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信的你,如何找到生命的確信感?|2018中國女性自信報告
4 人贊了文章
今天看見了一份報告,關於中國女性自信心指數的調查。
報告指出,首先,我們的自信心低於男性。其次,自信心被打擊的三個主要因素:他人的負面評價、外貌和經濟收入。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你不是不自信,你是信錯了。」
這裡再給大家推薦一下。
如果我們拿一個外在的什麼東西,來定義自己,不自信,是必然的。
而這個標準,是文化、教育核心。
比如,如調查中所示:中國女性不自信的首要因素,是他人的負面評價,因為我們是個注重人與人之間的聯結的文化群體;美國女性不自信的首要因素,是曾經不幸或失敗的經歷,因為美國是個注重個人成就的文化群體。
不管是心理學,還是心靈成長,還是一些宗教信仰的教導中,真實的生命,是無法用外在的什麼東西來標定的,如此,我們擁有的或沒有擁有的,都不會讓我們不自信,認為自己不夠好。
如果大家都能在內心深處,接受這樣的觀點,能夠在生命深處,體驗到這樣的平等,那麼,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什麼「不自信」了。
然而,我們還處在更大的文化空間中。
大到一個時代,全人類的文明標準,再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標準,小到一個城市、一個家族、一個家庭的文化取向,都會影響我們如何去看待自己,和自己的生命存在。
在這樣的狀態下,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做的,是選擇什麼樣的家庭文化,讓一家人在這樣的文化中,去標定自我,去體驗生命。
有些家庭會選擇「等級」「競爭」的家庭文化,去塑造孩子,比如「別人家的孩子」「比你優秀的哥哥姐姐」都是在埋下一些讓孩子「不自信」的種子。
「如果我比不過……,我就是不好的。」
這些孩子,要麼充滿鬥志,披荊斬棘,達到一些外在標準,來相信自己是ok的。
要麼達不到那些自信的標準的時候,便會挫敗、迷失。
有些家庭會選擇「平等」「和諧」的家庭文化,去養育孩子,沒有比較,告訴孩子他生命的獨特和唯一,也教會他去尊重別人的生命存在的獨特和唯一。這樣的孩子,會多一分對自己生命存在的確信和篤定,較不會被外在的標準,所擊垮。
這些孩子,也許沒有那麼多的競爭意識,性情溫和,充滿愛心,要麼沒有太大的外在成就,但幸福一生,也或者,因為內在大愛和天賦的綻放,而取得內外皆美的成功。
這樣兩種家庭文化的選擇,也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種文化主張,是類似的,朱熹的格物致知,修齊治平,和陸九淵的本子具足,不假外求。
但其實,中國文化長久以來的相互融合,真正的文化精髓,在教育中,應該是體現為「內聖外王」,即圓滿具足的內在生命,和功成名就的外在成功。
當下時代,我們正好處在一個浮躁、焦慮的狀態中,追逐「外王」,而忽視了「內聖」。
如何做到自信?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是不假外求,不以外在的東西,來認同、標定自己生命的價值,我是我,我的行為是我的行為,我的外貌是我的外貌,別人評價的是我的行為,我貧窮和富裕,都不影響我對自己生命本身的否定。
從文化的角度來講,如果「內聖」了,便不會因為沒有「外王」而否定自己。
其實社會發展越快,人們內心越焦慮越浮躁,就越容易拋棄「內聖」,而沒有內在的這一份篤定和確信,外在的無數個可以用來追逐的「王」,就會開始囚禁我們,鞭笞我們,驅趕我們,令我們更加焦躁不安,自我懷疑,找尋不到生命存在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但「信」一直在那裡,只是被我們遺忘了。我們去信了別的東西。
我們再深一層得去探索,其實,一個家庭文化的締造者,是這個家的母親,也是這個時代的女性,而一個生命,最初對自己的體驗,也來自於母親。
所以,又歸到家庭教育,歸到每一位偉大的母親身上了。
也許可以這樣說,每一個生命的自信,最初,都來自於他/她的母親。
她對生命的「善待」,她選擇的家庭文化。
微信公眾號:海菲婭
推薦閱讀:
※不需要在意別人看法你才獲得自由
※你的不自信,都源於這個思維慣性
※如何用自信吸引自己喜歡的人?
※關於自卑
TAG:缺乏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