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幼兒園「搬進」養老院,沒人想到會變成這樣...

當幼兒園「搬進」養老院,沒人想到會變成這樣...

來自專欄智慧養老4 人贊了文章

前言:當孩子們走進老人的世界,突然在場的所有人都感覺到老人們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個個神采飛揚,精神飽滿。孩子學會的東西也並不只是老師課堂上的那些教誨,更多的是來自於與老人相處的經歷,明白衰老並不是件可怕的事情。對於生命,他們都會有不同的認識。

在這所特殊的養老院里經常出現這樣一個場景——老人不停地問起孩子的名字,卻總也聽不清記不住,雖然最後還是錯誤的叫出了名字,但孩子並沒生氣,而是一遍遍地耐心回應老人。告訴他自己的名字:

Hey, Honey, What`s your name?

Max.

Mack?

Max.

Oh, Matt?

Max...Max.

Matt?

Max.

Oh, Match.

No, Max.

Match. Oh, Match.

聽不清的老人和耐心的孩子

在美國西雅圖的一家養老院里,住有 400 多位高齡老人,同時這裡也是一座幼兒園。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代際學習中心」,顧名思義,就是讓不同輩分的老人和兒童在一起"學習"。養老院每周向兒童開放五天,可選擇全日制、半日制或每周兩三天。

很多父母最初把孩子送到這家幼兒園並非奔著老人來的,而是沖著非常優秀的師資。不過,一年多下來,很多父母發現,讓孩子跟老人呆一起,收穫非常大。

《 Present Perfect 》 時長4分42秒

2015 年 6 月,好萊塢電影製片人埃文·布里格斯教授被孩子老人的故事打動,自費為他們拍攝了 4 分 42 秒的紀錄片。紀錄片名為《 Present Perfect 》,主角就是這些可愛的孩子和老人,孩子們純凈如水,未來對他們來說充滿無限可能;老人們經歷頗豐,但已邁入重重暮年。

紀錄片通過時間的重疊,讓人們意識到代際的分割給人類帶來的巨大損失。一位父親告訴埃文,不僅是孩子從這種模式收穫了很多,比之前更能接受殘障老人,從老人那裡收穫了無條件付出的愛,還意識到大人有時也是需要幫助。

孩子們在養老院可以從容地做任何事情——唱歌,跳舞,畫畫,做飯,講故事......自由的活動,沒有約束,沒有爭搶,沒有吵鬧,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幸福感爆棚或許就是這個意思了。

正如埃文教授坦言:老人的經驗和智慧是青年人享用不盡的財富,如果不能傳承下去,對社會而言是極大的損失。同時這也是讓老人再次融入社會的偉大壯舉。

如果說把養老院迎接年輕人入住

視為一種創新

那把幼兒園開在養老院

則可以看成是一種立異

當孩子們排著隊一個個走進養老院的時候

老人們臉上的笑容就再也沒消失過

他們把小手搭在老人們身上

畫面暖到不行

他們和老人們一起吃飯

互相照顧對方

也和老人們一起做手工

兩代人的溝通順暢無阻

孩子們偶爾還喜歡撒撒嬌

在老人們的幫助下

孩子們成長的特別快

不僅懂得了互幫互助

還學會了該怎麼和小夥伴一起創作融合想法

他們還一起唱歌跳舞

老人們心甘情願擔當孩子們的舞伴和模特

養老院的負責人回憶道:孩子沒來之前,老人們每天過得暮氣沉沉,除了吃就是睡,毫無生機可言,說不好聽點,看得人都有點絕望。

但孩子們來了之後

老人們每天都活得神采奕奕

有時候老人們也向孩子們請教

學習新的知識

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就特別興奮

把自己知道的東西

一分不差的教給老人

短短一年的時間

父母就從孩子身上發現了極大的不同

跟老人一起相處

孩子們學到了在普通幼兒園

永遠學不到的東西

更懂得和老人相處

並且知道了

原來成年人也需要他們的愛護

老人們也教孩子們讀書識字

給他們講故事

碰到小夥伴吵架生氣

老人們總是耐心的安慰勸解

讓孩子們懂得友誼的不易

紀錄片《present perfect》

把這些畫面記錄下來定格成一個個溫暖的瞬間

當孩子們每天下課回家

老人們總是會依依不捨的

和他們告別

有時候

還會偷偷的抹眼淚

和荷蘭的養老院一樣

大家都要面臨一個很殘酷的事實

死亡

身在其中的孩子們

也漸漸的明白了

人都有老去的一天

自己的父母同樣如此

老去並不可怕

難得的是純真而美好地坦然應對

他們之間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卻成為了和親人一樣重要的人

四目相對的美好瞬間

世界彷彿就定格在這些純真里

當你走過時間的長河

即將到達彼岸

我希望給予你的

是這個世界最純真的歡笑

當你老了 我要為你

創造一片更美好的凈土

當你老了

換我好好寵愛你

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遭遇了兩位老人離世,埃文把"死亡"也放入了片中,其中一個畫面是推著逝者棺木經過幼兒園教室,"我不想刻意美化死亡,它就是當時發生的真實畫面,我們都需要懂得發生了什麼,以及如何真正去面對。"

此時,他們都是小朋友

其實,養老院和幼兒園「聯誼」,並非美國獨有。日本、德國和加拿大等國家也常常讓幼兒園與附近養老院建立固定互訪制度,或將老年設施與幼兒園共同設置,或就地養老,開發老人、年輕人與兒童互助共生的全齡化社區。

譬如在日本大阪,很多幼兒園每半個月去一次附近的養老院,一起做遊戲或陪老人們聊天。老人們也會定期去幼兒園為孩子們講故事或聯歡,和他們一起種樹、養小動物、做手工等,有時養老院索性「放縱」老人和孩子們一起在沙坑裡「撒個野」,或一起將疊好的紙飛機扔得滿園都是。

幸朋苑老人院

日本東京都的幸朋苑老人院,建築首層被設計為幼兒園,方便家長接送以及兒童在室外場地玩耍。平日里,老人在 2 層以上的室外平台休息時,可以看到兒童在庭院中嬉戲,也可以下到 1 層與兒童一起做手工、唱歌等,既便於同時接受看護,也有助於緩解老人的孤獨感。

德國埃森市的 Geku-Haus 則主要面向老人和年輕人。老人退休前多為教授、會計師或手工藝人,年輕人則主要從事藝術或創意營銷等工作。建築的 1 層被用作咖啡廳和跳蚤市場,2 至 5 層的公寓對外出租,6 層提供給年輕人辦公,7 層則作為老人和年輕人互動的交誼廳。

在文藝氣息濃厚的 Geku-Haus,由於住戶都有藝術背景,對於室內和公共空間的陳設有一定的審美要求。因此,每層公寓的住戶設立了一筆 1500 歐元的公共基金,他們通過共同開會來決定購買哪些藝術品,妝點公寓走廊等公共空間。在此基礎上,老人們會根據自身所長發揮「餘熱」:幫年輕人謀職或指點迷津,親手幫他們做提案模型,甚至在年輕人忙碌之餘幫他們採購食材和生活用品等。

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 10%,或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 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我國早在 2015 年老齡化人口就超過 15%,這種「代際學習中心」,應該有可借鑒之處。

正如《 Present Perfect 》導演埃文在結束拍攝的時候說的:老人擁有豐富的生活智慧和經驗,如果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將是社會的一大損失。而把養老院和幼兒園開在一起,是一個讓老人再次融入社會的偉大案例。


推薦閱讀:

孩子上幼兒園容易得病,給家長的五個建議
幼兒園學費打折竟遭家長反對,中產家庭為什麼怕子女和窮孩子一起玩?
看看國外幼兒園都幹些啥
幼兒園小班英語兒歌
春季育兒知識大全 幼兒園育兒知識大全 幼兒育兒知識大全

TAG:幼兒教育 | 幼兒園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