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森舸瀾《無為NOT TRYING》談中國思想

森舸瀾《無為NOT TRYING》談中國思想

來自專欄找到適合你的導師1 人贊了文章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無為。無為是指基於對事的深刻理解、認同和熟練,人跟事已經融為一體,達到做事的最高境界。

森舸瀾的研究特點是結合了現代腦科學研究,對中國古代思想,在認知層面提出了一些看法。當然,中國古人的思想很豐富,而且很多都是基於當時的社會環境、自己的身份做出的思想、判斷,作者只是從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思想而已。

1、孔子。try hard not to try

孔子認為人是可以馴化的,設定社會等級秩序,再通過禮儀的刻意練習,每個人都能知書達禮,做到社會井然有序。學習方法上跟「1萬小時的理論」相似,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符合大腦的可塑性原理,通過重複的行為對認知產生一定影響。而且集體性的禮儀秩序能加強集體認同感和互相合作。

但它的漏洞是,這種方法可能馴化失敗,培養出偽君子。表面斯文,內心卻不一定,危險係數很高。

2.老子。stop trying

老子批評孔子,設定的等級秩序、好壞標準,其實是激發了人的不好的慾望,「五色使人目盲」。嬰兒本是自然的,無善惡之分,我們應該遠離社會、遠離各種標籤,回歸最自然的狀態。

老子的這套理論難度就更大了,適用範圍更窄。

3.孟子。try,but not too hard

孟子認為人都有好的一面、好的苗子和閃光點,我們應該找到閃光點,從這裡出發,鼓勵他往好的一面發展,並把這個好的一面運用到其他地方去。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人都有共情的能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莊子。forget about trying/not trying

莊子在老子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老子認為社會的、標籤的就是不好的,本身就是在做標籤和價值判斷,跟孔子沒什麼區別。我們應該完全尊崇內心,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從認知論的角度講,孔子的方法確實是最具有普適性、也是最容易學習和掌握的。

但它的理論缺陷也告訴我們要達到無為,首先是要真心相信自己的這套目標價值觀,所謂由內而發,不然怎麼刻意練習都無法達到。真心相信並實踐,你就能獲得「德」,散發感染力、生命力,大家也會相信你,追隨你。

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工作、學習、組織協作等等,我們首要是建立一個共同的價值觀,相信一個共同的東西,它可能是價值觀也可能是做某件事的意義,也可能是一個組織目標,總之,先要達成共識。

老子,孟子,莊子在認知層面的操作難度還很大,藝術性高,也許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根本就沒法領悟到。

推薦閱讀:

逸世國學《連山易》
中國國學網-- 道德經註解(1)
[國學經典]人體先天生命盤新說詳解
徐文兵解讀黃帝內經MP3下載-國學堂中醫太美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