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 詩歌·影像2018:日常之光

TPM紫麓戲劇空間

新銳藝術聯盟

X

國內外藝術家交流平台

藝術作品孵化器

藝術影視跨界融合及創新空間

海報設計:劉興

策展人語

日常世界,從來都是詩歌和藝術最持久的光源之一。

相對於重大的歷史變革或事件的戲劇化聚焦,日常世界提供了種種深入人性肌理、生活方式、倫理關係、歷史積層和文化差異性的視角,激發著詩人和藝術家的觀察、思考與表達,尤其激發著我們從平凡的事物之中發現真相、存在的尊嚴和內在秩序的創造力。

海報設計:劉興

詩歌、當代藝術、電影之間的跨領域合作,將構成本次活動的重點所在。

鑒於國內尚未出現類似德國斑馬電影節以詩歌為主題的影像創作文本、以及相關的展示、傳播和收藏機制,我們將在本次活動中邀請國內重要的藝術家、詩人和電影導演創作、展出以詩歌為主題的作品,意在中國真正創立詩歌影像這一獨立類型,並且與斑馬電影節的參展作品之間構成主題性的對話關係。我們也將通過活動的具體實踐過程,探討打造中國的詩歌影像節的可能性。

海報設計:劉興

除中外詩歌影像展映外,本次活動還將包括以詩人生活為主題的紀錄片單元,以及以詩歌文本為主題的藝術展覽,活動也將延續上一屆活動的詩歌朗誦論壇,邀請詩人、導演和藝術家共同探討從詩歌出發的創作。

日常之光

    詩歌·影像2018   

主辦機構

南京TPM紫麓戲劇空間,歌德學院(中國)

合作機構

德國詩歌之家,德國ZEBRA斑馬詩歌電影節

藝術贊助

單農

開幕時間

2018年9月21日,14:00

活動時間

2018年9月21-9月23日

活動地點

南京TPM紫麓戲劇空間

活動地址

南京市玄武區鐵匠營80號T80科技文化國際社區4—5號樓

總策劃

朱朱

聯合策劃

托馬斯?桑德吉亞科莫?德?比爾(德國)

活動日程

9月21日,周五

「日常之光」

日常世界從來都是詩歌和藝術最持久的光源之一,它尤其激發著我們從平凡的事物之中發現真相、存在的尊嚴和內在秩序的創造力。

14:00-14:45

開幕式:「詩歌·影像2018:日常之光」

15:00-16:00 

短片放映+映後交流

ZEBRA斑馬詩歌影像單元I

策劃:托馬斯?桑德吉亞科莫?德?比爾

德語或英語 | 中英文字幕 | 彩色 | 29′

 

《比爾特,郵編25572》

導演:萊納·科莫斯 | 5′

《生活和聾啞》

導演:艾琳·李 | 8′

《關於奧地利的對話》

導演:胡波特·西列奇 | 3"15""

《細菌》

導演:保羅·博蓋爾特,揚·彼得斯 | 6"18""

《南無撿破爛菩薩》

導演:葉覓覓 | 6"15""

嘉賓:亞歷山大·古姆茲, 托馬斯?桑德吉亞科莫?德?比爾

16:00-17:30

短片放映+映後交流

中國藝術家詩歌影像

中文 | 中英文字幕 | 彩色 | 54′

 

《後房-嘿,天亮了》

導演:楊福東 | 13"

《詩意》

導演:蔣志 | 4′15″

《詩歌工廠》

導演:孫遜 | 10"08""

《米開朗琪羅的情詩》

導演:耿雪 | 19"09""

《貧賤,或不安的讚歌》

導演:蒲英瑋 | 5′

嘉賓:蔣志,孫遜

19:00-20:00

詩歌朗誦:"日常之光"

主持:馮勉,劉寬

詩人:亞歷山大·古姆茲,韓博,黃燦然,劉立桿,馬蒂亞斯·波利蒂基,孫磊,王寅,葉輝,宇向,翟永明,朱朱

特邀演出:

樂隊:廚子和戲子

20:00-21:30

主題討論:日常主題中的詩歌視覺語言

主持:朱朱

嘉賓:黃燦然,翟永明

亞歷山大·古姆茲,馬蒂亞斯·波利蒂基

9月22日,周六

「與流變同在」

處在不斷流變的年代之中,詩人如何以個體的生活方式和寫作方式進行應對。

14:00-16:30

紀錄片放映

《白夜往事》

導演:程強強 | 90′

《日常的奇蹟》

導演:劉寬 | 59′

16:30-17:30

主題討論I: 「與流變同在」

主持:王寅

嘉賓:程強強,黃燦然,劉寬,馬蒂亞斯·波利蒂基,翟永明

19:00-20:35

短片放映

ZEBRA斑馬詩歌影像單元II

策劃: 托馬斯?桑德吉亞科莫?德?比爾

德語或英語 | 中英文字幕I彩色 | 95′

 

《詩歌的誕生》

導演:皮姆·茨維爾 | 30′

《超越言語》

導演:海倫娜·莫爾克-萊特 | 4′30″

《Long Rong Song》

導演:奧托拉斯組合(奧塔·奧穆斯塔德/塔拉斯·馬斯塔里爾) | 5′30″

《閉合的傷口》

導演:藍卡·哈烏赫·佩倫 | 11′

《塞撒的春天》

導演:奧斯卡·斯皮恩伯格 | 19′30″

《努爾的火苗》

導演:卡洛琳娜·梅里斯 | 7′50″

《旁邊的生活》

導演:凱特琳·羅賓遜 | 8′30″

《失重》

導演:雅尼斯·倫茨 | 9′

20:35-21:30

主題討論II: 「與流變同在」

主持:韓博

嘉賓:亞歷山大·古姆茲,托馬斯?桑德吉亞科莫?德?比爾

9月23日,周日

「重構一首詩」

影像藝術對於詩性、詩歌文本的解讀與重構。

14:00-14:45

展覽導覽:空間中的詩

 

參展藝術家:陳哲,程然,馬海蛟,塔可,張震宇

嘉賓:陳哲,程然,馬海蛟,塔可,張震宇,朱朱

15:00-17:00

主題討論:重構一首詩

主持:孫磊

嘉賓:陳哲,程然,亞歷山大·古姆茲,劉立桿,馬海蛟,塔可,王寅,托馬斯?桑德吉亞科莫?德?比爾,張震宇

19:00-21:00

單農之夜:自由交流,酒會

參展嘉賓、本地學者、詩人、藝術家、樂隊

總策劃

攝影:范西

朱朱

,詩人、藝術策展人、藝術評論家。1969年生於中國。曾獲安高(Anne Kao)詩歌獎,中國當代藝術獎評論獎(CCAA),胡適詩歌獎。著有詩集、散文集、藝術評論集多種,其中包括法文版詩集《青煙》(2004年,譯者Chantal Chen—Andro),《灰色的狂歡節——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201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書系,2016年台灣典藏出版),英文版詩集《野長城》(2018年,美國Phoneme Media出版社)。

聯合策劃

攝影:Gezett

托馬斯?桑德吉亞科莫?德?比爾(Thomas Zandegiacomo Del Bel)

(德國),曾在曼海姆學習日耳曼學、羅曼語族語言文學及媒體和通訊科學,現定居柏林。他是卡爾斯魯厄藝術和媒體中心聘任的自由研究員,並自2006年起出任斑馬詩歌電影節藝術總監和柏林國際短片影展策展人。此外,他還兼任多個電影節的評委和柏林德國電影資料館的媒體講師。

嘉賓

詩人

亞歷山大·古姆茲(德國)

攝影:Dirk Skiba

韓博

黃燦然

劉立桿

馬蒂亞斯·波利蒂基(德國)

攝影:

Alexander Tempel

孫磊

王寅

葉輝

宇向

翟永明

亞歷山大·古姆茲

(Alexander Gumz)

(德國),1974年生於柏林,畢業於柏林工業大學日耳曼學和哲學系,現居柏林。2001年起負責文字和錄音廠牌「庫克」的策展和組織工作,2006年起接手柏林詩歌藝術節,是柏林「區域網」青年文學音樂節(2007年)、漢堡文學音樂之夜「HAM.LIT」(2010年)和烏克馬克文字園地文學節(2014年)的創辦人之一。他的第一本詩集《帶著模特潛逃》2011年由柏林庫克圖書出版。2013年,柏林SuKuLTuR出版社出版了他根據米夏埃爾·米斯攝影作品創作的詩集《45秒》。2015年,其紐約弗拉夫詩集《陰謀漫畫》在科隆寄生蟲出版社問世。2018年,古姆茲攜新作《野蠻人在等待》回歸庫克圖書。曾獲各種詩歌創作獎項。

 

韓博

,詩人,藝術家,戲劇編劇、導演,旅行作家。畢業於復旦大學,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作家。出版有中文個人詩集《借深心》、《飛去來寺》等,以及《與酒神同行》、《塗鴉與聖像》等七本旅行文學作品。曾參加2009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2014年法國巴黎第37屆英法詩歌節、2015年德國第十六屆柏林國際詩歌節、2017年俄羅斯第十屆國際「莫斯科詩人雙年展」等。2017年起,由德國博世基金會與柏林文學協會支持,駐留德國進行當代繪畫研究。2018年由美國亨利·盧斯基金會支持,駐留佛蒙特詩人與藝術家工作室。    

黃燦然

,詩人、翻譯家、評論家。1963年生,福建泉州人,1978 年移居香港。1990 年至2014   年為香港《大公報》國際新聞翻譯,現居深圳洞背村。著有詩選集《游泳池畔的冥想》、《我的靈魂》、《奇蹟集》、《發現集》等;評論集《必要的角度》、《在兩大傳統的陰影下》;近期譯著有布羅茨基《小於一》、希尼《開墾地:詩選1966-1996》、《希尼三十年文選》、《致後代:布萊希特詩選》等。2011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詩人獎。2018年獲單向街·文學獎「年度致敬」獎。    

劉立桿

,詩人,小說家。原名劉利民,1967年出生於江蘇蘇州,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出版有詩集《低飛》。  

  

馬蒂亞斯·波利蒂基

(Matthias Politycki)

(德國),德國作家、詩人。1955年生於卡爾斯魯厄,在慕尼?和維也納攻讀大學,1987年以一篇關於尼採的博士論文獲得博士學位,師從??曼學者?爾特·繆勒-塞德爾。1990年起成為自由作家,1997年因小說《???說》(Weiberroman)一舉成名,至今已寫有30多本書,其中包括長篇小說、中篇小說、散文及詩歌集,獲獎無數。其文字至今已被翻譯成英?、法語、意?利語及?語多國語言。

孫磊

,詩人,藝術家。曾獲多項重要詩歌獎。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詩歌節、藝術節以及展覽。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韓文等。出版《七人詩選》(合著)、《演奏——孫磊詩集》、《去向——孫磊近期詩作》、《處境:孫磊詩歌》、《無生之力》、《孫磊詩文集》、《刺點》、《別處》、《棄物》、《妄念者》等。主編民刊《誰》。現生活工作於北京、濟南。

      

王寅

,詩人、作家、攝影師、「詩歌來到美術館」策劃人。出版詩集《王寅詩選》、《灰光燈》等著作多種,先後獲得江南詩歌獎、東盪子詩歌獎等多個詩歌獎,作品被譯成十餘種文字並在海外出版。    

葉輝

,1964年生於南京市高淳區,著有詩集《在糖果店》、《對應》。    

宇向

,生於20世紀70年代。著有《我幾乎看到滾滾塵埃》(美國Zephyr,翻譯:Fiona Sze-Lorrain)、《向他們湧來》、《女巫師》、《陽光照在需要它的地方》(台灣秀威)、《口袋裡的詩》、《其他的事情》(法國Caractères,翻譯:Chantal Chen-Andro)等。    

翟永明

,詩人,作家。四川成都人,1981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6年離職,後專註寫作。1998年在成都開「白夜」 ,亦為文化沙龍,在此間策劃、舉辦了一系列跨領域文化活動,經營至今。著有多部詩集和隨筆集,曾獲國內外詩歌獎項。

藝術家/導演

陳哲 | 展覽 |《理解一首里爾克的詩》

陳哲(b.1989)

,工作居住於北京,2011年畢業於洛杉磯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獲攝影與圖像學士學位。陳哲的藝術實踐接近於一個不斷探尋、發現與研究的過程。在早期作品《可承受的》與《蜜蜂》中,陳哲從作為精神洗禮的自毀行為出發,通過攝影與書信檔案向自我與他人的內心洞穴展開掘進。2012年至今,陳哲以黃昏為母題,在長期項目《向晚六章》里延續了她對於「另一種講述方式」的思考,在視覺和語言的交匯處探索「可見」與「可說」的界限。

程然 | 展覽 | 《離騷:細雨圖》

程然

,1981年生於中國內蒙,目前生活和工作於杭州。2013-2014年於荷蘭皇家藝術學院駐留藝術家,2017年於杭州創辦實驗藝術空間   「馬丁·戈雅生意Martin Goya Business」。藝術家近期的個展包括:   奇蹟尋蹤,特拉維夫當代藝術中心,以色列特拉維夫(2017)等。近期展覽包括:「奇怪的日子:關於未來的記憶」,新美術館&   X商店,英國倫敦(2018)等。2017年程然獲得馬德里錄像藝術節最佳導演獎;2016,2015年入選AAC藝術中國最佳年輕藝術家獎;2015年入選皮埃爾·于貝爾藝術獎,以及提名斯德哥爾摩絕對藝術獎,並於2014年由燃點雜誌評選為最佳年輕錄像藝術家。    

程強強 | 紀錄片 | 《白夜往事》

程強強

,1990年5月出生於山西呂梁,獨立導演,現居成都。作品有實驗短片《垃圾》、劇情短片《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入圍四川「金熊貓」影展大學生組。     

耿雪 | 影像 | 《米開朗琪羅的情詩》

耿雪

,作品涉及多種媒介,雕塑、影像、繪畫等。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作品在諸多國內外重要美術館和博物館展出及收藏。受邀參加的重要展覽包括2014韓國釜山雙年展、2018年第21屆悉尼雙年展等。

蔣志 | 影像 | 《詩意》

蔣志

,1971年生於湖南沅江,199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現居住和工作在北京。蔣志長期、深入地關注各類當代社會與文化的議題,他的語言多元廣泛,在關心當代藝術自身方式問題的同時又富有鮮明的個人特點。

劉寬 | 紀錄片 |《日常的奇蹟》

劉寬

,獨立導演,專欄作者,波士頓大學新聞系碩士,現任《單讀》副主編。她目前的個人創作集中在探索影像和詩歌的邊界。

馬海蛟 | 展覽 | 《希望,希望,我快被凍僵了》

馬海蛟

,1990年生於河北,於2009至2016年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先後獲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現工作、生活於北京。他長期關注生命中的「日常性」部分,並以此為基底追蹤邏輯線索構成工作形態以及影像文本。馬海蛟於2018年入圍第10屆三影堂攝影獎,於2017年被提名「ART021×保時捷年度中國青年藝術家」,其作品《馬國權》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蒲英瑋 | 影像 | 《貧賤,或不安的讚歌》

蒲英瑋

,蒲英瑋的創作以文獻研究的方式展開,他認為個體的經驗與記憶是世界存在的證據。通過影像、裝置、繪畫、文本、講演等不同媒介的表達方式,這些感性的檔案在跨越了種族、國家、語言、殖民等宏大敘事後,最終降落在作者自傳式的個人史寫作上。

孫遜 | 影像 | 《詩歌工廠》

孫遜

,作為中國新媒體藝術領域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的孫遜早在2006年即創立了丌格動畫工作室,並較早在國內外的相關展覽及評選活動中得以嶄露頭角,其動畫作品曾入選柏林電影節與威尼斯電影節。飽含隱喻的畫面細節、暗黑張力的手繪風格、夢幻跳躍的情節設計是孫遜頗具個人特色的視覺語言。近年來,孫遜以新媒體藝術為原點,在更為廣闊的視覺藝術領域做出了諸多嘗試:探索在報紙、書籍、木刻版畫、水墨、色粉等不同創作媒介中的敘事效果,探討如何展現非線性的時間與空間觀念,並結合自身對於社會與社會學理論的理解,探究現實與幻想的表現形式。    

塔可 | 展覽 | 《詩山河考》

塔可

,1984年出生於青島市,曾就讀於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與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大學(RIT)攝影系。近期的展覽包括:「十方:三影堂攝影獎十周年特展」,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中國(2018);「山的藝術:透過中國攝影師的鏡頭」,華美協進社,紐約,美國(2018);「碑錄-黃易計劃」,前波畫廊,紐約,美國(2016);「永恆存在:藝術和東亞」,波克夏美術館,皮茨菲爾德,美國(2015);   「中國攝影:二十世紀以來」,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2015);「中國冊頁藝術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2014),「第十九屆悉尼雙年展」,悉尼,澳大利亞(2014),作品被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美國鳳凰城美術館等美術館與機構收藏。塔可現生活和工作於紐約。    

楊福東 | 影像 | 《後房-嘿,天亮了》

楊福東

,1971年生於北京。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被譽為目前中國最成功和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從九十年代末起,楊福東就開始從事影像作品的創作。無論是攝影、電影還是裝置,均以多重的文化透視、交錯的時空體驗形成獨特的文化視覺詮釋。他的作品具有明顯的多重透視特徵,其作品探討著神話、個人記憶和生活體驗中身份的結構和形式,每件作品都是一次戲劇化的生存經歷,一次挑戰。曾參加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法國里昂雙年展、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等多個重要的國際當代藝術大展。2004年入選紐約古根海姆當代藝術獎,成為繼蔡國強、黃永砯之後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華人藝術家。現工作生活於上海。    

張震宇 | 展覽 | 《一首詩》

張震宇

,出生於1974年的湖南,1997年大學畢業,居住北京。張震宇的個人展覽包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Tang   Contemporary Art(2017)香港Yallay Gallery(2016)、馬來西亞Richard Koh Fine Art(2016)、成都當代美術館(2016)及北京藝琅國際(2015)等舉辦的「塵」系列,以及北京藝琅國際舉辦的「Huèn」(2016)和香港漢雅軒畫廊於2009年舉辦的「閱讀與反閱讀」展覽。此外,畫家亦曾參加多個於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舉辦的聯合展覽。    

更多參展導演/藝術家:

 

保羅·博蓋爾特(比利時),萊納·科莫斯(德國),大衛·唐恩(紐西蘭),艾琳·李(英國),雅尼斯·倫茨(奧地利),卡洛琳娜·梅里斯(英國),海倫娜·莫爾克-萊特(丹麥),奧托拉斯組合(挪威),揚·彼得斯(比利時),藍卡·哈烏赫·佩倫(愛爾蘭),凱特琳·羅賓遜(中國台灣),尼克·薩耶(斯洛維尼亞),胡波特·西列奇(奧地利),奧斯卡·斯皮恩伯格(比利時),伊戈·斯特里姆貝斯基(烏克蘭),弗朗克·維爾克(德國),傑弗里·揚(斯洛維尼亞),葉覓覓(中國台灣),皮姆·茨維爾(荷蘭)

報名通道二維碼??

※ 關注後續推文

了解更多詳細影片及展覽作品介紹 

觀眾預約:免費入場,通過TPM預約

敬請期待

或訪問歌德學院(中國)網站

了解更多活動信息

*以上所示照片經版權方授權使用,對未經許可的盜用行為保有法律追述的權利。

TPM戌度劇場包場或場地租用

聯繫電話:025-83355060-8023

手機聯繫:18061623531

地址

:南京市玄武區鐵匠營80號T80科技文化國際社區4號樓、5號樓(TPM紫麓戲劇空間)

地鐵:

地鐵2號線下馬坊,2號口出,順博愛路向北步行5分鐘抵達劇場。

公交:

公交34路博愛園下即到。

駕車:

高德地圖搜索「TPM紫麓戲劇空間」

人行:

百度地圖「TPM紫麓戲劇空間」

-FIN-

點擊關鍵詞查看往期精選

通勤營救

|第三度嫌疑人|村戲|戀愛迴旋

災難藝術家

|柔情史|頭號玩家

清水裡的刀子

暴裂無聲

你從未在此

散步的侵略者

|念力|路過未來|湮滅

黑豹

|十二宮|黑色維納斯|大壞狐狸的故事


推薦閱讀:

詩歌|書香年華,遙望風嵐
和受恩教士和她的詩歌
我薦|孫康宜:復活詩歌抒情傳統的陶淵明(上)(鍾振振 譯)
詩歌事物形象鑒賞複習教案

TAG:詩歌 | 南京 | 日常 | 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