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上雲最佳實踐(一)
來自專欄我是程序員4 人贊了文章
一、車聯網行業特性講解
最近兩年車聯網發展受到政府部門、科研院以及各大互聯網巨頭的廣泛關注和積極推動。從應用來看,主要包括兩種模式:一是前裝模式(即車輛出廠前安裝),是乘用車廠主導或者與有相關能力的公司合作,例如上汽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另一種就是後裝模式(通常是將車機設備安裝在汽車的OBD介面上例如各類汽車盒子等等。原理是利用智能終端(即車機)採集汽車OBD介面CAN匯流排上的所有原始數據進行診斷,數據分析,記錄行車信息,並將數據解析出其具體意義(汽車內部電控系統的各項感測器數值)後通過串口輸出,供用戶讀取、解析、開發等使用。將讀取到的汽車內部運行數據通過手機APP軟體直觀展現。
首先大致梳理下車聯網行業的特性有哪些:
1、月活非常高,在線時間長
車聯網行業用戶的月活是非常高的,這個很好理解,因為汽車現在人們出行的必備交通工具,基本上只要一出門就會用車,一用車設備就上線並採集數據上報到平台;每天3小時的平均在線時長,因城市擁堵程度不同而不同。
2、?? 早晚出行高峰比較固定
車聯網行業一個比較有規律的特點是早晚出行高峰比較集中。早高峰集中在早上6點至9點3個小時,晚高峰集中在17點至20點的3個小時里。這樣會導致每天必須有6個小時左右的流量高峰。如何以較低成本應對早晚高峰是個比較現實的問題。
3、?? 節假日高峰流量難預測
現在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由於高速公路在此期間免費的政策,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選擇駕車出行或出遊,所以每當節假日來臨時必然導致車聯網用戶暴增,這個洪峰流量來臨的時間和流量是不確定的。如何能準確做好每次節假日出行高峰預測是個問題。
4??、高並發,高容量,場景複雜
車聯網行業的用戶月活很高,早晚高峰比較集中的特性導致用戶並發非常高,每天平均長達3小時的車輛在線時長會導致採集數據量非常大,這也直接導致在數據採集場景下基本都是寫多讀少,但在群組社交,朋友圈,用車報告等場景下是寫少讀多的。這樣複雜的應用場景對應用架構有很高要求。
5、?? 汽車技術更新頻率快
如今汽車技術更新越來越快,汽車廠商越來越多,廠商發布的新車型的頻率也越來越高,車聯網企業對這汽車行業的新技術必須保持非常高度關注,必須加快版本迭代,提高研發效率才能及時應對汽車市場的變化,才能在第一時間解決和滿足市場和用戶的需求。
目前創業公司一開始就選擇了自建IDC機房,起初用戶不多,只用幾台伺服器,後來隨著產品越做越好,用戶高速增長,不到2年用戶規模達到了百萬級別,IDC機房的伺服器也達到了幾百台物理機,幾千台虛擬機的規模。但是問題隨之也就越來越多。研究規划下一代應用架構和基礎設施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了,新的應用架構必須滿足快速增長的用戶量和爆髮式的流量訪問,用戶體驗要好;並且基礎設施要做到可靠性高,穩定性高,安全性高,成本要低。傳統自建IDC方案是很難做到,即便做到成本也是非常的昂貴的。相比之下雲計算的各方面能力比較適合用來解決這些問題,所以上雲便是最佳選擇了。但是雲計算廠商有很多,國內有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等等,國外的有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如何選擇適合自己業務場景的雲計算廠家呢? 我們做了大量的調查分析和對比,最終選擇了阿里雲。近幾年阿里雲的發展勢頭很猛,口碑也越來越好,產品功能豐富性在國內甚至是亞洲是最強的。上雲就上阿里雲,感覺很接地氣。
如果有對如何選擇雲計算廠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我覺得寫的不錯很客觀。文章鏈接:https://blog.csdn.net/mll999888/article/details/72851464#commentBox
言歸正傳公司決定選擇阿里雲作為基礎設施,下一步就是如何將業務遷到雲上,於是有了這篇文章。該文章篇幅較長,部分引用可能忘記標出來源。
本文作者:zkw9527
原文鏈接
更多技術乾貨敬請關注云棲社區知乎機構號:阿里云云棲社區 - 知乎
本文為雲棲社區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歐洲汽車在美國「碰壁」
※汽車保養時間到了,公里數沒到, 是否需要保養?
※新能源車企專題〡讀懂奇瑞 看這篇就夠了
※中國建廠、電池降價、自動駕駛,馬斯克在股東大會上的那些承諾
※豐田向Uber投資5億美元 加速發展無人駕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