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女子圖鑑
5 人贊了文章
今年以來,
從《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大熱選秀綜藝,
到前段時間吳亦凡粉絲大戰虎撲,
粉絲、追星、飯圈,受到越來越多關注。
一條君的一位90後同事,
每個月都要打飛的去看「愛豆」,
她說現在這個年代追星,
追演唱會,買新專輯,這些只是基本款,
平時要在網上有戰略、有組織地幫他打榜、反黑,
還有偶像出的周邊、代言的產品,
一件不能落下,
收入的50%都花在追星上了。
追星女孩們,
付出時間金錢,
付出真情實感,
與其他站子的粉絲們鬥智斗勇,
儼然一場現代的宮斗,
卻還常被貼上瘋狂、幼稚、腦殘的標籤,
她們到底在追些什麼呢?
飯圈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10多年來,追星方式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撰文 莫竣威 編輯 陳子文
我們採訪了5位不同類型偶像的資深粉絲。
小A正處於最瘋狂的階段,「我都跟他訂同一個航班的頭等艙,在飛機上邊看著他睡覺、邊聽他的歌」,4個月花了6位數。
May是線上運營的高手, 「想要他紅,最直接的方法是把他推向流量頂端。」
小艾和自己的愛豆成為了生活中的朋友,而塔塔追同一個人13年後脫粉了。
有甜有虐,有被治癒了,有被扎心了。而追星10年的泥姐姐說,「大概大家追到最後,其實都是把自己感動了。」
小A / 29歲 / 待業
追星半年
「雖然單飛了,但他的團魂是最重的」
我之前是做會計的, 4月份的時候把工作辭掉,開始專心一致地追星,這段時間實在太開心了,因為我在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
工作與追星不能兼顧,我只能辭職
我之前做過一次手術,術後醫生不讓我用止痛藥,機緣巧合之下,我在最痛的兩天看著他的演唱會度過,從此就入了坑。所以,他是我的止痛藥。
康復之後我像著了迷似的,開始追他的行程。接下來的四個月,他去過的15座城市,出席的20場活動,現場都有我的身影,而且每一場活動我基本都是粉絲區的C位,就連他的保鏢也認識我。
記憶最深的是有一次飛成都,我跟他剛好買了同一班航班,都是頭等艙,三個小時的行程裡面,我一邊聽著他的歌,一邊看著他睡覺。感覺就像看他的私人演唱會一樣的。
後來我發現,工作和追星真的不能兼顧,因為他的行程實在太滿。恰巧那時候工作也不太順心,沒想太多就辭職了,覺得可以給自己放一個小假。
我沒有把我辭職的事情告訴家人。
他們在老家,一直以為我還是正常上下班的。要是碰上演唱會,他們來電話我沒接到,回去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們我剛剛在開會。
我知道他們不會理解我,那與其這樣,還不如不說罷了。
4個月花了6位數,但我覺得超值!
其實這段時間具體花了多少錢我沒算過,應該是6位數以上吧,但真的太物超所值了。
機票的花費佔比最大。很多人跟機會選擇跟經濟艙,但我是覺得還不如選擇頭等艙,這樣離愛豆會近一些。你也知道藝人行程經常變化,這樣一來如果遇到退票或者需要改簽等,手續費就很高。
其次是住宿,他是洲際、萬豪這些國際連鎖的常客,他住哪兒,我就一定住哪兒。
還有一部分就是門票,以及走愛豆的同款。
有他的演唱會和音樂節,我必須要C位,必須讓他看到我,所以門票肯定得選最貴的。
至於走同款這件事,花費不多,但特別費勁。
打個比方,他去過哪家店,發了一條微博出來,大家就開始通過這條微博,去找有可能的店鋪,然後就到店裡面消費、拍照、打卡。例如我之前翻出他五年前,在某家餐廳吃了鰻魚飯。於是我專門跑去上海,到了那個餐廳,拿著照片跟服務員說,我就要一模一樣的。
最後,把所有菜品擺到跟愛豆照片一樣的位置,我擺出相同的姿勢,拍了一張照片。
小A與偶像的同款鰻魚飯
追星的我 居然也有自己的後援會
我的追星事迹很多人都知道,還因此上過電視新聞。一同追星的小姐姐們,還幫我建了後援會,還有超話。
確實,我追他這半年裡得到的東西,比其他粉絲追了幾年得到的還多。有人問我,為什麼你每次都能見到他,為什麼你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他認識到你。
我覺得追星這件事情,就是比能耐。有能耐你就追,沒有能耐就追不上,就是那麼簡單。
May / 30歲+ / 金融業
追星20年
「他知道自己要什麼,是個有赤子之心的男孩子」
我從初中開始追星,之前追的都是國外的居多。
年輕時無懼語言障礙,習慣用各種翻譯軟體了解他們的資訊。
還曾經瞞著父母飛去國外看愛豆演出,後來我媽大掃除的時候翻到我的護照,上面印有出入境記錄,才被發現。
現在不愛折騰了,就追了個國內的偶像,主要還是圖個方便,老省事了。
今天追星跟以往太不一樣了!
買個CD,看場演唱會,做本剪報就是追星?那是10年前的事吧。
現在是新媒體時代,粉絲的追星方式一直在變。前幾年的「限韓令」,讓更多人看到了本土的優秀偶像,他們把國外的應援模式「引進」到國內,從而讓現在的飯圈文化更為人所驚嘆。
想要他紅,最直接是把他推向流量頂端
現如今什麼都是結果導向,數據說話。
偶像紅不紅,都是榜單排名說了算。但這些榜單的規則和玩法都太摳字眼了,無組織的粉絲其實很容易做無用功的。所以真正想支持偶像,最好的方法就是入圈,正所謂有組織,好辦事。
粉絲圈有自己獨特的生態閉環,好比如我們組織的分組就包括:
- 前線:
負責明星的接送機,見面會、演唱會拍照拍視頻工作,但通常也會參與線上活動。
- 打投組:是專門組織用來為偶像打卡投票的小組,會給大家總結和指導,並做出教程,指引粉絲們如何發帖和行動。
- 反黑組:專門處理偶像的黑子,引導粉絲舉報惡意言論和賬號。
- 控評組:所謂控評,就是搶佔熱評,控制微博評論的導向。在短時間內將有益的評論和消息頂上熱門評論,降低黑熱評的負面影響。
就拿最普通的打投來說吧,圈子裡每天都會發出日常任務帖,粉絲們就跟著上面的指引,每天去完成不同任務,例如:
?在偶像的微博和超話下,按照統一格式進行轉發、點贊、評論等操作;
?點擊偶像的每一條微博詞條,停留15秒以上;
?在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明星勢力榜上,定期向偶像送虛擬禮物。
我們按照不同榜單的遊戲規則,為偶像在微博上造勢,增加偶像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所以你就能理解為什麼有些粉絲一個人擁有多個微博賬號了。
粉絲團的運作越來越專業?被逼的!
不了解的人肯定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現在的粉絲團分工越來越明細?其實也是因為各派之間存在battle關係而導致的必然結果。
例如拍圖這件事上,哪家先出圖,哪家更高清,哪家就能更快地佔據轉發量、點擊和點贊率。這就更有機會成為愛豆家的top站,從而相對地能拿到更多資源,比如專輯發布會、電視劇、電影宣傳活動的現場名額。
除了線上,我們線下也有很多種應援方式。
- 食物應援:我們會到拍攝或者演出現場,為愛豆準備食物。因為愛豆喜歡吃什麼喝什麼我們都大概了解,Staff不方便出去給愛豆買食物,我們就會幫忙。但如果不是特別熟的粉絲送食物,Staff也是會婉拒的。有時候還會為導演,助理準備食物,希望愛豆能在他們心中留下好印象。
- 營銷號應援:逢年過節,我們也會向各個娛樂號、營銷號送一些紀念品或愛豆代言的產品。盡我們的能力,讓各位小編在報道我家愛豆時做到「報喜不報憂」。
- 其他應援:愛豆活動現場贈送花籃、集資刊登登機牌廣告、建築戶外大屏廣告。這類應援的花費也是不少的。
我們就是在組織的指引下,有榜單就刷,有黑子就反,有代言就買。只有這樣做,金主爸爸才能看到我們的存在,以及愛豆本身的商業價值。才能有更多的劇本找他。最終他就可以有更豐富的選擇,發展得更好。
小艾 / 21歲 / 學生
追星3年
「她選秀出道,是相對成熟的idol,小眼睛很酷」
我是97年的,今年大學剛畢業,沒打算找工作,想著繼續讀研。
其實我的例子並不是典型的粉絲追星經歷。以前我從來沒追過星,也不知道接送機、跟行程是什麼樣子。她是我唯一喜歡過的偶像,也最終成為了我的朋友。
認識她真的很偶然
大二那年我在天津上學,當時很迷一個選秀節目,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她。後來我和閨蜜有機會去到總決賽的現場。出於好玩,我們當時溜到後台去,沒想到真碰到正在化妝的她。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她,
她完全沒有架子。當時只是想跟她打個招呼,後來又跟她握了手、擁抱、合照。她可是在化妝準備上台的,居然還願意這樣招呼我們。這次見面之後,我才知道什麼是追星。我覺得她特別真,她的形象並不是台本塑造出來的。
她有跟粉絲在微博上互動的習慣。有天她發了一條動態,我就在下面評論。
「你還記得一年前,那個在後台跟你握手的短髮小孩嗎?」
「記得。」
這是我第一次收到她的回復,自此以後,我們在微博上的互動逐漸增多。
我的專業知識竟然在幫我追星
她在跟別人合作經營一個服裝品牌,但剛剛起步,缺乏經驗。
因為我是學市場營銷的,在這方面比較敏感。於是我有了用我的專業知識來幫她的想法。
我開始上網參考其他案例,花了一天的時間給她的品牌做了SWOT分析。相關問題我也去請教我專業的老師和師兄。並把需要注意的地方通通做了剖析。
小艾給偶像品牌做的SWOT分析筆記
我把我的分析在微博私信給她。沒想到她居然回復了,還詢問了我一些具體的操作建議。就這樣,我們開始在微博私信裡面聊天,不久後加了私人微信。
激動呀,通過好友驗證的一刻我在寢室蹦了半天。
不敢相信我的偶像能走進我的朋友圈
我們的話題也從最初的商業經營,聊到了生活各方面。
她第一次在微信回復我,第一次在我朋友圈點贊,第一次留言,這些日子我都記得清清楚楚。
之後我們還約過見面,一起去看演唱會,那是我第二次見到她。
她的經理人也說,我追星能追到這樣,和自己的偶像吃飯聊天,是能讓多少人羨慕,一切有些不可思議。
追星前和追星後,其實我的生活變化並不大。我還是照樣準備考研,她還是繼續到處演出。
雖然我們的人生軌跡不同,但想不到還是有交叉點。如果那時沒有跑去後台,沒有試著給她店鋪做分析,沒有邁出那步的勇氣,我想所有事情都不會發生。
塔塔 / 27歲 / 公務員
追星13年
「她跟很多女生不同,第一次知道女生可以這麼酷」
我是一名媽媽,女兒今年一歲零四個月。現在我是一名公務員,每天朝九晚五,周末雙休,過著規律而平靜的生活。但13年前,我也曾是別人眼中的「追星狗」。
2005年那個瘋狂的夏天
05年的時候誰沒追過星?當時的超女火得一塌糊塗。
那個年代的我們,第一次接觸選秀,第一次了解投票,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小小的粉絲可以用手機,改變偶像的排名甚至命運。回想一下,其實她們都是全國的粉絲們花巨額信息費捧出來的。
當年還小並沒有手機,但我會拿身邊人的投票。還幫他們開通湖南衛視會員,這樣開始投的15票都是免費的。那時花的信息費加起來大概一兩百吧。
2005超級女聲總決賽
向全年級16個班眾籌,去看演唱會
05年的國慶,超女的巡演來到了成都,住在攀枝花的我們欣喜若狂。
我和閨蜜節衣縮食把演唱會的門票錢都湊齊了,就差個路費。
跟爸媽要准被否定,他們一直反對我追星。
於是我們決定,向班裡面的同學要錢,搞「眾籌」。每天課間,我們就跑到各個班裡,跟同學們做「演講」 。說我們想去看超女的演唱會,但路費不夠,需要大家支持。
現在想起來很不要臉。
最後,我們把整個年級16個班的同學的錢都要了一遍,籌了508元,剛好足夠兩個人從攀枝花到成都的來回車票。
坐了12個小時的綠皮硬座火車,住進火車站旁髒亂不堪的小旅館。
見了 乖乖〓瀦、冰炫Girl、憂傷王子,這都是在QQ群里認識的成都粉絲,還有去跳蚤市場買了印有偶像頭像的T恤。
就這樣我們一群未成年人,最後在成都一起看了超級女聲的演唱會,過了一個充滿魔幻色彩的十一黃金周。
追星對我已不再重要
其實幾年後,我對她已經變得不再如此狂熱,可以說是自然地脫粉了。
也許是個人成長和社會角色的轉變吧,每天在工作、家庭、社交花的精力和時間都不少,追星對於我來說已經不再重要了。
特別有了小朋友之後,我逐漸能理解到當時父母看待我追星的心情,理解到當時為什麼會不想我去追星。
要正視的是,兩代人的代溝還是存在的,但代溝不等於跨不過的鴻溝。
如果女兒以後喜歡的偶像而我無感,我不會一味的否定。
需要理解到這是我們的審美和認知存在一定的年齡差,我會慢慢接受這個過程。
只要孩子能安排好時間,學習和個人生活影響不大的話,我不會阻止她追星,如果偶像還能為她帶來正能量,變得更好,我甚至可以陪著她去,兩母女一起追。
泥姐姐 / 28歲 / 新媒體
追星10年
「他很順眼,形象比較乖巧,就像隔壁家的大表哥」
2008年第一次聽到他的專輯,我還是高中生,喜歡他也很簡單,就覺得歌好聽,人長得也不錯。
碰巧那段時間他將要來內地開演唱會。在人人網上認識了也要去看演唱會的一幫歌迷會的人,跟著他們去接機,後來順理成章就開始追星了。
健康追星,不要把自己低到塵埃里
他認識我!他媽媽也認識我!
藝人來內地做宣傳,肯定是幾個城市一起跑。最瘋狂的兩年,我都會跟行程。新專輯的宣傳期,真的會天天見。
後來我在英國上學,他也來這邊出席活動,當時在機場只有我一人接機,他出來的時候,只有我在這等他,我們很自然地走在一起聊天。經紀人也不會攔我,因為見得太多了。
我們聊的是英國的菜價,很尬,很好笑,但也很舒服。
我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我並不喜歡那種不對等的偶像和粉絲關係。因為我是在追星,不是在跪舔。
接送機、跟他飛一班航班,都是比較輕度的私聯。跟他住同一個酒店,我覺得只要不去打擾到他,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有些粉絲會去敲他們的房門,這種就很過了。
還有些粉絲會知道愛豆住哪,然後去小區堵他們。有的會追車,追車超危險,很可怕。
追星,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變態」,也不要把自己低到塵埃里。在作為他的粉絲之外,你更是一個「人」,要珍愛自己。
而且我想偶像都是一樣的,一旦他覺得你功利心強,或者很瘋狂,他就會對你有所防備。相反,如果你一開始對他就是保持著平等的心態,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你是一個健康的粉絲,當他卸下對你的防備心,你跟他慢慢就熟悉了。
深入飯圈後,也聽到了各種各樣的奇葩故事。
比如一個團不同團員的粉絲之間,搶資源、撕得不可開交。
還有現在很多好看的小姑娘去追星,就是為了跟偶像有私聯。有些年輕的、意志力不太堅定的小偶像,為了拿到資源,會交往富二代或者家裡有勢力可以拿到資源的粉絲。這件事情是確實存在的,甚至很普遍。
沒想到,我也有脫粉的一天
追星女孩,變換牆頭的速度是很快的。追一個人時間久了,會疲,會脫粉。
脫粉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比較健康的就是慢慢淡出,粉轉路人;還有一種比較激烈的就是粉轉黑,由於某一件事,由愛生恨。
沒想到我也有脫粉那一天,其實也沒有一個具體的點突然脫粉,就是慢慢慢慢地淡了。
只是有時候後援會之間無畏的應援battle真的令人疲憊,關鍵是你們做的這些事,偶像自己也不會知道。
想說,粉絲就做好粉絲分內的事就好,工作人員的活兒還是讓他們去完成吧。
雖然在我眼裡,他比其他藝人要真誠和親切。但他畢竟是明星,肯定比普通人有更不為人知的地方。
我們喜歡的,只是這個人在你心中幻想出來的樣子,而不是真實的他。
所以,我再也沒有去接送機,再沒有去跟拍,也打消了在他身邊工作的念頭。
因為我不想再往下挖,挖得越深,靠得太近,未必是好事。把我對他的了解,停留在我最喜歡的那個點就夠了。
追星到最後,感動到的是自己,而不是他
追星10年,我認識到的朋友非常多。當中很多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真實的朋友。
有些時候我發現,我並不是真的想去看演唱會,而是去那些城市見那些老朋友,聊自己的事兒。
就在上年,歌迷會中的一個女生結婚了,我去當了她的伴娘。
還有朋友,最早是因為上一個喜歡的明星認識,但是一起去追到了下一個同樣喜歡的人。
很神奇,原本大家只是網友,沒想到變成生命中的知己。
其實相比愛豆,我更感謝那些一起追星的朋友。如果沒有他們,我是不可能追同一個偶像10年的,而有了其他粉絲的陪伴和鼓勵,我才會有動力堅持下去,這也成了我們一路上共同的回憶。
粉絲們為偶像做的一切,往往最後是感動了自己,而不是他。
有一陣我還迷過一個體育運動員,很熱血。最近,年近30的我又突然迷戀上了一個年輕的小偶像。
我分析了下自己的心理,可能是因為現實生活已經很無聊了,需要看到一些朝氣,看到有一些人還在為夢想很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自己也會覺得這是動力。
回想十年追星,我得到了很多快樂,除了愛豆帶來的治癒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是成就感吧。
小到比如說你追滿了他這一段的行程,發了微博那麼多人點贊,製作人也轉發,連他也轉發了,就有自我滿足感。
包括你看著他從默默無聞,到大紅大紫,這其中有你的一份努力,也會有一種成就感。
其實這10年間我的想法也一直變化,從最初的一味付出,到後期越來越懂得為自己考慮。我真正領悟到的是,自己開心最重要,追星應該是為了自己快樂服務。
那麼追星追到最後,到底在追什麼呢?社會學博士,暨南大學副教授張蕾女士,從十年來追星環境的變化和粉絲的心理,有一些解讀。
Q:一條 A:張蕾
Q:過去10年粉絲在追星的行為上都出現哪些變化?
A:最顯著的變化是,追星從個體行為逐漸發展成群體活動。過去,我喜歡這個偶像,那我就去關注他,去買他的唱片,看他的演唱會、電影等,這種是一種個體的行為,以我自己喜歡做的方式,來擁護這些偶像。
而現在,群體行為會變得越來越多。
網路技術的發展,加上資本的跟進,致使各類型的造星活動,都需要一個很龐大的粉絲群體來參與,這樣才能把偶像的聲量推向最高,呈現現象級效應。
再有的就是追星從無序化到規範化。現在粉絲組織里,所有的追星行為都被規範化起來。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就像一個高速運轉的大型公司一樣。影響力越大的偶像,其粉絲團的專業化程度就越高。
Q:粉絲追隨偶像到底是滿足自己怎樣的心理?
A:從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追星這種行為更多是滿足粉絲追求完美的心態。
他們會把偶像視為自己人生目標的縮影,例如將自己夢想中男女朋友形象,嚮往的奢華生活模式等,投射到偶像身上。而偶像在公眾面前所展示的一切,恰好滿足了粉絲們對於極致完美的追求。
偶像雖然是真實的個體存在,但同時也存在著距離,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粉絲在追的不僅是明星,其實也是追求人生最大目標的實踐。
數據來源:企鵝智酷調查 (2017.04)
Q:在你看來,偶像與粉絲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
A:我覺得他們的關係好比魚和水。對於粉絲來說,光環籠罩下的偶像其實就是水中的魚,魚是海洋中的焦點,但如果離開了這片由粉絲組成的海洋,魚是不會存在的。
所以偶像和粉絲之間是一個共生的關係。
偶像依附於這些對他忠誠度的粉絲。同時粉絲也肯定希望這個偶像表現得越來越好,能夠取得更大的發展,能夠使他們實現不了的理想,最大限度地體現在偶像身上。
所有受訪者均為化名,
故事信息和情節均作模糊處理。
插畫:Vivian
推薦閱讀:
※十款零障礙的追星必備APP,你get了嗎?
※為什麼喜歡朱一龍的姑娘有很多是第一次追星?
※瘋狂追星族 將82位偶像的頭像紋滿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