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萌皆史】《歐陸風雲4》孟加拉、孟加拉蘇丹國理念
來自專欄 P社藥丸79 人贊了文章
孟加拉蘇丹國傳統(Traditions):
步兵火力+10%
總人力+15%
野心(Ambition):
後排炮兵傷害+15%
單純來說,傳統和野心是沒有什麼好講的。步兵火力和炮兵傷害的增強很明顯是歐洲人訓練的功勞——我在土邦的形成與挑戰:莫卧兒的崩潰提到過:
毫無疑問,我們已經開始討論僱傭兵了。作為事實上的地方軍事王國,比起傳統的莫卧兒騎兵(帶薪制與采邑制並存),歐洲人訓練的新型專業化士兵更受地方軍頭的歡迎。作為專職僱傭兵的他們由法國人、普魯士人、荷蘭人或者英國人訓練,統一著裝,士氣高漲並且在與同行的較量中獲得了明顯的優勢。
不過提到炮兵的話,則就要特別提到普拉西戰役中法國炮兵的參與:在那場戰役中,孟加拉納瓦布西拉傑的炮兵裝備著53門野戰炮。和英國人裝備的10門6磅炮和2門海軍榴彈炮相比,它們大多數都是24磅和36磅的重炮,每門大炮都架在四輪炮台上,由四十頭牛拖拽。而操縱這些大炮的則是40到50名法國軍人。考慮到之前七年戰爭的背景,法國人對孟加拉的介入是值得玩味的,這裡不多談。
而人力加成則更值得一提了,眾所周知,發展度是一個歐陸風雲中常常被討論的議題。而同樣為人所知的是,模擬發展度的動態變化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你很難解釋為什麼在15世紀初400萬人不到的英格蘭為什麼是三百多發展度,而始終保持人口在千萬以上(在18世紀英國征服孟加拉時這個數字是3000萬)的孟加拉只有一百多發展度。但是假如你又把發展度一開始就和人口掛鉤,又不符合世界重心偏向歐洲的過程——莫卧兒和中國該怎麼削弱?總不能又回到大魔咒吧?所以這個發展度的設置我覺得是合理的,與此同時給予人力加成也是應有之義。
國家理念:
清剿海盜
貿易收入+10%
海盜們已經在孟加拉灣肆虐太久了,我們必須發現並清剿若開(Arakan)沿岸的海盜據點來保護前往我們港口的貿易。
孟加拉,毫無疑問是南亞次大陸貿易的一個重要部分。據巴爾克里什納《1600-1757年的英印商業關係》記載,因為巨大的運輸需求,孟加拉擁有著一支四萬到五萬船隻的船隊。每年出入印度各港口的船舶總量在18世紀初期已經達到了三十四萬五千噸,其中八萬五千噸用於對外貿易,其餘則從事沿海運輸。這很容易就激起了強盜與竊賊們的興趣,可普通的海盜是可以打擊的,後一種則——馬拉塔人第一次侵入孟加拉時,從擁有一億盧比資本的查伽特·賽斯家族的倉庫帶走了整整兩千萬阿爾克特盧比。
希狄將軍
每年獲得的陸軍傳統+50%
在阿拉伯市場購買的阿比西尼亞奴隸士兵作為精英步兵發揮著重要作用。那些擅長領導的人將被賦予更高級別的指揮許可權,而特別忠誠的人可以成為宮廷守衛。
使用外族軍官對於孟加拉人來說不是一種不可想像的事情,實際上有名的蘇爾王朝,即題圖的「大號孟加拉」統治者舍爾沙就是一個阿富汗人,而他又毫不介意的使用了一個北印度斯坦人喜穆為相。最終喜穆作為超日王與阿克巴在班尼帕特戰役爭奪印度霸權時,手下也是一支外族異教徒與印度本地人相結合的軍隊。
開發三角洲
省份發展成本-10%
孟加拉三角洲有大量潛在價值很高的土地,由於茂密的雨林而未開發。我們必須補貼清理森林的工作以便為新的農田,城市和貿易點創造空間。
恆河三角洲的豐饒自不必說,但是也是需要去開拓的。假使你不熟悉這個,可以簡單了解一下加爾各答的建城史:英國人以1300個盧比購下這裡的時候只有一片沼澤上的三個小村子,但是英國人迅速的清理了叢林、抽幹了沼澤,在此建造了威廉堡。事實證明這裡相當適合人的居住,直至現在,加爾各答還是印度第三大城市。而豐沛的貿易收入也讓它為英國人證明了自己。
吸引蘇菲派
理念成本-10%
蘇菲派長期以來一直是伊斯蘭思想界的創新者以及明智的顧問。如果我們希望成為未來伊斯蘭世界的主要代言人,我們必須光顧蘇菲派聚居點,說服他們中最有智慧的人在我們的國家定居。
不了解(心虛),沒材料,不多談。
征服恆河平原
將領保底1衝擊
我們的西邊是肥沃且人口稠密的印度河-恆河平原。孟加拉國的蘇丹們長久以來一直垂涎那裡的大城市和巨大的財富,但是直到現在一個新的雄心勃勃的將軍上台才使我們的野心有可能變為現實。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為即將到來的征服做好準備。
諸位看到了雄心勃勃的將軍了么?舍爾沙,646!還需要多說什麼嗎?胡馬雍跑路到拉合爾還不能說明什麼嗎?呼圖白念舍爾沙名諱就完事了!
盧比
基礎稅收收入+10%
缺乏廣泛使用的標準貨幣正在阻礙印度商業的發展。作為次大陸最重要的經濟大國之一,我們完全有能力開始鑄造標準重量的新銀幣,我們稱之為盧比。
這裡有必要拿出最近看到的一些記錄了。
圖表很清楚的表示,不同時期中在孟加拉鑄造的盧比數量是非常穩定的。儘管圖表中數據較小,但是在對聯合省財庫的發掘中,孟加拉鑄造的銀幣存量卻是最多的。整體來說,莫卧兒在1576-1705年的銀幣平均年產出量有可能是151.69噸,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而這很大一部分要來自於在孟加拉。而接下來,或許我們真的可以重新審視一下印度在近代的貨幣經濟發展程度。
孟加拉工業化
省份主要貨物產出+10%
孟加拉的情況在印度很特殊,開啟了一場不同於以往的革命。我們準備開始進一步發展我們已經是世界級的紡織和造船業。讓我們開始一場工業革命吧!
貨物產出與貿易我已經在之前提到過了,這裡就不多談。我們現在從兩個側面——城市化與商業資產階級來看孟加拉乃至整個印度繁榮的商品生產:
於城市化而言,在阿克巴的統治疆域內,據估計有一百二十座城市和三千二百個集鎮。亞格拉和拉合爾被列入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中。而貝尼爾指出,德里不亞於同時代的巴黎,亞格拉則比倫敦還大。拉爾夫·菲奇說,亞格拉和法特普爾·西克里都比倫敦大得多。關於木什塔巴德,巴特那和達卡,也可以隨時找到這樣的證明。
加爾各答的人口,在英國公司購得它的租借權時不到一萬人;到1756年則約有十二萬五千人。隨著孟加拉手工業同歐洲貿易額的急劇擴展,孟加拉的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進行中。
而於商業資產階級而言,他們一開始是局限於港口城市的,但之後便擴散到了整個印度的商業中心。我們這裡只講孟加拉的查伽特·賽斯家族,這一家族不止在商業有所建樹,還插手於金融業。由他們所發行的匯票不僅用於從這個國家的一地轉送貨物到另一地,而且作為籌集貸款的工具,還給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失提供保險。貼現率隨著這種匯票的性質、貨幣效用、個人信譽而變化,但常常很低。這是他們匯票很容易換成現金的證明,也是他們發展出相較同時代歐洲——不好說是不是更先進,至少更靈活金融制度的證明。
隨著資本的增加,他們越來越傾向於干涉政治。孟加拉的大商業資產階級協助推翻了薩爾法拉茲汗,並扶持阿拉瓦迪汗登基。在此之後的普拉西戰役,查伽特·賽斯家族更是與英國人暗通款曲,為西拉傑的滅亡出了大力。
而改版前的孟加拉理念則就乏善可陳......姑且挑一些值得講的說一說吧。
孟加拉國家傳統(Traditions):
初始商人+1 繁榮的貿易理應如此
步兵火力+10% 同樣是歐洲帶薪制軍隊訓練
野心(Ambition):
年度威望增長+1
印度教與蘇菲派融合
基礎宗教統一+50%
在伊斯蘭世界的東部邊界以外,蘇菲派神秘主義者來到孟加拉定居或交流,與印度教人群混在一起。合作使得大量森林和沼澤覆蓋的土地得到開墾,而且有助於引入新的融合形式的音樂,繪畫,舞蹈和雕塑,反映在這一時期建造的寺廟和神殿中。
仍然不懂,溜了溜了。
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合流
貿易收入+10%
偉大的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流過漫長的距離後,在孟加拉三角洲交匯並蔓延開來,隨之而來的是貿易和商業。幾千年來,三角洲地區一直是輕鬆交換商品與思想的天然場所。
孟加拉作為貿易中心的重要性,不需要我再多談。
稻田
總人力+20%
我們孟加拉人主要食用稻米,這裡的降水和土壤產出了大量甚至過剩的水稻,大量的河流淤泥以及的季風保證了每年三季水稻的生產。
仍然是慣常的發展度不夠,理念來湊。
芥末油鰣魚
降低厭戰度花費的外交點數-10%
戰爭可能會摧毀糧倉和市場。天氣可能使田裡的莊稼枯萎或粉碎。大象和螞蟻可能會嘗試吃掉我們種下的東西。然而,給我們一點油,盛產魚類的河流就會提供我們孟加拉人最喜歡的食物!
更是乏善可陳,或許有一些印度神話提到過孟加拉的鰣魚?
黃麻生產
生產收入+10%
原產於我們的地區,黃麻是一種長而柔軟,有光澤的植物纖維,可以紡成粗布,強硬的繩子,墊子或線。由於其彈性和相對輕的重量,黃麻需求量很大,我們可以從它的種植和生產中獲益。
罌粟田
基礎稅收收入+10%
那是什麼?人們竟會給我們金銀換我們的花!?我們這裡出產的鴉片價值很高又容易種植,價格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生產的鴉片的兩倍。讓交易開始吧!
罌粟和黃麻的生產要放在一起詳細的談一下。黃麻既可以制布也可以用於造紙,它的種植在達卡興起之後迅速讓黃麻成為了孟加拉的重要貿易商品。而罌粟這玩意,不用說也知道用途......貿易當然不是直接收購罌粟花的,罌粟花很明顯沒法被船帶走。事實上,孟加拉本地就有鴉片生產,而且是相當大規模的生產。靛青、糖、黃麻、樹脂、蟲漆、植物油和鴉片,這些商品作為經濟作物的產品本身就在孟加拉存在種植-採收-製造-採購的流程,但是一般是有著限度的。
為什麼要有限度?因為經濟作物是要和糧食作物爭奪土地面積的,孟加拉本身就處於人口相當稠密的狀態,假使不騰出大量的土地用來種植水稻,就只能進口別邦的糧食。隨著英國征服了孟加拉,英國人比政治霸權先攫取的是經濟霸權,當東印度公司一變成孟加拉的地方政權,貿易的過程就從平等的商品交換轉化為不平等的商品交換——換句話說,貿易和掠奪的界限消失了。當孟加拉的封建主抱怨這種方法的時候,公司的董事們粗暴地告訴他,確定多少貨物獲得什麼價錢,這是公司的權利。而據記載,公司在此之後輸出的貨物,是以低於市價的百分之15-40%買進的。
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民的噩夢還沒有正式開始,經濟霸權之後是政治霸權。原先種植水稻的田地被強制的行政命令改種罌粟、靛青與黃麻,而收購的價格又低到令人髮指。因此,普遍的掠奪導致了普遍的饑荒,孟加拉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饑荒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1770年的饑荒殺死了孟加拉三千萬人口的三分之一,土地的矛盾暫時不是一個問題了,大量的田地就此被拋荒。戲劇性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對此選擇了進一步加稅到60%。
孟加拉文藝復興
所有省份思潮傳播速度+10%
這個地區發生的孟加拉文藝復興是那些不僅為了商業目的還為了研究、藝術和學術而來到這裡的歐洲人造成的結果。孟加拉文藝復興將過去的印度教教義與西方的教育、政治和法律融合起來,也是孟加拉文化的一次重建,導致了藝術和科學的繁榮發展。
更沒啥說了,後發國家都要有的科技加成。
推薦閱讀:
※「520遊戲」:中文如何最有內涵地表達「我愛你」?
※我們都在遊戲中追尋自由,但所謂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遊戲最TOP】萌新必修課!Steam好評率最高的十款獨立遊戲
※作為一名中國玩家,你需要怎麼肝
※大學輟學打電競,我做了半年的替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