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異鄉情更怯,明月照家還

音樂資源載入中...

作為一個異鄉人

最怕夜歸被月光照見

尤其是臨近中秋

月色茫茫溫婉明亮

抬頭就會想著要回家

但長路漫漫

何時還鄉

人們說,在外面漂泊得越久

所謂家鄉的概念也就越淡漠

我想這話多半是真的

因為異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路

明月,伴我還鄉

蘇州拙政園有一個景點叫「與誰同坐軒」。軒雖小,卻十分有意境,臨窗而坐,窗外花香浮動,窗內灑滿光影,如幻如夢。

不過最令人深思的是,這軒竟小至只可一人獨坐,又取名「與誰同坐軒」,豈不顯得有些孤單和落寞?

圖片|空谷尋芳-攝

直到讀了蘇東坡的《點絳唇》:

「閑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不如意的蘇東坡,閑坐胡床,回憶起過往種種,兄弟離散,友人兩地,如今唯他一人獨坐。曾以為前路蒼蒼,總有時日一展抱負,可沒想到命運多舛,已經就此休步。此情此景,想來,東坡居士斷然是孤單落寞的。

圖片|木白-文-攝

可他卻說: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是啊,他才不會孤單呢。

明月如照亮蒼茫夜空一樣也照亮了這位失意的文人。在往後的日子裡,縱使滿腔愁語無處訴說,縱使宦海大起大落,可只這一抹微光,夜復一夜,簡單地靜靜地陪伴,便足以溫暖歲月,安然時光。

圖片|木白-文-攝

是啊,

明月總是最長情的陪伴

她給了黑夜幾分明朗,也含情脈脈地溫潤著獨行人的胸膛,即使路再遠,心有多不安,便也都不覺得孤單。

圖片|Photosynthesis-攝

明月,只為團圓而圓滿

閑來讀讀《魯迅日記》,有一天他在日記中這樣寫:

(1912年9月)二十五日陰曆中秋也。下午錢稻孫來。收二十日《民興日報》一分。晚銘伯、季市招飲,談至十時返室,見圓月寒光皎然,如故鄉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餅祀之不。

圖片|水冬青-C一-攝

日記中的魯迅,向來不輕易動情,唯獨寒光皎然的中秋月,讓他不禁想起了故鄉的今日是否與往年一樣,月下相聚,賞月共飲。

中秋時節,一家人月下相聚便是團圓。

圖片|maka-攝

但要說秋月與團圓的關係是怎麼來的,卻也說不清楚,只知道蘇東坡寫下了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們便深深地期盼中秋之夜的圓滿。

人們也知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觀離合」。人生不總是圓滿,也充滿了遺憾,但也因此,人們更期盼別離之後,兩地的月光,可以帶著思念灑在彼此的身上。

圖片|淡水間-攝

月亮也似乎聽懂了人們的心聲,一次又一次地圓滿,記得有首歌這樣唱

「太多的思念把月亮都裝滿了,月亮才會那麼圓」。

原來,明月是為了團圓而準備的。

圖片|淡水間-攝

離鄉的遊子,漂泊於世的我們,

每個人心中都掛著一個月亮,裝著對故鄉的思念和對父母親人念念不忘的深情

,每當明月將圓時,便是思念已達,團圓有時。

圖片|淡水間-攝

明月,殘缺中的期盼

歷來文人愛詠月,其中最喜歡張九齡的這首《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尤其是這句「滅燭憐光滿」。詩人起身吹熄了蠟燭,明晃晃的月光溢滿了整個屋子 ,浩瀚如斯,飽滿如斯,無不令人驚嘆。

圖片|Photosynthesis-攝

此夜星辰此夜天,明月流光相皎潔, 飽滿得要溢出來的月光怎能不喜歡?可是月也有殘月,並非夜夜都如此清朗,而每一個團圓節也並非家家戶戶都能團聚,

不圓滿才是平常

此時此刻詩人張九齡也怔怔地望著灑了一地的白月光,念及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 恨不得將滿月的光華雙手相贈,可他也知實在「不堪盈手贈」,於是便帶著一份期盼入夢,期盼在夢裡重逢。

圖片|-淡水間-攝

一直記得于丹曾這樣說:

月亮,或盈或缺,照亮了我們團圓時的歡喜,也照亮我們殘缺中的期盼。

是啊, 明月不常有,歲月更無常,圓月固然惹人憐愛,但那令人嗟嘆的殘月,也裝滿了人們的期盼:

「用一個月的時光,盼一次圓滿;

用一年的時光,盼一次團聚;

用一生的時光,盼生命中的那一輪明月皎皎常在;

用所有的感恩去祈祝心如朗月,

隨萬古光華映照自己的一顆心。」

中秋將近,願異鄉人,願那月,為了你我的期盼,團圓美滿。

圖片|MY天涯-攝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中秋特惠專區 · 

滿¥599贈¥118手作花茶

滿¥1299贈¥398五福玲瓏碗禮盒

▼ 點擊閱讀原文,

為家人挑選一份最別緻的中秋好禮。


推薦閱讀:

小暑:明月照我,蓮心如許
月照上人觀音像精選(一)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奈何明月照溝渠

TAG: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