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腸道改造大腦 You Are What You Eat

序言:腸道改造大腦 You Are What You Eat

來自專欄飲食改造大腦462 人贊了文章

「調整一點飲食習慣也許會有幫助……」

作為一名神經外科醫生,我幾乎每天都會很多次的用這個答覆來應對一些病人,身邊家人、朋友或者網路上的各種提問者,直到我最沒什麼道理的朋友——阿斯,和我聊到他十四歲女兒的青春期叛逆。之所以這麼說他,是因為他幾乎是我所有男性朋友中最焦慮最糾結從而最嘰噪的,並且年際四十毫無改觀,這麼多年能保持一直相處,我想完全得益於我的容人之量和他什麼都會脫口而出的焦慮。

「我以為你會說些專業意見!」微信另一頭的他完全是一副「你該為你的敷衍有所愧疚!」的態度。

直到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這句我常常使用的答覆在大多數人聽來會被看待為不甜不淡的傳統敷衍、無足輕重的慰問式關懷,並立即被大腦作為「無價值,不須考慮的閑聊」而放入「當沒聽見」的(來個專業名詞)。

也是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在這個問題上,國內國外巨大的觀念落差。在「腦腸軸」、「麩質不耐受」、「生酮飲食」這些近年來顛覆性的重要健康研究發現與成果已經在西方廣為普及,並且進入家庭飲食行為,深刻影響群體健康狀況時,在國內,我們大部分人對此還一無所知,甚至沒有基本的觀念上的接觸。

基於對腸道和大腦關聯性的認識,通過調節飲食習慣和針對性飲食,改善情緒、意識行為、身體狀況,甚至一些病理反應,這樣的在留學期間早已經習慣成自然的專業性思考,在國內仍在被絕大多數人甚至一部分專業人士當做無稽之談與「玄學」。

正是這個原因,驅使我產生了撰寫這個專欄的想法,一方面,在我個人,不至於因為當我再次回答「不是腦子想,而是腸子想」、「你快被麵粉毒死了」、「多吃點脂肪會減少你的心血管發病風險」這些答案時被繼續誤會(笑)。另一方面,也向國內的各位讀者系統性的介紹這個近年來國際上發展迅猛、神奇奧妙而又與每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息息相關的醫學領域——「腦腸軸」。

腸道是我們的第一個器官。當我們從一個受精卵開始生命的萌芽,細胞逐步分裂,聚集成團,直到形成一個空心球。有一天這個球表面的某個地方向裡面凹陷了進去,而這個凹陷會最終發展成我們的消化道(主要是腸道)。所以,我們確確實實在沒有大腦之前就先有了腸子,腸道才是人類生命的第一個器官。

與大腦的溝回結構相似,腸子內部也以一種褶皺結構來高效增加表面積,通過這種褶皺結構,我們的小腸擁有了近20米的長度。而在小腸的表面,又以一平方毫米18根的密度布滿了細小的腸道絨毛,每根絨毛又還被無數腸道微絨毛包被著,這些褶皺、絨毛、微絨毛展開拉平,光小腸就有可以鋪開差不多200平米的面積。這個巨大的表面積和豐富的感知終端,可以讓我們的腸道獲取身體內各種信息。所以,是的,在我們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感知外部世界時,腸道則是感知我們體內世界最重要的器官。而這種感知被如此忽略的原因則是,絕大多數的信號在被處理的過程中並不像五感一樣能被意識識別,這是不是讓你想到一個詞——「潛意識」?別著急,我們接著往下看——

除了一個面積闊大終端細密的感知結構之外,在腸道中還存在著超過一億個的神經元,這個數量完全可以和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相媲美。藉由這些神經元,腸道不但可以感知身體內部的情況,還能處理、分析、傳遞這些信號。神經元鑲嵌在消化道的肌肉之間形成豐富的神經網路,使得腸道能夠時刻監視著身體裡面發生的情況,它認識我們吃進來的各種食物分子,它會偷偷的觀察我們身體的免疫細胞,它會分泌影響我們情緒的各種激素……

目前我們已知的腸道可以生成超過30種神經遞質。譬如,左右著我們所有情緒表現,被科學家們稱為「幸福荷爾蒙」的血清素,在我們體內90%以上都是由腸道內的內分泌細胞合成的。再譬如近年來已經越來越被讀者們認知,關係著生命的基礎動力,生活的基本動機的多巴胺,也有50%是通過腸道產生的。此外還有5-羥色胺、γ氨基丁酸這些已經被驗證與我們的行為方式密切相關的激素都和腸道有著密切的關係。

現在,綜合上面談到的這些,我們已經確確實實的知道,腸道每時每刻都在感知我們體內的各種信息,然後發出各種關於我們身體內部的信號,並將它們傳遞到大腦的不同功能區域,而在這些區域,這些信號將以各種形式作用於我們的情緒、記憶、認知、自我感知等各個方面,並最終改造我們——到這兒,我們已經可以確信,腸道形成了我們很大一部分的潛意識。它用我們不能感知的方式,將我們意識不到的動機潛藏在行為之下,成為那個稱為「我」的獨特意志的一部分。

如果到這兒已經讓你感到不可思議,接下來我們要聊到的可能會將你帶入一個新的層次,重新檢視對生命真相的思考。腸道有著自己一整套完善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定居著數量超過100萬億的細菌,這個數量是人體細胞的10倍。而且,像我們的指紋一樣,每個人體內的細菌菌群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的形成來自於我們從出生到成長過程的每一步過程:我們是剖腹產還是順產,我們接觸過什麼,我們的生活習慣,我們的身體的健康狀況怎麼樣……都會在這些寄居於我們腸道的小生物上反應出來。同樣,現代醫學也正在一步步揭示著這些腸道菌群對我們行為的影響,可以確信的是,這些影響機制將是我們在認知「自我」的路上,前所未有的一段顛覆性歷程。大膽一點的說,隨著這個研究的深入,我們可能會遇上一些真正的困擾,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意志的來源究竟是人類自己,還是由其他生物所賦予的「它們的意志」(幾乎如同Matrix)。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推薦閱讀:

健身黨廚房必備健康/低卡調料
這樣的甜甜圈你們吃過嗎?
玥食記丨米其林推薦的「好到底」,七十年心血成就一碗面
陽光曬得暖暖的 正適合來一份牛肉炒烏冬【微體兔閑情逸廚】
【發福】11道美食陪你一心一意過十一!

TAG:健康 | 醫學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