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飯碗從來不是體制,而是個人本事
來自專欄姑婆那些事兒-APP推廣運營經驗乾貨分享4 人贊了文章
怎樣才算是完美的工作呢?
曾經有位網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錢多,事少,離家近」,這當然很好,可大家都知道不可能。把標準稍微降低一些,很多人追求的是一種鐵飯碗類型的工作:
穩定,在可見的將來不會失業;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不至於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來;還不錯的收入,足以過上小康水準的生活。
可即便按照這個標準,想要做到都非常困難。
——某網友
網友分享
故事專欄
Z是我一位朋友,是我初中同學,大學畢業後回老家縣城當公務員。十年前,在縣城大部分人工資只有兩千多的時候,他的月收入就達到了四千塊錢,一時風光無爽,成為小縣城相親圈子的搶手貨。可最近也想著要辭職轉行了,他苦笑著跟我說:操他媽的,我也沒想到剛工作那時我的收入就四千多了,可現在十年都過去了,周圍朋友的小孩都會打醬油了,可我的收入還是四千多。
最後,他拿出所有積蓄再借了點錢,在縣城中心買了一家店面,做起了賣服裝的小生意,一個月怎麼著也能賺個萬兒八千,自稱「簡直像年輕了十歲」。
身邊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這些朋友在當年都有一份人人羨慕的好工作、鐵飯碗,最後卻或主動被被動的,主動砸掉了鐵飯碗。歸結起來,有下面幾種
情況:
1、幹得不開心
要麼是被其他同事排擠,要麼是遲遲得不到上升發展機會,一直抑鬱不得志,越來越不開心,索性撂攤子走人了。
2、收入不上升
公司是動態發展的,收入高低標準也是相對的。很多當年算高收入的工作,卻有可能已經過了巔峰時期,再難提升了。幾年之後,你過去的高收入卻成了如今的困難戶,這並不是無稽之談。想想幾十年前,萬元戶還是土豪的別稱呢,今天在北上廣深你月入不過萬連生存都有困難。
3、公司被淘汰
市場一直是優勝劣汰的,在中國有超過90%的公司活不過5年。前兩天還爆出新聞,一家曾經多年排在國內前五名的手機廠商如今連續三年巨虧,瀕臨倒閉。巨頭尚且如此,一般的小公司更有可能說關門就關門。
所以你會發現,鐵飯碗其實是靠不住的,因為它是一種被動的應對方式,有很多假設條件:假設公司會一直發展良好、假設行業不會出現大的變化、假設你在公司一直幹得開心……
改變的關鍵,在於拋棄過去打工思維,以一種更加主動積極的方式出擊,就像有人曾經說過的那樣:
職場中,做一件事情,擴大格局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升維」。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擦玻璃,開始你一定是把抹布打濕,把玻璃擦一遍,然而把抹布洗乾淨,再擦,如此反覆幾遍,但玻璃看上去還是不夠乾淨,這時你心裡在想:只能擦成這樣了。這是一維。
後來經過反思你知道把玻璃擦得更乾淨的辦法:先用濕抹布擦一遍,然後用乾淨的干毛布擦一遍,最後用報紙再擦一遍,果然擦得一塵不染,但這只是二維,因為這還只是技能層面,你做的再好,也不過是把玻璃擦得最乾淨的師傅。
再後來,你會思考:怎麼能把擦玻璃的方法自動化,能不能開辦一個擦玻璃的清洗公司?終於到了三維。
到這裡,一個簡單到擦玻璃的工作,站在打工者角度,可能覺得根本不值得堅持,但是站在商業的角度,可能裡面蘊藏著商機。
這就是打工思維和老闆思維的差別,從不同的維度看問題,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
我們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拒絕打工思維,公司不會養你一輩子,沒有真正的鐵飯碗,這是任何時代都一樣。鐵飯碗從來不是體制,而是個人本事。
無論在哪個時代,職業規劃都是需要且必須的,而在這個時代,職業規劃顯得尤其重要。
在古代,對很多人來講,職業規劃可能還沒那麼重要,因為沒得選,可能祖上三代是務農的,這輩子也就種一輩子地了。
而在現代不同,一方面因為壽命的增加,職業生涯普遍變長了,古代四十就不惑了,現在,得一口氣干到六十多歲,另一方面,現在職業的變化也太頻繁。
對於職業規劃,可以從很多維度去考量,之前我也看過許多有關職業規劃的書籍,在我看來,把那些複雜的惹人煩惱的環節去掉,留下最核心的部分就可以了。
對於絕大多數對職業規劃絲毫沒有思路的人,我的建議是,先從簡單入手,而最簡單的,就是用「喜歡」和「擅長」去衡量和判斷。
但凡一份職業,我們對它的感覺,不外乎以下四種:
1)喜歡且擅長;
2)喜歡但不擅長;
3)不喜歡但擅長;
4)不喜歡也不擅長;
-1-
在我們做職業規劃的時候,最好的選擇,自然是喜歡且擅長。
喜歡確保了我們願意為這份職業投入時間和精力,而很多時候,因為喜歡所以對回報的要求並不那麼高,因為職業本身就帶給我們很多物質以外的東西,比如成就感,或者工作本身的快感。
而擅長則是更好的那部分,因為擅長,所以往往我們能比別人做的快或者做的好,再加上本身就喜歡這個職業,二者相加,無敵了,基本能在這份職業里做到極致,至少也是優秀。
能夠選擇一份喜歡且擅長的職業,是件很幸福的事情,而且並不容易,環顧四周你會發現,你身邊很少有人能夠這樣選擇,老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職業選擇亦如此。
對大多數人來講,最重要的,可能要在「喜歡但不擅長」和「不喜歡但擅長」里選擇。
而就我所見,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選擇「喜歡但不擅長」的職業,原因也很簡單,做一份喜歡做的事情,總比不喜歡的事情要好吧。
錯了。
其實大家選擇喜歡,很多時候是出於本能的懶惰,就像大家都感覺坐著躺著舒服,站著擼鐵難受一樣,所以大多數人是難以做到堅持健身的。
而且,選擇「喜歡但不擅長」的人,通常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其實喜歡是會變的。
你小的時候喜歡的明星,長大了還喜歡么?你三年前的戀人,現在是不是已經連生日都忘了?
職業也一樣,你現在喜歡的,未必以後也會喜歡,未必會一直喜歡,為什麼呢?因為你的不擅長,通常會給你不好的職業反饋,要麼反饋在成就感上,要麼反饋在工資上,時間久了,你難免就會失落,漸漸失掉了最初的喜歡。
-2-
所以,我推薦大家的第二選擇,是不喜歡但擅長,然後才是喜歡但不擅長。
為什麼「不喜歡但擅長」要好過「喜歡但不擅長」,最重要的,一個是擅長的反饋,另一個是喜歡的波動性。
擅長做一件事情,很多時候是天賦,天賦是難以估量的東西,比如有些人對數字就是有天賦,有些人對語言有天賦,有些人對運動有天賦,可以說,天賦是上天的饋贈,是不可多得的東西,所以,不利用天賦,就無異於暴殄天物。
另一方面,擅長很多時候是從小的習慣養成,對於一個從小踢足球的人來講,後來改打籃球,自然腳步靈活,很多NBA球星就是這樣。
對於從小就跟著愛鼓搗音樂的父親長大的孩子,對音樂的敏感也必定是優於常人。
當你擅長做一件事情,你就更容易獲得良性的反饋,而良性的反饋,久而久之,很容易讓你改變過去的「不喜歡」,因為說到底,喜歡更多是一種情續,有著很強的波動性。
-3-
當然,對於很多人來講,其實往往做的,恰恰是最不好的那個選擇,
就是既不喜歡,也不擅長。
如果你的職業規划出現了這種情況,那麼除非大環境的影響,否則最應該去尋找自己身上的問題,並給予解決。
因為正常情況下,當你能做的職業規劃,是既不喜歡也不擅長的時候,通常最重要的原因是,你的能力不行。
能力越強,選擇越多,能力越差,選擇越少,這是很樸素的道理。
所以,當你只能選擇那個既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情去做時,你應該從提升自己的能力開始。
提升能力的辦法千千萬,這裡就不細講了,只要有決心和毅力,再難的目標也總有路可走,而對於混日子的人來說,路再多,他也視若無睹,然後一天一天過下去,日子過的像複印機。
-4-
想要有一個好的職業發展,職業規劃很重要。
總的來說,有一個完善且長遠的職業規劃,對年輕人來講,是件很好的事情,當然,也並不是說,你規劃好了就一定要按照規劃的路子走,因為往往隨著時代的發展,計劃是趕不上變化的。
隨機應變才是王道,但是有些東西是不受任何時代及社會的影響的,而那些東西,才是每個想要有所進步的人最應該重視的。比如耐心,比如勤奮,比如堅韌。
如果說具體一點的,就是少在各種群里扯淡,如果你每天在各種群里扯淡一小時,那麼能拿半小時出來看看書,或者有所思考,那你就贏了一點點。
還有比如少打一點遊戲,你每天少打半小時王者榮耀,拿這點時間去奮鬥去拼搏,那你就又贏了一點點。日積月累,你就越贏越多,最終跑贏那些原本在你前面的人。但這很難。
當你養成每天在群里扯淡,每天打遊戲的習慣時,想要跳出來,太難了。而這也正是考驗你的地方,你必須挑戰自己,必須戰勝自己,才能跟命運掰手腕,如果你做不到,你就輸了。
不管是輸給了自己還是輸給了命運,都不是那麼有趣的事情,而且會越來越無趣。
而這也是長遠的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你得有一個清晰的目標,然後算一下,到達這個目標需要多少時間,多少精力。
你每浪費一小時,意味著你達到目標的時間就往後推遲了一小時,所以,問問自己,你究竟有多想達成目標?
而答案,就在你的行動里。
親愛滴粉絲們,你們可以把你們的經驗、人生履歷
留言到本文章下
幫助那些正在迷惘,處在人生分岔口的職場人
幫助他人,成就你我
我們是一個有溫度有深度的乾貨公眾號
推薦閱讀:
※一個人沒有前途的三個跡象
※職場七條忠告
※幾幅圖告訴你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的區別
※十招讓你在職場里遊刃有餘
※【小測試】職場上,你善於察言觀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