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框架重構
來自專欄人月神話的思維專欄25 人贊了文章
對於思維框架,我在兩年前寫過一篇思維框架的文章,也給出了一個初步的思維框架圖,但是總感覺還是有所缺失和不全面。首先再回顧下當時給出的框架圖:
這篇文章基於分解的思路,在展開演繹的時候可以按照兩條線進行。
主線1:基於事物分析評價和問題分析解決兩條主線來展開
主線2:使用輸入,處理分析和價值輸出整個過程線展開
實際上我們看到,基於第二條來展開描述往往更好,因為對於事物的定義,事物的分析,我們仍然可以把它看做是屬於問題定義和問題分析。對於事物最終的評價和認知形成,也可以看做是問題的解決。因此以主線2來展開更符合我們問題分析解決的過程,也符合思考的過程。
對於問題定義比較容易理解,在這裡先不展開。
先來看下我們經常談的思維的邏輯,而思維的邏輯恰好就是在框架圖裡面的大腦處理過程這部分內容。而大腦處理過程中的核心本身又在對輸入問題的解構,對已有知識庫經驗的提取,然後就是模式匹配。這樣就將我談思維邏輯,模式匹配等的文章,將問題分解和結構化的文章銜接進來。
整個思維邏輯過程中有個重點就是知識庫要提供彈藥,那麼重點就是知識庫如何構建,從信息如何變成知識,從知識如何變成方法論和經驗。這部分就會涉及到個人知識管理,以及如何通過學習和實踐將理論轉換為自己的知識經驗的問題。
而自己寫的學習方法和模式,如何切入到新業務領域,如何構建知識機構樹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方法論和最佳實踐如何形成,如何總結和復,以及個人知識管理和個人時間管理等都可以歸納到這塊。
到了最終的問題解決和事物評價階段,可以看到對於認知,評價,解決和決策四種輸出類型本身是存在差異的,而這些差異本身是會影響到前面的思維邏輯和分析匹配過程的。
對於認知和評價而言,重點是對事物進行多維度分解,然後再進行評估。
對於問題解決而言,重點就是問題分解+模式匹配過程。而對於關鍵問題決策而言,這裡面就涉及到單事物和事物群的差異。
而在對於單一事物分析,對於事物群分析等方法,剛好可以歸納到問題解決,問題決策等不同的輸出類型上面。而對於事物的認知,類似對於概念模型的思考等可以劃歸到事物認知這類。
在模式匹配中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歸納法,歸納法是基本的問題分析和匹配方法,同時在問題解決後你又需要去考慮如何演繹和呈現。因此一個好的思維不僅僅是開始的歸納和問題解決,更加重要的在解決問題後的輸出和演繹呈現,對於演繹和呈現,那麼我們將的PPT製作和呈現等內容可以包括進來。
基於以上初步思考,則考慮對思維框架進一步重構,注意考慮三點:
1. 對於已有的思維框架中認知事物和問題解決兩條主線本身的關係的進一步融合
2. 對單事物或問題分析-》事物群和問題決策的關係的進一步思考3. 對思維框架中模式匹配問題的進一步思考,如何通過模式匹配融合問題域,已有知識庫和價值輸出
以上三點即是希望在新構思的思維框架中去解決的問題,即思維框架和思維邏輯本身並不可分,在思維框架中既要體現重點思維構成要素,同時也要體現動態的思維邏輯和模式匹配動態要素。只有這樣整個思維框架的構圖才會更加完整。
在框架重構中,主要基於以下思考,即思維的本質仍然是問題分析和解決的過程,思維的邏輯是新的問題域和你已有的知識體系和經驗的模式匹配過程。基於以上思考,重構的思維框架如下:
對該框架簡單解釋如下:
思維的過程核心是問題定義分析和解決的過程,而問題定義重點是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這裡面設計到對輸入信息進行降噪,進行分解,排序等各種加工,加工的目的仍然是為了問題分析和解決服務。
問題解決的重點是模式匹配,就是將加工後的信息輸入和你已有的知識庫中的經驗,知識點,最佳實踐等進行細粒度匹配,模式匹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在整個匹配的過程中涉及到兩個,一個是簡單匹配,一個是複雜匹配。
簡單匹配:最簡單的1對1的匹配,很固化,就是遇到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並不需要太多思考。
複雜匹配:涉及到問題分解後細粒度匹配,並在匹配後進一步的向上聚合形成完整解決方案。
而對於事物或問題群的分析,則是更高一層的內容。
即首先事物或問題群要通過維度分析,抽象和歸納等各種方法進行歸類和抽象聚合,同時事物群本身可以拆解為單事物,單事物的分析和認知方法就同上。
而對於事物群在抽象和歸納後,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共性的維度,這個維度和你知識經驗庫中的評價體系進行匹配,這個匹配更多對應到結構化分析和決策。在進行事物評價或問題決策,前提仍然是單事物或單問題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再來進行評價和決策。
推薦閱讀:
※羅爾斯的規範方法論:契約、無知之幕和反思的平衡
※從方法論上對於遊戲的看法
※陰陽系統論下篇:系統方法論
※文獻 | 生物學哲學中的綱領方法論
※社會工作研究中方法論、範式和研究方法的選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