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借勢沒想法?那是因為你不懂這3點
2 人贊了文章
教師節作為一個中小型節日,從social興起,似乎很少看到出色的教師節借勢案例,但放眼整個互聯網,如今節日借勢基本上成為一個標配了,或是補充日常內容,或是內部之間的傳閱自嗨。
那到底教師節如何借勢才能產出一個不錯的內容呢?今天我們從人物關係、關聯性以及表達角度這三個方面簡單的聊聊。
1.弄清楚人物關係
在正式進入創意之前,我們得先弄清楚教師節里有哪些可利用的人物關係。教師節嘛,主角肯定是老師,但「觀眾」不一定非得是學生,它可以是老師的家人,朋友,也可以是陌生人和學生的家長……
這是很重要的一步,這有助於創意原點的發散和切入。另外一方面,面對不同的溝通人群,可以靈活選擇不同的人物關係,在此之下在輸出針對性的創意。
不然很可能局限在老師和學生之間,他們所在的場景和故事,藉此來尋求大眾的共鳴,事實上這些都是在一代代的學生中,幾乎都差不多,很容易思路「撞車」。(當然也不乏文字和美術功底深厚的創意人做出好的內容)
某一年紅牛教師節借勢海報
再不然就是千篇一律的對老師表示感謝,祝老師教師節快樂,或老師辛苦了……
所以,打開老師的關係網,用更多面和更有溝通力的內容和大眾去溝通,會呈現不一樣的感覺。
比如那句令人雙腿顫慄的「明天,叫家長來一下」,同樣一件事,從家長的角度去看又會是怎樣的心情,是不是會有「希望見到老師,又不希望見到老師」的矛盾感呢,這樣會不會更有意思?
可口可樂曾經在教師節出了一套海報,採用的是對比的方式,內容講的是老師在課堂上是一面,在生活中又是另一面。
這顯然是從家人或朋友的角度去開展的,相比之下,是不是多了幾分閱讀性和新鮮感?
2.弄清楚品牌(產品)和節日的關聯性
所謂廣告廣告,你得讓人明白你要傳達的信息,否則對於品牌(產品)沒有意義。
但找到關聯性,說起來容易,找到合適的點卻不容易。首先需要列出品牌(產品)的顯性和隱性關鍵詞,即物理和精神關鍵詞,然後從眾多的人物關係里,挑選出合適的場景或共鳴點去匹配。
比如說紅牛,顯性關鍵詞是補充能量、解乏、方便攜帶等等,隱性關鍵詞則是勇氣、挑戰、不服輸等等。
而它和教師節匹配關鍵詞是什麼?結論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在上課學生打瞌睡被老師仍粉筆頭的場景,紅牛剛好可以讓你能量慢慢,避免上課犯困,所以有了下面一句。
當年若來罐紅牛
少挨您點粉筆頭
還有一種用產品去演繹與教師節相關的場景和語錄,類似於產品植入,強制關聯。這種方法常用於比較便捷的小零食,比如說麥當勞,就經常用它們的產品與虛擬畫面(文字)組合去表達相關內容。
麥當勞的某年教師節借勢
在我看來,任何的品牌(產品)要想去借勢一個節日或者熱點,都能找到點去表達,退一步實在找不到,那就從品牌的角度去對老師表示感謝,祝節日快樂。
3.選擇合適的角度去表達
在弄清楚人物關係,和與借勢對象的關聯性之後,接下來就需要去表達了。在這裡我們不聊具體的表達細節,這與個人對於文字或者審美功力的高低有關,只給一些方向性的建議和思考。
第一種,從觀眾(學生)的視角去表達。這種應該是目前用的最多的,不管是正在經歷的學生時代,還是已經遠去的回憶殺,還是在前面所描述的其它幾個角色里的感受,都意在尋求內容上的共鳴。
第二種,從老師的視角去表達。我們都知道老師偉大,但老師自己是怎麼覺得的呢?他們是如何看到與學生相處的?
我記得2015年7-11便利店一個名叫《假如有人出10億讓我放棄你》的教師節廣告,便是以老師的視角,在20世紀40年代的大背景下,講了從校長年輕到老一直堅守這一所學校,用心去培養學生,最後有人花10億想買下這所學校,她說:
錢只是幾張紙而已,而孩子們是鮮活的,我要讓他們受到教育。
https://v.qq.com/x/page/c034473lpge.html
在以老師的視角當中,還有一種表達方式,那就是把品牌(產品)自己比作是老師,去給大眾解疑答惑。
第三種,間接去證明老師的辛勞和偉大。什麼是間接證明?即不是自己說,而是藉助外力來說明。
在今年還是去年,Facebook出現一位網紅老師,他在一所農村學校教計算機課,由於沒有設備,他全部都是通過在黑板上畫圖的方式去講解。
其中有一節課是教Microsoft Word的使用方法,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word界面,努力的去教會當地的學生。
就這一張圖片,足以證明他的偉大
當然了,間接證明的方式很多,比如說老師定期和家長交流學生的近況,或者用自己的工資去資助學生,把學生當做自己的親人,總之就是如何表現老師殫心竭慮,時時刻刻,用盡各種方法為學生著想。
掌握以上三點,(教師節)借勢不用愁,願以上內容能為你所用。
推薦閱讀:
※如何給領導送禮?
※清單 | 會送禮的人,都懂這三點
※悟空送禮有學問
※家長教師節心態:別人送禮我不送 自家孩子吃虧
※這是一份以分手為目的的七夕送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