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殘忍、噁心、震撼,看完引起我生理不適!
今天表姐要推薦的這部片子,可能會引起很多人的生理不適。
很多人看完之後的評價都離不開以下關鍵詞:
壓抑、殘忍、噁心、震撼、地獄、慎入。
還有人說: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才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罪行的共犯!
這讓表姐覺得有責任把這部紀錄片推薦給大家。
統治
Dominion
這是一部動物題材的紀錄片,和BBC那種大氣精緻的人文自然科教片完全不同。
電影通篇幾乎不存在任何精美大氣的攝影,也沒有那種富有人文情懷的配樂和文案,但每一幀都在拷問著觀眾的內心與良知。
紀錄片由曾拍攝過豆瓣9.3分的《地球公民》的幕後團隊出品。
在IMDb上,《統治》有9.5分。
紀錄片通過無人機航拍、隱蔽攝像機等鏡頭,深入探討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六大領域:食物、野生動物、科研、娛樂、服裝和寵物。
並由此對人類統治動物的道德性與正確性提出了質疑:
動物是低人一等嗎?
人類真的有權對動物為所欲為?
這些疑問看似並不難回答,畢竟「
弱肉強食
」早已是自然界的永恆法則。
人類作為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物種,理所當然地掌握著統治其他物種生殺予奪的權力;我們飼養馴化它們,然後將其宰殺為食物、皮毛做成衣服等可見的物品。
但紀錄片卻為觀眾呈現了這些被飼養的物種,從生下來到被宰殺的生命過程中所遭受的苦難。
高能提醒:以下內容可能引起不適和對肉類的不良反應,慎入。
紀錄片的主要拍攝地是澳大利亞的一些現代化養殖場,這也是當今大多數現代化工業養殖的代表案例。
中國是肉食大國,對禽類和牲畜類肉製品的需求量名列世界前茅。
但你有想過——
日常生活里吃的豬肉是怎麼來的嗎?
作為一種最常見的肉食材,一隻豬從出生的那刻起,就被宣告了死刑。
它們大多出生在現代化的養殖場中,狹小、骯髒、遍布糞便的豬欄中。
為了讓母豬更好的哺育小豬,剛出生下來的小豬必須待在狹小的空間里,無法自由移動。
這些小豬從出生開始就要面臨飢餓、脫水、疾病,甚至是被母豬活活壓死在豬欄當中,以至於哺育期的小豬死亡率就高達10%到18%。
而那些生來就體弱的小豬,被認為對於企業的經濟毫無幫助,就會被飼養員直接殺死。
處決的辦法很殘忍,就是提著小豬的後腿,然後用力的將豬的頭部撞向地面,直到死亡。
而那些倖存下來、出生沒幾天的小豬,也不好過。
它們將在沒有緩解疼痛措施的情況下,被飼養員剪掉尾巴和牙齒,以免它們互相啃咬。
剪掉之後的傷口,也不會做任何處理,所以很多小豬的尾巴處都會發生感染潰爛。
三到五周後,稍微長大一些的小豬們會從母豬身邊被帶走,性別成了它們命運的劃分區。
等待公豬的是五個月後被宰殺成為超市貨架上的新鮮肉食,而母豬則會重蹈母親的覆轍,繼續繁殖下一代。
這些成年的豬,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擁擠的豬欄當中。
因為到處堆積著排泄物,部分豬會患上各種嚴重的疾病,死在養殖空間里,被同類蠶食。
只有在送去屠宰場的時候,它們才可以逃脫這所牢籠。
豬的自然壽命是10到12年,但肉豬基本都在5到6個月的時候,就會被宰殺。
而到了屠宰場,等待那些生命們的則是各式各樣的「酷刑」。
在歐洲的一些現代化國家中,雖然政府出於人道主義的原則,會發布一些屠宰行業的動物保護條例,其中就包括了動物的「
安樂死」
。
為了執行安樂死,人們會在宰殺牲畜之前,先將其擊昏。
在澳大利亞,最常見的擊昏和宰抓的方式包括:氣槍、螺栓槍、電擊、毒氣……
儘管澳大利亞的現代化屠宰行業已經以「人道」處理而著稱,但還是無法避免肉豬能夠立刻死亡。
以至於很多成年的母豬在意識尚存的時候,就被割喉放血。
而這對於其他沒有昏迷的肉豬而言,就是酷刑了——
在幾乎清醒的狀態下,看到自己的同類被倒吊著,割喉、放血,甚至是僅僅聞到地板上同類的血腥味,很多豬都會嚇得往後縮。
但是它們有退路嗎?
不會有人來關心正等待被宰殺的它們的心理感受。
這些送入屠宰場的動物,被現代養殖體系定義成一種經濟消費品,換句話說,它們不再被當作是一條生命。
宰殺過後。
豬的皮、骨頭、內臟和脂肪被作為廢棄物,會被送進加工廠製作成豬油,用以加工成為食物、肥皂劑、潤滑劑和燃料。
而豬肉則將被送上第二天早上的超市貨架上,明碼標價之後,等待顧客來挑選。
可悲之處在於——
這不僅僅是被嫌棄的「豬」的一生,也是絕大多數人類食用的家禽和牲畜的共同命運。
在現代化流水線式的工廠養殖業中。
剛出生的小牛犢,就會被飼養員強行帶走,而母牛會在車後面緊追不捨。
因為母牛隻有在分娩時才會產奶,而牛奶正是人類所需要的。
母牛一邊要忍受喪子之痛,日夜哀嚎;一邊又要送入擠奶棚中,每天至少兩次擠奶。
而剛出生的小牛呢?
它們沒有了本該屬於自己的牛奶,只能靠粉末狀牛奶代替品來餵養。
而剛出生的小牛就會被剪去牛角,然後用刀或者套環將它們閹割,目的是為了防止營養流向生殖系統浪費飼料,這樣可以讓牛的體型成長得更快。
為了防止肉質變老口感變差,一般的肉牛長到18個月時,就會被送去屠宰場。
要知道,它們原本至少能活20年。
同樣被加速繁殖和生長的還有下蛋雞。
對於蛋雞養殖場來說,公雞沒有下蛋能力,自然被視為無價值的廢物。
所以那些剛生下來的雄性雞仔,破殼之後就會被施以人道的「安樂死」——
直接送進絞肉機。
活下來的母雞們,則要在餘生的幾個月里生活在擁擠的雞棚中,不停的下蛋。
等到數月之後,作為肉雞再被送進屠宰場,同樣的酷刑再次輪番而上,直到成為明天貨架上的商品。
除了被作為食物之外,人類還會為了利益而肆意虐殺生命。
為了獲取動物的皮毛並保持皮毛的光澤度,在動物還活著的時候,生生剝下一整張皮。
為了滿足人們的優越感和好鬥心,把動物培養成供人耍弄的對象,馬術、鬥牛、賽狗,這樣的文化經久不衰。
但對於那些動物們來說,這些項目不僅風險極高,而且一旦動物失去競技的能力和作用就被即刻處死。
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婊姐一次次被衝擊著固有的認知——
那些曾經被我們習以為常當做商品的牲畜們,它們的生命在統治它們的人類面前幾乎毫無尊嚴可言。
在影片的導演看來,片名《統治》這個字眼的背後,意味著一個群體對另一個群體施加控制、權力或權威,統治者相信自己有這樣做的權利。
紀錄片中給出了一個驚人的數據:
牛,每年宰殺量,澳洲870萬頭,美國3100萬頭,中國4900萬頭。
豬,每年宰殺量,澳洲490萬頭,美國1.18億頭,中國7.15億頭。
雞,每年宰殺量,澳洲6億隻,美國89億隻,中國95億隻。
紀錄片中出現了大量的特寫和全景鏡頭,在那些現代化流水線式的廠房裡,所有的生命被放置在擁擠的牢籠中,這裡儼然就是——
動物們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在這些動物面前,人類都像侵略者一樣,無底線的放縱自己的慾望。
當然,紀錄片作為導演的一種表達抨擊現實的手段,觀點和視角有其偏激的地方,這點表姐也是不認同的。
問題不是在於吃肉不好,而是這種工業化屠宰場對待動物的方式,是否真得符合所謂的「
人道
」?
在表姐看來,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擁有
情感
和思想
。我們可以感受到同類的愛和痛苦,但卻對其他動物遭遇的痛苦視而不見。
紀錄片提供的正是這樣一種一直以來被蓄意隱藏的視角——
它的用意其實並非說提倡以後人人吃素穿麻衣,而是希望了解真相之後的人類能夠反思自己。
孟子曾經說過「君子遠庖廚」,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典故之前還有兩句: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就像紀錄片開頭所說的兩句話一樣:
林中、野外和巢穴中的野獸會鄙夷我們的冷漠;
哭泣和呻吟在見證人類匱乏的靈魂。
表姐希望人類在科技發展更成熟之後,能夠更科學的養殖,給動物們更好的環境。
即使不能改變現狀,至少也能做到逐漸改善。
我們不能給予動物們天堂,起碼不要再給它們煉獄。
PS:想看的朋友 菜單對話框回復:
統治
獲取觀看資源
留言點贊最高的8.88紅包
推薦閱讀:
※調查顯示兩成剩男剩女長期性壓抑
※哪些病是「郁女病」? 與壓抑的心緒有關
※不要滿口說愛,卻給孩子壓抑和卑微!從張靚穎事件
※越壓抑,越反抗(遊戲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