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拒絕雞湯,痛恨成功學。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故事虛假,比如說愛因斯坦小時候數學只考了一分;二是嫉妒,為什麼同樣努力學習,故事的主人公走上了人生巔峰,而我卻至今平庸?

於是我便開始沉迷於類似於下面的「毒雞湯」。

一個孩子在某一天花一美元買了一個蘋果,他用布將蘋果擦得鋥亮並賣出了五美元。之後他用五美元買了五個蘋果擦亮之後賣出25美元,以此類推,他掙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最終成為一名富翁。然而事實是,賣蘋果事件只是他兒時的遊戲,他成功的原因是他的父親是一個大富翁,並且扶持他走向成功。

然後我就會抱怨:原來世界就是這麼不公,窮人翻身是不可能的。

那這個故事完全沒有價值嗎?現在看來,非也。必須承認,賣蘋果遊戲其實簡化了一類商業運作模式:低價買入→加工→高價賣出。富翁成功的原因一部分是投了個好胎,另一部分則歸於他的商業頭腦。畢竟一些富二代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八個字就是我現在對待雞湯的態度,也是我對待這本書的態度。

《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德芬)講述了一名工作、生活都不如意的女子偶然遇到了一位老人並在他的開導之下重獲新生的故事。這本書待在書架上也有三四年了,但我一直沒有讀它,因為它是一本講靈修的書。

我不了解靈修,聽名字像是一個宗教,家裡人又講得很邪乎。我一個連心理暗示都會懷疑的人又怎麼肯翻開這本書?

所以現在才翻開,讀完之後我的感覺是:儘管這本書的故事很俗氣,儘管裡面對能量的描述很扯,儘管它最後竟然強行給出軌行為洗白……它還是讓我收穫很大。

收穫之一:關注身體健康。

身體卻是我們尋找真我的必經之路……不然有一天寸步難行的時候,講心靈的追求也是枉然。

這裡對我算是提醒,提醒我除了沉浸於情緒外,還有身體等著我去關注。

收穫之二:控制情緒的方法。

最大的收穫。

遇到挫折之後怎麼辦?不只是爬起來,不只是解決,還要平復心緒。

我簡單總結一下(我認同的):

一、小我與真我理論。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無論他們說些什麼,受到影響的只是我們的小我而已,如果能夠接納小我的縮減和被打擊,再多的流言也不怕。

「真我」不用解釋,「小我」是人失去了與真我的連接,為了「自我感」而認同於我們的身體、情緒、思想和角色、身份等創造出來的。

這套理論難辨對錯,但對我有用。「真我」美好不變,是真正的我,「小我」會經歷失敗,經歷痛苦,會尷尬,會難受,可那並非真正的我。這套理論的用處在於能讓人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事情,摒棄情緒,並且避免失敗感的累積。

所以我選擇相信它。

二、「臣服」(接受現實的方法)。

拿書中主人公的經歷為例。她的丈夫出軌,她在老人的教導後心裡出現了如下對話:

「他怎麼可以?」

「他就可以!」

「為什麼?」

「因為他已經做了。做了就是事實。事實最大。而且,他怎麼做是他的事,你接不接受是你的事。」

這段話很震撼。

我們人會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實。

丈夫出軌,女主人公埋怨過自己,埋怨過丈夫,這些代表著她不能接受事實,抗拒事實。

如何接受現實?

對已經發生的事臣服,因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勞無功的。

三、降低要求(劃掉「應該」)。

小時候,父母告訴你應該聰明能幹,老師告訴你應該懂事聽話,課本教導我們應該勇敢獨立……

可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面的呀!我們有勇敢的一面,就一定有膽怯的一面,因為這是一個二元對立的世界,我們是一個完整的人,不可能只有一面而沒有另外一面。再能幹的人,再完美的人,也會有力不足以逮的地方。

降低要求不是降低做人底線,不是不去追求偉大的精神品格,它是指降低對人對事的期望值,接受自己或別人的失敗與成功。

以前看到過了解自己的方法,有寫下優缺點這一項,我愣是一個都沒寫出來。說我誠實,我有時候也撒謊;說我有毅力,對於實在做不到的事事情我又常常選擇放棄……說我沒責任感,我也至始至終都想把事情做好,儘管結果有時不盡如意;說我懶惰,我又是全宿舍起最早的人……我很難堅持一項,相信大家也都是這樣的。

所以在別人貶低你時,不要自責。你沒有那麼糟,只是沒做好這件事情而已。

以上如果你覺得是歪理,那就是歪理。如果你覺得有用,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推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讓你的生活更愜意
以一劍抗一國,為什麼復仇式的重生總能引發共鳴?
通識 |《西方政治思想史》
成長必讀!比《哈利·波特》和《魔戒》加起來還好看的經典!
風水書籍推薦

TAG:情緒 | 書籍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