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人懷念單田芳的時候,他們在懷念什麼

世間再無且聽下回分解

大師,走好

Farewell,Great master.

「評書大師單田芳先生去世,享年84歲。」

 

昨天消息一出,便引發一片網友的懷念。

 

有人說:

這個陪伴我們童年的老人,走了。

「單田芳」、「評書」對於90後可能有些陌生,卻牽扯著整個30後乃至80後的共同記憶。

悶熱的夏日午後,

嘴裡含一根綠豆冰棍,

麻溜地鑽進大院鋪著的涼席上,

挑一個舒服的姿勢躺下,

順勢把頭擱在姥姥的膝蓋上,

聽著廣播里單田芳講《隋唐英雄》。

 

單老師走了,世間再無「且聽下回分解」,可那些蟬鳴聲不斷的夏日時光,卻成了生命里的永恆。

 

90年代中期,是評書最火的時候,全國400多家電台,都設有「單田芳書場」。

 

那會兒,每天有超過一億聽眾,熱度絕不低於現在的TFBOYS。

 

當時有句話:

有井水人家處,就能聽到單田芳的書。

 

那個年代還沒有微信、抖音,一家人坐在一起最大的娛樂,就是打開收音機,聽單老說書。

 

儘管只有聲音,可單老提著「破鑼啞嗓子」,混著東北味兒抑揚頓挫的描述,能瞬間把人拽進驚險刺激的故事情節里,讓你手心冒汗。

 

「那傢伙被一刀扎到肚子里,臨死前還說一句"我還沒活夠",一看,刀都從後面出來了,沒活夠也不行,死了啵,兩腿一蹬,絕氣身亡!」

 

單老繪聲繪色的描述,能讓全家人的心臟都提到嗓子眼兒,各路好漢彷彿在眼前蹦來蹦去。

 

有人說聽單老說書,就像喝一杯二鍋頭,嗆得眼淚流。

 

他演繹生氣罵人,會說「我吐你一臉花露水兒!」

 

形容一個人壞也甚是解氣:「頭頂長瘡腳底板流濃,壞透了。」

 

「癩蛤蟆蹦到腳面上,吃不吃人不說,怪嚇人的。」

有網友說長大後回味才發現:

中華語言的精妙,都藏在這「單式幽默」里。

 

有網友說,

評書和音樂一樣,都是有記憶的。

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當我們想起在收音機里聽單老說書的日子,背景音總是離不開他那股帶著江湖氣的煙酒嗓音和家人一陣陣的歡笑聲。

 

或許少年時的我們,對故事裡各路英雄的爾虞我詐,聽得一知半解,可那種一家人一起隨著情節緊張、興奮、激動、憤慨的感覺,卻讓許多人留戀。

 

 

後來電視普及,我們在央視一套的《曲苑雜壇》上見著了這個滿臉皺紋,眉梢上翹的老爺子。

 

沒錯,就是那個許多人如今還能一口氣唱完主題曲的《曲苑雜壇》。

 

只見老爺子意氣風發,說起評書來眉飛色舞,尤其在說武俠故事時,配合著利落的動作,好生精彩。

 

沒有華麗的舞台,絢麗的特效,

一身長衫,一張木桌,一把摺扇,一枚驚堂木,撐起一台好戲。

 

「人生在世天天天,  日月如梭年年年,富國之家有有有,貧困之人寒寒寒,說我升官發財得得得(dei),兩腿要一登完完完」。

 

一句開書詞,道盡人生百態。

 

「欲知後事如何,

且聽下回分解!」

利落收尾,讓人慾罷不能。

記憶里,一家人圍坐著電視機,磕著瓜子,老父親時不時拍手叫好。

偶爾父子之間,還會為不同的段子爭論起來。

「這段《隋唐》可是真功夫!」

「我到是覺得《

童林傳

》更出彩。」

再後來,少男少女們成了人父人母,90後們也在沉迷網路遊戲、社交媒體的空隙,通過一些影視作品裡間接接觸到了單老。

 

不過大多數90後並不知道:電視劇《武林外傳》里有一幕,白展堂模仿的就是單老。

 

而童年神劇《隋唐英雄傳》,就是

以單老的評書改編的。

當時的主演嚴寬,還專門發了微博。

儘管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出現在觀眾眼前,單老的離去還是引起媒體和大眾的一痛緬懷。

人民日報的「送別」微博被轉發了1萬多次,關於單老去世的微博話題有1億閱讀量,老人最後一條微博也被幾千條網友的悼念佔滿。

有網友說,科技發達了,網路發達了,可我們更懷念那個單純的年代。

面對活躍在互聯網上五花八門的綜藝節目、各路網紅,有一小撮人,開始在音頻app上,緬懷起小時候的簡單快樂。

緬懷那些隋唐好漢,英雄豪傑、才子佳人的動人故事,那些爺爺奶奶陪伴著卻又昏昏欲睡的午後時光,那位20歲拿起驚堂木,一說就是60年的老爺子。

我們懷念單老,也是在懷念那些回不去的純真年代。

本文圖片、視頻素材來源網路,部分素材來源知乎、新世相


點擊圖片,報復平庸


推薦閱讀:

懷念海峰
牛勝先《懷念恩師李天驥》(引用)
懷念錢穀融,懷念光風霽月
遠方的情書:只是一起走過一段路而已,何必把懷念弄的比經過還長
薪火傳承十五載 為什麼我們永遠懷念黃家駒

TAG:懷念 | 單田芳 | 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