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板即是屏幕 — 靈耀 X Pro 長測
來自專欄 Mobile Device Talks92 人贊了文章
現代 PC 已經幾十年沒有改變過其核心的輸入設備了,鍵盤+游標霸佔了我們的左右手很久,業界也一直希望能找一條鍵盤游標之外,能更進一步提高我們效率的人機交互方式,於是在 2018 台北電腦展上,我們見到了華碩靈耀 X Pro, 一款將觸摸板變成了第二塊屏幕的產品。
*全文基於靈耀 X Pro 15 英寸國行量產版本,i7-8750H, NVIDIA GTX 1050Ti 獨立顯卡,16GB 內存,512GB固態硬碟版本,9 月 9 日首發起售價 ¥10999.
工業設計:
靈耀 X Pro 使用鋁合金一體成型的全金屬外殼 ,搭配深海藍 + 金色切邊的配色,再加上標誌性的同心圓髮絲紋路的頂蓋,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華碩的風格。整機厚度為 1.99 厘米,重量也只有 1.9 千克,這也是一款單只從尺寸看的話,會誤以為它是那種 15W 功耗 4 核心 8 代酷睿 + MX150 獨立顯卡輕薄本的產品。
當發現靈耀 X Pro 實際上是 6 核心的 i7-8750H + GTX 1050Ti 之後,也確實讓人有些驚訝,不得不懷疑這麼小的機身尺寸是不是能經受住這樣的性能和發熱。
由於屏幕左右兩側的邊框較窄,整機橫向尺寸並不長,所以即便是 15 英寸也沒有小鍵盤,而是採用了最右側加入 Page UP, Padge Down 一豎排按鍵的做法,按壓式指紋識別也在這一排按鍵的下方。
然而最吸引人的,還是這塊與眾不同的 ScreenPad(屏幕觸控板), 通過將觸控板與觸摸屏幕合二為一,靈耀 X Pro 擁有了第二塊解析度為 1080P 的屏幕。
華碩也給這一塊屏幕觸控板設計了幾套操作邏輯,第一是傳統觸摸板模式,在這個模式下,屏幕觸控板會以鍵鼠+屏幕之外的第二層級的輔助交互邏輯運行,並不作為主要的輸入輸出手段。
而在 ScreenPad 模式下,華碩提供了一套 ScreenPad Apps(屏幕觸控板程序)包括快捷啟動器、播放器控制器、計算器、日曆、小鍵盤和 Office 效率套件。
在這些 ScreenPad Apps 里,又分為兩類,一類是需要手動開啟的:比如快捷啟動器、計算器、日曆和小鍵盤,它們都是用來完成直接用鍵盤滑鼠時效率不高或不能完成的操作,例如其中的小鍵盤,就是用來彌補靈耀 X Pro 本身沒有小鍵盤的遺憾。
而另一類則是會根據目前使用的程序自動被調啟:比如視頻播放控制器和 Office 效率套件,第一個很好理解,當你打開 YouTube 播放視頻的時候能夠快捷控制, 而 Office 快捷套件也是如此,對於 Word, Excel 還有 PowerPoint 都提供了快捷鍵的的選項,能直接修改文字的顏色大小或是格式。 但說實話,對於老手來說,還是傳統的鍵盤快捷鍵和滑鼠操作邏輯更順手,因此如何勸說人們放棄傳統操作邏輯來學習 ScreenPad 這一套新的邏輯,會是靈耀 X Pro 需要解決的問題。
不過,靈耀 X Pro 上的這一塊 ScreenPad 還有另一個模式:擴展屏幕模式,顧名思義,在這樣的模式之下屏幕觸控板直接以多屏模式在系統中出現,完全與外接一塊屏一樣,比如主屏幕看文檔寫東西,觸控屏幕播放視頻,你可以在這一屏幕上做到其他屏幕能做的事。
從介面上來看,靈耀 X Pro 也對得起它 Pro 級別的定位,機身左側依次為:電源介面、HDMI 介面、兩個 USB-C雷電 3 介面;機身右側依次為:3.5mm 耳機介面、MicroSD 卡槽、兩個USB3.1 Gen 1 介面。
既有 USB-A 和 HDMI 兼顧現有標準也有雷電 3 可以支持 4K 級別的外接顯示器,靈耀 X Pro 的介面不論是類型還是數量都挑不出什麼毛病,唯一的缺憾是我認為傳統 USB-A 介面都在右側對於經常需要插滑鼠使用的人,就必須要遠離機身一段距離使用了。
靈耀 X Pro 的內置揚聲器表現也讓人有些意外,來自哈曼卡頓的揚聲器擁有較大的共鳴腔,通過機身底部反射來傳遞到人耳。在實際體驗上,靈耀 X Pro 的低音表現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是同機身尺寸里擁有較好內置揚聲器表現的筆記本電腦。
內部設計:
靈耀 X Pro 採用了左右雙風扇後置出風的設計,不過底殼上並沒有直接開孔,因此實際的進風是通過揚聲器開孔以及機身左右兩側的介面來完成的,當我們拆開底殼可以直接看到兩根熱管,一根貫通一根專為 GPU 設置,而實際上在主板的另一面還有一根縱向的輔助熱管,也就是一共三根熱管。
不過也有個壞消息,靈耀 X Pro 留給我們能夠升級的部件並不多,原本以為 15 英寸應該可以升級內存與硬碟,但實際上內存被固化在了主板上,就是在網卡左側金屬屏蔽罩之下的位置。
靈耀 X Pro 的兩個風扇都採用了較為流行的高密度扇葉設計,同時鰭片也較薄,能夠提供更大的熱交換面積,不過乍一看風扇扇葉應該沒有不對稱的多角度扇葉設計,高速運轉時可能會出現單一頻率的異音。
從設計細節來看,靈耀 X Pro 在內部的一些細節上處理的確實不錯,例如風扇出風口都有海綿防止灰塵倒流;CPU 和 GPU 上也覆蓋了額外的屏蔽層;底部的電池為 71Whr, 為了最大化契合機身底部的弧度收邊設計,電池也有異形層疊設計;左右兩個內置哈曼卡頓的定製揚聲器擁有較大的共鳴腔,能夠提供較為優秀的聲音體驗。
屏幕素質:
靈耀 X Pro 15 英寸版本的屏幕有兩個版本,第一是 4K 解析度 Adobe RGB 的版本,而第二個則是這次我們測試的 1080P 版本,PPI 為 141.21, 如果湊近觀看則會發現一定的鋸齒存在。
我們也對這塊屏幕進行了專業的測試:
按當評價一款產品時,我們關注的是什麼?中提到的標準,sRGB, P3 和 Adobe RGB 才是對消費者來說更為直觀有效的色域,而靈耀 X Pro 的這塊屏幕覆蓋了:
- 93.3% sRGB
- 67.0% Adobe RGB
- 70.1% P3
一些顏色超出了 sRGB 而一些顏色覆蓋不足,因此並不能算是完美的覆蓋 sRGB 標準,若是對色域覆蓋有非常嚴苛要求的工作可能並不能勝任,但是對於日常的娛樂,例如看電影或是觀看圖片都會有比較討喜的表現。
靈耀 X Pro 的屏幕最高亮度為 259.17cd/m2 表現一般,亮度調節一共 11 級,隨著亮度降低每級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不過對比度最高達到了 1027:1, 相對於 600~800:1 的屏幕能有更加鮮明的明暗對比。
色准部分,在未校色狀態下靈耀 X Pro 的屏幕:
- 平均 ΔE 為 1.19
- 最大灰階 ΔE 為 1.19
- 最大彩色 ΔE 為 2.42
都在 1.5 和 4 的 ΔE 標準之內,整體色偏較小,若是不與標準色彩屏幕對比幾乎很難發現色偏,屏幕的默認色溫為 6617K, 與 sRGB 和 P3 色域的標準 6500K 比較接近,只是稍稍偏冷。
在校色之後屏幕的平均 ΔE 可以控制在 0.5 以下,同時色溫也得以被控制為 6500K,因此校色之後可以獲得真正標準的顏色,若是對 sRGB 的全覆蓋沒有特別的要求,那麼靈耀 X Pro 在校色之後可以滿足專業需求。
在光譜上,我們可以看到靈耀 X Pro 的藍色較為尖銳而綠紅更為緩和, 這也是在色域上並沒有精準覆蓋 sRGB 的背後主因。
綜合來看: 靈耀 X Pro 上的這塊屏幕對於大眾來說顏色鮮艷,可視角度高不會泛白,超過 1000:1 的對比度也能讓文字更深邃,電影等含暗色調的畫面也不會發灰。
對於專業的影像處理和 UI 設計等工作,若是不在乎稍不足的 sRGB 覆蓋,在校色之後的色准表現也能滿足大部分的影像處理和圖形設計需求。
性能表現:
靈耀 X Pro 搭載的是 45W 的 6 核心 8 代酷睿處理器,因此性能會比15W 的 4 核心處理器更強,在前文中我們也提到過對輕薄機身放入如此高性能的擔憂,所以 MDT 依然首先進行的是 CINEBENCH R15 連續跑分測試:
靈耀 X Pro 的表現也還倒不錯,它的峰值性能大約在 1160 cb, 最終的性能也能穩定在 1040 左右(藍線),長期負載性能與同樣搭載 i7-8750H 的厚重遊戲本(白線)差距雨約在 10%,對比採用 28W 功耗 i5-8258U 的 MacBook Pro (紅線)或是上一代 i7-7700HQ 都會有明顯的提升。
從功耗和頻率來看,靈耀 X Pro 在一開始能以75W 的功耗運行,隨後因為溫度超過 95°C 而觸發限制降低功耗,最後將功耗控制在46W,也將溫度拉回 95°C 附近,讓平均頻率保持在 3.2Ghz.
在 Adobe PR 視頻輸出的測試中,我們選取了最先進的 H.265(HEVC) 作為輸出的視頻編碼標準,輸出一段碼率為 10Mbps 的 4K 視頻。
從上圖的結果來看,在沒有利用硬體加速的情況下,靈耀 X Pro 所搭載的i7-8750H 處理器相對於上一代 i7-7700HQ 和今年的 i5-8259U 都有明顯的提升,但是受限於輕薄的機身和較低的噪音,所以速度不如更厚重且噪音更大的遊戲本更快,差距大約在 10% 左右。
GPU 性能測試:
在 3DMark 中,我們選擇了 Sky Drive, Fire Strike 和 Time Spy 三項來測試 GPU 的性能,三項的最終得分分別為:19322, 6573 和 241, 靈耀 X Pro 的表現都在基準範圍之內.
最後是壓力測試:
通過 3DMark 的壓力測試,我們可以測試靈耀 X Pro 在長期 GPU 負載的情況下會不會降頻,而結果也顯而易見,靈耀 X Pro 在 GPU 參與負載之後就會讓 CPU 與 GPU 的溫度同時被控制在 80°C 左右,同時 CPU 由於負載不高,也沒有降頻。
進一步的,我們在 Intel XTU 中開啟壓力負載測試來讓 CPU 滿載,同時再次運行 3DMark 的 GPU 壓力測試,而在這樣 CPU 和 GPU 同時滿載的情況下,靈耀 X Pro 依然會將溫度控制在 80°C 以內,所以 CPU 會在最後降頻至 1.77Ghz 左右,所以如果靈耀 X Pro 要是能將溫度限制放開至 90°C 甚至 95°C, 應該會有更好的頻率表現。
硬碟性能:
此次測試的靈耀 X Pro 為 512GB 固態硬碟,讀取速度為 500MB/s 級別,寫入速度為 250MB/s 級別,與頂級的 NVME 硬碟有較大差距,不過都比機械硬碟的速度快得多。
遊戲測試:
首先是 PUBG:
NVIDIA 推薦的特效設置為 1080P 解析度,除了紋理高和抗鋸齒低之外,其他特效全為極低,在這樣的設置下靈耀 X Pro 可以在實際遊戲中大部分時間保持 60~80 fps(最開始的突然下降是從出生島上飛機), 同時 CPU & GPU 也都被限制在了 80°C 左右。
守望先鋒:
在四局快速匹配中,靈耀 X Pro除了載入地圖時的 fps 下降和大廳時的 60 fps 限制之外,實際遊戲內的平均 fps 約在 95 左右,可以見得對於 OW 這類優秀優化的遊戲還是綽綽有餘。
表面溫度:
在性能測試我們提到過靈耀 X Pro 的長期內部溫度會被限制在 85°C 左右,因此機身的表面溫度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首先是日常辦公時的表面發熱:
日常辦公室鍵盤平均溫度為 35.7°, 最高溫 38.6°C 出現在 CPU 上方。左右掌托(點1,2)溫度分別為 35.7°C 和 33.6°C 溫差 2.1 °C,AWSD(點3)與回車鍵附近(點4)因為都處在風扇中心附近因此溫度也都不高,日常使用時幾乎都感覺不到什麼溫度。
在 CPU 與 GPU 長期高負載運行之後,靈耀 X Pro 的 CPU 溫度會保持在 85°C 左右而 GPU 溫度會保持在 80°C 左右,鍵盤區域的平均溫度達到了 38.0°C, 而雙風扇對應的位置溫度還是很低,因此 AWSD 和回車鍵附近溫度都不高,所有的高溫都集中在轉軸處出風口的附近(點6,7)。
總的來看,靈耀 X Pro 的表面隔熱較為優秀,加上高溫區域遠離鍵盤,所以在實際體驗上,不論是日常辦公還是長時間的重度使用,雙手經常接觸的區域都不會太熱。
噪音表現:
靈耀 X Pro 的風扇控制也比較保守,一般網頁瀏覽時風扇幾乎不會轉動,因此噪音等同於環境聲,所以我們只測試了極限狀態下的風扇噪音。
長時間滿載運行之後,靈耀 X Pro雙風扇在正常坐姿測得的噪音為 44dBA, 考慮到這樣級別的性能,噪音並不高,但是在 4400Hz 附近有單一頻率的異音存在,所以一定程度的影響了聽感。
當我們貼近測試,發現這一處高頻異音來自機身右側的風扇,說明在拆機部分對於風扇的推測確實沒有錯,由於風扇的形狀單一,因此在高速運轉時會將噪音堆積在一個頻率附近,最終導致了高頻異音的出現。
總的來說:不可忽略的是,靈耀 X Pro 確實有一定的高頻異音存在,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雙風扇在整體並沒有太大的噪音的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在一般日常使用的噪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在較小的機身尺寸限制下還有著較高的高性能,靈耀 X Pro 的風扇噪音控制總體是讓人能夠接受的。
續航與充電:
靈耀 X Pro 的電池容量為 71Wh, 我們此次測試的是i7+16GB 內存的版本,因此續航成績可能稍遜於 i5 處理器 8GB 內存版本,此次我們繼續進行 Windows Laptop 的四項測試:
- Work Conventional 續航測試的內容包括模擬網頁瀏覽、寫作、電子表格、多人視頻會議等等真實的複雜使用場景,能溝綜合模擬實際的多任務中重度系統續航情況。
- PCMARK 8 標準 MS Office, 包括使用 Word 撰寫文章調整格式,EXCEL 輸入數據,計算輸出結果,還有 PowerPoint 製作播放幻燈片等操作,包含了 Office 系列軟體中較為重度的操作。
- 保留項目飛行模式下播放本地 1080P 視頻:在經過一個小時的播放之後,消耗了 9% 的電量,也就是說單純的本地 1080P 視頻播放可以堅持 10~11 小時。
- 最新版本 Chrome 打開優酷主頁,關閉頁面緩存,每隔 5s 刷新一次,因為這個主頁包含了 GIF, 大量靜態圖片,並且即時熱點和優酷懂你兩個欄目會不斷刷新內容,所以用來反映一般瀏覽網頁這樣輕中度辦公時的續航。
整體看來,由於靈耀 X Pro 採用的是 i7-8750H 這樣的高性能高功耗處理器,因此在前兩個性能需求較大的場景下,綜合續航表現會稍弱於近似體積但是使用低功耗處理器和顯卡的產品,多任務負載續航約在 5 小時左右。
但是本地視頻播的續航放依然能接近 10 個小時,日常網頁瀏覽(非在線視頻)也可以堅持 6 小時以上,對於高性能產品來說,會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成績。
靈耀 X Pro 默認附送 150W 的電源適配器,實測電量在 67% 之前充電功率都在 63W,37分鐘能從 5% 充至 60% 左右,在電池容量 67%~90%時充電功率會降到 37W 左右,一共耗時 57 分鐘能夠將電量充至 80%, 再之後充電速度逐漸減緩至 22W,最終需要 75分鐘從 5% 充至 95%, 充電速度比較快。
在電源管理方面, 靈耀 X Pro無法自定義電池閾值,但提供了三種充電模式,分別能將電池的充電上限控制在 100%, 80% 和 60%, 因此長期插電使用的損耗會比一直保持在 100% 更小。
MDT 總結:
靈耀 X Pro 最大的特色就在於 ScreenPad(屏幕觸控板)的設計,這一塊觸控板的目的也是通過區分場景,來提供鍵盤+游標交互邏輯所無法實現的效率。
但除此之外,靈耀 X Pro 本身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小尺寸高性能輕薄本。內置雙風扇和三熱管,能夠保證單 CPU 的滿負荷運行,而 GTX 1050Ti 也以遠超 MX150 的性能,足以勝任大部分的網路遊戲需求。
優點:
- 能發揮出幾乎全部的 CPU 性能
- 1080P 版本屏幕的色准不錯
- 特色的 ScreenPad 設計
- 擁有 2 個 USB-C雷電 3 介面, 也有傳統 USB-A 介面
- 內置揚聲器效果不錯
- 表面發熱控制比較理想,表面溫度相對於性能來說並不高
- 日常基本感受不到噪音,高負載運行的噪音分貝也不高。
- 相對於性能來說有較長的續航時間
缺點:
- 在極限條件下,CPU 不會以滿功率運行
- 內存無法更換
- 固態硬碟的速度一般
- 滿載時右側風扇有一定的高頻異音存在
購買建議與適用人群:
考慮到輕薄的機身尺寸和並不高的噪音,靈耀 X Pro 是一個能隨身攜帶,並且性能不低的輕薄高性能產品。因為靈耀 X Pro 能讓 CPU 保持滿載,所以對於經常需要外出,且需要 CPU 性能的消費者,會有較為理想的使用體驗。
同時,較好的屏幕色准和接近 sRGB 的色域覆蓋,都讓靈耀 X Pro 的屏幕能勝任影像處理工作。最後,如果還有一定的遊戲娛樂需求,靈耀 X Pro 所搭載的 GTX 1050Ti 顯卡也能讓你在不追求至極特效的前提下得到不錯的遊戲體驗。
推薦閱讀:
※R5 2500U 翻身?— ThinkPad E485 長測
※大和實驗室首次披露 — ThinkPad X1 原型機 2015
※雷神新911遊戲本,對比前代品質有哪些升級點?
※5000-6000元,大屏輕薄本推薦
※【搞機作戰室】GeForce GTX 1050 遊戲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