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歷史(5-3)米斯巴之戰:雷神降臨,大祭司的巔峰

猶太人的歷史(5-3)米斯巴之戰:雷神降臨,大祭司的巔峰

來自專欄猶太人的歷史3 人贊了文章

前期回顧:猶太人的歷史(5-2)約櫃的神跡: 被詛咒的非利士人

目前,形式對以色列人而言非常不利:外有非利士人騷擾不斷,內有祭司矛盾。面對這樣的情況,撒母耳在米斯巴召集由全體以色列人代表出席的民族大會。這次會議意義極大,首先是各個支派重新宣誓重歸耶和華信仰,第二是共同承認撒母耳為自己的領袖。

為了區別亞希米勒這個大祭司與撒母耳的關係,人們從此認為撒母耳為最後一個大士師——事實上,米斯巴的撒母耳已經遠遠不再是什麼士師的身份,而是無冕之王!而與此同時,毫無疑問,挪伯的亞希米勒依然擁有大祭司的崇高地位以及世襲罔替的特權。正是在這種微妙的平衡與統一戰線中,以色列各個支派終於在3、4百年後第一次空前團結起來,受到壓迫與奴役的以色列人要吹響民族解放的號角了。米斯巴的集會正在進行,非利士五王的鎮壓部隊已經到了。

集會的最後一個程序是撒母耳代表全體以色列人向上帝獻祭。當這個過程將要結束的時候,非利士的大軍已經集結在小小的米斯巴城外。「米斯巴」的希伯萊語意思為「瞭望塔」,有哨所的含義。因此這座城市的前身想必是一個軍事設施。正由於此,米斯巴的城市規模與城防水平實在有限,很難抵禦非利士鐵騎的衝擊。在聖經中多次提到「米斯巴」的城市名,但正是由於其本身就是瞭望塔的意思,往往根本找不到明顯的地理方位,唯有這裡的米斯巴,由於這件重要的史實被記載下來。

誓師大會尚未結束,在鋪天蓋地的非利士人鐵騎前,以色列人的各位長老和代表面臨著嚴峻的抉擇:拚死一戰還是四散奔逃或是屈膝投降?人們把目光投向了撒母耳。此刻的撒母耳並不是我們在三國演義裡面看到的諸葛亮那樣視千軍萬馬如草芥的豪邁人物。在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面前,絕望中的撒母耳只有離開眾人,像當年的摩西、約書亞那樣,向上帝禱告。

當撒母耳再次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時候,他只做了簡短的發言:「迎敵!」戰後餘生的以色列人已經沒有調兵遣將、排兵布陣的必要。無盔無甲、手拿棍棒石塊的襤褸之師,在盔明甲亮的非利士戰士面前簡直如同螳臂當車。以色列人已經決定放棄了,但這次他們放棄的不再是尊嚴,而是生命。為了捍衛最後的尊嚴,他們寧肯在隆隆的鐵車輪下化為齏粉!

在任何人的眼睛裡,米斯巴城下的這場戰爭都將是一個民族的絕響,為尊嚴和榮譽而戰的悲壯之役。令人心悸的非利士號角吹響了,一場大屠殺就要展開。襤褸的以色列軍民儘可能地挺直身軀、展開戰陣,他們也吹響了號角,準備完成人生中、或許是整個民族的最後一次衝鋒。

衝鋒開始了!非利士的戰車如同天神下凡一樣衝擊而來,車輪滾滾碾過地面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在車陣衝來掀起的煙塵之間傳來隆隆的雷鳴!起初人們以為這雷鳴是非利士人車輪的聲音,然而當天空中巨大的閃電低低划過陰霾的雲層的時候,人們才明白:真的是有巨大的雷聲傳來!雷聲一陣緊過一陣,閃電一道又一道閃過人們的頭頂。非利士人停住了,短暫的面面相覷之後,他們紛紛脫下盔甲、跳下戰車、落荒而逃!

為什麼逃?我們知道,非利士人是人類歷史上最早使用冶鐵技術的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大規模使用鐵質盔甲、兵器的民族。在長期的生活生產與使用中,他們發現當平原地帶電閃雷鳴的時候,手持長矛、頭頂盔甲或者驅趕鐵質戰車的戰士,被雷電擊中喪命的可能性非常大。

電光火石之間,攻守突換。非利士人誰也不願成為引雷柱,紛紛脫盔解甲,棄車步行。現在他們不用擔心雷電,但卻發現自己與以色列人相比已經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了!因為裝備超強,非利士人出擊從來不用很大規模的部隊,而是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優勢和風馳電掣的戰車。也正是因此,當他們放棄這些會至自己死命的裝備的時候而面對衣衫襤褸的抵抗者的時候,人數上的劣勢凸現出來。現在,非利士人只有一條路可走:逃跑!

這是一場連鎖反應一般的追逐與潰逃。以色列全境都起來造反戰鬥了。現在,已經不僅僅是雷電的問題,即使再有鐵甲雄師,面對如同汪洋大海一般的抵抗浪潮,非利士人也是難以施展了!

民族解放戰爭的號角一旦吹響,就沒有人能夠阻擋。星星之火迅速引發燎原之勢。裝備先進的非利士人被手拿棍棒、石塊的農夫、牧羊人和手工藝工匠組成的衣衫襤褸的大軍打敗,紛紛後退。非利士人終於退回到他們的固有疆界。為了更好地牽制非利士人,以色列人進一步與亞摩利人建立同盟關係。兩個弱小民族攜起手來,與非利士人保持了多年敵對的均勢關係。

撒母耳是一位偉大的士師和祭司,也是以色列人歷史上一位了不起的領袖。直到如今,無論彼此矛盾如何,撒母耳的形象在猶太人、阿拉伯人心目中都一樣正直高尚。

米斯巴之戰勝利的那一年,撒母耳剛好40歲,正是春秋正盛的時候。當他率領以色列人解放大部分被非利士人佔領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疆域的安全之後,撒母耳的聲望如日中天,撒母耳就此崛起。

推薦閱讀:

三分鐘:了解遜尼派什葉派對立的淵源!

TAG:猶太人 | 歷史 | 中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