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做朋友》|你如何對待時間,命運就會如何回報你
來自專欄金鈴紫閱讀1 人贊了文章
文:金鈴紫 圖:網路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流行了千百年的話,有幾人對這句話里所蘊含的道理真正動容過?
更多的只是在嘴上說說,或者只是對後一句話感受更深,從來沒有對前一句做出深刻的檢討。青春年少上學時,經常被老師告知「浪費時間,等於浪費生命」,當時又有幾個入心的?
為何?因為太抽象,大家都都是少年人,感覺生命很長久,時間長的很,有大把的好時光。
讀大學時,絕大多數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臨近期末考試的前幾天,各種抄筆記,要求老師劃範圍,一天恨不得當兩天過,沒日沒夜苦讀。僥倖得高分覺得自己頭腦聰明,難道忘了臨考前的垂死掙扎的時間恐慌。
走向社會,進入工作崗位,又有人說「時間就是金錢」。可是大多數人都是在普通的崗位上,朝九晚五的固定時間內,拿著固定的收入,只看到時間,唯一能感覺到時間就是金錢的時刻,就是每個月的某一天,工資進卡的那天。
曾經有一首歌中唱到「我想去桂林那,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就沒時間」。
世人常說:時間如白駒過隙,十年彈指一揮間!
有時候也聽人說:一年又一年,時間過得太快了,都不知道怎麼過來的!
當你覺得時間過得越快,說明你的人生就越蒼白。
作家許淵沖有句話說得好:
「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然鵝大多數人在她的一生之中能夠值得記憶的日子有多少,價值幾何?
回過頭咂咂嘴幾乎一片空白!
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就是一個人的心智模式造成的。
《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的作者李笑來,在書中首先以個人教學上經歷過的事例,闡述了心智不同造成的巨大差異。
心智成熟的人時間質量高,收穫巨大,不斷進化成了人類,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心智不成熟的人時間價值極低,生活混沌迷茫。具有時間恐慌症,在勤奮中懶惰著,命運交給了別人。
那什麼是心智模式?
一個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像、假設、推理,而後指導其行為。
在眾多定義之中,喬治·博瑞博士的定義: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a.獲得知識;b.應用知識;c.抽象推理。
博瑞博士認為,一個人一生的幸福與他的心智直接相關。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智力的差異,即,每個人心智的能力強弱不一;
且這方面的差異可能存在著天壤之別。
既然心智這麼重要,如何開啟我們的心智呢?
書中告訴讀者,當你能控制住你的大腦,你的心智模式就開啟了。
如何控制住你的大腦?
作者提出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就是告訴大家你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什麼樣的生活態度,選擇了之後就按照你選擇的去做。
如果做一件事符合你的人生目標,生活態度你就積極愉快地去做,要專註認真,當大腦發出違反你選擇的指令的時候,你要及時糾正。
開啟你的心智模式之後,就要呵護,培養,提高我們的心智,使之不斷成長進化。因為心智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書中作者告訴讀者,心智成長的開始從自律和推遲滿足感開始。
途徑是克服你的懶惰,不斷的學習,獲得有用的知識。
並且不斷的總結實踐,轉化為自我所用。
文中提到獲得知識的途徑可以通過觀察、閱讀加上正確地思考。
實踐證明,幾乎所有生活中的尷尬,不管是生活上的,還是工作學習上的,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大抵都是心智力量的差異造成的——當然,也往往確實能夠通過心智的開啟和發展獲得解決方案。並且,所有這些差異,幾乎全都與時間有關。
因為時間具有複利效應。世間的所有資源服從正態分布,也就是說少數人佔據著世上絕大多數的資源。
只有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具有24小時,你不能節省著用,把它存在銀行里,需要時在提取。用完就用完了,想回頭門都沒有。
好多人一天天閑的發慌不知道該幹什麼,不斷地刷手機打遊戲,等於在殺掉時間。
有些人一天到晚的操碎了別人家的心,尤其娛樂圈的心,還有沒事愛湊熱鬧的。
就這樣時間的無聲無息中走了,招呼都不打一聲。
結果從年頭到年尾,每一天每一年都過的是一樣的日子,直到離開了這個世界,好多人等於在這個世界上只存活了一天。
一個人生命的長度,不取決於你活了多長時間,而是取決於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而留住時間的唯一方式。
就是把它變成珍貴的事物,美好的記憶。所以我們要診視時間,讓自己的時間擁有不同的質量,讓我們的整個生活煥然一新。
如何提高我們的時間質量,進而改變我們的命運和人生?
只有吧時間當成你的朋友,才能知道他的寶貴,知道他的神奇。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具體的操作方法,那就是:
拿出你的紙和筆,每天記錄你的時間消費記錄,養成習慣,慢慢精確感知時間,然後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為與時間「合拍」。
學會時間統計法,不斷總結時間的消費之處。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客服你的最大敵人「懶惰」,因為它時時讓你拋棄你的朋友。
盡量做人生的大計劃,劃分重要緊急的、重要不緊急的、其他的等等。之後做時間預算,讓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佔據重要的時間比例。
剩下的就交個這個朋友來處理,經過10年20年的努力,你在回頭來看,真的很神奇!生命中有那麼多值得記憶的時光,你的人生也因此而改變。
本書作者主要傳遞的思想主要在這幾個方面:
一、作者採用自己的經歷來給讀者闡述,那些在勤奮中懶惰的人由於思維方式不正確,不斷地在尋找通往成功的捷徑兒浪費了大把時間。
其實不懂得與其尋找捷徑方法,不如馬上行動去實踐的道理。馬上去做這是最好的捷徑,這些都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
二、想要獲得高質量的人生,就要從自律開始打開你的心智模式,與時間做朋友,精確感知時間,診視時間,通過閱讀寫作等手段獲得知識,認識自我,不斷的反思總結。
糾正認知方式,思維方式,每天檢查自我的思維方式正確與否,提高你的時間價值,付出你的耐心堅持下去,自然能到達你設定的目標彼岸。
三、重視時間,萬事提前準備,越早準備,提前預算越好。要知道明天會更好的前提是高質量過好今天。
好多人都忽視今天的時間力量。付出耐心,每天堅持,積累到一定程度達到質的爆發。關於時間,關於準備越早覺悟越好。
書中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很準確的說是糾正了一些觀念,值得大家學習。
1、關於興趣的問題,作者提出興趣沒那麼重要。
興趣並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兒你能做好,並且做到比誰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數人好,你就不會對那件事情沒興趣。培養孩子興趣,不是買來一架鋼琴,或者買本書給孩子就可以了。
事實上,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選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這可能就已經是極其耗時費力的了);然後還要傷透腦筋想出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並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誰都好——然後興趣就自然出現了。說來說去,又是順序出了問題——往往並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
2、好多人拒絕學習的原因分析。
很多人拒絕學習,本質上來看,就是在拒絕做人——因為幾乎只有人類才有能力有機會「終生學習」。
一,因為他們拒絕學習就不可能有機會知道學習之後的收穫;第二,進而由於他們並不知道學習之後的收穫是什麼,於是當然不知道那收穫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他們對學習的好處無從了解,於是就沒有學習的動力……
3、關於靈感和融匯貫通的解釋。
當我們學習輸入更多的知識信息多的時候,大腦的灰質細胞增多。而顱腔的大小是有限的,於是,灰質細胞的增加,最終會導致灰質密度越來越高。
於是,灰質細胞之間就越有可能由神經元連接起來。於是就有可能產生我們所說的「融會貫通」的現象——那些原本可能貌似毫不相干的信息現在有機會被聯繫在一起了。所以,所謂知識淵博的人,就是那些存儲於腦中的信息量超常地多的人,這些人總是可以「融會貫通」。同理,每天我們都會有意無意接受並在大腦灰質細胞中儲存大量的信息,我們甚至無法有意識地調出,但它們就好像是雞尾酒會中無序而又嘈雜的「噪音」,有時我們「對特定信息的注意力」會使得我們「神奇地」捕捉到那些與「我們所關注的信息」相關的某些信息——這種情況,很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靈感乍現」。
通過閱讀《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可以糾正我們一些認知上的錯誤,尤其對待時間問題上。
如同給我們當頭破了一盆冷水,澆醒了我們。
行文至此,引用該書的一句話結束。
能夠重塑自己的心智,洗盡這個時代在你們身上烙下的浮誇急躁的印記,在人生這場馬拉松中跟我一樣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一切都靠積累,一切都可提前準備,越早醒悟越好。
寫在文後:
答主金鈴紫,個人微信:569141726 公眾號:金鈴紫的江湖
對閱讀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查看我的往期文章
喜歡寫作的乎友可以加我個人微信,拉你進入寫作交流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