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3大類病態青年

現代3大類病態青年

來自專欄有書20 人贊了文章

現在的年輕人,的確在很多行為上,摔著跟頭,但在商業包裝的社會氛圍下,他們摔得心甘情願。

而不自知,等到年輕人心智更加成熟時候,會發現年輕時候的「認知誤區」對人的傷害有多大。

自殺式減肥

前幾天網上有一則新聞:一個21歲女孩,減肥導致2次腦溢血搶救!震驚了吃瓜群眾。

原來這個叫小倩的女孩,她每天只吃一頓飯,每次她都數著米粒吃,為了減肥,多一粒都不會再吃。

吃完後,趕緊跳繩把卡路里燃燒掉,害怕自己長肉。就這樣瘋狂地堅持了三年,你能想像,三年不怎麼吃東西嗎?

她體重是減下去了,從110斤暴瘦到50斤,但是命也差點沒了。

圖片來源:新晚報

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她患上了神經性厭食症,兩次突發腦溢血,直接上了手術台,鬼門關里去了不止一次。

終於在她醒來後滿是心酸地表示:命最要緊,再也不想減肥了,只想吃吃吃!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這種「自殺式減肥」、「終身減肥」的病態現象,正在毀掉中國女孩。

最新美劇《節食王國》里,你可以看到這個社會對胖子的不友好:胖=死。

  • 主人公是個胖女孩,因為胖,在工作和生活中處處受阻。
  • 她有出眾的文筆和高學歷的文憑,卻只能給時尚主編做槍手。
  • 走在大街上,沒招惹誰,卻被陌生人惡意嘲諷、嘗盡白眼和羞辱。

在傳統審美的世界裡,她是個「怪物」,這種自卑、焦慮,讓她選擇傷害自己:

催吐、哭泣、服用抗抑鬱藥物,用盡世界上所有方法都減肥失敗,夢想是去做手術縮胃。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完美,不夠苗條,繼而自怨自艾時,你已經被物化了。因為這樣商家更有利可圖、男權的地位才會更加穩固。

  • 哪怕你是個擁有美好的內在和才華橫溢的健康的胖子,依然會遭受男人挑剔的眼光;
  • 哪怕你已經很瘦了,市面上的減肥茶、減肥藥、束身衣、整容院還會向你展示那些細腰和瘦腿,告訴你,你不夠瘦。

我身邊的女孩,沒有胖子,但每個人都在努力節食、努力更瘦。在固化的思維和眼光下,我們似乎相信了越瘦越美。

其實多元化的看法,才是社會進步的標誌。

2017年,法國政府就公布過兩項抵制「過瘦」模特的法令,要求所有對模特外形作出修圖處理的商業圖片都必須配有「圖片經修改」標籤,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

希望社會能夠尊重他人,不因外表而歧視和傷害她們。而女性必須理性認識自己,才能不如此病態地去改造自己的身體。

娛樂至死

除了瘋狂地減肥,還有一種瘋狂叫做「娛樂至死」。

生活里,你明明下決心看一本思想性著作,或者好好工作,但是很快就沉浸在花樣繁多的小視頻、吸引眼球的八卦新聞和根本停不下來的遊戲中。

然後一天感覺沒做啥正事就過去了。

我們對深度思考提不起興趣,只關注 「快餐型信息」,在當下兌現快樂。

李貝爾今年29歲,是浙江師範大學學生,看上去貌不驚人的他,曾經是個學霸。

2007年那會,他就憑著優異成績考入浙江大學,但因為沉迷遊戲,荒廢了學業,被勒令退學。

他復讀一年又考入了浙大,因為沉迷遊戲被校方勸退。

他本值得更好的人生,卻被令人陶醉的消遣娛樂一步步毀掉,堪稱現實版的傷仲永。

正如經濟學家泰勒·考恩所說:「在能夠輕易獲得信息的情況下,我們通常喜歡簡短、支離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內容。」

相比於耗費腦力的活動,我們更熱愛簡單的娛樂。

當今中國人人刷視頻、看綜藝、追星,青少年佔據大多數,每天玩手機3+小時已成為常態,而這正在讓他們成為「娛樂化」的人,將來的發展可想而知。

超前消費

中國的年輕人一邊在娛樂中沉溺,一邊在現實中潦倒地奢侈。

前些年,「月光族」的概念很流行,說的是每個月花光工資的年輕人。

而現在「月光族」已經落伍了, 「月欠族」成了潮流所向。

賺的不多,卻花的不少,前半月拿著票子過著「飛一般的日子」,後半月數著日子猶如「死一般的感覺」,這是很多年輕人的狀態。

  • 月薪3千,一個周末逛個商場就可以花去1500;

  • 月薪1萬,租個房就沒了6000。

  • 吃法國大餐,買當季衣服,用最新的蘋果手機,才不管實際財力是否匹配。

看上去光鮮亮麗,實則與隱形貧困人口只有一步之遙。

超前消費,正在毀掉新一代年輕人。

根據有關報告顯示,每四個90後,就有一個在超前消費,享受著與賺錢能力不相匹配的「高端生活」。

在廣告商無孔不入的煽動下,不少年輕人將消費與身份、階級聯繫在一起,滿足膨脹的虛榮心。

貸款機構就是讓你先享受,然後淪為還債的奴隸,進而從利息中牟利。

哈爾濱男生謝誠,父母是低保戶,卻貸款十幾萬去打賞女主播,只為在網上過一把富人癮。

廈門大二女生,藉助裸貸平台,前後借了57萬,全部用來買大牌包包和化妝品。

由於無力償還,父母被恐嚇,裸照被公布,走投無路、萬念俱灰之際留下遺書,燒炭自盡。

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看似命運的饋贈,背後都有明碼標價,終將償還,沒人躲得過。

理性消費讓人生更自由,不被物慾奴役,追求恬然心境,才是一個人的頂級修養。

十幾年前,心理學家鮑邁斯特因提出「自我損耗」理論而震驚學界。

他認為人的心理能量對自我的執行功能是不可或缺的。

自我控制的過程就是消耗心理能量的過程,消耗後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恢復。

每做一個選擇,就會損耗一點心理能量,每消耗一點心理能量,你的執行功能就會下降。

青春苦短,如果都消耗在無謂的事情上,就沒有時間做真正有意義的事,而且隱形的負資產還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阻礙著前進。

海明威說:不同的青春,同樣的迷惘。然而,青春會成長,迷惘會散去。黑夜過後,太陽照常升起。

餘生很長,願你活出別樣的精彩!

推薦閱讀:

厲國剛 |如何積極地生活:對一位95後佛系青年的回復
你知道的佛系明星都有誰?
將喪文化玩的清新脫俗,卻活在佛系人生中的年輕人們
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收破爛了
腦後插管?No, not now.

TAG:佛系青年 | 生活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