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藏著一幅骷髏圖,陰森詭異,但蘊含大智慧
圖文|觀觀雅集
俗話說,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見畫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這幅《骷髏幻戲圖》,偏偏畫的就是骨。
《骷髏幻戲圖》為南宋畫家
李嵩
的一件名作,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一幅扇面側頁。
李嵩是南宋宮廷畫家,歷任三朝,閱歷豐富,這件作品無論從題材還是從表現形式來說,在中國繪畫史都堪稱獨一無二。古代繪畫中表現骷髏的作品很少,只有宋代一些水陸畫,和寺觀、石窟壁畫中偶有出現,但都不如《骷髏幻戲圖》這般寓意深刻,令人難解。
這幅畫區別於傳統的國畫題材,畫面的核心,是一披衣戴帽的大骷髏,席地而坐,用懸絲操縱著一個小骷髏,引誘一個小兒。
趴地上的小傢伙很調皮,可勁兒地往前爬,似乎對小骷髏很感興趣,朝它伸出了雙手。
孩子的娘面態雍容華貴,體形略胖,衣著考究,插珠花帶耳環,打扮時髦。但她眼見孩兒伸手欲抓小骷髏,神色慌張,急忙阻攔。
大骷髏的衣服,薄紗透明,織造考究,和馬王堆貴族墓葬出土的「素紗禪衣」有一拼。
中國古代可沒有什麼解剖學,李嵩也不像達芬奇一樣刨過墳地、挖過死屍。然而就畫中的骷髏的結構來看,李嵩對於人體骨骼的把握可謂極其精準、幹練。
該骷髏旁有一副演傀儡的戲擔子,擔上有草席、雨傘等物,骷髏身後還有一衣衫半解、哺乳嬰兒的婦人(有人解讀說:正在哺乳的婦人是骷髏的妻子)。
畫面中,哺乳婦人坦然注視骷髏戲嬰之情景,與畫幅右邊神情恐懼、伸手阻攔那趴地小兒的另一婦人恰成對照,呈現一種靜與動、思與行的對立。
那麼,作者做此詭異之畫究竟要表達什麼意思呢?
先看看大畫家黃公望(就是畫《富春山居圖》那位)的解讀。
黃公望 元四家之一
這幅畫的對幅是一首黃公望所作、王玄真書的小令《醉中天》:
「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尋一個小樣子把冤家逗。識破個羞那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單堠。」
黃公望認為這活脫脫是一幅傀儡戲藝人拖家帶口、四處奔波的艱辛生活的寫照。換句話說,黃先生
並沒有覺得這幅畫有什麼異樣
。只是畫中出現的骷髏,超出了我們對中國畫的傳統認知。
不過,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大部分人認為:這幅《骷髏幻戲圖》中的大骷髏是個賣貨郎或民間藝人。作者李嵩之所以這樣畫,是為了傳達生命的艱難和無可奈何。一個民間藝人為生活所束縛,不得已終日攜家帶口奔波四方,就
如同手中操縱的骷髏那般,自己同時也被生活操縱著
。
也有人說,懸絲傀儡在在當時已普及至百姓家中,
這個場景可能只是李嵩偶然見到的,他在創作時將男主人的身份置換成骷髏。
骷髏(鬼魂)和背後女子明顯是一對夫妻,鬼魂大約是因為某種原因去世,但是出於對家庭和孩子的眷顧重又以鬼魂的形態回返家中。孩子嗷嗷待哺,一個新生命與一個亡魂,生死強烈對比,可見命運的虛幻、無常,倏忽幻滅。
也有人根據畫名的「幻戲圖」猜測,給孩子餵奶的婦女才是畫作主角,只不過我們習慣性的把重心放在骷髏身上。她可能正在思念她死去的丈夫,畫面中丈夫搗鼓傀儡戲逗孩子,孩子母親都是婦女幻想出來的,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生活變幻無常。
總的說來,古今對《骷髏幻戲圖》的解讀,大多都是認為李嵩表現的是一個超現實的場景,畫中的大骷髏耍懸絲小骷髏是一種生命觀的圖釋。
當然,不論對這幅畫到底有什麼樣的解讀,李嵩作為南宋院派畫家,把勞動人民生活作為審美對象來描繪,使得他的畫作風格更接近文人畫,看似充滿了寫實技巧,卻更像寫意,暗藏深意又賦予作品精髓,這才是更高級的繪畫表現形式。
推薦閱讀:
※……。詭異占卜之
※從「躲貓死」到「嘔吐死」:詭異死法何時休?
※索芙特:股價詭異變動背後的「非典型聯姻」(13.9.27)
※萬聖節丨中國詭異的6大禁地,徘徊在死亡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