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說中國風的時候,究竟在...?

當我們在說中國風的時候,究竟在...?

1 人贊了文章

在圈內,凡是對走秀稍微感興趣的,大概都會知道意樹這個品牌——Ta在今年上海秋冬時裝周上獲頒鋒尚型格獎,不是因為獲獎本身,能說明什麼問題,而是作為中國風品牌,Ta第一次獲得了官方的關注與認可,這個現象非常有趣,也值得去研究和探尋。但比這個還要有趣的,是中國風品牌本身所蘊含的意義。

這其實要從「中國風」這個詞說起。當中國風被提到的時候,對話通常是:「你知道意樹嗎?」「知道,就是那個中國風。」這中間通常包含幾個意思:意樹服裝是中國風類型的;中國風是被人關注的、意樹是中國風的代表,以及可能會讓人沮喪的一層意思——中國風還是有一點標新立異的,意樹也是如此;除了被用作差異化外,中國風本身,沒有值得歌頌和讚揚的:這對喜愛中華文化,堅守文化傳承的有識之士而言,當然是一件非常沮喪的事。

我們首先很感激,中國風已經能成為一個褒義的標籤,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開始流行:這比百年前,黃種人被稱作東亞病夫,或者中國人被稱作支那人,已經是很大的局勢轉變。這尤其源於近幾十年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強盛,中國人越來越有文化自信,自己有底氣、世界也不得不,為中國讓出一席之地。而服裝,作為當下「一帶一路」政策下的排頭兵,順應歷史潮流,便可以中國風為類型,成為國家崛起背景下這個時代的代言。

但為什麼,在衣食住行四個方面里,後三個方面,都正在,或者說相對比較正常地為人接納喜愛或遺忘,唯獨服裝行業,出現了這麼奇怪的事實?舉例子而言:吃中餐,是長期的習慣,被國人所鍾愛,不論是像外婆橋一樣,打情感牌,還是像寬窄巷子一樣,打地域牌,還是像海底撈一樣,做標準化的現代中式餐館,都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裝修造庭院,不論是中西合璧,還是新中式、古典中式,普通家庭也都越來越願意選擇中式傢具、打造中式風格;行這方面,我們手工、機械從幾百年前開始就已經落後別人,現在買進口轎車成為一種習慣也無可厚非。單單是衣,雖然近百年來,衣物的製作確實趕不上西方立體剪裁帶來的效果革新,但中式經典如棉麻一直存在,千萬工廠也都在引進西方現代設備,流水化操作生產,唯獨中國風類型卻無法如餐飲、居住、甚至行進那樣,或繼續喜愛,或成為其中一種選擇,或乾脆就徹底遺忘——反倒出來一個「中國風」的標籤,特立獨行,「流行」於世。

唱衰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是沒落之前的輓歌,意樹人卻傾向於認為,服裝「中國風」標籤,就是盛世來臨前的信號,甚至意樹願意乾脆在此擺脫一貫喜歡團結業內的態度,跳出來說,意樹中國風,就是盛世的代表,就應該成為最廣大中國人的選擇。

所以不奇怪,你看到意樹的款式,或者就可以與中餐作類比:有各種類型,也有地域特點;出的系列,也可能不按照常規春夏、秋冬節奏,像滿漢全席那樣定時,宮廷;Ta是細節的、也是細節之處出功力的,就如蔥姜蒜的配比,蒸燉煎炒的提味;當然,它更是能代表中國,也應該被中國人自然喜愛並接納的。

意樹當然希望的是,未來「中國風」這個詞,能指代更廣泛、更自然的意思,能像中餐那樣,老少咸宜,像中式住宅那樣,為人所選、不強迫所選,比過行方面 - 本來還沒耽誤那麼多時間,就不要步它後塵衰落下去。到那個時候,中國風方才能真正成為時代的代言,也與時尚真正的意思對應。

與汝共勉。

推薦閱讀:

Nike Gucci們放過中國風吧?都被你們玩壞了!
中國電影的「中國風格」(文藝觀察·關注國產電影④)
中國風投大佬在「狩獵」什麼

TAG:中國風 | 服飾搭配 | 設計 |