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的傻子,才四處受歡迎
來源 | 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來,回答我一個問題:
「如果說升職和加薪只能選一個,你選哪個?」
你也許會馬上反問:「職位和薪酬的高低,不是成正比的嗎?」
我原來也是這樣以為的,但看完這篇文章,
作為一個在職場上和屏幕前眾多同胞共同奮鬥的人,觀念被顛覆了。
關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本人真心很少發職場類的文章。雖然我偏愛乾貨,但這類文章實在是干出了我的承受範圍……
不過這篇文章,顛覆了我對人事和公司架構的認知,也刷新了我的工作態度:
為什麼
生產效率最低
的員工,收入一般比自身創造的價值要高
;生產效率最高的員工,收入卻比自身創進的價值低?銀行業每年進入一大堆 985、211 的畢業生,拿著相對較高的薪水,做得是高中生就可以勝任的最沒有價值的櫃面工作,還美名曰 「下基層鍛煉」…… 這樣的人,所求的是怎樣的未來?
一場公司集體出遊,能怎樣從側面體現這家公司的人才架構?
嗯,給你們推送好文,也是我的工作~ 來,大家一起搬小板凳坐好,學習學習!
01
一家評估和培養人才的牛X機構
自己卻留不住人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CapitalOne(第一資本)」,但在金融、IT 圈內,這家公司被稱為 「中國互金第一黑幫」。
因為:從這裡出來的中國員工,在回國後的短短兩三年時間內,就佔據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半壁江山。
據說,有人在 CapitalOne 做了一個月實習生,回國後加盟某公司,公司估值立刻漲了一個億。
(原圖為前50,考慮篇幅只顯示前30)
CapitalOne 出身的招牌之所以這麼金光閃閃,因為
他們有一套基於 「數據驅動」 的招聘系統,可以最大限度的把精英從普遍人才中識別出來。
首先,逢進必考,不管多麼大的職位,甚至連招 COO,進 CapitalOne 都要考試,而且是反反覆復地考,挖財總裁顧晨煒當年前前後後經歷了 17 場面試。
然後,任何職位的升遷過程中,當事人也一定要考試,分數的權重還很重要。非常明顯,這家公司相信的不是上司的主觀評價,而是 「考考考,CapitalOne 的法寶」。
最後,所有的用人數據都會沉澱下來,成為一個個標籤,不斷更新數據、調整標籤的權重和配比,
有人說,這不就是大數據嗎?
沒錯,但 CapitalOne 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積累數據了,資料庫自然也更全。
強大招聘系統體現在需要慧眼識金的初、中級職位上,大量有潛力的金融精英被招募到了 CapitalOne,創始人 理查德·費班克 說過一句很牛逼的話:
「拿我們公司前 10% 的人和別的公司來比,可能沒什麼了不起;但如果拿前 80% 的人來比,那簡直高出好幾個檔次。」
可能大家以為我今天我要講 CapitalOne 用人之道。非也,我只是想告訴大家的恰恰是:
這家公司後來陷入了一個怪圈 ——
CapitalOne 能發現人才,卻留不住人。
這些最優秀的年輕人平均待上 5 年之後,就會離開,流失率遠遠高於一般的金融公司 —— 甚至 「流失」 出了今天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半壁江山。
這是為什麼呢?請允許我賣個關子,先介紹一位經濟學家提出的另一個問題。
02
低級員工,憑什麼有額外補償?
《牛奶可樂經濟學》是通俗經濟學讀物中的 「生活流」 —— 用經濟學理論解釋生活常識。作者 羅伯特·弗蘭克 在第三章提出過一個問題:
為什麼在同一公司的同一工作小組中,
生產效率最低的員工,收入一般比自身創造的價值要高;
生產效率最高的員工,收入卻比自身創進的價值低呢?
可要是一流員工報酬過低,他們幹嘛不改投工資較高的僱主門下呢?
也許有的讀者並不認同這一點,畢竟在很多人的經驗中,那些身居高位的高管們,才是 「幹得少拿得多」 的傢伙。
但不可否認:確實有很多公司會出現這個奇怪的現象,特別在中小企業,很容易出現
「幾個
核心員工
忙死忙活,錢未必多拿;
手下的小兵
做著沒有價值的工作,錢卻未必少拿」
這樣
的情況。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呢?
我們從工作中得到的回報,最主要的有兩部分:
一個是
薪水
,另一個是高級職位帶來的
權力
。
假如你同時接到兩份 offer,一份是薪水低,但是經理級的,一份薪水高,但只是主管級的,你很可能要在心裡盤算一下,哪個更好。在你心目中,薪水與權力的組合肯定有一個平衡點是讓你最滿意的,經濟學稱之為
「帕累托最優」
。
從公司的角度,肯定希望既要給員工加薪,又要給升職的機會,這兩者也是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以保持一個 「帕累托最優」 的狀態。
可問題來了:高薪沒問題,大部分市場化競爭的公司,只要你值這個價,都會開給你,但職位就有問題了。
一個公司的高級職位和低級職位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員工們的能力再強,高級職位也是有限的。
怎麼辦呢?只有給升不上去的人加更多的薪水。
羅伯特·弗蘭克在《牛奶可樂經濟學》第三章 「職場的秘密」 中解釋說:
低級員工願意繼續留下來的唯一原因,必然是他們可以獲得額外的補償。
那麼這種額外補償是從何而來的呢?應該是來自對高級員工的隱性課稅。
如果這種稅數額不算大,那麼高級員工樂於繼續待在公司里。
如果一個部門,員工的能力拉不開層次,必然會出現 「高職位者薪資回報低,低職位者薪資回報高」 的現象。
但人到了一定的層次,就無法接受用加薪代替升職了,
前面說到的 CapitalOne,他們正是遇到了這個問題:
因為 HR 部門太牛了,搞得公司 「人才擠擠」,高級職位出現 「內部過度競爭」,那些辛辛苦苦招進來的人才大量流失。
看來 HR 如果太 「強悍」,也不是件好事。
很多人常說我老是用國外的案例,好吧,今天就讓大家看看,羅伯特·弗蘭克的這個發現,要如何解釋國有壟斷企業用人上的弊病。
03
權力和利益的交換
我常常收到讀者諮詢 「升職好還是加薪好」,大家可以看看 羅伯特·弗蘭克 給出的建議:
不介意職位高低的人,最好是到員工生產效率高的公司去,接受低級職位,享受額外薪資。
其他重視高級職位的人,則最好是到平均生產效率較低的公司去,接受高級職位。
什麼意思呢?
每一個人心中 「職位與薪水」 的 「帕累托最優組合」 是不同的。
有些人更愛錢,有人更愛權。
如果你更愛錢,不如到那些 「人才過度競爭」 的公司,做相對低一點的職位,以獲得 「高薪者的補貼」;
相反,
如果你更愛權力,自然是到那些 「高級職位過度供應」 的企業,做相對高一點的職位,我稱之為 「低薪者的權力補貼」。
羅伯特·弗蘭克的分析到此結束,但我卻發現這裡隱藏著一個職場權力的經濟學規律:
如果某個行業由於壟斷回報過高,出現人才過剩,那麼,這些公司的職場上,就會出現底層員工用 「被權力壓迫」 去換取經濟利益,高層員工 「犧牲經濟利益」 去換取權力的快感。
最典型的就是國有金融企業。
銀行業每年進入一大堆 985、211 的畢業生,拿著相對較高的薪水,做得是高中生就可以勝任的最沒有價值的櫃面工作,還美名曰 「下基層鍛煉」。
而高層則相反,同樣的資歷,國有銀行、國有券商的高層管理者的收入比民營銀行、私募基金低很多,這一部分 「薪水」 並沒有白白放棄,而是 「變現」 成了權力支配的快感。
國有金融企業不同級別員工之間關係,更像是政府機關的上級官員對下級官員的絕對支配權。
金融業的一大惡習 —— 對年輕女下屬的潛規則,幾乎都發生在國有金融企業中。
你想,讓一幫 985、211 的優秀畢業生在你面前俯首帖耳、甚至公開地進行 「職場性騷擾」,這就是用錢買 「快樂」 啊。
那麼,缺乏壟斷地位的民營企業會不會出現這個現象呢?
04
人才過度競爭、業務擴張失控
比人才流失更恐怖的後果是什麼?
CapitalOne 高級職位不足,還有一個原因:
由於金融投資業務的謹慎性原則,它的業務擴張太慢,跟不上人員擴張速度,可供晉陞的職位就少了。
反過來說,如果公司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完全可以解決 「內部人才過度競爭」 的問題。
但業務擴張過快,後果比人才流失還要嚴重。
優秀員工的數量要跟業務增長匹配,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但到底應該是業務先擴張,還是人先招進來?這還真是個挺辯證的問題。
很多高速成長的互聯網巨頭敢於採用 「人才池」 的方式,把市面上所有優秀的人先招進來,再根據各自優勢具體分派到各部門,因為它們的核心業務都有堅實的 「護城河」,試錯成本相對低,規模又大,人才消化能力強,就算業務擴張失敗,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但很多大公司出來的創業者,帶著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 的豪情,再加上他們往往很有個人魅力,行業人脈又深,稍不留神,人才就招多了。
你看,人家這麼看得起你,投奔你的兄弟們也不指望薪水有多高,不就圖個自由成長的氛圍,能做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事嗎?於是,接下來就是配人配錢配業務,再加上創業企業缺乏戰略方向,「因人設崗」、「因人上業務」 的盲目擴張也就不足為奇了。
很多創業企業,一開始的
豪華陣容
,往往就預示著
失控的必然性
。
而很多發展很穩定的企業,
表面上看,有很多 「能力不合格」 的人,其實都有它們的合理性。
05
從一場公司集體旅遊
看人才結構的合理性
最能體現一個公司人才結構是否合理的,要算是集體旅遊了。
既要有能多申請費用、做旅遊攻略等高難度技術工作的人;
也要有負責訂機票酒店、控制預算、討價還價的精明人;
還要有幫女生拎行李、把領導伺候的舒舒服服的細心人;
就算是那些專門負責讚美的人也很重要:「天啦,沒有你我們可怎麼辦啊?」
多麼團結的團隊啊。
一家公司也是一樣,
內部競爭不足固然不好,過度競爭也沒有必要。
人力資源的高、中、低檔要均衡配置:能力強的,負責未來的高級職位;能力弱但任勞任怨、情緒穩定的,負責最基礎的業務執行;就連光說不煉、會拍馬屁的,也能負責公司的忠誠度建設。
所以大家別動不動就報怨有人 「能力不夠,馬屁來湊」,要知道,每個人的 「帕累托最優」 是不一樣的:
你的優點,在別人看來可能都是缺點。
只要人人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職位,這種 「能力階梯」 的權力結構,公司反而更穩定。
也別因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強些,就覺得自己了不起,那是有一幫 「帕累托最優」 偏向於 「錢」 這一側的人,在陪你玩。
巴菲特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句話:有錢的傻子,才四處受歡迎。你可以把這句話改一改,放在自己的辦公桌前,以提醒自己 「保持平常心」:
有能力的傻子,才四處受歡迎。
- The End -
本文來源: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一個關於職場學習類的微信公眾號
· 壹心理精選 ·
推薦閱讀:
※政變悲歌 土耳其軍方從此失去干政能力?
※研究:老年人堅持步行可防認知能力衰退
※公司財務分析:什麼是償債能力指標?
※和朋友發生矛盾又不會溝通?三步提高化解衝突的能力(三維樹)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如何學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