
一詞是有講究的。它源自羅馬的帕拉蒂諾山丘,是哈德良等羅馬皇帝所喜愛的住所,而在英格蘭,「宮殿」作為特指君主在威斯敏斯特的首要所在地,有一層特別的涵義。在受過古典教育、知識淵博的亨利八世看來,這個詞帶有至高無上的寓意,而「宮殿」就是要成為「我英格蘭國至尊統治權」的宮殿。但至尊的觀念同時還需要通過有形的東西展示出來。橫跨在國王大街上的那兩座門樓連接著白廳宮的兩側,國王要去威斯敏斯特就必須遊行穿過這兩道門,而這兩座門樓其實就是羅馬式的凱旋門,豎立在從國王住處到威斯敏斯特教堂、法院和議會的道路上。伊麗莎白一世對白廳宮建築改動很少,她在位期間是住在私家走廊前任國王的居所里,而給王后的套房就閑置了下來。下一位住在那裡的王后是詹姆士一世的妻子丹麥的安妮,這些套房在1603年至1604年為她裝飾一新。1604年,詹姆士一世將其中一座網球場改造成住處,供女兒伊麗莎白居住,他還下令建造了宴會廳,這是白廳宮唯一存留至今的部分。
保羅·范索梅爾所繪的《詹姆士一世在白廳宮》,1620年。從他身後的窗扉可以看到當時正在施工的新宴會廳外牆
宴會廳由伊尼戈·瓊斯設計,於1619年到1622年施工,人們常說它是英格蘭第一座古典式的重要建築,它確實如此,但功能卻沒有那麼標新立異。這座新建築其實是一個會客室,正好接替了都鐸時期舊會客室的功能。現在接待外國使節、冊封貴族以及國王的任何公開亮相都在這裡舉行。
從17世紀60年代的聖詹姆士公園看白廳宮,亨德里克·丹克特斯所繪
詹姆士一世有可能把這一座新建築當作重建整座宮殿的第一步,但不管他自己是怎麼想的,我們知道查理一世確實下令沿著宴會廳周圍規劃對白廳宮進行重建。可是查理一世中道崩殂,重建工作也就不了了之了,當查理二世在1660年凱旋迴到白廳宮時,它基本上和亨利八世時期相比沒有太大的改變。新建宴會廳、為廷臣和王室成員增設幾十間住所並沒有改變國王本人住所的基本格局。斯圖亞特早期諸王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因為查理一世的宮廷和亨利八世的宮廷的運作方式在本質上非常相似。總的來說,斯圖亞特時期白廳宮的營造主要集中在對國王住所的內部裝潢進行現代化
(查理一世曾委託伊尼戈·瓊斯將鬥雞場改造成一座劇院)
以及花園的布局上。但在查理二世在位期間,白廳宮的布局發生了16世紀40年代以來頭一次重大變化。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在宴會廳外的斷頭台上被斬首
一開始,查理二世似乎想對白廳宮進行整體重建,全面改造的想法一致持續到了17世紀70年代。但他一直沒有錢來進行這樣的工程,所以他最後只能勉強做一些改動。到查理二世去世時,他已經重建了自己的國務居所和私人居所,並幾乎把都鐸時期留下來的內部裝潢拆除殆盡。
1670年費舍爾的平面圖顯示了白廳宮的規模以及第一層房間的布局。這是白廳宮僅有的一張平面圖。
查理二世住在巴黎盧浮宮期間對法國宮廷的所見所聞為他有非常大的影響,尤其是路易十四將寢宮作為宮廷公開儀式的關鍵房間。在1660年,白廳宮是不可能這麼做的:國王的卧室相對比較小。因此查理二世決定新建一間法國式的寢宮。新寢宮位於休息室的隔壁,它是第一個這種類型的房間。床設在一個壁室里,前面是一道裝飾華麗的圍欄:整間寢宮不加掩飾地按照法國的方式進行裝潢,甚至木製的鑲嵌地板也是如此,這在英格蘭王宮裡也是頭一回。在這間寢宮裡,查理二世接受每天早上廷臣們的請安,並且接待貴客。
但1660年的新卧室只是權宜之計,在17世紀80年代,查理二世著手對亨利八世時期的安排作出進一步的重大改變。私家走廊被取消了,但作為一條交通過道被保留了下來,此外還新建了一系列王室套房。起居室的順序仍舊大體沿襲都鐸時期,但在隔壁增加了新的寢宮和休息室。國王的私人寢宮和住所位於河邊的一棟獨立建築物「鳥舍住房」。通過增加這些新的套房,查理二世重新制訂了英格蘭王宮的布局,這一做法將一直持續到喬治王時期。
復辟時期白廳宮發生了另一重大變化。到1660年,查理二世的宮廷仍舊是國王自掏腰包供養大小宮廷官員,這在歐洲大國宮廷里可謂獨一無二。再加上還要為全體底層工作人員提供住處,導致了白廳宮比歐洲其他王宮都要大。在1663年,查理二世不得不承認他沒有足夠財力來養活整個宮廷,大部分工作人員只能改為發放固定薪水。這反過來導致宮廷的規模變小,白廳宮的住房布局開始發生變化。王宮越來越多地被用來留宿國王的密友、廷臣、情婦、政府官員和大臣,而不是給兩百多名底層工作人員住。
到白廳宮被毀時,儘管公園側還剩下一座網球場,但這一區域主要被騰出來作為附屬建築,供那些沒辦法住在宮裡的廷臣和宮廷官員居住。一份日期為1670年的平面圖顯示,這一區域的建築被分成了蒙茅斯公爵、第二代白金漢公爵以及丹比伯爵的住所。南邊的一塊整體被王室出手了,轉移到外交官喬治·唐寧
(1623-1684)
名下,今天在那裡的街道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查理二世為他自己和情婦們裝修白廳宮一點也不吝嗇。的確,他用為情婦提供合適住處的錢是他花在妻子布拉干薩的凱瑟琳身上的十倍。在1685年,凱瑟琳的套房仍然基本圍繞著亨利八世和沃爾西所建的建築。詹姆士二世的想法則不同,他在短暫的統治時期里完成了其兄開始的白廳宮現代化工程。他打算在亨利八世私家走廊為王后修建一整套新的起居室,以及在河濱為摩德納的瑪麗修建新的私人住所。但詹姆士和瑪麗都沒能見到這些房間完工,而在十年之後,這些房間都化為了一片瓦礫。
鳥瞰圖:1695年克尼夫的這幅畫作呈現了白廳宮在大火之前最後的景象
在1698年1月4日下午,一名荷蘭女僕在樓上的一個房間里用燒炭火盆烘乾織物。在烘乾的過程中,織物著了火,很快整座宮殿就陷入熊熊烈火之中。大火肆虐了14個鐘頭,澆水、甚至用火藥炸掉宮殿的一部分都無法阻止火勢蔓延。一夜之間,英格蘭失去了最主要的王室住所。
幾乎完全是出於財政方面的原因,重建白廳宮的計劃沒有付諸實施,原址東側的地塊最後被以優惠的條件租給貴族蓋房子。漸漸地在當年白廳宮的河濱地帶,優美的喬治時期房屋沿著泰晤士河拔地而起。
今天的白廳重要部門林立,成了英國政府的代名詞(圖片來自網路)
與那些被毀的東側建築相比,在火災中完好無損的宮殿西側更為重要。在火災發生之後,當局立刻決定在鬥雞場安置那些因火災而無家可歸的重要政府部門。國務大臣、財政部和樞密院都找到了容身之所,舊的建築為他們進行了改造。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改建經過了三百年大部分都保存了下來:今天的內閣辦公室位於包括亨利八世大網球場在內的鬥雞場建築所在地。白廳宮就這樣藉由那條以它命名的現代街道兩側的政府部門「活」到了今天。
喜歡本文的各位,歡迎轉載到朋友圈
點擊進入 「果粒時刻」小程序界面
推薦閱讀:
※他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勞模,因她而拋棄相濡以沫20年的髮妻
※希拉里訪印尼 重視與伊斯蘭國家關係
※越南已成為被中國人玩弄女人最多的國家
※國家地理往期攝影作品回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